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19:47:07被阅览数:348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 者:李伟丽
摘 要: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将文化数字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档案文献遗产活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成为档案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界定和分析档案文献遗产及其活化的概念内涵、思想内核和实践难点。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指引,从改善保护条件、加大活化力度、更新工作理念、拓展实践视野等四个维度,提出新时代档案文献遗产活化的实施路径,旨在推动档案文献遗产活化实践持续深入发展,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
关键词:档案文献遗产;档案文献遗产活化;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与活化指明了确切方向。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进一步对档案文献遗产及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工作提出了更为具体、更为明确的要求[1],主要体现在:整合国家、行业、区域、企业等各类文化数据资源,围绕重点领域共建一批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促进数据共享开放、关联融合和创新应用;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系统梳理和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发展文化计算,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与文化创作、传播、体验深度融合,促进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知识化利用和智能化服务。
如何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驱动和引领下,推动档案文献遗产活化工作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已成为档案学、数字人文、文化遗产等相关领域持续聚焦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一些学者立足新时代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背景,围绕中华古籍与档案文献遗产保护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意义深远的探索。王昊等[2]深刻阐释了中华古籍活化的概念基础与思想内涵,构建了涵盖活化主体、对象、内容、技术、方法等要素的中华古籍活化实践框架,并提出面向新时代发展目标和文化使命的中华古籍活化发展路径。周耀林等[3]结合档案文献的文化特征与属性,构建以传统研究框架为基础、以文化为核心、以传播为目的的拓展型研究框架。郭若涵[4]选取“上位类”与“同位类”视角,对文献遗产概念进行双维审视,按照时间线梳理文献遗产概念的衍生发展,并提出对我国文献遗产工作理念进行调整的思路。周耀林等[5]结合数字人文与数字化保护的逻辑关联,探讨了数字人文视野下数字化保护的发展思路和实现路径。综观当前研究成果,学界对档案文献遗产活化的研究逐渐从单一维度的片面探讨向多维视角的系统分析转变,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互促互进,但对如何将文化数字化国家战略贯穿和体现于档案文献遗产全过程、全方位活化仍有待深入研究。
1 档案文献遗产活化的概念、内涵及困境
1.1 档案文献遗产活化的概念界定
档案文献遗产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对某个社群、民族、国家或全人类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参考作用,应永久保存且其老化或损坏会造成严重损失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文献记录。档案文献遗产活化是以保存和保护档案文献遗产为前提,合理运用现代数智技术方法与手段,深入挖掘档案文献遗产蕴含的思想精粹、精神内核、知识文化、价值理念和准则规范,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知识和文化的宣传、推广和普及,从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
1.2 档案文献遗产活化的思想内涵
1.2.1 让档案文献遗产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档案文献遗产承载着民族文化基因,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要求以增强档案文献生命力为基础,加强原生性保护技术研究;以提高再生力为手段,提升档案文献整理研究能力和数字化建设水平;以激发档案文献价值活力为导向,加强传承性保护和智慧性保护。此外,档案文献遗产活化应顺应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需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助推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使档案文献讲述的中国故事引起共鸣、赢得认同。
1.2.2 推动档案文献遗产转化、发展与传承
档案文献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智慧性传承是档案文献遗产活化的重要使命。一方面,要求深入挖掘档案文献遗产蕴含的思想精粹、精神内核、知识文化、价值理念和准则规范,将多模态档案文献遗产转化为易获取、易传播、易接受的知识内容,使其与现代文明相适应、与现代理念相契合、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传播推广对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作用,通过多渠道、多媒介、多视角、多形式做好档案文献遗产的大众传播,加强优秀档案文献的活化解读和时代阐释。
1.3 档案文献遗产活化的现实困境
当前,仍然存在一些棘手问题制约着档案文献遗产活化工作的整体推进与协同创新。首先,我国对档案文献遗产数字化的基础资源建设不足,建设标准不够统一,档案文献数字资源规模较小,开放共享机制不够完善,各单位建设的档案文献数字资源通常仅面向本单位用户开放,给档案文献资源获取与利用带来困难。其次,档案文献遗产活化需要吸引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但目前缺乏广泛的宣传推广,参与平台的搭建不够完善。包括文化产业机构、普通群众在内的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足,部分群体参与意愿不强或缺乏必要渠道。再次,数智技术与档案文献遗产活化工作的深度融合不足,尚未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多元媒介融合的档案文献传播推广新格局。在保存保护、组织开发方面尚未普遍实现智能化和智慧化;在开放利用和宣传推广方面尚未全面利用新媒体、融媒体、智媒体等新兴传媒形式,未能充分发挥新技术在打造智能交互和沉浸式体验等方面的优势。最后,我国尚未建立起面向多元社会主体、覆盖多种活化内容与实践领域的系统性协同发展机制。在协同管理层面,多元主体之间缺乏明确分工、共同愿景、高效沟通的协作机制;在业务实践层面,档案文献遗产相关场所、设施、机构以及平台等业务系统之间往往独立运作、彼此割裂。
2 档案文献遗产活化路径
2.1 打破制约强化数智赋能
