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17 19:00:09被阅览数:157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山东省潍坊市档案馆馆长 李晓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擘画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吹响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号角。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承担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贯彻好全会精神,主动推进改革创新至关重要、大有可为。山东省潍坊市档案馆围绕“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要求,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以明确定位为指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推进工作系统性、全方位、重塑性变革,加快档案事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共建平安潍坊,着力打造机要保密的安全重地
全会明确指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档案馆是党和国家机要保密文件保管重地,档案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坚实底座”,其本质是政治安全,关系社会稳定、组织运行和个人隐私。市档案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层层压实安全责任,严格落实“九防”措施,多维度、全方位、多举措保障机要保密重地安全,坚决守牢档案事业发展安全底线,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潍坊。
一是高标准建设智慧档案中心。全面采用先进智能技术,建设“泛在互联、高效智能、全面透彻、协同创新”的智慧档案中心,搭建一体化“九防”智慧库房综合管理平台,以智慧管理确保档案实体安全。
二是创新完善档案安全管理。树立“大档案”理念,对综合档案和城建、不动产、社保、公积金、法院等重点专业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实行集中存储、分类管理,并严格落实责任,完善班子成员带队巡检、安全专员巡查、定期盘点检查等10余项制度,以规范的制度提升治理效能。
三是突出重点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坚决树牢预防优先的工作理念,突出档案服务外包、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建立安全风险清单,科学制定整改方案,并逐一落实。常态化抓好档案安全应急管理,完善工作预案,加强培训演练,切实增强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档案绝对安全。
服务开放潍坊,着力打造开放发展的前沿阵地
市档案馆积极贯彻落实档案法及其《实施条例》,融入潍坊高质量开放发展大局,加大审核开放力度,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延伸服务链条、提升服务质量,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和服务需求,努力打造“关不掉”“撤不下”的开放窗口,建设服务开放潍坊的前沿阵地。
一是智能服务公众需求。积极搭建智慧应用新场景,围绕现场服务和“互联网+”服务双向发力,推动档案服务“便捷办”“智慧办”。依法推进馆藏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构建“档案形成单位初审,档案馆、形成单位复审,开放审核委终审”三级开放审核制度。已审核开放档案15.7万卷(件)162万余页,形成《基于敏感词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开放审核中的应用研究》等工作经验。“数字赋能提升档案查询质效和社会满意度”获潍坊市服务创新项目一等奖。
二是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理念,以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实施“一企一策”,不断提升企业管档用档能力。共服务企业1562家,提供业务咨询8326次,培训人员4952人次,帮助企业成功申报市级以上荣誉22项、办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3个。
三是服务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依法依规推进农业农村档案业务规范化建设,顺利通过全国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验收、山东省档案信息化“六级联动”试点验收。依托“在鲁查档”平台,整合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共192家档案馆(室)资源,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宣传更好潍坊,着力打造资政育人的教育基地
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功能作用,通过编辑红色书籍、举办红色展览等形式,深度挖掘档案价值,擦亮“潍档资政”“潍档育人”品牌,为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强化资政服务。变“档案库”为“参谋部”“智囊团”,主动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利用智能媒资管理系统,整理输出资政参考,大大增强服务的针对性、时效性。服务“传承开放基因·建设更好潍坊”部署,形成《潍县开埠——潍坊对外开放的起始》资政参考,为潍坊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赋能。
二是用好用活红色档案。破除思维定式,整合博物馆、图书馆等资源,不断提升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的参与性、体验性和服务性。制作《追忆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等微视频,编辑出版《潍坊荣光》《潍坊发展纪事》等,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档案绽放出新时代光芒。
三是线上线下同步展览。精心策划举办红色展览,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有针对性地推送内容,不断提高展览覆盖面。如,“实干担当 奋力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更好潍坊’成就展”大力弘扬潍坊“崇文尚德、惟实励新、开放包容、自信图强”的城市精神,激发了全市干部群众担当作为、奋勇争先的改革激情。
拓展数字潍坊,着力打造信息资源的数据高地
在国家级示范数字档案馆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紧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乘“数”而上,向“新”而行,加力推进档案数字化集成和智能化应用,着力打造“类型最齐全、内容最丰富、存量最庞大”的信息资源数据高地,以“数”赋能潍坊数字化发展。
一是推进馆藏数字化。对馆藏存量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建成革命历史红色档案、经略海洋档案等专题数据库13个、全文数据库2100万余页、音视频3万余分钟、照片数据库6万余张,数据总量10T。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率达97%,音像档案数字化率100%。
二是创新智能移交归集。与市委党史研究院及报社、电视台等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建数字资料库,让归集工作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指导市民政局、纪委监委等10多个部门更新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模块,实现电子文件在线归档。同时,借助网络爬虫技术等,智能采集互联网平台媒体资源。
三是推行数据智能加工利用。建设媒资AI大模型平台,自动对移交数据包进行两次“四性”检测。同时,利用AI模式识别、档案智能定位等功能,实现以“图”搜图、以“人”搜人智能检索。
守护文化潍坊,着力打造历史汇聚的人文胜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档案馆作为档案资料保管重地,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理应为文化事业改革发展发挥应有作用。市档案馆立足馆藏、大胆探索,依托完备的保管设施、先进的技术手段、巧妙的开发设计,积极保护好、传承好馆藏珍贵档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是开展代管寄存捐赠。开展民间散存珍贵档案代管、寄存、捐赠,明晰双方权责,积极挖掘利用,讲好潍坊故事。依托潍坊家谱文献资源丰富的优势,接受社会捐赠128个版本36个姓氏245册,数字化复制县(市、区)可共享的家谱834册20.9万多页,搭建起覆盖范围广泛的家谱资源体系。
二是开展珍贵档案资料修复。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高清修复馆藏20世纪30年代无声黑白电影纪录片《潍县大观》等189部,成功实现“胶转数”。对馆藏明嘉靖年间的《青州府志》、清乾隆年间的《潍县志》等进行抢救性保护并同步开展数字加工,延长原件寿命,让其“焕发新生”。
三是开展档案文创开发。依托馆藏档案,聚焦风筝、年画等地方文化特色元素,设计推出手提袋、书签、鼠标垫等文创产品,让档案“活”起来。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10月17日 总第4200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