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4-10-29 08:34:21被阅览数:56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黄仁彦
  摘要:诚信档案体系建设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价值。在既有研究基础上,从主体维度、资源维度、客体维度、管理维度四个层面构建了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并结合数字时代的特点分类提出建设策略,为大学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诚信档案;大学生诚信教育;信用体系;档案管理体系
  建设诚信中国、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公共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其中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起到重要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大学生作为社会公众中的先进分子,其法治思维、信用理念和守信行为对于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起到先行示范和直接推动的作用。大学生信用体系的建立需要社会组织、高等学校和大学生群体多方联动,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优质的资源基础和有效的运行模式确保体系良好运转并发挥最大功效。
  大学生诚信档案是指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各类守信、失信行为的历史记录,是大学生信用行为的原始凭证,对于有效评估大学生诚信行为,推动高校信用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尽管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建设受到多方关注,但是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建设效果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吕中元[1]认为,当前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与管理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诚信档案内容单一、诚信档案活力不够、诚信档案管理意识薄弱等方面,并从管理理念、信息管理和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吴双等[2]认为,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建设,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思想品质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法律保障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诚信档案管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畅通,诚信档案的实际应用还需要进一步落地。对企业和社会组织诚信档案的研究也为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例如,范鑫鑫等[3]提出证券市场中介机构诚信档案的建构策略就非常有借鉴意义;他们提出要进一步细化诚信档案的结构层次、规范诚信档案的内容来源、推进与声誉自律机制的长效挂钩、强化与诚信监管机制的有效衔接等。还有研究者特别强调不同主体在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例如,朱玮[4]论证了思政教育者在体系构建中的重要地位,周力[5]特别提出诚信评价部门的作用,要加强对大学生诚信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纵观已有文献,大部分研究都是从现状对策的角度进行讨论或是从某一个要素展开研究,没有把大学生诚信档案作为整体进行体系化研究。因此,本研究将从数字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建设的视角,系统讨论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的构成要素,从多维视角分析诚信档案管理机制,为相关管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的构成要素
  1.1  主体要素

  主体要素是指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的相关主体,包括高校教务管理部门、高校思政管理部门、高校就业管理部门、高校学术管理部门、高校学生团体以及社会金融、电信等其他涉及信用的组织机构。主体要素主要依据信用记录的来源机构所涉及的主体来划分,分别涉及学业诚信、校园行为守信、就业诚信、学术诚信、社会诚信等不同领域。在不同高校,具体职能部门的设置会有区别或交又,不同主体在进行诚信管理时并不是孤立的个体,彼此要互相协同,建立资源共享和部门联动,准确评估大学生诚信状况,应用诚信评级结果推动大学生诚信体系的建立。
  1.2  资源要素
  资源要素主要是指大学生诚信信息的采集、归档和应用。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内容构成与形成机构密切相关,大体上包括学业诚信档案、学术诚信档案、就业诚信档案、社会行为诚信档案和校园行为诚信档案等。学业诚信档案主要是指在学籍、考试、学业评价等过程中产生的诚信行为记录;学术诚信档案主要针对大学生在科学研究中所涉及的学术不端和科研诚信问题;就业诚信档案用于评估大学生在校园招聘、签订就业协议等环节中的守信问题;社会行为诚信档案特别需要关注金融行为和电信行为;校园行为诚信档案主要指在导学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社团关系等范畴内的守信、失信记录。上述信息组成了大学生诚信档案的主要内容,是大学生诚信评价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1.3  客体要素
  大学生是形成诚信档案的主体,但是在管理体系视角下,大学生是诚信档案管理体系的客体。作为管理与评价客体的大学生有两个方面值得被重点关注。一是大学生诚信意识,诚信意识直接导致诚信行为。从既往的案例中发现,很多失信行为并不是由主观故意导致的,例如在科学研究中的不当引用问题、遭受电信诈骗所导致的失信等,这就需要大学生接受诚信教育,全面提升诚信意识,防止由诚信意识缺失导致失信记录的产生。二是大学生诚信行为。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不当的竞争手段会被记录下来并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信用评价。诚信行为的导控,需要自我意识树立、管理制度完善、多元主体协同等措施的共同作用。
  1.4  管理要素
 
