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29 19:59:36被阅览数:171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庄园 唐明琪 张雨刚
摘 要 :北京作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积累了丰富的奥运档案资源。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有效管理、高效利用这些档案资源可以充分发挥奥运档案的史料价值、凭证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能为传承奥运遗产、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和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在梳理北京奥运档案资源体系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分析北京奥运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实际提出优化对策及建议,旨在推动北京奥运档案资源体系迈向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首都发展及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关键词 :奥运档案;北京奥运档案;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档案资源体系;档案价值
奥运档案,即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筹备、举办等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具有内容丰富、载体多样、分布广泛、利用需求大等特点。2022年2月,北京成功举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据统计,截至2022年5月,冬奥各筹办机构已收集整理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等10万余件,实物档案1.4万件,电子档案5.1万件,约23TB,数码照片档案5000余组[1]。这些档案资源作为北京“双奥”筹办全过程的原始记录和历史见证,承载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建设体育强国、做好资政育人、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使命。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有效管理北京奥运档案资源,对于传承奥运遗产、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和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意义[2]。
国际奥委会于2002年在洛桑召开的“奥林匹克运动遗产”国际研讨会上,专门将“档案遗产”提升到与“运动遗产”“经济与旅游遗产”“文化与政策遗产”同等的战略地位[3]。此后,国际奥委会又相继出台了《奥林匹克遗产指南》《遗产战略方针》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奥运档案在奥运遗产规划、管理与传承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入研究北京奥运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有助于推动北京奥运档案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新作用,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申办和举办重大活动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中国方案”[4]。开展北京奥运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研究,对于充分发挥北京奥运档案的史料价值、凭证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动北京奥运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北京奥运档案资源体系的构成要素
1.1 档案资源的类型与特征
北京奥运档案涵盖文书、科技、会计、基建等门类,以纸质、音频、影像、实物等载体形式存在,并由国家档案局、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档案局及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等机构分别保管,形成多头管理、异地分存的格局。纷繁复杂的档案门类、丰富多样的载体形式、多元协同的保存格局让北京奥运档案立体、形象地再现了奥运会的历史原貌,极大提升了奥运档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2 配套工作机制与管理制度
为确保北京奥运档案的齐全完整、整理规范、集中统一保管以及深度开发利用,国家档案局、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档案局、北京奥组委等先后参与建立规范详实、科学严谨的配套工作机制与管理制度。例如,界定归档范围、明确收集职责、细化收集要求、清晰产权归属、规范整理流程、制定数字化标准、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档案保管机制、创新开放利用模式等[5]。这些制度与举措为奥运档案的有序化、标准化管理和长期保存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也激活了北京奥运档案的巨大潜能。
1.3 档案管理与实践的技术支撑
档案数字化是提升奥运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市档案局开发数字奥运档案馆系统,对申奥档案进行扫描、著录、全文识别,建成了涵盖89个申奥专题的数字档案资源库。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冬奥组委引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在数字环境下对纸质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文件的一体化管理,并完成约97万页纸质档案的扫描工作。数字化提高了奥运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为运用大数据技术揭示奥运档案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打下坚实基础。相关机构可利用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技术,对奥运档案进行主题内容、情感倾向等方面的分析,发现奥运会筹办、举办过程中的规律性问题;可利用可视化技术,生成图表等直观且立体的信息呈现方式,增强奥运档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北京奥运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收集整合不够充分,类型划分不够明晰
北京奥运档案的形成具有主体多元、地域分散、载体多样等特征。从整体上看,当前档案收集工作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其一,档案收集的广度有待拓展。目前,对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奥组委等核心主体的档案收集较为全面,但较多合作伙伴、志愿者等的档案资料尚未纳入统一管理范畴。其二,档案整合的力度有待加强。虽然目前已建立若干奥运档案专题数据库,但是缺乏统一的资源整合平台,难以实现一站式检索与利用。
2.2 档案管理体制不完善,部门职能交叉
北京奥运档案是在多部门多主体的通力合作中形成的,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职责不清、多头管理的问题。从纵向来看,北京奥运档案分属国家、市、区县不同层级管理,上下级档案部门在征集移交、整理著录、提供利用等方面缺乏有效衔接,全国档案行政管理体系的整体合力尚未充分发挥。从横向来看,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奥组委、多地档案部门同时参与北京奥运档案的管理工作,但缺乏统筹协调机制,不同部门在档案收集范围、保管职责、利用原则等方面仍存在模糊地带,职能交叉、条块分割的问题比较突出。
2.3 开发利用程度不足,服务公众能力有限
