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31 06:39:52被阅览数:61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周玮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档案馆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档案展览作为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要形式,函需创新传播理念,拓展传播渠道,提升传播效果。立足数字时代档案事业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从视觉传达理论视角切入,通过梳理视觉传达与档案展览的理论渊源,归纳出档案数字展览视觉传达设计多维感知、情景互动、叙事美学、人本设计等基本原则,并提出创新展示形式、融合虚实技术、丰富文创产品、协同多元主体等实践策略,力图为新时代背景下档案数字展览提供先进路径,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关键词:档案数字展览;视觉传达;数字化;多维感知;情景互动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视觉传达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数字媒体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传统的平面设计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方向转型。当前,视觉设计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正在不断加深,诸如体验设计、交互设计、虚拟现实等新兴方向为视觉传达注入了新活力。在此背景下,作为承载和传播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档案展览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通过技术和工具将数字资源艺术化,并为用户带来更深入的体验,实现更出色的表达与传播效果[1],成为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紧迫课题。纵观国内外档案数字展览的实践与研究现状,不难发现,数字技术在档案展示中的运用已初具规模。一些发达国家的档案机构,如美国国家档案馆、英国国家档案馆等,较早开始尝试数字化展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项目不仅广泛运用了多媒体、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还注重发挥档案的故事性,通过情景再现、多媒体呈现等方式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和参与感。相对而言,国内在档案数字展览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近年来,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号召下,各级档案部门纷纷加大数字化展示力度,努力通过新颖的展览形式,向海内外受众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2]。尽管档案数字展览实践日益丰富,但理论研究还相对薄弱,尤其缺乏系统性、前瞻性的探索。现有研究大多侧重于技术应用层面,对档案展览的视觉传达规律与设计方法缺乏深入思考。而视觉传达作为视觉设计的核心理论之一,对提升档案展览的视觉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视觉传达理论与档案数字展览的相关性分析
1.1 视觉传达的内涵与要素
视觉传达是视觉设计领域的核心概念之一,其本质是利用视觉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与意义表达的过程"。视觉传达通过对色彩、形态、材质、空间等视觉元素的组织安排,将抽象的概念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式,从而引发受众的感知、联想与情感共鸣。一般而言,视觉传达包含信息、形式、媒介3大要素。其中,信息是视觉传达的内容,形式是视觉传达的载体,媒介则是连接信息与受众的桥梁。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视觉传达的完整过程。在当前数字时代背景下,随着媒介形态的不断拓展,视觉传达也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交互化的新特征。
1.2 档案展览的视觉传达功能
档案展览是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要形式,是档案价值的直观呈现,不仅承载着历史信息的传播,而且肩负着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等社会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传达方式,档案展览具有独特的视觉语言和表现逻辑。首先,档案素材具有真实性和稀缺性,这是其他视觉素材难以比拟的。档案所记录和反映的历史片段能够引发受众强烈的代入感与情感共鸣。其次,档案记录的特定性与片段性,需要通过巧妙的主题策划和情节设计,将零散的历史线索串联成连贯动人的故事,方能充分发挥出档案的感染力。最后,档案类型的多模态性,如文书、图片、实物、音视频等形态,为展览呈现了丰富的视觉体验,但也对展览形式在数据处理方面提出了挑战。
1.3 数字技术革新档案展览的视觉传达
目前,档案部门管理的数字档案资源较为庞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在不断推进。数字档案的形成为档案展览提供了海量的素材来源,同时也对档案展览的视觉传达方式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一方面,数字技术极大地拓宽了档案展示的媒介形态,多媒体、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数字化展示手段层出不穷,使档案的视觉呈现更加立体、直观、生动。另一方面,数字档案的非物质属性消除了档案展览对时空的依赖性,使得线上展示、远程互动等方式成为可能,进一步拓展了档案展览的视觉传达空间。此外,数字技术与档案展览的融合也催生了新的视觉体验形态。例如,利用人机交互技术让观众参与到档案故事情节中,通过沉浸式、游戏化的方式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又如,利用大数据分析、知识挖掘等技术发现档案的内在联系,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多维叙事方式,带来更加丰富、深入的认知体验[3]。
1.4 视觉传达理论指导档案数字展览的设计实践
视觉传达理论为档案数字展览的视觉设计实践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鉴于视觉传达关注信息的组织与呈现,强调视觉内容的连贯性、节奏感与视觉冲击力,借鉴视觉传达的设计原理有助于提升档案展览的视觉表现力与传播效果。另外,档案展览需要平衡内容、形式、媒介、受众等多重因素,与视觉传达强调设计的综合性、系统性相吻合,如通过运用视觉传达的系统思维与方法论,能够更好地把握档案数字展览的整体策划、设计、实施、评估等环节。此外,视觉传达注重感知体验,强调设计以人为本。这一理念与档案展览的教育功能与社会责任高度契合。站在观众的立场,从感知、认知、情感、意义等层面考量档案展览带给观众的视觉体验,有助于提升展览的亲和力与教育性。
2 档案数字展览的视觉传达设计原则
2.1 多维感知:激发多感官体验
基于视觉传达的档案数字展览不应局限于视觉层面,而应注重调动观众的多感官参与。通过对视觉元素的综合处理,现代视觉设计能够同时表达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实现信息的全方位传达。这一理念对档案数字展览的视觉设计具有重要启示。首先,档案记录所反映的历史场景与人物情感,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视听语言予以再现。除了文字、图像等视觉元素外,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提升档案故事的感染力[2]。其次,档案的物质载体如纸张、印章等,凝结着特定的质感与肌理,这些触觉感受也能体现出独特的档案魅力。通过高清影像、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再现档案的细节特征,能够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之感[3]。最后,嗅觉、味觉等感官体验的再现,如古籍的油墨香、民俗的饮食香等,也是档案展览的创意切入点。
