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30 07:48:26被阅览数:52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常大伟 郑常乐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政治认同的核心要义就是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红色档案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在宣传政治榜样、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强化政治权威、增进政治向心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增进政治认同的重要治理性资源。因此,可通过传承红色档案的革命记忆、创新红色档案服务、发掘红色档案的育人元素、优化红色档案的叙述策略等方式,明确政治身份和归属、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凝聚政治价值共识、强化政治话语表达,促进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认同。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认同;红色档案;档案赋能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成果的时代创新与表达,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任务目标[1]。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确立的重大战略目标。档案事业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肩负起服务党的领导和国家发展战略的时代使命,档案和档案工作在存史资政、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助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政治认同建设[2]。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所形成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理念的重要见证,在增强党的理论说服力、强化科学价值导向,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激活并发挥先进榜样示范效应,以及升华和丰富思想情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资源。红色档案的独特价值与鲜明政治属性已经引起档案学界和档案部门的广泛关注,如倪丽娟[4]认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服务于党史、国史编纂,是培育公民国家记忆的重要素材;章华明等[5]指出红色档案能够唤醒、激活红色记忆,为大思政课提供红色基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档案局)印发《关于加强全区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的通知》,要求“用好用活红色档案资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更好服务主题教育”[6]。因此,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探索红色档案赋能政治认同的机制与路径,既是档案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的内在要求,又是创新档案工作服务方式的现实需要。
1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政治认同
社会主体在政治生活中会形成一定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等政治心理。在此基础之上,社会主体的政治心理往往会在行为层面被激活或外化,体现为一定的政治行为活动,从而呈现一个完整的从心理到行为的政治认同过程[7]。政治认同属于政治建设的重要范畴,是社会主体对所属政治体系产生的一种心理或情感上的归属感,在行为上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支持行为,对政党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政治认同与现代化密切相关,是现代化过程中无法逃避的问题。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无法忽略政治认同的建构,或者说政治认同建构本身即现代化的重要内容[8]。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呈现出有别于西方现代化的鲜明特点,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人民性、共享性、协调性、和平性等特征,在价值主体、成果分配、运行模式和实现方式等层面实现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9]。这使得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政治认同在遵循政治认同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又表现出特殊的规定性。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早已将政党命运、国家命运与中华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建构了政党建构国家、政党治理国家、政党强盛国家的“兴党兴国体制”[10]。由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鲜明特征和最突出优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原则[11]。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政治认同建构的重心也聚焦到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上。具体来讲,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政治认同的核心要义就是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主要内容包括: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性质和价值宗旨的正确理解、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和伟大成就的客观评价、对中国共产党奋斗经验和发展方略的全面领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力支持等。因此,深化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政治认同,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让社会主体认识、理解、赞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
2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红色档案赋能政治认同的表现形式
政治认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们的心理、情感等主观因素[12]。这意味着政治认同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呈现出一定的动态性。由于全球互动加深、社会利益关系复杂、价值观念多元以及社会矛盾多发频发、政治认同建设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等问题,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政治认同呈现出保护带松散化、弱化风险明晰化、内在张力失衡化等式微境遇[13]。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后发性。这决定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而就的建设工程,而是一项探索性事业,尚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14]。这就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政治认同建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红色档案在宣传政治榜样、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强化政治权威、加强政治向心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增进政治认同的重要治理资源。以红色档案为媒介,发挥其在呈现历史原貌、传承红色基因、触发情感共鸣、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强化社会主体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理解、赞同和支持。
