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治理视角下综合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的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4-10-29 08:42:12被阅览数:94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岳娜
  摘要:国家综合档案馆作为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在多元治理格局下找准定位,积极融入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值得深究。以国家综合档案馆为研究对象,在梳理文旅融合发展和多元治理的理论基础上,分析国家综合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国家综合档案馆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文旅融合的模式,并提出推进国家综合档案馆融入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力求为新时代国家综合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实现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国家综合档案馆;文旅融合;多元治理;协同机制;特色品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国家综合档案馆作为集中统一管理国家档案的专门机构,在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文旅融合浪潮下,国家综合档案馆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服务理念面临诸多挑战,单一的档案保管职能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公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这就要求国家综合档案馆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拓展服务内涵,充分挖掘馆藏档案资源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将其转化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实现自身职能与文旅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互促共进。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党委政府、档案主管部门、其他文旅部门、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元主体的通力合作[1]。纵观国内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关于文旅融合发展和国家综合档案馆治理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将二者有机结合进行系统性探讨的成果还相对较少。在文旅融合研究方面,学者们普遍认同文旅融合已成为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从不同角度对文旅融合的内涵特征、实践路径、推进策略等进行分析[2]。但鲜有学者将研究视角聚焦于作为文化事业单位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在档案馆治理研究方面,学界已从场域理论、价值共创等视角对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尚缺乏将其置于文旅融合的宏观背景之下,系统审视国家综合档案馆治理主体、资源、机制等要素的研究。本文客观分析国家综合档案馆在文旅融合中的角色定位、资源优势与面临的现实困境,从主体、资源、机制等维度提炼国家综合档案馆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文旅融合的模式框架,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实现路径。
  1  国家综合档案馆多元治理现状与参与文旅融合的价值分析
  1.1  多元主体并存格局下治理协同有待增强

  国家综合档案馆是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治理体系是由党委政府、档案主管部门、档案馆及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构建的。党委政府主要负责顶层设计和宏观管理;档案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档案馆承担档案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等职能;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则参与到档案文化的传播和监督工作之中。纵观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治理实践,首先多元主体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仍有待进一步拓展,不同主体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也有待健全,整体的协同治理效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管理思维影响下党委政府、档案主管部门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干预偏重于事务层面。其次,档案馆在治理中的主体地位还不够突出,存在主动性不足、创新动力不强的问题。最后,社会力量参与的渠道还不够通畅,公众和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范围较为有限。
  1.2  服务供给与场域拓展优势提供契机
  从客观角度分析,国家综合档案馆在推进文旅融合进程中具有诸多优势和潜力。首先,国家综合档案馆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是其参与文旅融合的根本所在。截至2022年底,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情况117148.7万卷、件,保存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特色、不同文化主题的“档案记忆”,是开发文旅产品、讲好中国故事的丰富资源库。其次,国家综合档案馆承担着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档案的法定职责,为其融入文旅产业提供了切入点。一方面,国家综合档案馆搜集社会各个领域的档案资料,为文旅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另一方面,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服务场所和服务项目本身就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具备成为文化旅游景点的基础条件。最后,诸多国家综合档案馆本身就是极具标志性的城市建筑,其特殊的区位条件和空间格局可借助文旅融合得到进一步放大。
  1.3  文旅融合助推国家综合档案馆实现多维价值跃升
 
 积极融入文旅产业发展,不仅是国家综合档案馆服务大局、彰显担当的应有之义,更是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事实上,通过参与文旅融合,国家综合档案馆能够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等多个维度实现价值提升。展开来讲,首先在经济效益方面,文旅融合通过策划开发特色文化产品、打造主题文化场馆等方式,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创造文旅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实现经济价值。其次,在社会效益方面,参与文旅融合有利于国家综合档案馆扩大社会影响、提升公信力,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体现档案部门服务社会的价值。最后,在文化效益方面,通过整理编研、策展讲解、互动体验等多种手段,文旅融合为国家综合档案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实践形式。
  2  国家综合档案馆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文旅融合的模式构建
  2.1  各司其职、优势互补的多元主体协同格局
 
