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无障碍规划》的解析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4-09-30 20:27:32被阅览数:168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卜昊昊

  相较于普通群体,以残障人士为主要代表的弱势群体等因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缺陷在公共服务的获取和享有上呈现“失语”状态,如何推动公共服务建设无障碍化正日益成为增进民生福祉和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现实议题。国家综合档案馆作为档案开放最重要的主体,具有满足社会公众需要的公共价值。因而,面向弱势群体开展无障碍服务理应成为档案馆的重要职责,其既是档案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最大化实现自身公共价值的必然举措,也是保障多元主体在档案共建共享共治过程中能够协同共进的应然要求。

  当前,学界围绕档案馆网站信息无障碍建设、档案馆视障服务平台建设、残疾人档案信息权益保障等形成一定的理论成果,为我国档案馆无障碍服务提供了学理支撑,但尚存在部分局限。从横向来看,这些研究重视本土档案馆无障碍服务的实际察考,相对缺乏国外典型经验做法的借鉴参考;从纵向来看,集中于档案馆无障碍服务的某一具体领域,未能从整体性视角对其进行宏观审视与反思。基于此,笔者以《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无障碍规划》(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s Accessibility Plan)(以下简称《规划》)为研究样本,在分析该政策出台背景和内容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档情实际提出档案馆提供无障碍服务的启示与策略建议。

  出台背景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弱势群体平权运动的日益推进及人道主义理念的深入传播,2019年,加拿大围绕无障碍服务颁布首部全国性、专门性法律《加拿大无障碍法案》(Accessible Canada Act),旨在保障在身体、制度、技术等层面具有差异化的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确保其能够平等地参与经济、社会与公民活动,追求目标兴趣,实现自身价值。为进一步落实《加拿大无障碍法案》有关规定,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在开展访谈、专家咨询、残疾人联盟走访等多轮调研的基础上,于2022年制定出台《规划》,从而明确了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无障碍服务的目标、任务与路径,为面向弱势群体提供均等化、精准化与个性化的服务提供了政策支持与现实依据。

  内容特点

  《规划》作为一项专门性政策,是《加拿大无障碍法案》在信息服务领域的衍生映射。其在继承吸收《加拿大无障碍法案》内在思想的基础上,将整体框架分为通用性、缩写词解释、承诺协议、执行概要、职责、规划(就业、环境、通信技术、交通、文化变革等)、结论、附录等12项一级条目。基于对《规划》政策文本的研读分析,笔者归纳出其核心内容及特点如下:

  1.理念先行,搭建完善合理的工作机制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规划》强调,识别、消除和预防障碍,使所有人都能获得长久的知识来源,推动加拿大文化、社会和经济进步,是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的关键责任使命。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以该理念为指引,通过完善组织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开展实地调研、强化跨界交流等措施,形成较为完善、合理的工作机制。例如,在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副馆长的监督和用户体验与参与部门的主导下,根据实际需求适时统筹组建交流和对话咨询小组、专业知识中心等多类专门性团队,在对当地无障碍服务准备度和成熟度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专项工作。其中,交流和对话咨询小组负责专家意见征询及与不同利益相关方协商沟通,为无障碍服务提供专业方案与意见反馈。专业知识中心则侧重于为全流程无障碍服务和涉及的内外部事务的处理提供智力支持。

  2.空间重塑,营造包容友好的环境氛围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空间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既包含以实体建筑为主的物理空间,也包含以交往关系为主的社会空间,还包含以人文观念为主的文化空间,三者有机统一,相互建构。作为无障碍服务的重要表征,空间重塑成为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优化无障碍服务的又一关键举措。在物理空间维度,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强调建筑环境必须充分考虑各类弱势群体的可及性问题,除对通道、平台、扶手、照明、电子设备等各类无障碍及应急基础设施进行采购、审查、更新与升级外,还通过签订协议、联合共建等形式与不同地区的分馆建立合作联盟,以实现跨地区馆藏资源的“一站式”共享。在社会空间维度,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人力资源和安全处致力于制定针对弱势群体的招聘、雇佣和职业发展策略,通过创造友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平等的晋升机会、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建立广泛的人际网络,提升其在就业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在文化空间维度,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认为文化服务场所独立于家庭和工作场所,是特定社群进行群体聚集、开展对话互动、强化情感联结的“第三空间”,因而包容性理应成为无障碍服务的核心特征。鉴于此,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一方面推动制度文化的培育与革新,奉行“从Yes开始”(Start With Yes)和“我们的事情应由我们自己参与其中”(Nothing About Us Without Us)的人文关怀原则,强调各级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以尊重友善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服务弱势群体。同时,还应建立有效的对话沟通机制,为弱势群体表达诉求创造畅通和规范的渠道,基于问题导向和创伤知情原则提出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此外,重视多元馆藏的收集与开放。在恪守文化敏感和历史准确的规程下,通过征集、收购、保存、开放和展演能够真实反映弱势群体身份、人权、生存、生活等以往历史和故事、当下经历和体验的藏品,构建边缘记忆与主流记忆交汇、共生、共存的集体记忆仓储,为弱势群体促进自我认同、增强集体归属感提供合理性凭证。

