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6 19:15:27被阅览数:167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 者:杨芳
摘 要:科研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创新的战略资源,科研数据管理日益成为科研管理的重点。高校图书馆应顺应这一趋势,将科研数据管理作为学科服务创新的重要抓手。在梳理分析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在科研数据服务模式相关实践的基础上,剖析中国高校科研数据管理学科服务存在的问题,探究嵌入学科服务的科研数据服务模式的构建策略,以期为中国高校图书馆深化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创新学科服务模式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科研数据;嵌入式服务
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纷纷将学科服务延伸至科研数据管理领域,并服务于高校的科研数据管理实践。嵌入式学科服务作为一种以大学科为对象、安排专门人员进行针对性服务的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正是学科服务向科研过程深度介入、贴近用户需求的重要体现[1]。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嵌入学科服务的科研数据服务,参与科研数据管理全过程,为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目前,中国高校开展科研数据管理的学科服务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服务内容、组织体系、能力建设、推广培育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亟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嵌入学科服务的科研数据服务模式。鉴于此,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嵌入式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实践进展,总结了国外图书馆服务体系化、规范化、协同化的特点,以及国内图书馆服务探索性、发展性的特征;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高校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在多方协同、人才培养、服务产品、推广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多元协同的组织架构、加强学科馆员专业培养、完善服务产品体系、创新服务推广模式等策略,以期为中国高校图书馆深化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创新学科服务模式提供有益启示。
1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嵌入学科服务的科研数据管理实践分析
1.1 国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系统化实践
通过梳理分析发现,国外高校图书馆在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多数图书馆的服务实践呈现出体系化、规范化、协同化的特点[2]。在制定数据管理计划指南方面,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实践相对比较成熟。例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成立专门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组,制定数据管理计划模板,为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指导和咨询。国外高校图书馆还关注发挥学科馆员在数据管理培训与咨询中的作用。例如,马萨诸塞大学图书馆的系列专业发展项目协助健康科学、工程学科等学科馆员获取数据管理知识[3]。此外,国外高校图书馆还积极参与科研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如美国哈佛大学定量社会科学研究所开发和维护的软件Dataverse,是联合多家高校机构共建的科研数据管理联盟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在线数据管理培训课程、数据管理工具等资源。这种多机构协同的平台建设模式,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扩大服务辐射面。
1.2 中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探索性实践
与国外高校图书馆相比,中国高校图书馆在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方面起步较晚,服务内容与方式还有待完善,但也在探索中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中国高校图书馆主要侧重于开展科研数据管理的基础服务,如数据素养培训、数据获取与利用指导等。例如,武汉大学图书馆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实现数据保存、数据管理与数据共享的服务平台,开办科研数据管理讲座,根据不同学科科研人员的需求提供数据管理方法指导。一些高校图书馆开始尝试嵌入科研过程,参与制定科研数据管理政策。例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学科馆员参与院内科研数据管理政策、元数据标准的制定,推动形成规范化的数据管理机制。此外,中国高校图书馆还积极开展科研数据共享服务,如中国药科大学构建共享机制下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库服务模式,并实现科研成果数据互联与共享[4]。总体来看,中国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实践呈现出探索性、发展性,服务内容逐渐向数据管理政策制定、标准规范建立等深层次拓展,服务方式逐步从支持引导向嵌入融合过渡,但仍面临服务方式不够成熟、专业人才缺乏、协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2 嵌入学科服务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多方协同机制缺失,学科服务嵌入受限
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工作涉及科研过程的方方面面,需要图书馆、IT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等多方通力合作。目前,中国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时普遍存在与相关部门合作不足的问题。各部门的数据管理职责界定不够清晰,缺乏协调机制和管理规范,导致学科馆员难以深度嵌入科研过程、参与数据管理全流程服务。相比之下,国外高校图书馆通过组建跨部门工作小组,建立科研数据管理联盟等方式,形成了多主体参与的协同服务模式。而中国高校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实践大多局限于图书馆内部,与校内外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较少,协同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从而制约学科服务在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中作用的发挥。
2.2 学科馆员专业能力不足,服务深度、广度不够
在数智时代背景下,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对学科馆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传统的信息组织、用户服务等技能外,学科馆员还需要具备数据管理规划、元数据标准制定、大数据分析挖掘等方面的素养和能力。但目前中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在数据管理服务实践中仍存在不适应的问题。调查显示,中国高校图书馆从事数据管理服务的学科馆员的数据素养参差不齐,对数据管理领域的新概念、新方法的掌握不够。与国外高校重视数据管理学科馆员的系统培养不同,中国高校对该领域学科馆员的继续教育还很欠缺,缺乏针对性数据素养培训。同时,由于科研数据管理实践经验不足,学科馆员缺乏在实践中积累专业能力的机会,直接影响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科服务难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3 服务产品单一、零散,亟需构建服务生态体系
