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治理中国模式构建及其国际化传播

发布时间:2024-10-29 08:52:21被阅览数:125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苗苗
  摘要:新时代全面推进档案治理现代化,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档案观指导下系统总结中国特色档案事业实践,构建档案治理中国模式。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的价值逻辑,深入阐释中国特色档案事业的理念内涵、实践特点与发展趋势,提出讲好档案故事、加强档案话语体系建设、创新档案文化传播载体、深化档案国际交流合作等路径,推动档案治理中国模式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为构建人类档案文化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关键词:档案治理;中国模式;国际传播;中国特色;档案法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颁布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档案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也证实了档案事业的发展状况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档案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从整体来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档案管理与服务提供了新的手段,推动档案事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全面发展[1]。然而,档案工作如何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推动档案治理走向法治化、开放化、现代化,仍是一个巫须破解的现实课题。近年来,我国学者围绕“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相关主题展开了诸多研究。例如,有学者从马克思主义档案观出发,提出档案治理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也有学者聚焦档案立法,针对我国档案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提出要完善档案法律体系,建立健全档案法规制度,强化档案执法监督。此外,通过梳理发现,北京奥运档案管理的成功经验总结和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注意力的历史变迁研究等相关成果也为构建档案治理中国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在已有研究中,学者们注重从不同角度剖析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变化,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谋划未来,为推进档案治理现代化贡献了诸多真知灼见。但是,对于如何将中国特色档案事业发展的理念、智慧、经验提炼为理论成果,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档案治理模式,并推动其走向世界、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目前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探讨。鉴于此,本文拟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档案观为指导,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的价值逻辑为理论支撑,结合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实践经验,立足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时代新方位,深入阐释档案治理中国模式的理论内涵、实践路径与国际影响,为新时代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档案事业创新发展,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1  档案治理中国模式的理论基础
  1.1  马克思主义档案观的指导意义
  档案治理中国模式的构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马克思主义档案观中汲取智慧和远见。马克思主义档案观认为,档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和见证,是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促进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档案工作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为档案治理中国模式的构建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同时,马克思主义档案观强调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重视档案在历史研究、决策参考等方面的关键作用。这启示我们,档案治理要增强历史思维,注重利用档案资源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新时代加强档案治理,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挥档案在重大决策、应急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支撑保障作用[2]。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的价值逻辑启示
  我国档案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档案治理中国模式的国际化传播应遵循这一价值逻辑体系,需要充分发掘和利用档案资源,深度解构档案中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能够为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档案治理本身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因此,要加强档案治理中国模式的对外宣介,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有助于展现国家形象,提升文化自信。
  1.3  档案软法治理理念的现实借鉴
  软法治理是一种与硬法治理相对的法治理念,通过倡导性、鼓励性制度设计实现社会调控,形成了自由精神与公共理性这两大精神内核。这一理念近年来在我国档案管理实践中得到创新性运用,为完善档案治理中国模式提供了新思路。实践表明,档案软法在丰富档案规范供给、引导社会参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档案治理中国模式构建过程中,应当充分吸收档案软法治理的合理内核,既要发挥档案政策、标准、自律规范等软法的示范引领作用,弥补硬法在执行层面的不足,又要推动软硬法协调配套、动态衔接,优化档案治理法治供给,提升档案治理法治化水平[3]。此外,还要重视发挥社会组织、公众等主体在档案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探索档案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实现路径。
  2  档案治理中国模式的实践探索
  2.1  北京奥运档案管理的“中国模式”
  北京奥运档案管理是档案治理中国模式的重要实践样本。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使北京成为世界上首个举办“夏奥会+冬奥会”的“双奥之城”,北京奥运档案管理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范式”。通过梳理这一范式的基本内涵,得出该范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实现奥运档案在全面收集、集中管理、长久保存和多维利用等方面的全面成功[4]。因此,借鉴北京奥运档案管理范式有助于构建档案治理的中国模式。例如,档案部门进行顶层布局,提前介入,与其他部门通力合作,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做到应收尽收,更注重特色档案,将档案管理贯穿奥运筹办全过程,事后积极开发利用珍贵档案资源,创新传播手段,为国内外受众呈现独特魅力。