  3.技术赋能,提供高效便捷的数字体验

  数字时代的到来,使档案及档案馆的存在形态和档案工作的流程方法产生巨大变革。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改变了档案信息记载保存、组织描述、读取呈现和传播扩散的方式,档案信息服务愈发呈现出均等化、精准化与个性化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合弱势群体因身心、文化、环境等因素在档案信息获取方面的鸿沟与差距。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迎合时代发展,通过技术赋能从可及度、应用度、适配度3个层面为弱势群体提供高效便捷的数字信息服务。首先,技术可及度主要指弱势群体对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感知程度。考虑到部分弱势群体对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实用性及操作方法缺乏认知,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将提升弱势群体对其的认知水平列为关键目标,力求在短期内通过科普宣传、学习培训等方式使不同能力水平和残疾程度的弱势群体用户均具备接触和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能力。其次,技术应用度主要指馆藏数字化的广度和深度。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通过与数字记忆机构、数字实验室开展数字化合作项目,完成其馆藏数百万份档案的数字化转录,确保弱势群体能够实现对档案遗产的无障碍访问。最后,技术适配度主要指面向弱势群体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工具或产品符合相关标准与用户特征的程度。一方面,制定出台最新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无障碍标准,据此评估和改进数字设备的标准性和适用性,并联合加拿大无障碍、空间与计算机自适应技术部门(Accessibility,Accommodation and Adaptive Computer Technology)增强Web开发的标准与协议,并组建数字敏捷团队以构建和维护可访问、可用和可互操作的具有无障碍声明和浏览功能的网站。另一方面,定期跟踪和汇集弱势群体关于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相关问题和反馈建议,并进一步整合形成调查报告以确定今后具体的优化目标及相应的行动步骤。

  启示

  目前,我国档案馆无障碍服务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系统性、规范性及科学性有待加强。立足《规划》的核心要义,结合我国国情与档情实际,笔者从组织、环境、业务、保障4个层面为我国档案馆无障碍服务的未来进路提出参考建议。

  1.组织层面:推动组建专项团队,开展调查研究与宣传教育

  科学合理的领导机制和权责明晰的工作流程是档案馆顺利开展无障碍服务的首要前提。档案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由相关部门主导组建专项团队负责无障碍服务工作。一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档案馆无障碍服务的实施方案,即在广泛调查弱势群体信息获取及文化参与需求与困境的基础上,与残疾人联合会等弱势群体组织、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工作者与专家学者等利益相关方展开商讨,共同确定档案馆无障碍服务短、中、长期的目标任务与实施步骤,保障档案馆无障碍服务落地可行。另一方面开展宣传教育,增强档案馆无障碍服务的普惠效能。即通过组织社区走访、讲座论坛、志愿服务、现场指导等活动对弱势群体开展嵌入式宣传教育,帮助弱势群体了解档案馆无障碍服务的主要内容,掌握无障碍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档案信息的查询获取途径,提升档案馆无障碍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达性。由此,在档案馆无障碍服务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形成有机合力,推动档案馆无障碍服务高效化规范化发展。

