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档案工作的薪火相传——写在中国照片档案馆成立40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24-09-02 19:06:32被阅览数:42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井辉辉

  1984年10月1日,中国照片档案馆正式成立。40年来,它伴随着祖国发展的脚步,保存下党和国家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重大建设成就、社会各方面发展和国际重大新闻事件的经典场景、精彩瞬间。一代代照片档案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底片档案科学长效保管和数据档案安全稳妥保存方面不断探索,从“90岁”“60岁”到“30岁”,薪火相传,接力不停。

  一箱箱底片见证“萌芽”

  在中国照片档案馆丰富的馆藏中,有这样一组特殊的“底片档案”,拍下的是“1943年沙飞写给石少华的信”,记载了“正在转移的晋察冀画报社遭遇日军”。信中写道:“我出村不远鬼子即追上,在我旁边捉去一背枪的战士,我们即乘机跑上大山。四箱底片,赵银德背出二箱,经历千辛万险,终能安存。我自己背了二箱,后因我体力不助(注:足),乃着李明背走,后李明又将之坚壁,现人物皆未找到。”当年呕心沥血保留下来的上万张底片,生动再现了抗日战场的鲜活情景,是党和国家弥足珍贵的历史财富,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最早的“中国照片档案馆”萌芽。

  1982年,国家档案局把建设照片档案馆列入第六个五年计划。1984年,中国照片档案馆在“新华社摄影部资料组”基础上成立。作为我国第一个专业性的照片档案馆,是全国档案机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着我国照片档案事业迈向了新发展。

  一代代人用心保管

  40岁的照片档案馆初心永葆、正值芳华,背后是一代代人的倾心守护。

  救一张底片。档案馆曾特设照片档案“医院”,专门为照片档案“体检”与“治病”。2023年4月,档案馆青年小组前往“照片郎中”彭先高前辈家中调研学习。说起当年“照片医院”的故事,年近90岁的他很激动,拿起厚厚一沓资料册,向大家讲述霉变的底片应该怎么处理,底片中的气泡褶皱是怎么回事儿……

  1994年,彭先高和技术人员完成的“硝酸片基分解气泡变质底片恢复”课题,为我国珍贵历史底片长期保存带来了喜讯,填补了国内空白。1996年,为应对自然环境引发的底片霉变、片基化学分解(醋酸综合征)、虫蚀等底片安全问题,他带领技术团队尝试对17万张底片进行技术性抢救,将底片分包、充氮、密封冷冻保存,探索出一条有益底片档案长期安全保存的管理方式。救一张底片不易,一生奉献于底片保护更难。问及当年的辛苦,他说:“实事求是、无私奉献是照片档案人要一直传承下去的精神。”

  盘一个家底。“1张原底,2张翻版底,2张复制底,有战备,在库,底片尺寸6*4.5,底片有返银、污渍、划痕……”在底片高清数字化项目的现场,60岁的商谦正在指导工作人员复核底片属性。那张“毛主席在延安作报告”的底片让他激动不已,很好奇它经历了怎样的周折才来到照片档案馆,背后有哪些承载着初心使命的故事。商谦回忆说,他上任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盘家底”,退休前最后一个项目依然是“盘家底”。

  底片档案管理工作看似简单,几位数字的排列组合就能形成唯一标识,但却是底片档案人为之努力一辈子的事业。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错号错位,有时还会连环占号,为利用者带来诸多不便。照片档案人默默无闻,甘当无名英雄,于无痕处见真心。他说得最多的是,160万张底片数字化是全体团队一张一张核对守护的成果。底片档案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守护底片安全,几十年如一日,一张不丢、一张不损、一张不乱。

  跟一个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底片管理开始转型,进入数据管理阶段,实体底片也在新技术下焕发“新生命”。对于30岁的我来说,能够参与“中国照片档案馆图片数字化项目”是目前职业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践行“四力”,扎实锤炼基本功。自立项时,便和项目组一同到多家单位实地考察和调研,探寻底片高清数字化和数据磁光电长久保存的设施设备。实施中碰到具体问题时,又四处“求医问药”。无论春秋冬夏、不管风吹雨打,多次往返库房和项目实施现场,一步一个脚印,锻炼了“脚力”。在质量检查和迁移备份中锻炼了“眼力”。在底片规格与存储复杂现象等“疑难杂症”中锻炼了“脑力”。在立项报告撰写、定期汇报总结、项目复盘中逐字逐句推敲,锻炼了“笔力”。

  “这张照片上的人物面部出现了划痕,赶紧优化一下,底片记得备注”“这张比对一下数据库,应该是镜像”“蓝光光盘台账清单再复核”……看着一张张珍贵的底片转化为一个个质量合格的数据,仿佛穿越时空和历史对话,更加体会到照片档案馆是传承党史、国史的重要载体,年轻同志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成长成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一项项成果记录传承

  从保留底片到拯救底片,从守护底片到“复活”底片,再到数字资源建设转型。底片档案工作者接续奋斗,取得了丰硕成果。

  馆藏档案不断丰富。一方面,保存了新华社记者拍摄的反映党带领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红色影像。另一方面,不断征集社会各界保存的反映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底片和照片数据。目前,累计收藏各类照片档案1700余万张、底片档案200余万张,内容涵盖国内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方方面面。

  底片保护不断完备。近年来,高度重视档案安全工作,始终把安全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抓实抓牢,不断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严格落实各项保密措施。建立库房安全管理责任制,定期开展巡查。注重库房基础设施建设,恒温、恒湿、防尘、防火、防光照等功能进一步加强。以冷冻底片实践为基础,继续探索低温静态保管途径。

  资源建设不断加强。2000年,开始推进数字资源建设,将照片档案数字化成果录入数据管理系统,切实提升照片档案的查全率和查准率。该系统可实时在线收录新华社各线路发稿照片并留档。2017年,系统升级改造,实现照片档案、底片档案、征集档案等全流程业务线上管理。2021年,底片高清数字化项目落地,照片档案实现了“实体照片、数码照片、照片说明、底片属性、数字底片、实体底片”六位一体全要素管理,照片档案资源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从战火中萌芽到茁壮成长,从摸爬滚打到不惑之年,中国照片档案馆正站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新的机遇期,将坚定迈出新步伐,努力作出新贡献。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9月2日 总第4183期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