2.1 红色档案呈现历史原貌,为深化政治认知提供真实凭证
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中国革命以及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极高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这些记录涵盖了文字、图表、数据、影音等多种表现形态,是历史的珍贵见证,是研究红色历史和呈现红色奋斗历程最真实可靠的依据[15]。例如,《中国共产党宣言》《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等重要红色档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中国革命任务、建设方略、发展经验的认识和总结。这些红色档案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与奋斗目标,为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等提供了最为真实可靠的历史凭证,成为理解中国政治特质和增进政治认同的重要切入点。
2.2 红色档案传承红色基因,为涵养政治文化提供丰富题材
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宝贵见证,是唤醒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媒介。红色档案记载着独特的历史内容,是突显红色基因和精神命脉、涵养优秀文化和增强政治底色的重要工具。红色档案不仅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珍贵的历史瞬间,而且承载了党的信仰、追求和奋斗精神,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彰显政治本色的宝贵财富[16]。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政治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政治伦理和价值认同,对生成和维系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力量凝聚、社会动员与资源整合具有积极作用[17]。红色档案记录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是中国共产党理想追求、伦理要求和价值诉求的生动载体。例如,基于各类红色档案文献制作的《品格一一建党100周年》纪录片,真实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以及革命年代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建设年代鞠尽率、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新时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改革精神[18]。这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和使命追求,以及涵养政治文化提供了丰富题材。
2.3 红色档案触发情感共鸣,为增进政治情感提供生动素材
红色档案不仅具备“证明”和“见证”历史的能力,还有触动人心、激发情感共鸣的深厚力量。这些档案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还原曾经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情境。通过深入挖掘感人至深的红色印记和初心故事,红色档案能够有效唤起社会大众的家国情怀,使其缅怀红色岁月,引发深沉的情感共鸣[2]。例如,栗政通烈士的战地家书既有对亲人的思念,如“数年的分别,悠久的远念,能在今天的信上互相告诉着别离后的一切,使我异常地兴奋”(1947年6月写给妹妹栗政华),也有对党和人民高度责任感的表现,如“这是我寸心的表白,当我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时候,就让这张被战争锻炼成的肖像,随着你们漂泊吧!”(1949年4月27日照片背后留言)[19],细细读来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红色档案中既有革命烈士生活点滴的真实记载,又有先进群体嵘岁月的鲜活刻画,是体悟革命先烈高尚人格和感人事迹的生动素材。开发利用红色档案成为增进社会公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情感归属和政治认同的有效方式。
2.4 红色档案反击历史虚无主义,为坚定政治信仰提供权威资料
历史虚无主义对党史、国史、革命史的否认以及肆意歪曲,严重扰乱了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成为消解政治认同的重要诱因。红色档案真实记载了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多年的发展史,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利器[20]。档案自形成之日起便具有了内容客观性的特征。档案工作的职责之一就是保证这种客观性得以维护和延续[21]。这使得具有这种特性的红色档案可以作为权威的话语凭证,成为辅助政治理念宣传和坚定政治信仰的重要支撑材料。例如,中央档案馆和上海市档案馆联合举办的“信仰的力量一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档案展,通过“追求真理”“坚定信念”“严守党纪”“勤政为民”“修身齐家”5个部分、240余件红色档案,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崇高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以及无畏奋斗、无私奉献、无悔牺牲的深厚家国情怀。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22],成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坚定中国共产党政治信仰的权威资料。
3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红色档案赋能政治认同的实现路径
政治认同是公民个体对政治共同体所产生的强烈归属感以及自身对其情感表达所引起的相应政治行为。政治认同的稳固确立和长久维系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有效支撑。缺乏资源的支撑,政治认同犹如空中楼阁[23]。红色档案是光辉岁月中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珍贵记录,生动诠释了党的崇高理想信念、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性质宗旨、独特的精神风貌以及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24],是增进政治认同的重要资源。人民群众是政治认同构建的核心主体。从主观来看,人作为被建构的存在,社会历史记忆和话语体系深刻塑造了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身份。从客观层面出发,人的现实利益追求和内在价值观念体系则成为他们评价政治体系的重要标准[23]。因此,历史记忆、现实利益、价值观念、话语体系构成政治认同的四大支柱。这为探索红色档案赋能政治认同的实践路径提供了有益参考,即可以通过传承红色档案的革命记忆、创新红色档案的服务方式、发掘红色档案的育人元素、优化红色档案的叙述策略等方式来明确政治身份归属、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凝聚政治价值共识、强化政治话语表达,实现公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认同。
3.1 传承红色档案的革命记忆,明确政治身份归属
