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30 19:24:03被阅览数:221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杂志 原创 本刊记者 王玥
自1999年至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已有3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1项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作为国内入选名录档案数量最多、开展名录申报时间最长的机构,一史馆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我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发展水平。本期本刊记者就一史馆开展世界记忆项目工作的有关情况专访馆长王鸿运,了解申“忆”背后的故事。
中国档案:自1999年至今,一史馆已有3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1项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请您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王鸿运:一史馆所藏明清档案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最为系统完整的古代王朝档案,数量多达1000余万件,上起明朝洪武年间,下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时期,时间跨度500余年,文种繁多,内容丰富,价值珍贵,蕴藏着巨大的历史文化信息,这些档案对于赓续历史文脉、传承优秀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推动文化传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截至目前,一史馆共有13项档案文献入选各级名录,其中3项入选《世界记忆名录》,1项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12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含一史馆独立申报的已入选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名录和亚太地区名录的档案文献)。
1999年8月,一史馆馆藏内阁满文密本档中有关17世纪中叶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档案文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是继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后,我国入选该名录的第2项文献遗产,一史馆也成为国内成功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第一家档案馆。2005年6月,清代科举大金榜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2007年,由一史馆、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联合申报的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之一
2014年5月,《赤道南北两总星图》被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2023年,《乾隆京城全图》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成为一史馆第12项入选该名录的档案。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
中国档案:一史馆是国内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档案数量最多的档案馆,从一史馆档案多次成功入选的经历来看,您认为申报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哪些?申报工作的难点在哪?
王鸿运:我认为,申报成功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一史馆馆藏档案本身具有珍贵价值。明清档案被誉为中国近代古文献四大发现之一,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大、最为系统完整的古代王朝档案,时间跨度有500多年,内容涵盖明清两朝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社会等诸多方面,具有原始性、凭证性、系统性、完整性、唯一性。二是国家档案局的推动和指导。国家档案局作为我国世界记忆项目国家委员会的主要实施单位,对世界记忆项目申报规则较为了解,且积极支持并推动一史馆的申报工作,正是在国家档案局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一史馆多项档案成功入选名录。三是深入挖掘馆藏中具有“世界意义”的档案文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申报的档案文献要具有世界意义。因此,一史馆在申报时,十分注重馆藏文献档案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如内阁满文密本档中有关17世纪中叶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档案就详细记录了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相关情况,而以清代科举大金榜为代表的档案则反映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和东亚“汉字文化圈”国家的选举制度产生的重要影响,这两项档案都有满文,也充分体现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理念。
一史馆申报工作遇到的难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申报的工作机制有待优化。目前,申报工作尚未有专门的政策法规指导,申报工作依赖相关人员经验;申报的规则和标准较为宽泛,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二是对明清档案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挖掘不够。一史馆所藏明清历史档案卷帙浩繁,其中很多珍贵档案如舆地图籍等,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还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但目前对其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档案珍贵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挖掘和阐释。三是申报工作整体规划性有待提高。一史馆所藏档案文献遗产很多都具备申报条件,但目前尚未对申报工作进行整体规划,人才也较为缺乏,对世界记忆工作的了解也不够全面深入。
中国档案:您提到在申报过程中挖掘馆藏“世界意义”的重要性,那么一史馆是如何挖掘和阐释档案文献的世界或地区意义的?在此过程中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王鸿运:申报的过程也是我们对《世界记忆名录》申报规则及如何挖掘和阐释馆藏档案文献的世界或地区意义进行不断学习和了解的过程。就申报规则而言,第一次申报时,我们过于关注档案文献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数量,忽视了对档案文献的特殊性、价值及影响力,尤其对文献遗产所具有的世界或地区意义的深入挖掘和阐释。如一史馆馆藏题本档案有150余万件,奏折档案也有110余万件,系统而完整,内容也十分丰富。当时我们认为,申报这样成体系且数量多的档案更易成功入选,但这样的想法并不完全符合申报的规则和标准,在对申报规则和标准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了解之后,我们调整了思路,将重点放在对馆藏档案所具有的世界或地区意义的挖掘和阐释上。
如1999年入选的内阁满文密本档是清初抄录有关官员呈进的密本而形成的档册,时间自顺治十年(1653年)至康熙十九年(1680年),每月或每半月为一册,共154册,反映了清初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宗教、社会等历史,其中部分档案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情况,记载了着名的“汤若望案”的始末,对于研究清初中西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于是,我们选择其中24件集中反映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情况的档案进行申报,获得评审委员的一致认可,因此顺利入选。
2005年清代科举大金榜入选过程的一波三折,也说明了充分挖掘文献遗产本身所具有的世界或地区意义的重要性。当年6月在云南昆明召开的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初次陈述时,因我们准备的申报材料中,对清代科举大金榜本身和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意义阐释较多,参加会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代表和观察委员未能理解其所具有的世界意义,认为金榜仅仅是一张考试录取名单,不具有世界意义。在会议间歇期,申报组成员经讨论,决定主要从以清代科举大金榜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和东南亚“汉字文化圈”选举制度的重要影响进行深入挖掘和阐释,经调整申述材料再次在会议上作陈述后,获得会议代表和观察委员的肯定,终于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中国档案:据我们了解,世界记忆项目的评委到馆考察清代科举大金榜时,曾被一史馆众多的珍贵档案吸引,能否给我们讲讲其中的故事?
王鸿运:确实如此,2005年6月16日,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将清代科举大金榜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之后,有部分专家从云南丽江赶到北京,到一史馆进行参观,他们被诸多馆藏珍贵档案深深吸引,有专家对馆藏《金沙江上下两游山水全图》尤其印象深刻,当场表示其较为罕见且十分珍贵,如果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应该能成功入选。这也说明一史馆在申报名录方面还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