2.2 情景互动:营造沉浸式体验
基于视觉传达的档案数字展览强调情景互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的兴起使得沉浸式、全景式的空间叙事成为可能,为观众体验档案展览创造了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条件。不同于传统展览的单向度、程式化特征,数字展览可根据观众的兴趣特点和交互行为,生成差异化、定制化的信息推送,带来主动探索的新体验。此外,情景互动还能拓展档案的教育功能。通过设计寓教于乐的互动任务,引导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知识、领悟道理,收获成就感与价值感。通过情景互动营造沉浸感,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实现展示效果与教育功能的共赢。
2.3 叙事美学:讲述鲜活故事
基于视觉传达的档案数字展览注重叙事美学。发掘档案的故事性,用叙事美学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档案数字展览的题中应有之义。叙事是人类表达经验、传递价值的基本方式。叙事美学通过生动的细节描摹、曲折的情节设置、悬念的制造与解决等艺术手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观众的价值取向与审美情趣。档案展览要发挥叙事的魅力,首先要立足档案资料,发掘其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动人的故事情节,用细腻入微的笔触刻画时代风貌,展现家国情怀。其次,精心设计叙事结构,可运用蒙太奇、倒叙、插叙等艺术手法,制造悬念,营造新鲜感,调动观众的好奇心。最后,档案叙事要注重时空的连接,在历史与现实、个人与他人、局部与整体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引发观众的共情与思考。
2.4 人本设计:强调互动参与
档案数字展览的视觉传达始终要以用户为中心,强调从观众的感知、心理、行为等方面出发进行系统设计。一方面,如何转化档案的专业性、晦涩性,提炼出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展示内容,这些都考验策展人的智慧。要站在普通观众的视角,结合不同观众的阅读习惯、欣赏品位,在专业性与大众化之间寻找平衡,用贴近生活的叙事方式提升档案的亲和力。另一方面,档案数字展览不同于纸质展览,交互成为用户参与的重要方式。因此,设计易学易用、清晰明了的交互系统是展览成败的关键。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观众的多样化特征,提供个性化、弹性化的交互选择,让观众成为展示过程的主人。值得强调的是,档案展览的人本设计不应局限于功能层面,更要关注情感层面,通过调动观众的情感,引发共情与认同感,让观众在参与互动中获得情感满足与精神愉悦,这也是档案展览的社会价值所在。
3 档案数字展览的视觉传达实践策略
3.1 创新展示形式,彰显档案原真性和故事性
在档案数字展览中,要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需要将创新表现力与尊重原真性、彰显故事性相结合。一方面,创新展示形式是激发观众兴趣、提升展览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可运用创新的展示手法优化展览的视觉设计与空间布局,这样能够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和惊喜感,吸引观众驻足和参与。另一方面,在档案展览中,可结合数字技术,探索沉浸式展示、互动式展示、体验式展示等新形式,突破传统陈列的局限,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盛宴。例如,利用高清图像采集技术、三维扫描技术等,再现珍贵档案的纸张肌理、字迹笔触等微观特征;或将实物、复制件与虚拟场景相结合,营造亦真亦幻的观展氛围,激发观众对历史的想象与触摸。
3.2 融合虚实技术,提升展览沉浸感
在档案数字展览中,融合虚实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展览的沉浸感。例如,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档案所记载的历史场景,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特定历史情境下人物的生活状态与心理世界,获得逼真的代入感。此外,基于档案原件,运用增强现实技术,可为观众提供真实可触的实物体验,同时叠加虚拟的信息提示、细节放大、背景再现等内容,实现对原件的深度解读与情境化呈现。在具体实践中,要注重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避免“为技术而技术”,确保技术服务于档案内涵的生动呈现。
3.3 丰富文创产品,拓展档案传播触点
在数字展览中融入文创产品设计,将档案元素提炼成简约、时尚的视觉符号,并运用到服饰、文具、生活用品等载体上,让观众在日常生活中即可感受档案遗产的魅力,重温档案展览的记忆。此外,文创产品的开发要立足档案资源的特色,提炼其中的视觉元素、历史故事等,确保产品与档案内涵相契合;同时,要关注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消费心理,在文化内涵与实用功能、审美愉悦之间寻求平衡,提升产品的生活气息与时尚感,让档案展览在大众心目中更具亲和力[4]。
3.4 协同多元主体,创新档案传播模式
在档案数字展览中,需要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实现馆藏机构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要重视与观众的协同,通过问卷、访谈、工作坊等方式,广泛征集观众的意见及建议,了解不同人群的需求偏好,并将其转化为展览策划的思路和灵感来源。同时,要发挥相关行业、部门的协同优势,推动档案与文博、教育、旅游等领域的跨界融合,打造集展示、教育、娱乐、消费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空间,为观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档案文化体验。此外,档案部门要主动走出去,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档案资讯,制作档案宣传产品,推动档案展览从单一型向综合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不断提升档案展览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王晓光,赵珂.文化遗产数字叙事信任模型:概念与框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4(2):30-41.
[2]刘芮,张丽华.互动数字叙事视角下档案游戏化开发路径探析:以《第七档案室》为例[J].档案学研究,2023(6):102-109,
[3]黄案,面向虚实交互的档案遗产跨资源互动模型研究[J].山西档案,2023(6):172-175,171.
[4]高大伟,严睿倩,周志尊,档案数字文创供给研究:转向、机制与策略[J].山西档案,2023(4):53-61.
【基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晋南传统村落非遗文化传承及文创产品设计研究”(课题编号:2023YY322)。
【作者简介】周玮(1983一),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太原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视觉传达及公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