将档案融入社会记忆构建过程中,通过对档案的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帮助引导和巩固社会成员的身份认同。同时,通过对档案文献的深入挖掘和整理利用,进一步建构和凝聚群体的共同记忆,激发社会成员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感以及对政治共同体的强烈归属感[25]。红色档案承载着国家历史的主流记忆,能够揭示公民自由全面发展、呈现新面貌的社会历史逻辑,可以增进公民的国家认同,塑造其社会归属感与国家荣誉感[4]。因此,发掘和传承红色档案承载的革命记忆,是明确公民政治身份归属、增进社会政治认同的重要方式。具体来讲,首先,红色档案记忆传承的实质是红色革命记忆的再生产。构建红色革命记忆再生产的常态化机制,做好红色记忆的当代叙述,不断唤醒、诠释、复现、续红色革命记忆,促进红色革命精神发扬光大,增进公民的民族认同与政治认同。其次,打造红色革命文化纪念空间。建立红色革命纪念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场景,将红色革命历史物态化,同时辅以历史纪念仪式以及爱国主义宣传活动,唤醒社会成员的红色记忆、集体记忆,增强民族历史认同感,助力国家政治建构。再次,广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红色革命文化传承。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共同建造红色革命档案文化传承空间,推动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传承与发展。最后,以新兴媒介技术助力红色革命记忆传承。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拓宽红色革命文化传承和开发的广度与深度,但同时要避免新兴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媒介技术的创新,而且要关注运用媒介技术的共同价值取向和制度坚守[26],使红色革命文化传承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政治认同建构。
3.2 创新红色档案的服务方式,促进社会公共利益
不断增长的公共利益是提升和维系政治认同的物质基础。档案作为重要的公共信息资源,在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红色档案蕴含的红色基因与血脉是中华民族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还原社会记忆、传播中国声音、强化政治认同等多维价值,是凝聚国家、社会和个人共识的重要精神纽带和物质条件[27]。创新与完善红色档案服务方式,是不断提高社会公共利益、增进公民政治认同和身份归属感的重要途径。首先,转变红色档案服务理念。在坚持“以人为本”核心服务理念的同时,将公平正义、均等化等理念融入红色档案服务的组织与实施中,以科学理念指导红色档案服务工作,缩小东部和西部、城市和乡村不同地域的红色档案公共服务水平差异。其次,以技术赋能红色档案服务方式创新。建立一体化红色档案在线服务平台,方便用户直接获取红色档案资源,能快速满足公众对红色档案的利用需求,提高档案服务工作效率。再次,优化红色档案资源配置。优质的红色档案资源是档案服务满足社会公众利益需求的重要基础。因此,应整合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红色档案资源,对其进行存储与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红色记忆数据库,使红色档案服务在资源建设中满足社会利益诉求。最后,完善红色档案服务政策体系。红色档案文化与公共文化密切相关,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为导向开展红色档案服务工作,将红色档案服务纳入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同时不断出台红色档案服务专项政策,提高服务效能。
3.3 发掘红色档案的育人元素,凝聚政治价值共识
人民群众的政治价值观念是建立广泛政治认同的重要基础。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披荆棘、艰苦奋斗的重要见证,是真实的历史记录载体,不仅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开创伟业的壮丽画面,还是谱写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价值、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方式。红色档案对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培养新时代的合格接班人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基本素材[16]。充分发掘并利用红色档案中蕴含的红色基因与育人元素,促使社会公众在体悟国家发展与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凝聚政治价值共识,促进建构国家认同、政治认同。首先,有针对性地挖掘档案中的红色文化教育案例,从典型红色事件的串联中推进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同时,立足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实践,与时俱进,丰富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其次,依托红色档案资源强化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实践教育是启发人民内在情感的重要路径。深入挖掘红色档案中蕴含的红色基因,凝聚红色文化与实践教学内核。同时,借助现有的红色文化场所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在体验真实历史场景的同时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最后,加强档案馆与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合作,以红色档案作为资源载体,多方协作共同举办相关主题展览或开发有关文创产品等,拓宽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平台和方式。
3.4 优化红色档案的叙事策略,强化政治话语表达
话语体系是政治认同的统摄性资源[23]。红色档案是建构政治认同的重要载体和资源基础。作为沟通公众和档案的重要桥梁,叙事表达在传递和传承社会记忆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有助于深入解读红色档案背后的历史文化,而且能揭示和弘扬国家深层次的精神内核,对传播红色文化、强化政治认同具有重要价值。档案记录着社会历史发展脉络,是人类文明的真实印记,是叙事创作的丰富源泉和生动素材。具体的叙事表达将公众与珍贵的历史档案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历史的记忆与文明的精髓跨越时空得以传承和发展[28]。优化与完善红色档案的叙事策略,对传递红色档案中的革命情感与历史情怀,强化政治话语表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红色档案叙事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红色档案叙事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是红色档案叙事形成正能量舆论导向的重要保障。挖掘红色档案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故事作为内容基础,并结合当地革命文化,传递正确的精神内涵,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传播。其次,运用数字人文理念和技术进一步发展红色档案数字叙事。数字技术能改进红色档案叙事语言,拓宽红色档案叙事的平台与方式。加快红色档案数字化步伐,以档案数字资源为基础,举办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创新红色档案的叙事形式。再次,建立红色档案叙事成果审核机制。红色档案叙事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叙事成果对人民群众政治观念塑造、国家政治话语表达具有深刻的影响。红色档案资源成果若存在政治立场错误问题,其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这种错误不仅会严重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和影响力,还易造成意识形态危机,进而对社会稳定和公众信念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29]。最后,丰富红色档案叙事视角。将官方主流叙事与民间叙事、内外叙事相结合,展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传达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树立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助力建构政治认同。
参考文献
[1]董慧.中国式现代化的唯物史观意蕴[J].哲学研究,2022(6):5-12,126.
