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星仪 潘未梅 李福君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省级综合档案馆口述档案资源的建设现状,并为今后的建设工作提供参考,需要加快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的工作步伐。通过对20个省级综合档案馆网站开展调研,结合调研所得数据进行编码统计与定量分析,发现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目前面临的困境与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从口述档案资源主题、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建议。由于我国省级综合档案馆口述档案资源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在采集方式、机构设置、政策规划、标准规范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改进。
关键词:口述档案资源;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馆网站
口述档案资源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新颖性有效弥补了传统形态档案史料的不足,成为其他形式档案资源的重要补充。我国口述档案资源建设起步于20世纪初,此后取得了初步进展。省级综合档案馆作为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研究与利用的中心,肩负着收集、保存口述档案资源的重任,应当承担起口述档案资源管理、制作与保存的多重职责。目前,有关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实践进展缓慢,且在标准规划、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1]。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我国省级综合档案馆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现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的优化路径,以进一步完善口述档案资源的结构体系。
1 文献综述
我国已有关于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建设现状[2]、建设价值[3-4]、局限问题[5]与建设路径和策略[6-9]等4个方面。针对口述档案资源的建设现状,潘玉民等"深入分析了国家档案局、各级档案馆与中国档案学会等档案部门在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的相关项目与实践进展,认为我国口述档案资源建设存在名称不一、缺乏统一标准、长远规划不足、资源共享建设薄弱等问题。李秋丽[10]梳理了我国高校档案部门开展口述档案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现状,总结出高校口述校史工作存在被重视程度不够、理论研究不深、机构及人员缺失、管理制度缺位等问题。首小琴[11]则对我国档案馆采集口述档案资源使用自采、社会征集和合作3种模式进行了探讨。
在建设路径和策略方面,研究成果相对丰富。学者们主要从口述档案人才培养[12]、工作方法的制定[12]、征集途径的拓展[13]、制度规范的落实[6]、口述档案的主题设计[2]和口述档案资源共享程度的提高[14]等方面提出建议。例如,潘玉民[15]提出应规范口述档案的制作及形成过程、畅通口述历史档案收集渠道以及统筹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整合。王齐等[5]提出应制定科学规范的口述档案资源建设方法,加强组织保障与人财物方面的投入。李倩楠等[2]提出应系统设计口述档案资源建设主题,并成立工作小组,加强口述档案选题策划。廉抗美等[16]则提出应制定口述档案工作规范、搜集程序和科学的整理方法。
国外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具体口述档案项目与案例的分析,内容涵盖口述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以及口述档案资源收集、管理与保存、利用等方面。TURNER K[17]通过研究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和肯塔基大学合作开展的口述历史项目,阐述了通过使用口述历史元数据同步器(OHMS),可实现口述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存储与访问,推动口述档案资源在数字时代的发展。YAPMJ等[18]在对FORONDAMA博士开展的口述历史项目所得藏品和菲律宾德拉萨大学图书馆获赠的口述历史材料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对口述档案资源进行了主题分类,并指出收集与整理口述档案资源的重要性,建议档案部门应主动收集、组织、保存口述档案资源,并制定一套清晰、明确的指导方针与程序。SINDISOB等[19]通过对津巴布韦国家档案馆、南非国家档案和文件服务局以及南非国家档案馆与我国省级档案馆的口述档案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口述档案资源的利用存在严重不足,并提出应采用信息技术、网络归档和社交媒体等途径提高公众对口述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研究多聚焦于档案部门或其他社会机构在口述档案资源建设方面的具体项目、案例与实践。然而,我国省级综合档案馆大多从特定方面推动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缺乏以实践调研为基础、全面综合地分析我国综合档案馆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现状的研究。因此,有必要系统了解我国省级综合档案馆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的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口述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
2 数据收集与整理
本研究选取我国20个省级综合档案馆作为调研对象(不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河南省、海南省、青海省、福建省、四川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澳门、台湾等14个省市/地区)。