  2.环境层面:重视双维空间革新,塑造友好适配型服务生态

  无障碍环境建设既是档案馆无障碍服务的关键内容,也是衡量其质量与成效的重要标准。在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的趋势下,档案馆无障碍环境建设也应从物理空间维度向虚拟空间维度延伸,塑造友好适配的服务生态。就物理空间维度而言,档案馆应遵循绿色、安全等建筑标准,除健全优化无障碍通道、洗手间、电梯、轮椅、照明系统、引导标识系统、智能机器人等无障碍通用设施外,还需针对不同弱势群体的行为特征进行差异化设计,如为视障人士提供有声阅读与盲文转换服务,为听障人士提供字幕与助听服务。就虚拟空间维度而言,档案馆一方面需推进馆藏档案尤其是民生档案和残疾人档案的数字化工作,通过建立档案专题数据库促进档案信息的在线传播与共享,满足弱势群体远程查询利用档案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需强化以网站为代表的档案馆官方媒体矩阵的无障碍建设,根据《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Web信息无障碍通用设计规范》等标准制定并嵌入无障碍声明,设置无障碍功能模块,通过屏幕阅读、键盘操控、字体页面控制、图片识别、智能导览(虚拟数字人)等技术手段为弱势群体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数字交互体验。

  3.业务层面:强化社群档案建设,构筑多元包容的集体记忆

  情感无障碍是无障碍服务的最终旨归,强调弱势群体能够在心理层面获得被尊重、关爱的情感价值,最终以平等、独立的无差别身份融入社会活动之中。档案馆作为承载记忆的公共文化场所,除对弱势群体秉持尊重关爱的服务态度外,还应基于专业优势从前端和后端强化弱势群体社群档案建设,通过汇聚和展演集体记忆为弱势群体构筑多元包容的情感空间。从前端来看,档案馆应强化弱势群体社群档案的收集保存,通过接受捐赠、收购、寄存等方式收集和保存能够全面反映弱势群体身份地位、权益争取、生存生活状态等以往历史和故事及当下经历和体验的各类档案材料,为弱势群体建构集体记忆和寻求身份认同提供可追溯的真实性凭证。从后端来看,档案馆应强化弱势群体社群档案的开发利用,在考虑弱势群体的特殊性并遵循创伤疗愈导向和隐私保护原则的基础上,将弱势群体社群档案进行叙事化整合、关联与开发,借助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特定节日举办专题性展览、游戏、情景剧等参与式、互动式、沉浸式活动,在弱势群体和普通大众之间形成在地性对话场域,在有力推动弱势群体文化身份建构、呈现、阐释与巩固的同时,重视引导普通大众反思诸如社会正义、生存意义、生活质量等规范性和伦理性问题,打破对弱势群体身体经验的迷思与偏见。

  4.保障层面:倡导多元要素联动,推动无障碍服务持续发展

  档案馆无障碍服务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不仅需要人力、资源、环境等关键要素的协调统一,还需要政策、技术、资金、宣传等其他辅助要素的联动保障。首先要完善政策体系。相较于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尚未形成完善的无障碍服务政策体系,档案部门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制下强化顶层设计,根据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和档案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档案馆无障碍服务规范及评估标准等专门性政策,引导档案馆无障碍服务有序开展。其次要深化跨界合作,档案馆应秉承价值共创理念,与相关政府部门、文化事业单位、高校、企业、新闻媒体、公益组织、社区等多方开展协同合作,在专项资金资助、数智技术应用、档案数字化及信息共享、无障碍设施采购及无障碍服务宣传等方面形成“档案馆+”的叠加倍增效应。最后要畅通反馈渠道。档案馆应通过设立意见栏、面对面或电话访谈、线上开发在线留言与答复版块、发放网络问卷等方式定期集中、跟踪并反馈弱势群体对于档案馆无障碍服务的问题、意见与建议,并据此不断促进档案馆无障碍服务的优化完善。

  参考文献:

  [1]周林兴.论档案馆的公共价值及实现策略[J].档案学研究,2019(5).

  [2]赵前,黄鹂.档案网站信息无障碍服务研究[J].兰台世界,2015(23).

  [3]周昌平.档案馆视障服务平台建设构想[J].兰台世界,2013(32).

  [4]谢晓萍,徐聪.信息化背景下残疾人档案信息权益保障[J].云南档案,2013(10).

  [5]Government of Canada.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s Accessibility Plan[EB/OL].[2024-03-21].https://library-archives.canada.ca/eng/corporate/about-us/strategies-initiatives/accessibility-plan/pages/lac-plan.aspx#a13.

  [6]科林·巴恩斯,杰弗·默瑟.探索残障:一个社会学引论(第二版)[M]葛忠明,李敬,译.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责任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