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征” 持续不断“编”——看江苏省泰州市档案征编一体化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4-10-25 09:22:56被阅览数:134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朱 庆 吴泓蜜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档案馆扎实开展档案征编工作,积极推行开展一次专题征集、举办一个专题展览、出版一本专题书籍、开辟一个宣传专栏、建成一个专题数据库“五位一体”的档案征编一体化工作模式,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汇聚起广泛思想合力。
  搭建项目团队,完善征编一体化工作机制
  坚持征编项目团队化运作,强化项目管控能力,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项目成员积极性。每年将征编一体化项目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由一名分管领导牵头搭建征编项目团队,跨处室选配业务骨干,建立统筹协作机制。将征编一体化项目分成2至3个工作小组,每个小组2至3人,负责档案征集、口述史采集、内容史实把关、文稿撰写和资料归档。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统筹调度,明确相关工作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措施,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找准项目选题,挖掘打造一系列征编精品
  注重征编项目的前瞻性和时效性,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入手确定选题,充分发挥资政作用。如,围绕疫情防控,编写全媒体志书《泰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录》,编印《慷慨赴荆楚——档案见证泰州市援湖北医疗队战疫》画册等。聚焦乡村振兴,征集第一批到第十批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全市46个村庄图片资料,编印《和美之景——泰州特色田园乡村概览》,真实记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泰州实践。编写《泰州市对口支援口述实录》,收录不同时期50位对口援藏、援疆,对口帮扶陕西咸阳工作人员的口述实录。编撰出版《中共泰州历史大事记(1921—2021)》《中共泰州历史人物传》等,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生动教材。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编印《十年掠影——新时代新泰州新成就》,展现2012年以来具有时代特色和典型意义的事件及瞬间。为纪念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编印《一切为了胜利》,用原始档案再现当时泰州人民万众一心全力全面支前的生动场面。聚焦践行“两个结合”,编撰出版《祥泰之韵——泰州历史名胜概览》《祥泰之韵——泰州非遗传承人概览》。深挖泰州红色文化资源,组织编写《初心见证——新四军在泰州》《初心见证——泰州红色信札》等。另外,坚持每年编撰即时性记录《泰州印象》,图文并茂展示全年的大事要事、特色亮点,展示“与众不同的泰州”。结合“6·9”国际档案日,每年向社会开展专题资料征集,先后举办“峥嵘岁月稠——泰州红色档案珍品展”“新时代新泰州新成就档案史料展”“写在历史上——泰州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发展史料展”等专题展览。
  征集特色档案,做大做强档案资源“蓄水池”
  广泛开展特色档案征集,不断优化馆藏结构,持续做大做强档案资源“蓄水池”。一方面,及时归档征集成果,提升档案资源总量与质量。在编写《泰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录》过程中,先后归集纸质档案3500多件、照片2000多张、音视频1500多个、实物2000多件,形成200多万字的资料库,以及泰州5批62名援鄂医护人员捐赠进馆的个人档案。在编写《泰州市对口支援口述实录》过程中,征集口述回忆文稿近90篇、40多万字,照片300多张。在编印《和美之景——泰州特色田园乡村概览》过程中,征集到住建部门、摄影家协会文字资料3.8万字,高质量照片1428张。另一方面,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打造“特色记忆数据库”。以深入实施“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为抓手,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泰州历史文献地情中心。先后建成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名人档案、泰州与海军、第二十届省运会、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非遗传承人、新四军在泰州、红色信札、援藏援疆等专题目录数据库,形成了一批“地方特色记忆库”,为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用好用活成果,促进征编工作多元化发展
  用好用活征集的各种档案资源,发掘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将征集内容转化成品牌化的编研成果。主动与征集对象建立良好关系,通过举办捐赠仪式、颁发捐赠证书、将捐赠内容制作成“档案资源建设巡礼”专题PPT等形式,让征集对象获得荣誉感的同时,切实感受到档案馆的诚意。创作一系列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档案文化产品,通过设置固定展陈、开设专题巡展、出版专题书籍、编撰史料汇编、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数字化场景模型等形式,在档案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全方位展示编研成果。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报道,通过举办新书发布会、品读会、分享会,邀请媒体参与重要档案的征集捐赠仪式,邀请捐赠者讲述档案里的故事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泰州的历史文化和档案价值,从而推动档案征编一体化的良性循环。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10月24日 总第4203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