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23 19:18:14被阅览数:374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吴彦洁 余方璐
世界气象组织加强极端天气和气候档案管理
WMO宣布,热带气旋“弗雷迪”为有记录以来持续最久的热带气旋,持续时间达36天 图源WMO官网
去年底,世界气象组织(WMO)开始负责“极端天气和气候档案”管理,并发布了新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评估指南。2007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兰德尔·塞维尼教授和WMO前气候学委员会牵头创建了该档案,留存了与某些特定类型天气相关的全球、半球和区域极端天气官方记录,包括气温、气压、降水、风、闪电、海浪高度,以及龙卷风和热带气旋的极端值等。
新发布的指南包括评估涉及的内容、如何作出决定、由谁领导、如何选择其他专家、测量方面的挑战等内容,强调各国气象部门与国际气候专家合作验证新纪录的重要性。所形成的评估信息对开展相关研究、降低灾害风险、加强国际预警等大有帮助。
加拿大韦仕敦大学建立龙卷风数字档案库
纽瓦克对龙卷风轨迹所作的手绘分析 图源韦仕敦大学新闻网
近期,加拿大韦仕敦大学公布了“迈克尔·纽瓦克龙卷风数字档案”(The Michael Newark Digitized Tornado Archive),这是该校“北方龙卷风项目”(The Northern Tornadoes Project,NTP)的最新成果,将在国家应急管理、建筑标准制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该档案涵盖两个多世纪以来加拿大龙卷风的报告、照片、新闻剪报等,时间最早可追溯到1792年。用迈克尔·纽瓦克的名字命名,是为了致敬其在这一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他退休前是加拿大环境部的气象学家,建设了全国首个龙卷风数据库。十余年间,他带领志愿者们翻遍了有关政府机构和图书馆的文件、图书、报纸等资料,并广泛开展相关档案征集,收集到许多有价值的档案资料。以此为依据,对龙卷风的风速、路径长度和宽度、发生时间、移动方向、造成的损失等逐一整理并记录,为NTP项目开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法国气象局建立气象档案门户网站
1816年巴黎气象观测记录 图源法国气象局官网
2022年11月,法国气象局气象档案门户网站正式上线,已录入近8.5万条档案目录和超过60万张相关图像,囊括了该局所藏大部分最为重要的气象档案,包括1923年以来国内专业观测站的每日记录、1940年至1944年德国对法国机场的观测报告,以及19世纪末其殖民地医院、灯塔和信号台的气象记录等,具有极高的科学和历史价值。未来还将定期上线更多档案数据。
公众可登录网站进行查阅,只需在首页检索栏输入关键词并选择观测位置,再结合观测时间进行检索,就可以查询到所需档案。
气候变化是全球各行各业面临的共同挑战。2023年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延续并深化了“共同落实”的主题,发出推动各方合作以更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强烈信号。同年举办的第十九届国际档案大会设置“可持续知识、可持续地球:档案、记录和气候变化”分主题,呼吁档案学界与业界正视气候变化对档案安全的威胁,强调档案机构加强资源管护、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与目标。可见,不管是现实需求,还是专业使命,都要求档案工作为气候治理贡献力量。
实践证明,长期积累的气候档案作为记录历史气候事件、环境变化趋势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宝贵资源,蕴含丰富的数据信息,能为多行业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助力更加精准有效的气候适应策略的制定。为让数据价值得到更大程度发挥,应做好以下3个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气候档案收集管理,汇聚海量气象数据资源。气象档案数据价值的发挥有赖于前期的科学收存,如此一来,才能形成尽可能全面完整的气候数据网络。如果没有对加拿大两个多世纪以来的龙卷风事件档案资料的收集,创建龙卷风数字档案库就无从谈起。如果没有对相关档案进行数字化并添加元数据,其可访问性、可分析性也会大打折扣。法国气象局在上线气象档案门户网站后,仍持续推进气象档案数字化,定期丰富线上档案内容,确保数据持续更新和动态管理,为未来开展多领域研究应用积蓄丰富的数据基础。可见,系统化的收集整理是开展海量气象数据利用的关键。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官方和权威机构的参与和指导,也需要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档案数据的系统性与可挖掘性。由此,才能将气候档案转化为落实气候治理、支持科学研究、指导社会实践的可靠支点,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深化气候档案共享,拓宽数据价值作用发挥空间。气候档案服务各行各业发展和全球气候治理,数据共享的广泛性与深入度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上三则案例皆强调气候档案数据的主动开放共享:加拿大公开龙卷风档案数据,为学术研究、气候风险评估、应急计划制订等提供切实依据;世界气象组织公布“天气和气候极端值地图”,以可视化形式详尽展示天气和气候极端值数据,为相关研究提供有力支持;法国气象局气象档案门户网站的建立,为公众查询气象档案数据提供便利,既有助于提升公众对气象信息的认知,也为农业、交通、旅游等多个行业提供了信息支撑。可见,深化气象档案共享,是气象数据经济和社会价值充分挖掘、价值作用有效拓展的重要途径。
第三,多方联袂开发,合力推进气候治理。气候变化作为一项全球性挑战,不分国家与地域界限,将人类命运紧密交织。因此,在气候治理中,亟须加强国际合作与行业协同。档案工作作为提供数据支持的关键一环,亦需开展多地域、多领域、多主体协同共融,优化气候档案数据开发思路与模式,擘画气候治理的科学图景。国际气象组织通过与国际气候专家、各国气象部门合作,共同依据气候档案评估和验证极端天气和气候纪录,便是其中典型案例。这种国际合作不仅拓宽了气候档案的数据来源,还促进了全球范围的数据共享和交流,凸显出国际合作在气象档案共享利用中的关键地位,为观测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社会公众也是推动气候档案价值发挥不可忽视的群体。加拿大龙卷风档案数据库项目吸纳志愿者参与,既为气候档案的价值发掘提供人力资源,也有助于增强民众的气候治理意识,形成全社会气候共治的良好氛围。因此,气候档案数据挖掘与价值发挥,需要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公众等多方力量各尽所能、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气候治理提质增效。
以上3则报道显示,气候档案数据价值的充分发挥有赖于气候档案数据整合与标准化、先进技术创新应用、跨界协同互补、政策引导与支持以及国际交流合作。这些要素紧密联结、互促互进,共同构成推动气候档案数据价值发挥的作用体系。
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多措并举发挥气候档案的数据价值,不仅是档案工作主动适应时代变迁,积极回应社会与环境需求,忠实履行其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专业使命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向更加科学、高效、协同方向迈进,以及加速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路径之一。这要求档案部门不仅要做好气候相关档案数据的收集、整理、保存,确保其系统性与可访问性,还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数据关联,揭示气候变化的历史规律、预测未来趋势,为政策制定者、科研人员、社会公众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与决策依据。同时,加强国际间气候档案数据的共享与合作也至关重要,能显着提升全球气候治理的效能与精准度,助力各国协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9月23日 总第4192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