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双创教育的高校档案人才的培养体系建构

发布时间:2024-09-23 20:07:16被阅览数:138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   者:马翠凤 黎晓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培养高素质档案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档案工作面临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档案人才。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围绕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亟须通过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来统筹推进档案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档案人才;档案人才培养;高校档案人才培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创新创业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新驱动力。新形势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质量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1]。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高等教育必须积极融入新理念、适应新形势,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档案学肩负着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支撑和知识服务的崇高使命。数智时代背景下,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迎来全新契机与挑战,海量多源异构的数字档案资源不断涌现,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着档案工作理念、方法和技术不断创新发展[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也明确要求“实施人才强档工程”,加强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档案学专业创新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全面型档案人才,成为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探究高校档案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面向双创教育优化人才培养路径,对于促进档案学领域守正拓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双创教育理念引领和实践探索,有助于激发激活档案学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提高综合运用档案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创新档案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档案人才,有助于推动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彰显新时代档案工作的全面价值。

  1  双创教育的内涵与档案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1.1 双创教育的内涵

  双创教育即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素质和创业精神与能力的人才的教育。双创教育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风险的创业意识,代表了当今时代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趋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具有重要作用[3]。

  1.2 数字时代档案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需求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驱动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档案工作面临理念变革、流程再造、技术创新的全方位变革。一方面,海量多元的数字档案资源不断涌现,对档案业务能力提出新要求,需要档案工作者熟练掌握数字档案的电子文件管理、数据管理、系统管理等新型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大数据环境下,数据驱动已成为档案管理和服务创新的关键动力,迫切需要档案人才用数据思维审视档案工作,用数据方法改进档案管理[4]。

  1.3 高校开展双创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必然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高校开展双创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5]。

  高校具有开展双创教育的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高校汇聚了一批学科齐全、知识融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设施先进的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以及广泛的产学研合作网络,能够整合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搭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平台。

  2  高校档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 档案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部分高校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培养方案和路线规划不够清晰,难以适应数智时代档案事业发展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一些高校档案学专业仍沿袭传统的档案管理人才培养思路,过于注重档案专业基础知识和传统技能的教学,忽视对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缺乏前瞻性和时代性,未能准确把握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新趋势和数字经济发展新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和档案事业的创新发展。

  2.2 课程体系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多数高校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能有效支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要问题体现在:课程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缺乏反映学科前沿和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课程结构不够合理,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整合性设计,创新创业类课程比重偏低,课程资源匮乏;课程类型较为单一,实践类、实训类、项目类课程偏少,个性化程度不足。此外,档案学课程与数字人文、历史学、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专业课程的深度交叉与有机融合不够,不利于学生跨学科知识的获取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2.3 教学方法单一和实践环节薄弱

  一方面,一些档案学专业课堂教学仍以传统的讲授为主,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运用不够。照本宣科现象较为普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有效应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不足,师生协同、生生协作的效果不够理想,不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组织管理等创业素养。另一方面,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实践教学比重偏低。现有实践教学多以研学、参观等形式为主,缺乏课程实验、专业实训、创新创业项目等深度参与式、体验式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衔接不紧密,与创新创业教育契合不充分,实践育人成效有限。高校与档案部门、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相对滞后,难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

  2.4 档案人才专业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一方面,档案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欠缺、创业精神不足的问题。部分学生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勇于质疑的批判性思维,以及敢于尝试、勇于挑战的进取心,难以适应数字时代档案工作创新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学生普遍缺乏项目策划、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培养与训练,项目管理、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创业实践技能有待加强[6]。此外,多数档案学专业学生缺乏持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知识更新能力和再学习能力不强,难以适应技术迭代升级、知识更新加速的数智时代要求。

  2.5 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不够健全,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一方面,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偏少。考试内容多以记忆、理解层次为主,对学生分析、应用、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不够。另一方面,评价主体多限于授课教师,学生自评、互评,用人部门、社会机构等多元评价主体参与不足。评价反馈机制不够完善,评价结果运用不够充分,难以有效指导教育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

  3  高校档案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理念与路径

  3.1 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档案学专业要树立创新引领发展、创业驱动就业的教育理念,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为根本任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档案学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主动对接数字时代档案事业发展和创新创业人才成长需求,科学设置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需要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创新实践。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选择发展的空间[7]。要建立师生平等互动、共同成长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开放、互信的育人环境。

  3.2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档案学专业要树立交叉学科理念,主动借鉴吸收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数字人文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加强课程的交叉性、综合性设计。要将数字技术与档案业务流程深度融合,开发新兴技术导向课程。要开设创新思维训练、创业基础知识、创业项目管理等通识课程,提升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还要设置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拓展课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创新创业认知、锻炼创新创业能力。

  优化档案学课程体系,要注重课程的系统化、模块化设计,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和个性化学习路径,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不同需求。在夯实档案学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可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模块,由创新思维、创业基础、就业指导、创业实践等课程组成,形成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创新创业课程群。在此基础上,需要加强各类课程间的关联和内在逻辑,实现课程的有机融合和贯通。

  3.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档案学专业要与档案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邀请档案部门领导、档案管理专家走进课堂,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开设档案实务前沿讲座,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建立档案学生到档案部门、企业见习实习常态化机制,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知和接触档案工作,积累创新创业经验。还应积极推动档案学专业教学和科研的深度融合,优化科教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鼓励教师将前沿学术研究、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带动教学内容更新。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在研究实践中提升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以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搭建师生协作、生生互动的科研创新平台,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创造潜能。

  3.4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档案学专业要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匹配理论教学内容,促进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依托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全过程、体验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

  要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与档案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合作关系。通过见习实习、项目研究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一线参与档案工作实务,强化对档案的认知,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探索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实践,合作开展档案数字化、知识管理等交叉项目研究,在团队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创新设计、创业计划等训练,强化创新创业实战能力。还要支持学生建设创新创业社团,以社团为平台开展创客论坛、创业沙龙等实践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3.5 完善人才培养评价

  档案学专业要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多元评价体系,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评价内容要全面覆盖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等高阶能力。评价方式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实践,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项目报告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发展。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业成就,可采取理论考试、实践考核、创新创业项目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此外,要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档案,客观记录学生在项目研究、学科竞赛、创业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作为评价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参考依据。评价主体要体现多元化,如进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评价等,多方参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还要建立常态化的校企交流互动机制,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反馈意见,有针对性地改进人才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雷金火.“双创”教育中大学生学习优化:场域审视与惯习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22(Z1):67-74.

  [2]王英,原杰.数智时代下档案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矛盾与变革分析[J].档案学通讯,2022(5):83-92.

  [3]董汉良,张静,谭宇彤.历史名人档案赋能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索:来自吉林大学的案例研究[J/OL].山西档案:1-6[2024-05-2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4.1162.G2.20240325.1034.002.html.

  [4]胡广伟,李硕,吴建华.数字时代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思考:以南京大学档案学本科专业培养模式为例[J].档案学通讯,2023(2):91-99.

  [5]常大伟,吴若彤,汪巧红.中国式档案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演进、现实要求与未来进路[J].山西档案,2023(4):15-20,14.

  [6]杨文.中国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演进脉络与优化策略[J].档案学研究,2023(5):30-39.

  [7]尹鑫.中国特色档案学高等教育的七秩发展[J].山西档案,2023(4):21-27,34.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专项课题“反恐情报信息服务研究”(课题编号:2023GAQN098)。

  【作者简介】马翠凤(1981—),女,汉族,陕西渭南人,广西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哲学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黎晓(1972—),女,壮族,广西防城港人,广西警察学院公共基础教研部研究馆员,学士,研究方向:图书与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