为了深入了解各省级综合档案馆口述档案资源的建设情况,本研究以各省级综合档案馆官网为数据源,分别利用后羿采集器与人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首先,利用后羿采集器进行数据爬虫,以采集有关口述档案资源的标题信息与对应网址。根据采集到的标题与网址进入相关网页对其内容进行人工阅读与筛选,一个代表信息终端页面的网页即一条有效数据。其次,以“口述”为关键词,在各省级综合档案馆网站内,对“一站式搜索框”、馆内开放目录和“在线查档”等板块进行检索,以补充后羿采集器可能遗漏的信息。网页数据采集完成后,进一步浏览馆内首页各专栏、子专栏以及馆内专题数据库,单独统计这20个省级综合档案馆是否已设立口述档案资源专题、专栏和数据库。数据收集从2023年10月16日起,截止到2023年11月10日,共采集到489条有效数据。
数据收集完毕后,在对数据初步阅读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制定编码表,从口述档案资源类型、资源主题、采集方式、开发利用成果形式、开放程度、专栏/专题数据库建设、制度建设、标准规范、机构设置、政策规划与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数据进行编码和统计。以口述档案资源主题为例,在参考王阮等「[21]在对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项目进行聚类分析所划分出的4大主题类别(即人物、地区、机构、特定事件【21)的基础上,结合本次调研数据的自身特点,进行了主题聚类分析,确定了相应的一级类目与二级类目,最终的聚类结果全面涵盖了本研究收集到的所有数据。
3 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3.1 资源类型与资源主题
根据口述档案资源载体的不同,本研究将口述档案资源分为文字、录音、视频等3个类型。经调研与统计,发现仅4家(20%)省级综合档案馆涵盖全部资源类型,9家(45%)档案馆有2个类型的口述档案资源,而5家(25%)档案馆仅有1个类型的口述档案资源。其中,3家省级综合档案馆仅有视频类口述档案资源,2家省级综合档案馆仅有录音类或文字类口述档案资源。另外,2家省级综合档案馆并未明确表示其口述档案资源类型。
所调研档案馆馆藏的口述档案资源主题可以细分为3个大类、14个小类(见表1)。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未有省级综合档案馆同时涵盖表1中的全部3个大类和所有子主题(见图1)。仅2家(10%)省级综合档案馆涵盖5个资源子主题。其中,人物类口述档案资源在所有档案馆中出现频率最高,包含老中共党员、全国劳模、援藏干部和工匠人物等群体。此外,9家(45%)省级综合档案馆的口述档案资源仅有1个子主题,且多为人物类中的抗战类。
表1 口述档案资源主题聚类
图1 口述档案涵盖资源子主题占比情况
3.2 采集方式
本研究将口述档案资源的采集方式分为3种:档案馆自身采集、与其他机构联合采集、服务外包式采集。其中,联合采集方式中的其他机构类型包括事业单位、职业院校和央企。调研发现,4家(20%)省级综合档案馆依靠自身力量采集;选择与其他机构联合采集的省级综合档案馆有4家(20%);仅有1家5%省级综合档案馆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进行口述档案资源的采集;剩余11家(55%)省级综合档案馆未明确其采集方式。
3.3 开发利用成果形式、开放程度与专栏/专题数据库建设
目前,省级综合档案馆开展口述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果形式丰富多样,其中以微视频或专题片、纪录片拍摄、口述史出版与口述档案宣讲活动为主,除此之外,还包括举办口述档案专题展览、分享会与制作口述档案实录等方式。然而,同时涵盖多种类型的档案馆并不多。具体而言,2家(10%)省级综合档案馆涵盖3种开发利用成果形式;4家(20%)省级综合档案馆涵盖2种形式;6家(30%)省级综合档案馆仅采用1种形式;8家(40%)省级综合档案馆未发布相关信息。
调研结果显示,15家(75%)省级综合档案馆以专栏的形式开放了部分口述档案资源,而5家(25%)尚未采取口述档案资源的开放措施。在资源建设方面,13家(65%)省级综合档案馆未设置口述档案资源专栏或专题数据库;4家(20%)设立了口述档案专栏,但未建立口述档案资源数据库;4家(15%)建立了口述档案资源数据库,但未设立口述档案专栏。
3.4 制度建设与标准规范
调研结果显示,4家档案馆发布的口述档案相关制度文件相对丰富,包含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其他省级综合档案馆发布的文件多为口述档案征集通知,未涉及其他方面的制度文件。30%的省级综合档案馆尚未建立口述档案资源相关制度。
2017年,国家档案局出台了《口述史料采集与管理规范(DA/T59一2017)》,该规范规定了口述档案的采集范围、采集流程、采集实施、保存与管理等内容。调研发现,15%的档案馆官网可以检索到此规范,以此推测在其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参考了此规范,但是网站内未公布关于档案馆口述档案资源的标准规范文件,同时也并未言明参照该规范的具体情况。
3.5 机构设置、政策规划与人才队伍建设
调研发现,14家(70%)省级综合档案馆未设置口述档案机构,且机构设置的形式与职责各不相同。例如,有的档案馆新建了口述档案采集室;有的档案馆成立了口述档案征集编研处;有的档案馆口述档案资源的建立由征集鉴定处负责;还有的档案馆与其他单位共同成立口述历史研究会。
本研究对20个省级行政区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了分析。据统计,发现80%的规划涉及口述档案,但多集中在口述档案资源采集方面,仅有2个省级行政区提及开发利用与建立数据库。在采集方面,8个省级行政区提出“鼓励开展口述材料的采集”,但对于口述档案工作的其他环节并未涉及;3个省级行政区在规划中提出“要加大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口述历史采集”,2个省级行政区提出“鼓励开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重大历史亲历者口述历史采集”,只是将采访对象具体化。
据统计,仅有3家(15%)省级综合档案馆组建了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的人才队伍,另有1家15%省级综合档案馆组建了口述档案工作小组,而2家(1%)省级综合档案馆分别组建了口述档案采集小组和口述史料采集项目小组。然而,由于这些项目或工作小组的详细信息未公布,因此,不能确定其属于临时性机构还是固定机构。
4 调研结果讨论