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最终目标是形成科学完备、高效便捷的服务流程,切实满足用户需求。目前,中国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产品普遍存在种类单一、功能零散、不完善等问题。从服务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数据管理培训、数据获取途径指引等初级服务产品,缺少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高级服务产品。从服务方式来看,线上线下结合不够,移动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偏少。这些问题都反映出中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尚未建立整体生态体系,服务产品缺乏统筹规划和持续开发。相比之下,国外高校图书馆依托机构新型知识库、线上移动研究环境等平台构建了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产品谱系。中国高校图书馆应加快建设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平台,丰富服务产品种类,优化服务产品供给,构筑集培训、咨询、工具、平台于一体的科研数据服务新生态。
2.4 学科服务推广不力,用户群体有待拓展
当前,中国高校师生对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认知度普遍不高,服务参与度有待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学科服务推广不力。据统计,中国高校图书馆在服务推广方面存在渠道单一、方式欠缺创新、互动性不够等问题,导致服务内容和资源未能有效传递给目标用户。相比之下,国外高校图书馆注重发挥学科馆员的嵌入优势,通过参与项目会议、课题组讨论、工作坊等方式,精准开展各个领域的服务推广。而中国高校学科馆员在科研团队中的嵌入不够,主动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推广方式亟需创新。此外,中国高校图书馆现有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对象主要局限于校内科研人员,对研究生、本科生等潜在用户群体的培育较为欠缺,应及时拓展服务对象,将科研数据管理嵌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培育数据管理生力军。
3 嵌入学科服务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模式构建策略
3.1 构建多元协同的组织架构,夯实服务基础
为推动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持续创新发展,中国高校图书馆应着力构建“学科馆员—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四位一体的协同组织架构。在这一架构中,学科馆员作为关键节点,嵌入并连接其他主体,形成交叉融合、优势互补的协同网络。在具体实操中,学科馆员可与IT技术人员组建数据管理系统开发团队,结合用户需求设计开发数据管理平台、工具、系统等;与科研人员组成数据管理需求研究小组,深入项目全过程开展调研,挖掘数据管理痛点,解决学科数据融合、数据分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科研管理人员组建数据管理政策研究团队,参与制定数据管理规划、标准规范、考核评估办法等。要以项目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构建跨部门的常态化协同机制,为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奠定组织基础。
3.2 加强学科馆员专业培养,提升协同服务能力
高校图书馆应制定学科馆员专业发展规划,建立分层分类、理论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聚焦数据管理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字素养教育或者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提升学科馆员在数智时代下的数据分析、数据工具使用、数据挖掘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此外,高校图书馆要着力打造复合型、专业化的数据管理团队;要以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学科馆员岗位,合理配置多学科、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形成学科专业和数据技能互补的团队知识结构;同时,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将参与数据管理项目、发表数据论文等纳入考核范畴,调动学科馆员投身数据管理服务的积极性。通过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学科馆员的个人素质和团队实力,为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3 完善服务产品体系,促进服务融合创新
科研数据管理服务要从支持型向融合型、创新型转变,关键是要构建功能完备、融合创新的服务产品体系。一方面,中国高校图书馆要优化已有科研数据管理基础服务,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数据获取与利用指导的内容和形式,完善数据管理系统平台的功能,为用户提供优质、便捷的数据管理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要立足不同学科数据的管理需求,以问题和项目为导向设计并开发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高层次服务产品。聚焦数据管理规划、数据标准制定、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方面,开展咨询型服务,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同时,要注重在服务实践中凝练提升,将服务成果进行标准化加工,打造优势特色服务。
3.4 创新服务推广模式,精准培育用户群体
科研数据管理服务要充分发挥已有学科服务网络优势,创新服务推广模式,实现精准化、常态化服务供给。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科馆员深度嵌入科研环节的有利条件,在参与项目会议、学科活动时广泛宣传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理念与内容,使科研数据管理意识深入人心,成为科研团队的主动需求。其次,要建立与用户的常态化交流机制,与科研团队建立稳定联系,为他们提供精准个性的科研数据管理解决方案。最后,在服务推广中,要注重拓展研究生等潜在用户群体,将数据素养教育嵌入研究生培养各环节,在新生入学教育、学位论文指导、课程教学中广泛开展科研数据管理理念的宣传普及活动。通过创新推广理念与方式,实现服务与用户、资源与需求的精准对接,推动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持续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凤姣,董蓓蕾.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知识生态系统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3(10):23-31.
[2]东方.美国图书馆界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的实践及其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17(3):107-112.
[3]罗靖琳,刘倩秀,查颖,等.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培育实践及启示:基于国外案例调查[J].图书情报工作,2024(7):46-56.
[4]徐春,袁述,孟勇.数据共享机制下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库建设实践与思考:以中国药科大学机构知识库为例[J].图书馆学刊,2024(3):46-51.
【作者简介】杨芳(1976—),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图书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纺织工程及图书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