发布时间:2024-11-01 14:58:05被阅览数:87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孟晓辉
摘要: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形态加速演进,信息传播生态发生深刻变革。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文化资源函需借力媒介融合开启传播新局面。着眼媒介融合发展大势,围绕技术融合、内容融合、平台融合、用户融合4个维度,阐释了档案文化资源传播的价值意义,对档案文化资源传播在理念滞后、渠道单一、内容同质、互动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从更新理念、优化渠道、创新内容、加强互动等层面系统探析了档案文化资源融媒体传播的策略路径,以期为新时代档案文化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和实践指引。
关键词:档案文化资源;档案文化资源传播;融媒体
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已步入由数据驱动的数实共生新时代。数智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与开创性拓展为各领域带来了深度变革与全新机遇,也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数智技术赋能的大背景下,档案文化资源的传播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急切需求和现实挑战。
档案是国家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原生记录,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档案文化资源是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保存利用事关文化传承、社会发展与民族复兴。长期以来,档案文化资源存在着整合不足、开发程度不深、传播不广等问题,其服务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1]。在信息爆炸时代,公众对档案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迫切呼唤着档案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和传播模式的优化。运用数智技术以及新媒体渠道推进档案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与传播,让历久弥新的档案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走出去,打通档案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是新时代档案工作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媒介融合是信息时代传播生态的重要特征,新旧媒体形态加速交融,信息传播渠道不断拓展。融媒体的出现,一方面为档案文化资源传播提供了更加多元、便捷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对档案文化资源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2]。在媒介融合大趋势下,档案文化资源传播面临新的语境和受众,函需转变传统的单向度、封闭式传播模式。档案部门应主动创新传播理念和方式,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破解传播资源分散、内容趋同、互动不足等难题,不断提升档案文化资源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本文从融媒体视角,围绕档案文化资源这一核心对象,从理念、渠道、内容、互动等层面系统探究传播策略,以期丰富档案文化资源传播研究,为新时代档案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1 融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资源传播的价值与意义
1.1 技术融合拓宽档案文化资源传播渠道
融媒体时代,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媒介形态加速演进,信息传播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先进数智技术为档案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和多元化传播提供便利。一方面,数字技术的运用,为历久弥新的文献、实物等档案资源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使其成为可读性强、易于传播的数字资源;还能对档案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标引、关联和重组,使档案文化资源彼此间建立横向、纵向的逻辑关系网络,有利于档案文化内容的深度开发与精准推送。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虚拟展示等技术的运用,让档案文化的传播从线下拓展到线上、从实体空间延伸到虚拟空间、从机构主导走向全民参与[4]。VR、AR等沉浸式技术的应用,打破了档案展览的时空限制,带给用户身临其境般的体验感。大数据技术则能捕捉用户的行为特征,洞察用户的需求偏好,助力档案文化资源的智能化、个性化传播。
1.2 内容融合丰富档案文化资源表达形态
档案文化内容是档案文化传播的核心要素,其表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播效果。长期以来,档案文化内容呈现形式较为单一,多以文字、图片等静态形式为主,表达方式过于陈旧,难以吸引大众眼球。在融媒体环境下,海量信息汇聚、碰撞、交融,催生出丰富多彩的内容呈现样态,我们依然要坚持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贯彻内容为王、技术为器的理念,用心打磨内容,讲好档案故事,实现优质内容与创新形式的完美融合[5]。