总体来看,我国省级综合档案馆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目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呈现出分散且自发发展的状态,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但部分档案馆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例如,云南省、浙江省、陕西省和广东省档案馆在口述档案资源的建设方面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推进,不仅在口述档案资源建档、制度建设上取得成果,还在开发利用与合作采集等方面有所建树。相比之下,其他档案馆在口述档案资源建设上仍存在资源结构不合理、种类单一、缺乏规范导向与长远规划、工作队伍不稳定、信息化水平低和开放程度较低等问题。
4.1 资源结构不均衡,主题内容待丰富
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质量低下主要表现为内容单一、载体单一、层次单一等3个方面[24]。其中,口述档案资源载体类型与主题内容上的单一,将会直接影响省级综合档案馆的口述档案资源的整体质量。目前,口述档案的资源类型存在较显著的失衡。多数省级综合档案馆有视频类口述档案资源,而有录音类口述档案资源的相对较少,这将会导致口述档案资源结构不均衡。此外,在同一主题下,部分资源如援藏类口述档案资源涵盖了文字、视频、录音3种形态的口述档案,而部分资源仅限于文字或录音等单一形式。这种不均衡可能源自档案馆人员、技术、资金等内部条件的限制。
在14个资源主题中,人物类口述档案资源出现频次最高,但采访对象主要集中在推动国家、社会发展或已在各行各业中取得一定成就的群体或个人,而普通群众、边缘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尚未得到充分关注。与此不同,国外口述历史中心项目的开展不仅关注上层阶级和有突出贡献的群体,还广泛关注社会底层民众[21]。此外,当前口述档案资源内容多聚焦于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活动及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或个人,鲜少涉及经济、科技、社会、文化、艺术、民族、宗教等领域,因此难以全面、生动地展现国家的发展进程、社会变迁以及民众生活的变化。口述档案资源作为档案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档案资源建设的目标相一致,是社会记忆建构的重要载体,应覆盖各类人群,广泛收集各方面、各种类型的口述档案材料。
4.2 缺乏多元主体合作,未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目前,尽管口述档案资源的采集方式已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合作层次尚浅,未能充分挖掘合作潜力。省级综合档案馆开展采集工作的合作对象主要为事业单位、职业院校与央企,尚未涉及社会其他主体。此外,开展合作采集的目的多数是应对采访过程中出现人才短缺的状况,而不是共同收集与整理口头历史档案素材并对其进行系统的组织和管理。在开展合作的过程中,双方可能会根据项目需求和自身专业背景,针对某一环节进行探讨,但在合作之外,已开展口述历史档案建设的机构很少指导其他主体业务或解答日常工作中的疑问[22]。
当前,口述档案资源分散保存在各个档案部门,未实现有效整合,也未形成完善的共享机制。首先,省级综合档案馆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例如,60%的省级综合档案馆都开展了抗战类口述档案资源的采集和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这部分口述档案资源并未进行整合,因此所得成果仅限于局部区域,影响范围相对较小。此外,省级综合档案馆也缺乏与图书馆、史学界等社会机构的沟通协作。除综合档案馆自身采集和保存的口述档案资源外,还有许多珍贵的口述档案资源分散在社会各个领域和机构中。然而,目前省级综合档案馆未与这些机构建立有效的口述档案资源共享机制,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流通。
4.3 开发利用成果形式待丰富、专栏与数据库建设待加强,开放程度待提高
当前,口述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成果多以传统的印刷媒体形式为主,虽然已出现微视频或专题片、纪录片这些新颖的脱离纸质载体的成果,但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口述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尚显不足,这限制了口述档案资源便捷化、高效化地面向公众访问,进而影响了公众获取这些资源效率和便利性。
此外,口述档案资源的开放程度较低,省级综合档案馆主要采用单一的专栏形式对口述档案进行开放,而未能充分利用开放目录、“在线查档”板块将口述档案资源进行全面开放。部分已开放的口述档案资源专栏,无论是独立专栏还是其他专栏下的子专栏,往往只提供宏观层面的信息概览,难以满足公众深入了解和利用的需求。
档案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档案信息资源库的建设[23],因此构建一个配置优化、内容充实且用户友好的口述档案资源库是其建设的重点。截至目前,已建成的口述档案资源数据库与专栏数量甚少,且无省级综合档案馆同时设立专栏与专题数据库,这直接制约了口述档案资源高效管理目标的实现。
4.4 缺乏标准、制度指导与必要的支撑条件
在标准规范方面,目前尚无省级综合档案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用于自身的口述档案资源管理规范体系;它们往往仅针对某一项目,仅在事前准备时明确了采集范围与采访时间、流程,却忽略了对后续的整理、保存与管理的规定。
在制度建设方面,省级综合档案馆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多为征集公告和征集活动通知,鲜少有专门针对口述档案这一内容;大多数省级综合档案馆是在征集某一专题的档案资料时,将口述档案材料纳入征集范围,因而缺乏针对性。在口述档案的规章制度方面,目前只有1家档案馆发布了《口述档案的征集与建档工作制度规划》,系统性地规划了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的全流程,而其他相关的规章制度文件只针对口述档案资源采集、征集或整理单一环节,缺乏全面性。口述档案资源制度、规范的不完善,以及宏观规划与协调机制的欠缺,将会阻碍口述档案资源建设标准化和规范化开展。
我国口述档案工作相比于国外起步较晚,机构设置较分散,或采取自身下设的方式,或与其他单位联合发起,尚未达到集中统一的程度,且各机构具体职责与工作安排不够明确。因此,设置口述历史档案中心、口述历史档案协会,负责组织、协调口述历史档案工作的开展,是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的关键保障。
