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24 18:56:52被阅览数:124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 者:何淼
摘 要:在现代传媒技术发展背景下,全媒体传播成为档案资源传播的主要路径。探究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的框架与方法对推动档案资源全面传播、促进档案事业发展、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梳理全媒体和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的概念内涵,并基于此总结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的现实意义,从内容制作、平台选择、用户体验三个维度形成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的框架,进而提出整合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内容、健全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平台和优化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用户体验这三种方法,以期为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传播框架
新时代发展浪潮下,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引发传媒领域的技术变革和理念创新。全媒体传播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议题。“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多媒体融合发展逐步上升至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在中共二十大提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档案资源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文化遗产和社会记忆,档案资源的全媒体传播是档案价值实现的必然要求,更是响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举措。
1 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的概念
“全媒体”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末。1999年,一家美国家政公司首次正式提出了“全媒体”一词,计划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同步运转以全面推广其服务和产品[1]。进 入21世纪后,在互联网迅速覆盖全球、社会对媒体信息需求迅速增长的背景下,“全媒体”开始进入传媒领域,引发了传媒行业的深刻变革。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台对奥运会赛事进行了全媒体报道,使全球观众深刻体验了一场全媒体传播的视听盛宴。近年来,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媒体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掌上阅读、在线听书、网络直播等全新的形式在不断刷新人们对媒体传播的认知。
目前,学界对于“全媒体”概念展开了一定规模的研究,而对于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尚未形成专门概念辨析。本文采用罗鑫在相关文章中提出的概念,认为“全媒体”是在具备图文、音频、视频、H5和直播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不同媒介形态之间产生聚合,发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型传播形态[2]。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的概念辨析应结合全媒体传播的范畴和档案资源的特征,即结合现代多元媒体形态对档案资源内容进行最大化挖掘和展示。
2 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的意义
2.1 提升档案资源的传播广度和深度
不同传播渠道对应着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偏好的用户,传统传播渠道主要集中于纸质媒介和实体展示,传播受众单一,传播范围受限。随着传播媒体渠道的增加,相应的传播受众群体逐渐多样化,传播范围也会随之扩大。数字网络传播突破了时空限制,能够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将档案资源信息即时传送至全球各地,并利用网格型传播模式实现信息的“一到多”扩散,信息传播速度呈现指数型增长态势。在全媒体传播过程中,档案资源得以实现多模态融合的内容呈现;将平面化的文字和图片转化为立体化的视频和互动展示,提高了用户的学习意愿,有效吸引了非档案领域人士的关注和参与。
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对档案资源传播内容的数量和丰富性也提出了要求,简单的文字复制、图片展示等重复性内容不能适应全媒体传播的需求,这就要求深度分析和挖掘档案资源的内涵、背景、意义以及不同形式、不同类别、不同馆室之间的档案资源的内在逻辑关联,从而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档案资源再创造,使档案资源的价值实现最大化。例如,通过比较和分析,找出与某一历史事件相关的所有档案,分析其逻辑关系和时间段线,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向用户呈现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时间轴,强化用户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2.2 推进档案的跨领域交流与融合
受传播力量薄弱、传播影响力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传统档案资源传播范围有限、传播关注度较低,造成传播效果甚微。如今,得益于全媒体传播手段,档案机构得以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机构展开交流和合作,交换和共享文化资源,展开馆际合作和经验交流,这将为档案领域的发展提供全新契机,为档案传播贡献更多有益支持。在图档博一体化模式的指引下,档案机构可以与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合力搭建文化资源集成平台,利用全媒体平台实时采集资源信息,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全面挖掘;同时,还能够在平台上开发资源开放共享功能,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便捷信息检索与获取功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资源需求,提高用户的检索效率。全媒体传播大大增强了信息的集成性,同时为用户提供全景式信息服务[3],对于推动档案领域与其他领域的交流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2.3 深化档案资源的文化育人功能
历史因传承而悠久,文化因赓续而兴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所有文化事业的共同宗旨,档案事业的各项工作也以文化育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档案资源在还原历史、追溯记忆、传承文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珍贵的国家历史文化资源;在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过程中,其历史底蕴、红色基因、民族文化是内容挖掘的重点,也是文化育人功能的核心。在数字化展示形式下,档案资源得以被更生动、更直观地展示给用户,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群体,在课堂教学和社会文化宣传活动中,新颖性、趣味性、互动性强的形式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积极学习历史知识,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优秀档案资源的全媒体传播是红色教育、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据,是推动档案资源开放共享、丰富档案资源利用场景、释放档案文化教育价值的关键举措,能够有效提高人民群众档案意识和文化素养,有序推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行稳致远,真正实现“以档化人”“以档育人”的目标[4]。
3 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的框架搭建
3.1 内容制作