  2.2  档案事业发展注意力的历史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事业快速发展,这一过程伴随着档案工作注意力配置的变迁。通过梳理和分析2000年以来颁布的五次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得出在档案管理、档案治理、档案法治、档案外事等方面,我国档案工作的重心经历了一个从“重管理”到“重治理”,从“重法制”到“重法治”,从“重引进”到“重输出”的演变过程。这充分反映出档案工作始终聚焦时代主题,紧扣国家发展大局,标志着新时代全面推进档案治理现代化已成为必然选择。纵观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历史变迁,有几点值得深思。一是要树立全局观念,推动档案发展战略与国家整体战略同向同行;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制约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三是要强化法治思维,筑牢档案治理法治根基;四是要拓展全球视野,讲好中国档案故事。这些经验启示为完善档案治理中国模式提供了全方位的参考与指南。
  2.3  新时代档案治理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档案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24年1月1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为新时代全面推进档案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法治遵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档案部门积极作为,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在深化改革方面,着力构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统一、科学规范”的现代档案管理体制;在档案工作责任划分方面,明确档案工作领导责任、管理责任、执行责任;在扩大开放方面,健全档案查档利用制度,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和利用者的需求;在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强珍贵档案抢救和异地异质档案备份,筑牢档案安全屏障,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5]。
  3  档案治理中国模式的国际化传播路径
  3.1  讲好档案治理中国故事
  档案治理中国模式的形成凝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建设、改革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讲好档案治理中国故事是传播中国档案治理模式的基础性工作。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善于从档案中发现和提炼有说服力的案例,用鲜活的档案故事阐释档案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展现党和国家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还要充分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档案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档案治理方面的显著优势。因此,讲好档案治理中国故事,必将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档案事业的了解和认同,为档案治理中国模式的国际影响力提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2  加强档案话语体系建设
  档案话语体系建设是提升中国档案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档案资源体量比肩欧美发达国家,但档案话语体系还不够成熟,在国际档案界话语权上仍显不足。因此,必须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档案话语体系。具体而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科学总结档案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实践经验,系统阐释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规律特点,积极传播档案治理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逐步形成体现中国档案文化特色、彰显中国档案事业成就的话语体系,不断增强中国档案文化的国际吸引力和感召力。
  3.3  创新档案文化传播载体
  在数智化时代大背景下,档案文化如何搭乘新媒体的快车,更好地走向国际,是需要探索和解决的现实问题。随着丰富的社交网络、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的兴起,档案部门应当主动作为,创新传播手段,用国际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要采用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6]。因此,要充分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档案文化产品,通过海外新媒体用户的主动传播,扩大档案治理中国模式的国际受众面;要积极开展线下交流互动,在重大节庆、纪念日等时间节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档案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外档案文化的互鉴共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档案治理中国模式国际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3.4  深化档案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国际交流合作是档案治理中国模式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我国档案界与多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举办联合展览,交流人才培养经验等,有力促进了国际档案界对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了解。未来,首先需要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主动设置议题,利用双边和多边场合宣介档案治理中国模式,提高国际话语权;其次,要建立跨国档案研究机构,与毗邻国家共建档案数据库,为档案学术研究、档案人才培养搭建更多国际合作平台;最后,要支持国内档案机构“走出去”,参与国际重大档案项目,参加并主办国际档案界重要会议,展示新时代中国档案事业新气象、新作为,为构建人类档案文化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王玉珏,吴一诺,许佳欣.《“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解读:档案服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J].山西档案,2021(4):78-87.
  [2]蔡海粪.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指导性思维: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J].山西档案,2017(5:36-38.
  [3]陈强,杨阳:档案治理法治化的规范进路:由“软硬分治”到“软硬混治”[J].档案学研究,2024(1):61-68.
  [4]徐拥军,张丹.北京奥运档案管理的“中国模式”[J].图书情报知识,2022(3):32-40.
  [5]常大伟,邢富娟,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生成背景、实践特质与发展路径[J].山西档案,2023(3):29-35.
  [6]傅予,李博然,李宜芳:档案文化资源数字化国际传播机制探析[J].档案学通讯,2024(2):48-56.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党史教育赋能高校立德树人长效机制研究——基于大学生接受视角”(项目编号:2021JKDY054);2022年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项目“高校新媒体运营与新闻奥论“四力”构建——以微信公众号为例”(项目编号:2022WTSCX202)。
  【作者简介】苗苗(1981一),女,汉族,吉林公主岭人,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