 管理要素主要包括顶层设计、信息化管理、机构协同、评价运用等不同环节。顶层设计主要是指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的制度体系,例如教育部与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各高校要在《意见》的指导下切实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同时在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收集、管理、共享、应用等环节加强制度设计,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在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中要加强信息化手段的应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活动的不断融合应用,信用档案的形式从纸质样态向数字形态迁移,数字化管理系统逐步应用到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全流程。机构协同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共识,在数字化环境中,这种协同不仅体现在管理协同的角度,还应该注意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要统一进行信息化部署,推进部门间的数据采集、共享和评价。诚信档案并不是以管理为目的,而是要加强其应用和评价功能。诚信档案作为真实的行为记录,要在诚信评价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保证公正公平,确保大学生的权益不受到侵犯。
  2  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建设对策
  2.1  加强主客体的诚信意识
  诚信意识的树立是诚信档案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关键。高校管理机构作为诚信档案体系的重要主体,其主要职责定位不在于评价和惩戒,而是重在宣传、教育、预警和控制,这种意识的转变对管理绩效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高校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断优化教育内容,通过案例库建设提升警示效果;要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多种教育活动,突破单一的授课、讲座等形式,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形式加强和学生的交互,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将思政教育与诚信教育紧密结合,把诚信教育融合到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过程中,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同向同行。对于大学生来说,其要从两个方面提升诚信意识。一是自我认知的觉醒。当代大学生要提升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明确自身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先进文化传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过程中的重要价值,以高度思想自觉规范自我行为。二是要树立底线思维。在行为规范上要有敬畏之心,敬畏法律、敬畏规则,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行使权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生要规范网络行为,深刻认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自觉维护网络生态,做到网上网下行为一致。
  2.2  完善相关制度机制设计
 
 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制度要素的规范。当前研究都提到了制度机制设计不完善的困境。作为顶层设计的重要方面,诚信档案管理制度的设计起到基础性作用。一方面,要按照文件生命周期加强对诚信档案的全流程管理制度建构,从诚信档案的生成、积累、保存、管理、开发利用等环节加强制度设计;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环节的衔接和高效运转,校内主体与校外主体保持协同、资源建设与评价运用保持协同、诚信档案与诚信行为保持协同。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建设还要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持同步,在信用中国建设框架下开展制度设计和完善等相关工作。
  2.3  优化诚信档案资源建设
  优化诚信档案资源建设是诚信档案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优化诚信档案资源体系要遵循以下3个原则:一是建立全覆盖的诚信档案资源体系,二是要确保诚信档案的权威可靠,三是要便于诚信档案资源共享和应用。首先,从诚信档案的来源看,要明确诚信档案的建设内容,细化诚信档案的构成分类,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要畅通诚信档案的收集渠道,部门之间要加强协同,确定收集主体。其次,要关注数字形态诚信档案的归集问题,对于原生电子档案,要充分依托各类信息系统的功能架构,确保系统之间保留充足的功能接口,做到集成化管理。此外,在诚信档案资源管理过程中,要确保安全,以保障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确定诚信的评价标准,明确诚信档案的管理权限,建立诚信档案管理责任制,以最大限度发挥诚信档案的价值。最后,还要建立诚信档案共享机制。然而,所谓的共享并不是无限度共享,而是要实现管理机构有权限的利用。
  2.4  促进各类要素协同管理
 
 作为一个高效运转的体系,各构成要素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协同作用的整体。首先,高校应该根据各自的管理实践确定诚信档案的管理模式。一种是集中管理模式,明确责任主体,负责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的运行,把诚信档案作为单独一类,由责任主体或者档案馆统一集中管理并提供利用的档案;另一种是混合保管模式,将学生档案单独设置分类,通过学年鉴定、诚信承诺、奖惩材料等形式体现大学生诚信记录,按照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其次,高校要明确诚信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制。建立档案工作责任制是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明确的重点工作,高校应该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建立相关档案责任制,把诚信档案管理责权明确纳入高校档案工作责任体系中去。最后,高校要注重发挥各类要素的协同效能,从意识、行为、记录、运用的角度,加强多部门联动、多要素协同,共同促进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的良好运行。
  3  结语
  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对于大学生诚信教育、促进社会诚信生态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从体系建构视角出发,对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进行要素解构,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总体来看,本研究在框架设计和策略提出方面有较强的参考价值,但是由于各高校管理实践情况千差万别,对实践的调查研究是后续工作的重要方向,需要通过更多样化的案例研究,进一步探讨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模式。
  参考文献
  [1]吕中元: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与管理策略探析[J].黑龙江档案,2021(6):160-161.
  [2]吴双,李大鹏.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兰台世界,2019(2):67-70.
  [3]范鑫鑫,孙军,证券市场中介机构诚信档案建构:基于责权利三角定理的思考[J].山西档案,2023(5):43-50.
  [4]朱玮:大学生诚信档案在辅导员工作中作用研究[J]:山西档案,2019(3):117-118.
  [5]周力.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研究[J].山西档案,2018(6):53-55.
  【作者简介】黄仁彦(1982一),男,汉族,上海人,上海师范大学档案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