内容是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的基础,内容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传播效果的好坏。档案机构在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中应进一步丰富传播内容;在档案资源的收集工作中要强调档案类型广而全,同时注意档案资源来源的多样化、差异化,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传播需求。档案资源的收集应具备前瞻意识和全局意识,提前规划有特色、有价值的档案,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采集,如红色档案、民俗档案、非遗档案等。在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中,在保障档案原始记录性的基础上,加大开发力度,最大程度地开发和挖掘档案内容。对于档案的分类,在系统立卷的基础上,不再局限于传统纸质载体档案的唯一入库位置,可以建立虚拟专题案卷,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案卷、地区红色教育专题案卷等,为未来全媒体传播做好物质基础的准备。在档案资源的开放工作中,应坚持开放与保密相结合的原则,在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基础上,以社会需求为主要鉴定依据,对传播价值高、传播可行性大的档案资源,可以酌情缩短保密期限,尽早发挥档案资源的传播价值和作用。
3.2 平台选择
全媒体落脚于“全”,即传播媒体的多元化和全覆盖。传播平台是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的实现路径,平台的选择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对内,档案机构亟需建立和完善档案资源传播平台,为用户提供获取档案资源的便捷通道,并坚持动态更新和补充平台中的档案资源,确保档案资源的全面性和与时俱进。档案资源传播平台的建设是档案事业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提高档案资源传播水平、改进档案事业服务水平的关键举措。此外,档案机构还应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在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积极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官方账号,引入专业运营人员,利用新媒体技术对馆藏档案资源及数字化成果进行展示和宣传,增强其社会影响力和感知度。对外,档案机构要具备全局视野,展开跨机构、跨平台合作。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中央档案馆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精选中央档案馆馆藏的珍贵红色历史档案,共同制作百集微纪录片《红色档案——走进中央档案馆》,生动讲述档案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呈现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的初心和使命,获得巨大反响,这是档案机构跨机构合作的先进实践。未来,档案机构还可以与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社交媒体的主流官方账号以及影响力大的个人账号等展开合作,利用其网络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档案资源传播平台造势,进而有效提高平台的传播公信力。
3.3 用户体验
用户是全媒体传播的对象,也是传播流程的终点;用户体验是衡量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流程中,用户体验应作为每个环节计划和衡量的依据,从而实现最优化。目前,档案资源在网络中的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宣传文章阅读量低、点赞数少、运营账号对评论者的回复缺乏等内容,这一现象反映出档案资源传播过程中对用户体验的关注度较为欠缺,将档案传播视为一种单向传播,仅仅将传播平台视为单向信息发布平台[5]。相反,档案资源传播应是自档案机构到用户的信息输出,再从用户到档案机构的效果反馈;档案机构根据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传播平台,实现档案资源传播的良性循环。因此,用户体验反馈对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具有指导性作用,全媒体传播是档案领域的全新命题,档案机构更应守正创新,坚持“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意见为标准,让档案资源数字化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4 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的方法
4.1 整合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内容
不同于以往简单的“以貌取物”,当今时代“内容为王”,纷繁复杂的媒体传播形式最终都归于传播内容的较量,仅仅浮于表象的传播难以经受大众的检验,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是否能获得大众认可取决于传播内容是否具有独特价值。因此,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首先要把好质量关。
档案资源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档案资源传播的特点,即传播内容的权威性。在选择传播档案内容时,要仔细检验和考证,确保档案内容真实、完整、可靠,从而保障传播内容的真实有效,避免错误的、存在争议的历史内容传播而引起的社会信息误导。
全媒体传播的形式要求档案资源形式的多样性。选取传播档案对象时,也应充分考虑不同传播媒介的特征和素材需求,注重材料形式的多样性,以文本内容为主,兼顾照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的档案资源,丰富传播内容,增强档案资源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4.2 健全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平台
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过程中,传播平台的选择至关重要,传播平台的功能性和多样化决定了传播的覆盖范围。
作为档案资源发布和展示的主要平台,官方网站和在线档案数据库应是首要考虑的对象。除功能齐全、界面友好外,官方网站还应提供档案资源的浏览、检索、下载以及互动功能。在线档案数据库需具备完善的用户管理系统和强大的检索功能,支持高级搜索和多条件检索,方便用户快速定位并获取所需档案信息。
社交媒体平台是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的重要渠道;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以官方账号身份发布档案资源的专题展示、活动推文、平台介绍等,提高档案资源的公众认知度。虚拟化在线展览、交互式应用等创新内容将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
在线教育平台的权威性和对象群体的受教育需求决定了其作为传播平台的核心优势。将档案资源与教育主题相结合,开发专题线上课程,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发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了档案资源的传播渠道,而且实现了档案资源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
4.3 优化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用户体验
优化用户体验是档案资源全媒体传播的长期目标,传播过程中的各项设计都应充分考虑用户体验效果。
不同用户群体存在差异化的档案信息服务需求,且表现出一定规律性,这决定了档案资源分众传播的必要性[6]。在全媒体传播背景下,不断优化的大数据算法和用户画像技术为分众传播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能够有效解决过去全面传播带来的无序传播问题。对于档案领域学者,重点提供档案资源的原始内容,为其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对于档案从业者,优先宣传和交流档案工作经验和成果;对于社会公众,则应侧重展示丰富的档案传播形式、创新性档案信息以及交互式的使用体验。
参考文献
[1]刘文良,李若梅.5G时代全媒体传播研究的新路向[J].学术论坛,2021(2):117-132.
[2]杨靖,赵梦蝶.“全媒体”视域下档案信息传播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J].山西档案,2023(1):119-125.
[3]聂云霞,黄文琼.全媒体多维语境下档案信息传播策略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8(4):64-69.
[4]张文兰,黄星.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档案文化传播力提升探赜[J].山西档案,2023(4):80-88.
[5]叶青,戴旸.社交媒体在非遗档案信息传播中的应用调查:以省级档案馆为例[J].山西档案,2022(2):171-180.
[6]谢巍弘,李颖.基于数字人文的档案信息传播效果优化策略研究[J].山西档案,2021(6):113-119,89.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2023年度高校基本科研项目“基于‘数字辽宁’的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传播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YTMS20230871)。
【作者简介】何淼(1988—),女,汉族,辽宁锦州人,辽宁工业大学文化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