档案文献遗产保存与保护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受到保存环境恶劣、保存地域分散、保管机构众多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保护意识不足、人才资源匮乏等主观条件的掣肘。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为改善保护条件、突破活化瓶颈带来诸多有益启示。一方面,档案部门应积极拥抱新技术、新方法与新工具,借助新兴数智技术手段加快档案文献遗产数字化进程,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地域分散资源的数字聚合与集成,破解资源分散、资料获取难的困境。另一方面,档案文献遗产数字化为全面揭示、活化利用和深度挖掘价值内涵提供了新路径。档案部门应运用语义分析、知识挖掘等人工智能技术加强档案文献价值研究,提炼档案思想内核,创新策略方法,增强保存与保护的主观能动性。
2.2 多措并举提升活化质效
在文化数字化战略引领下,档案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活化力度,着力补齐短板、完善体系、提升质效。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发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档案局等有关部门的引领作用,制定完善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政策制度和规范标准,为活化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与政策指导。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中央与地方、档案系统内部、档案部门与其他文博机构,以及事业单位与企业市场主体之间的协同联动,汇集整合多方资源力量,形成活化工作多元主体合力。三是创新方式方法,积极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加快建设智慧档案,促进档案文献遗产数字化管理与智慧化利用。推动形成涵盖资源加工、知识组织、智能检索、知识发现、智慧服务等环节的系统化研究体系,提升活化效能。四是强化人才支撑,加大对档案文献遗产活化相关工作人员前沿知识与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与福利待遇,打造一支精干专业、结构合理的综合型档案文献遗产活化队伍。
2.3 更新理念适应发展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理念相对滞后,偏重原生性保护而轻视再生性保护。在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有力推动下,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理念亟待更新,以适应新技术和新媒体环境对活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6]。档案部门要树立保护理念,统筹抓好原生性、再生性、传承性、智慧性四位一体的保护原则;树立活化优先理念,将活化融入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全过程,坚持应用导向,促进传承发展;树立智慧转型理念,加快推进档案文献遗产数字化、知识化、智能化转型,推动档案文献遗产从数据资源型向知识智慧型转变,从被动服务型向主动智慧型升级;树立开放共享理念,推进档案文献遗产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互联互通与共建共享,促进知识流动与广泛传播。
2.4 拓展视野促进多元传播
档案文献遗产活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更广阔的视野中统筹谋划、持续推进。实现档案文献遗产活化可持续发展,应着眼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大局,进一步扩展活化视野。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改进:一是拓宽社会参与广度,强化多元主体协同。吸引更多社会主体特别是文化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提升资源转化深度,依托数字人文平台,创新开发档案文献遗产数字资源的应用场景,推出更多契合社会需求、传递时代精神、富有文化内涵、形式新颖多样的档案文献文化产品。三是强化价值传播力度,讲好档案文献遗产里的中国故事,发挥其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教育引导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国民文化自信。四是拓展国际传播广度,创新档案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中外档案文献遗产的交流互鉴,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展现多维立体、文化繁荣的中国形象。
3 结语
档案文献遗产活化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为档案文献遗产活化研究开辟了广阔视野与全新路径。一方面,档案文献遗产数字化为实现全过程、高维度、多层次的活化奠定了资源基础,使得活化的研究对象从单一的实体档案拓展至数字档案文献及其衍生的多模态数据。另一方面,智慧数据、文化计算等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应用,为档案文献遗产活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推动形成涵盖资源加工、知识组织、智能检索、知识发现、智慧服务等环节的系统化研究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文献遗产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基因和价值内涵,是坚定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宝贵资源。新时代档案文献遗产活化工作积极践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体现了文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时代要求,彰显了传承与发展并重、保护与利用并举的工作理念,符合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追求和现实需要,并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陈涛,苏日娜,张永娟,等.智慧数据驱动的古籍智慧性保护体系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3(1):68-81.
[2]王昊,王蕾.中华古籍活化的实践框架与发展路径[J/OL].中国图书馆学报,1-26[2024-05-2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746.G2.20240513.1605.002.html.
[3]周耀林,柴昊,戴旸.我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框架述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54-59.
[4]郭若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域下“文献遗产”概念:形成、演变及启示[J].档案学研究,2022(5):28-35.
[5]周耀林,吴化.数字人文视野下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2(5):123-129.
[6]陈慧,刘赛楠,陈文景,等.涅槃新生 重焕生机: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模式探索[J].山西档案,2023(6):14-24.
【作者简介】李伟丽(1976— ),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广西警察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