档案文化资源传播要紧跟融媒体发展浪潮,积极运用H5、短视频、直播、动漫、虚拟形象等新媒体表达方式,将档案文化内容进行艺术化、情境化、沉浸式再现,激发档案的生命力。例如,红色档案大型纪录片《筑梦路上》,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30多件大事为切入点,用“讲故事”“析事理”的叙述手法将中国共产党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娓道来。再如,基于混合现实技术打造的智慧党建展厅,以沉浸式技术再现历史场景,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在视听融合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信仰的力量。
1.3 平台融合创新档案文化资源传播模式
媒介融合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新老媒体平台交叉融合、一体化发展。档案文化资源传播要顺应趋势,主动对接各类媒介平台资源,构建开放互联、协同一体的传播格局。一方面,档案部门要与广电、报刊等传统主流媒体深度合作,借力其权威性和公信力拓展档案文化资源传播渠道。另一方面,档案部门更要积极布局融媒体阵地,建立功能完备、链接紧密的“两微一端一网”(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门户网站)传播矩阵,打造集宣传、展示、互动、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传播模式。例如,档案馆在抖音上开通账号,制作档案科普短视频,吸引碎片化阅读用户;在微信公众号开展档案知识有奖竞答,调动用户参与积极性。
1.4 用户融合强化档案文化资源传播互动
融媒体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是参与者和记录者的全民传播时代。档案文化资源传播不再是档案部门的独角戏,而是档案机构与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6]。在人人都是内容生产者的语境下,档案文化资源传播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理念,充分调动用户参与热情,搭建档案部门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
档案部门可以通过开放日、观众座谈等方式积极听取用户对档案工作的建议;通过网上互动专栏、H5问卷调查等平台或方式及时了解用户需求;通过举办档案征文、摄影大赛等活动鼓励用户参与档案文化内容生产。档案部门也可甄选网友分享的优质档案故事,通过官方平台传播,实现档案文化的裂变式扩散。用户融合在档案文化资源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需要不断完善互动机制,唤起全社会档案文化参与热情。
2 档案文化资源融媒体传播存在的问题
2.1 传播理念滞后,缺乏全媒体思维
受传统观念影响,档案部门普遍存在安于现状、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一些档案工作者仍然满足于把档案管好,对档案文化资源的社会化应用缺乏足够重视。档案文化资源传播理念仍然迥在“藏”的阶段,尚未真正从“以藏为主”转向“以用为先”。在融媒体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传播生态下,部分档案部门仍然固守单一媒体思路,缺乏融合意识和一体化运作理念;在具体传播实践中,缺乏统筹协调,未能形成合力。例如,一些档案馆虽然开通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账号,但是缺乏持续运营的战略规划以及和传统媒介的互通联动,制约了融媒体传播效能的发挥。
2.2 传播渠道单一,跨媒体融合不足
当前,部分档案文化资源传播仍然局限于传统渠道,对新媒体布局相对滞后。例如,有的档案馆对互联网渠道的重视不够,官网建设仍然停留在展示功能搭建,缺乏互动应用;有的档案馆对移动端布局起步较晚,开发的APP功能简单,操作繁琐。虽然一些档案部门已开始尝试新媒体传播,但是更多是将原有内容简单复制,形成微博、微信、APP等平台“千人一面”的局面,缺乏针对性设计,并且档案内容在不同媒介渠道间的流转、共享不畅,很难实现“一次生产、多元传播”。
2.3 传播内容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
综观档案文化内容生产状况,创新乏力,同质化问题严重。这主要表现在:一是选题视野狭窄,多聚焦本部门、本地区,缺乏宏大叙事和使命担当;二是表现手法单一,图文、影像类产品大行其道,鲜有从艺术性、趣味性角度包装,更缺乏沉浸式体验设计;三是内容形态单薄,缺乏“短平快”的新媒体表达,泛娱乐化元素偏少,难以引发青年群体共鸣。此外,不同档案部门推出的文化产品在选题、风格上高度雷同,跟风模仿现象严重,同质化内容泛滥,导致分流稀释用户的注意力。
2.4 传播方式较为单向,互动性不强
在媒介融合时代,大众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当前档案文化资源传播互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互动渠道狭窄,很多档案馆尚未建立或完善与用户交流的线上平台;二是互动意识淡薄,一些档案馆对用户的咨询、评论反馈不及时、不充分,个性化服务跟进不足;三是互动手段单一,缺乏参与感强、沉浸感足的游戏化传播设计,难以激发用户兴趣。此外,当前档案文化资源传播更多基于经验和直觉,档案部门对用户画像的精准把握不够,对用户分层细分、行为轨迹跟踪也有待加强。
3 基于融媒体的档案文化资源传播策略
融媒体时代,技术驱动、内容为王、平台融通、用户参与成为媒介传播的新动能。档案文化资源传播要以思维再解放引领行动再创新,立足媒介变革大势,着眼用户需求导向,在理念、渠道、内容、互动等方面多维度、全链条发力,推动实现从单向度向立体化、从封闭式向开放式、从独白式向互动式、从碎片化向系统化的整体转型,进而构建起开放互通、多元共振的立体传播格局。
3.1 更新传播理念,树立融合创新发展思维