[2]常大伟,黄轩宇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时代内涵与发展路径[J].中国档案,2023(7):14-15.
[3]赵义良,熊文景。红色档案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深化路径[J].档案学通讯,2022(4):4-9.
[4]倪丽娟.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与公民国家记忆培育[J].档案学研究,2022(4):10-16.
[5]章华明,张燕.面向“大思政课”育人改革的红色档案叙事转向:以校史资源为例[].档案学通讯,2023(4):14-2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局.新疆进一步加强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EB/OL].(2023-07-03)[2024-03-05].https://www.saac.gov.cn/daJ/c100286/202307/0996d4a1b257497e9293e79a41cbb9a3.shtml.
[7]胡建:政治认同的理论解读:内涵、结构及功能[J].广西社会科学,2021(12):108-113.
[8]常轶军,现代化与政治认同的契合与张力[J].学习与探索,2014(11):58-61.
[9]陈明琨.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3(5):57-66.
[10]唐亚林,郝文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政党引领国家现代化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J].南京社会科学,2023(6):1-11,21.
[11]刘嗣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与路径[J].重庆社会科学,2023(7):6-17.
[12]桑玉成,梁海森。政治认同是如何形成的?[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34-143.
[13]曾楠,式微与强基:当代政治认同的中国梦引领[J].青海社会科学,2015(1):23-28,2.
[14]虞崇胜: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属性:现代性、中国性、世界性[J].探索,2023(4):15-28,2.
[15]陆伟华,邓素媛.广西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应用研究[J].山西档案,2017(1):85-87.
[16]朱彤,曾祥明.论红色档案传承红色基因的生成机理、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J].档案学通讯,2022(1):23-28.
[17]梅荣政.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批判帝国主义政治文化[J].湖北社会科学,2019(12):5-7.
[18]CCTV节目官网.品格:建党100周年[EB/OL].(2021-07-01)[2024-03-06].https://tv.cctv.cn/2021/07/01/VIDA3nV6JFWxTwZ6JUiLBtl6210701.shtml.
[1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石家庄市委员会.栗政通烈士的战地家书[EB/OL].(2021-12-27)[2024-03-05].http://www.sJzzx.gov.cn/wstd/6443.html.
[20]翟乐:论档案与历史虚无主义批判[J].山西档案,2020(5):99-104.
[21]常大伟,黄轩宇。新时期档案赋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内在逻辑、作用向度与实现路径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3(4) :19-24.
[22]新浪网《信仰的力量》档案文献图集:共产党人的执着追求和家国情怀[EB/OL].(2018-05-04)[2024-03-06].https://k.sina.cn/article_5044281310_12ca99fde02000e2y9.html.
[23]常轶军,政治认同的四大支柱:历史记忆、现实利益、价值观念与话语体系[J].新视野,2014(6):84-87.
[24]朱彤,曾祥明:论红色档案传承红色基因的生成机理、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J].档案学通讯,2022(1):23-28.
[25]陆阳,蔡之玲.档案与身份认同研究现状考察与进路展望[J].档案学研究,2021(1):32-39.
[26]陶俊怡:红色基因传承的文化记忆维度[J].新疆社会科学,2021(5):131-138.
[27]周林兴,张笑玮.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红色档案的服务导向与实现路径[J].北京档案,2023(1):13-16.
[28]龙家庆.叙事表达在档案宣传中的运用与优化策略[J].浙江档案,2020(1):30-32.
[29]周耀林,张丽华,刘红.叙事传输视角下红色档案资源社会共建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3 (1) :82-90.
【基金项目】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大别山红色档案文献整合与活化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023XWH128);河南省档案科技项目““十五五’时期河南省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4-ZD-004);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常大伟(1989一),男,河南夏邑人,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档案治理与档案制度改革;通讯作者:郑常乐(2000一),女,河南南阳人,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档案资源开发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