在政策规划方面,各省级综合档案馆发布的《规划》中未提及除口述档案采集、征集外的其他工作环节。另外,在采集对象的选择上,虽明确了重点,但也反映出采集对象局限于历史与文化层面的问题。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虽已有省级综合档案馆设立口述档案采集工作小组,但对于其工作职责、工作范围与工作人员素质等具体情况并未作出清晰的阐述,呈现“临时性”的特点。例如,某省级综合档案馆成立了“口述史料采集”项目组,旨在完成此项目口述档案资料的采集与整理工作,但项目结束后其存续状态未知,且项目组只针对某一项目和事件开展工作,并非专门的、稳定的口述档案队伍。另外,当前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缺乏专业人才,口述档案的形成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录音、记录、文字转抄的过程[12],它要求采访者具备编排访谈大纲、把控访谈节奏和妥善处理受访者回忆误差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些都对采访者的历史文化素养、专业知识、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对馆藏内容理解的深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目前,省级综合档案馆尚未建立起一支专注于口述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和利用的人才队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口述档案工作的发展。
5 我国口述档案资源建设对策建议
5.1 拓展收集范围,制订选题计划
省级综合档案馆应尽快把口述档案资源纳入档案馆资源建设范围之中,注意收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口述档案资源,拓展收集范围与门类,关注“小人物”的经历与表达[24]。此外,省级综合档案馆应对其馆藏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部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与发展需求,精心策划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选题。在策划口述档案资源选题时,不仅要突出核心要点,明确具体目标,而且要确保选题的实施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应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或专家、学者的建议[2]。
5.2 制定标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
口述档案资源建设是一项持续且艰巨的任务,省级综合档案馆应积极协调各方进行交流与合作,确保口述档案资源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需将口述档案资源建设工作融入其日常及重点工作中,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规划出短期和长期的工作安排;此外,应构建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口述档案资源建设工作体系,完善相关制度与标准规范,涵盖口述档案资源采集、归档和开发利用等环节。通过优化工作流程,确保口述档案资源建设能够有序、平稳地向前推进。
5.3 开展多元合作,促进开放共享
省级综合档案馆需强化与各方的横向沟通与合作,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参与,通过与各级档案馆、档案学会或高等院校等相关部门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口述档案资源工作体系,共同推进口述档案资源的采集、整理与存储工作,促进口述档案资源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同时,省级综合档案馆应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搭建口述档案资源网络平台、开设口述档案资源网站,及时发布能够公开的口述档案资源以及其开发利用和编研成果,为用户提供一个便捷的在线访问途径。另外,省级综合档案馆应对已采集到的口述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搭建口述档案资源共享平台或系统,在省级综合档案馆之间、省级综合档案馆与其他社会机构之间建立起共享机制,提升口述档案资源的影响力。
5.4 成立专门机构,培养专业人才
省级综合档案馆应建立专门的口述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口述档案资源工作的开展,以提高工作效率。机构应确定口述档案资源建设工作的目标和具体任务,对各项工作的时间安排、负责人、成员分工及职责等作出清晰的规划,确保工作有序进行。同时,为保障口述档案工作的顺利推进,应当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和形式,积极培养一批既熟练掌握口述档案基本理论与方法技巧,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组建一支专注于口述档案资源建设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其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6 结语
口述档案资源建设对省级综合档案馆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抢救和传承人类社会记忆与文化遗产、推动我国档案事业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但目前我国省级综合档案馆在口述档案资源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其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对有限,导致工作力度尚显不足,难以深入展开。同时,在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方面,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和探讨。未来,省级综合档案馆应不断履行建立与维护口述档案资源的职责,创新服务机制,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口述档案资源和便捷的利用服务,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玉民,郭阳.档案界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建设实践进展评析[J].档案学研究,2016(4):57-62.