新形势下,档案文化资源传播要突破单一媒体思路禁,树立以融为贵、以用为要的发展理念。要将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纳入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谋划,并作为新时代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时刻关注用户需求,让服务零距离。要树立融合传播的一体化理念,善于运用媒介融合思维,推动内容生产、渠道建设、平台运营的协同发展,实现传播合力和综合效益最大化。
3.2 优化传播渠道,构建多元一体传播格局
档案文化资源传播要打破实体展厅、印刷出版等传统渠道的局限,积极布局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兴渠道,构建线上线下互补、内部外部贯通的传播矩阵。首先,传统媒体与主流媒体仍然是传播主阵地。档案部门要加强与广电、报刊等媒体的内容合作,通过高质量选题吸引权威媒体关注,让档案声音进入主流舆论场。其次,档案部门要加大网络渠道建设力度。档案门户网站要从单一展示向综合服务升级,集学习、互动、体验、分享等功能于一体。官方APP要强化个性化定制,实现资源推送、在线服务的精准化。最后,档案部门要加强新媒体矩阵构建。微博、微信、抖音、B站等平台要错位发展,资源共享,形成“点、线、面”交叉传播的良性生态。
3.3 创新传播内容,实现多形态立体化呈现
在内容为王的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内容生产要紧跟融媒体步伐,运用沉浸式体验、交互式叙事等先进理念和技术,融入独具匠心的创意和情怀,革新话语体系和表现形式,让内容更鲜活、更生动、更立体。首先,要讲好档案故事。深入挖掘馆藏资源,选取社会关注度高、情感触动力强的选题,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其次,要创新表达样式。充分运用短视频、H5、VR/AR、交互动画、游戏等新媒体表达样式,对档案内容进行艺术化、情境化、沉浸式再现,增强感染力和代入感。最后,要明确分众传播策略。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因人因“媒”制宜,设计制作个性鲜明的专题产品。例如,面向青少年群体,可开发动漫、有声书、剧本杀等喜闻乐见的内容;面向中老年群体,可推出音频、纪录片等内容。
3.4 加强传播互动,提升受众参与度和黏性
档案文化资源传播要进一步优化互动机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用户参与。首先,要畅通互动渠道。线下可通过开放日、观众恩谈会、志愿者招募等形式积极听取用户意见;线上可利用官网互动专栏、微博评论、微信留言等形式跟进回应用户诉求。其次,要创新互动形式。可借鉴综艺、游戏等形态,开展档案知识竞答、情景体验、线下打卡等寓教于乐的互动活动,调动用户参与积极性。最后,要用好互动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跟踪解读用户的行为轨迹,优化用户画像,实现精准互动。互动是用户对档案工作参与感、获得感的重要体现,档案部门要高度重视互动反馈,在倾听中优化传播,不断增强档案文化的亲和力、感召力。
4 结语
档案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与珍贵文化遗产。新时代新征程,档案文化建设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档案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文化自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融媒体传播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提升档案文化资源传播的引领力、穿透力、影响力。
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档案文化资源传播,将其作为新时代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更新传播理念,树立融合创新发展思维;优化传播渠道,构建多元一体化传播格局;创新传播内容,实现多形态立体化呈现;加强传播互动,提升受众参与度和依赖性。面向未来,档案文化资源的融媒体传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档案部门要立足职能,在坚持和创新中推动融媒体传播实践不断深化;要与时俱进,把握信息技术革命新趋势,利用新兴数智技术赋能档案文化资源传播;要守正创新,坚持内容为王,以高质量内容引领新时代文化潮流;要开放包容,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凝心聚力,形成档案部门、媒体平台、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良性生态。
参考文献
[1]张东华,韩婧如,钟小昆.媒介生态视域下档案数字化传播的价值、挑战与策略[J].档案学研究,2023(6):136-142.
[2]苏君华,宋帆帆.媒体融合语境下档案信息服务质量:价值、机理及提升策略[J].档案学研究,2021(5):10-16.
[3]张文兰,黄星: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档案文化传播力提升探[J].山西档案,2023(4):80-88.
[4]丁华东,张燕.论新媒体传播与档案记忆的意义再生产[J].档案学通讯,2018(3):62-67.
[5]王运彬,孟一凡,李健。档案与中华文明国家话语体系的构建[J/OL].山西档案:1-9[2024-05-2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4.1162.g2.20240326.1801.002.html.
[6]聂云霞,黄文琼.全媒体多维语境下档案信息传播策略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8(4):64-69.
【作者简介】孟晓辉(1982一),女,汉族,河南焦作人,开封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