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链”融合激活人才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10-17 19:08:31被阅览数:181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董 静

  全面加强“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是践行“三个走向”、推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档案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把握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聚焦“人”的内在逻辑,牢固树立“大人才观”,以“前瞻布局、实战锤炼、全链融合”为要领,规划档案人才的“成长地图”和培育体系,持续优化人才生态环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的人才动能。

  抓准“选”的关口链,夯实守牢人才资源“基本盘”

  聚焦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使命,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把“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敢于担当”作为选人用人的根本出发点,牢牢把住选人的政治关口。坚持“事业为上、人事相宜”的原则,制定《档案人员上岗资格管理办法》,对档案人员持证上岗、基本条件、培训要求、正负面评价、任前报备等,都作了明确的规范和要求。《办法》实施至今,全区一级立档单位档案员持证上岗率达100%,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达98%,平均年龄降为35岁,档案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进一步优化。

  抓实“培”的蓄能链,建优用好人才匠心“锻造坊”

  聚焦档案队伍发展现状和区域发展重点,开展“滴灌式”“点单式”培训,探索“小班制专业化攻坚型”办班模式,实现精准赋能。一是技能性培训。针对尚未取证人员,加大岗前培训力度,开设档案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实操业务等培训课程,提高持证上岗人员比例;针对已获证的人员,组织开展涵盖部门、镇(街)、村(社)及档案服务企业的继续教育培训。二是菜单式培训。面向特定需求人员,开展点对点培训,如为综合执法队员提供档案执法专题培训;为国企、村(社)、民营企业开展档案室规范化建设政策解读;为亚运办、各专项组、场馆团队等提供重大活动档案工作专项培训;为涉改单位提供机构改革档案工作培训。三是提升性培训。每年召开全区档案工作会议,通报表彰先进,总结部署工作,邀请省市知名档案专家,以业务培训会的形式,面向机关、国企、村(社)、档案服务企业开展授课,进一步提升各层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1.jpg

政校企合作成立档案人才建设联盟 王文祝 摄

  抓细“育”的增强链,涵养厚植人才成长“新沃土”

  聚焦技术、管理、服务等环节的实践创新,构建档案人才多元化培育结构和体系,以“培育”促“成长”。一是强渠道助发展。挖掘区内业务工作基础好、实践经验扎实丰富、从事档案工作年限长的人员,重点通过参与档案学会活动、加强重点项目岗位历练、申报课题项目、征集学术论文等,加快打造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强载体增实效。积极助推政、校、企联动合作,与杭州市临平商贸职业高级中学、杭州远大档案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区“政校企联动”档案人才建设联盟,通过政府引导、学校培养、企业实践的方式,探索区域档案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一方面,将档案知识融入高职类院校“大思政”课程,进一步丰富学生思政课程载体形式;另一方面,通过项目驱动,探索打造集理论学习、业务实操、项目管理于一体的练兵平台,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三是强关爱聚人心。结合市区两级人才认定目录,积极与区人才办、人社局沟通对接,加大档案人才入选区级人才认定比例,实现技能专长与激励措施双向互动,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抓好“评”的竞进链,聚力打造人才智汇“新高地”

  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进”,通过职称评定、评先树优、表彰激励等方式,建设一支梯次有序、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专业化档案人才队伍,夯实区域档案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底座”。一是塑造工匠型人才标杆。摸排全区基层档案从业人员情况,鼓励企业、项目一线档案人员参评国家、省、市各类人才评选。截至目前,全区获评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1人、省级“档案工匠型”人才2人、杭州市“兰台工匠”1人。联合区总工会将优秀档案工作人员纳入“临平工匠”评选。2023年,经广泛推荐、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全区产生首位入选“临平工匠”的档案领域技能人才。二是锻造骨干型人才方阵。注重挖掘培育区内复合型人才,强化业务骨干专题培养,充分参与档案项目招投标、业务建设评价、数字档案室建设、重大专题档案工作等,在去年全省公布的“档案青年业务骨干”名单中,全区4名人员获得殊荣。三是建造综合型人才专库。深入开展调研,发动档案服务企业人员积极加入全区档案专家库,发挥不同类型专家在资源建设、资政育人、课题研究、编研利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区30年以上档案从业者有4人,25年以上有7人,浙江省“115”档案人才有3人,近两年新增档案高级职称人员3人。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10月17日 总第4200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