 国家综合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本质上是一个多元主体互动合作、共同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过程。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关键在于厘清各主体间的角色定位,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协同格局。首先,党委政府需要在政策、规划、资金等方面给予统筹指导和重点扶持,尤其要将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上升到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加强顶层设计,搭建跨部门协调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的工作合力。其次,档案主管部门需要发挥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职能,协助党委政府制定档案馆参与文旅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相关标准规范,引导档案馆创新发展思路、完善服务供给,并加强与文旅部门的有效沟通与衔接。再次,档案馆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树立服务大局意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人才、场馆等比较优势,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释放档案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经济价值,力争成为“文旅IP”和发展动力源。最后,档案馆应注重发挥互联网、自媒体等渠道的优势,通过市场化手段将社会组织引入并参与到档案开发、活动策划、产品营销等过程中,建立常态化的需求表达和反馈机制,做到服务供给与需求精准对接。
  2.2  以资源整合激发文旅融合内生动力
  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档案所蕴藏的时代印记、精神内涵、教育价值等是推进文旅融合的根本所在。但当前将档案资源转化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实际成效还不够理想,因此,需要国家综合档案馆树立系统思维,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档案文旅深度融合。首先,要充分整合馆内档案资源,发挥档案专业人员优势,系统梳理馆藏资源,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加工,提炼各类档案的文化旅游元素,形成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专题主线的系列化档案资源集,为策划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文旅产品奠定基础。其次,要进一步联合整合档案馆外其他文化旅游资源。档案馆应与博物馆、文保单位等文旅机构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共同围绕革命传统、民族精神、区域文化等主题,策划联合展览、研学旅行、主题节庆等文旅项目,实现档案价值与其他文化遗产价值的互补释放。最后,还要注重盘活社会资源,与旅行社、策展公司等市场主体形成定期互动机制,以市场化运作推动馆藏资源的文创开发,并广泛链接高校、智库等科研机构,加强对馆藏档案的研究阐释,为档案文旅产品注入新时代精神内核。
  2.3  国家综合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的模式
  综合各地实践经验,本文提炼出国家综合档案馆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文旅融合的3种主要模式:第一种是资源主导型。这是国家综合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的基础模式,即以自身特色档案资源为依托,通过深度挖掘、创新转化开发具有鲜明档案特色的文旅产品,唱响档案文化主题,实现“以文塑旅、以文荣旅”。第二种是平台支撑型。档案馆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离不开文旅融合发展平台的有力支撑,地方可依托现有国家档案馆、方志馆、革命纪念馆等,整合提升功能,打造集收藏保护、展示利用、文化传播等于一体的区域性档案文化中心。第三种则是跨界融合型。国家综合档案馆立足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文旅融合基础上进一步跨界拓展,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档案+文创”“档案+文博”的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拓展档案文化产业发展新空间。
  3  国家综合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的实现路径
  3.1  纳入发展蓝图:系统谋划,强化保障
  让文旅融合在国家综合档案馆落地生根,需要党委政府加强统筹部署,完善顶层设计,为档案馆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指引和制度保障。在战略规划层面,要将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上升到服务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高度,将其作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点任务,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落实《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使之成为地方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专项规划层面,档案和文旅部门要研究制定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的专项指导意见,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实施路径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引导档案馆找准工作切入点,明晰努力方向。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制定系列配套政策,从项目支持、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平台搭建等方面强化保障,加大政策力度,为国家综合档案馆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撑。
  3.2  深化改革创新:优化机制,激发活力
  国家综合档案馆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档案改革,在体制机制、服务理念、工作方式等方面寻求突破,不断增强参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首先,要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创新服务理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自觉从封闭保守走向开放共享、从被动服务走向主动融合,将传统的管理型机构转变为服务型机构,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参与到文旅融合发展中。其次,要坚持因地制宜,尝试将市场化理念和方法引入档案文化开发,探索与文旅企业、社会团体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最后,要主动运用互联网、自媒体、移动客户端等新兴渠道提升档案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3]。
  3.3  完善协同机制:搭建平台,凝聚合力
 
 国家综合档案馆要深度嵌入地方文旅发展格局,与党委政府、档案主管部门、文旅部门、社会组织、公众等形成常态化互动,携手完善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的协同机制和保障体系,推动融合发展走向纵深。地方党委政府要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由档案、文旅等部门组成的专项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过程中产生的重大问题,搭建资源共享、利益协调的桥梁。档案主管部门要根据文旅融合的需求,及时修订完善档案开放、保护等管理办法,为档案资源转化利用提供制度遵循;同时积极搭建档案馆与文旅企业、社会团体的对接平台,融合各方观点,集中打造一批在线档案展览、数字档案馆等数字文化精品工程,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内容。
  3.4  打造特色品牌:彰显魅力,引领发展
  国家综合档案馆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充分挖掘档案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精神意蕴,精心打造有影响力的档案文旅品牌,以期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全局。一要档案馆要发挥自身优势,以特色鲜明的资源为底色,如重庆的红岩档案、广东的海上丝绸之路档案等,讲好红色故事、革命故事、改革故事,为文旅发展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二要坚持品质为先,提升游客体验。档案文旅项目以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带给游客身心愉悦的沉浸式体验。三要注重统筹谋划,在打造精品档案文旅项目的同时,统筹考虑旅游、文化、交通、商贸等要素,科学编制项目规划,明确发展路径,积极争取列入国家级、省级文旅融合发展项目。
  参考文献
  [1]朱彤,张航,谭爽.元治理视域下档案治理主体协同策略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2(5:74-80.
  [2]张镇升·综合档案馆红色档案展览特点、困境及出路[J].山西档案,2022(4):76-80.
  [3]范珑瀚,霍艳芳,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运营研究:以十大省市级综合档案馆为例[J].山西档案,2021 (3):124-13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图像叙事体系建构的研究”(项目编号:23BDJ086);山西省哲社课题“山西黄河流域体育非遗的活态传承研究”(课题编号:2023YY317);山西省社科联项目“基于内涵认知的山西黄河文化遗产构成体系及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SSKLZDKT2023133)。
  【作者简介】岳娜(1988一),女,汉族,山西阳泉人,太原学院文化与旅游系副教授,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