[2]李倩楠,古琬莹,聚焦主题: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现状调研与规划思考[J].档案与建设,2023(8):32-35.
[3]黄志洪:口述档案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化遗存的保护与传承[J].北京档案,2010(2):32-33.
[4]魏佳,王春晖.口述档案资源建设探析[J].机电兵船档案,2022(4):72-74.
[5]王齐,程结晶.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的SWOT分析及策略初探[J].档案学研究,2014(6):36-41.
[6]储丽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南京市中医院为例[J]。档案与建设,2023(11):60-62.
[7]邓晓娇,金元平,高校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的途径和利用策略:以西南财经大学为例[J].黑龙江档案,2017(5):45.
[8]许风姣.社会记忆传承视域下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的发展路向研究[J]黑龙江档案,2021(6):98-99.
[9]张世琦,沈丽萍,吴飞.口述档案在建构世界文化遗产记忆中的作用及参与路径:以苏州古典园林口述档案采集为例[J].档案与建设,2023(4):70-72.
[10]李秋丽:高校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建设与策略研究[J].中国档案,2018(7):60-61.
[11]首小琴,我国档案馆口述档案资源采集模式及其比较[J].北京档案,2018(6):29-31.
[12]周燕萍.论综合档案馆的口述档案建设[J].浙江档案,2005(7):31-32.
[13]邹兰:论高校口述档案的现状及其发展方略[J].黑龙江档案,20221):30-32.
[14]首小琴.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及对档案界的启示:基于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的调研分析[J].档案管理,2017(6):70-73.
[15]潘玉民:认识与行动:再论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建设[J].档案学通讯,2012(1):101-104.
[16]廉抗美,莫红涛,傅小葳,等.档案馆开展口述档案工作大有可为[C]//中国档案学会.实践·创新·发展:全国地(市)县(市)档案局馆长论坛文集: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7.
[17] TURNER K. Creating history :a case study in making oral histories more accessible in the digital age [J. DigitalLibrary Perspectives, 2017, 33(1) :48-62.
[18JYAP M J, BARSAGA S A. Building a timeless audiovisual collection: libraries and archives as repositories of oralhistory[J]. Library Management, 2018, 39 (3/4) :188-199.
[19]SINDISO B, MPHO N. Political and socio-economic dynamics on the access to oral sources at national archives inZimbabwe and South Africa [J]. Collections : A Journal for Museum and Archives Professionals, 2022, 18 (2) : 176-201.
[20]曹玉.基于ISO9000标准的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分析[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2.
[21]王阮,邓君,孙绍丹,等: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中心项目聚类分析与主题解构[J]: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7):37-48.
[22]庞喜哲.我国口述历史档案平台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7.
[23]徐欣:浅谈档案馆档案资源的建设[J].档案学通讯,2006(1):82-84.
[24]苏君华,周林兴.《集结号》、社会记忆与我们的责任:公共档案馆保存平民档案的意义与策略[J].山西档案,2008(4):14-16.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民事案例中电子文件可采性评定规则研究”(项目编号:2029SK054)。
【作者简介】董星仪(2000一),女,汉族,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档案学系硕士,研究方向:口述档案资源建设;潘未梅(1987一),女,汉族,河北邯郸人,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档案学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文件管理、电子文件证据性保障等;李福君(1962一),女,汉族,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档案学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档案学基础理论历史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