档案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的具体任务,也是实现档案价值的现实途径。当前,北京奥运档案的开发利用还存在广度不够、深度不足的问题。一方面,目前,北京奥运档案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展览、编研等传统领域,拓展至决策服务、社会服务的实践案例还比较少见,尤其是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识还不够深刻。另一方面,目前北京奥运档案的开发利用大多限于实物展示、资料汇编层面,对北京奥运档案所蕴含的信息、知识、情感、精神等深层次内容的挖掘不足,对大数据分析、知识发现、情感计算等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不够深入,开发利用的文化内涵、时代特色不够鲜明。
2.4 开放共享机制欠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档案的价值在于开发利用,实现开发利用的保障是开放共享。当前,北京奥运档案在开放共享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一是缺乏统一的开放共享平台。目前,北京奥运档案分散在不同的馆藏单位,档案数据壁垒明显,远程异地协同利用困难,不利于发挥档案互联互通的聚合效应。二是缺乏常态化、制度化的开放共享机制。北京奥运档案具体的审核、授权、监管等工作流程有待规范,开放透明、共建共享的工作导向有待树立。三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档案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奥运城市与非奥运城市、专业用户与普通大众在享有北京奥运档案服务上还存在明显差距,公共服务供给的广度、均等性有待加强[6]。
3 优化北京奥运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3.1 健全收集整合机制,完善分类框架体系
健全奥运档案资源的收集整合机制是提升档案资源完整性、系统性的基础工作。首先,需要拓展档案收集的广度。在继续做好对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奥组委等核心主体档案收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合作单位、社会团体、个人捐赠等渠道档案的征集力度。充分发挥各级地方综合档案馆特别是奥运城市档案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奥运档案的收集,并协调解决重要档案资料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等问题。其次,需要加强档案整合力度。发挥国家档案局的统筹协调作用,以北京市档案馆为主体,联合国家体育总局、河北省档案局等单位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制定统一的著录标准,开展分布在不同馆藏单位、不同专题数据库的档案资源的规范化处理,最终形成涵盖北京奥运各个维度的、标准统一的综合档案数据库。最后,需要厘清档案类型分类。在国家档案局、北京市档案局的指导下,对现有北京奥运档案的类型进行系统梳理,根据形成时间、反映内容等要素,科学界定申奥档案、筹备档案、举办档案、后续档案等,明晰各类档案的收集范围、管理要求、保管期限,修订出完善的分类框架体系,分门别类,制定差异化的管理措施。
3.2 理顺档案管理体制,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奥运档案管理体制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应坚持“分级管理,集中统一”的原则,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一方面,要发挥国家档案局的宏观指导作用,地方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督促指导本地区奥运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并纳入地方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另一方面,要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档案收集、整理、移交、利用中的问题。
3.3 创新开发利用模式,拓展服务广度、深度
具有全局视野与广度、深度的档案开发利用是发挥奥运档案效用的重要途径。注重发挥北京奥运档案服务“四个中心”建设、促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独特价值。积极对接国家发展规划,主动服务重大决策,策划推出系列档案文化精品,讲好中国奥运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统筹发挥实体展览、网上展厅、数字博物馆等渠道作用,推出系列主题展览,面向不同社会群体开展教育培训、研学实践等活动,切实提高北京奥运档案的社会辐射力和影响力。同时,开发利用要突出特色,深挖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发掘奥运档案所承载的家国情怀、奋斗精神、改革开放记忆。鼓励档案专业人员和其他领域专家通力合作,深度开发奥运档案所蕴含的育人元素与学术价值。利用大数据分析、知识图谱、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对奥运档案进行关联分析、内容标引、可视化展示,变单向利用为交互利用、变粗放利用为精细利用。
3.4 完善开放共享机制,丰富公共文化服务
完善奥运档案开放共享机制,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要求的重要内容,要坚持需求导向,构建开放透明、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档案利用新格局。首先,需要完善开放共享平台。整合“数字奥运档案馆”“奥林匹克数字博物馆”等现有平台资源,建立北京奥运档案资源共享网络。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交换协议,建立全国奥运档案馆际互借、数据推送和异地查询机制,实现北京奥运档案的异地协同开放利用。其次,需要完善开放共享制度。明确北京奥运档案开放的范围、流程、方式,细化档案查阅、审核、授权、监管等要求。再次,需要均衡开放共享供给。加大对基层档案部门的业务指导,支持欠发达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奥运档案资料陈列室等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手段,开发便民利民应用,满足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最后,建议研究制定北京奥运档案开发利用的扶持政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社会众筹等方式,吸引社会公众参与奥运档案的保护利用,形成开放共享、多元供给的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武晓璇,朱天梅,周丽霞.面向奥运遗产开发的档案知识服务研究[J].山西档案,2022(6):50-57.
[2]徐拥军,张丹.论北京奥运档案的遗产价值[J].档案学通讯,2022(1):4-14.
[3]陈洁,徐拥军,郭若涵,等.国外奥运档案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兰台世界,2020(1):28-31,13.
[4]孙大东,柴艺喆.菲律宾奥运选手档案网站的特点及启示[J].山西档案,2022(4):90-94,89.
[5]冯惠玲,任瑾,陈怡.北京“双奥”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传播[J].图书情报知识,2022(3):22-31.
[6]金炯.面向数字学术的高校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研究[J].山西档案,2023(4):168-171,186.
【基金项目】2022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全民健身背景下民俗体育的形成机理、角色定位与功能发挥研究”(课题编号: ELA220558)。
【作者简介】庄园(1993—),男,汉族,山东日照人,韩国岭南大学体育学院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管理;通讯作者:唐明琪(1981—),男,壮族,广西桂林人,桂林旅游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传播、旅游管理;张雨刚(1987—),男,汉族,河南西华人,运城学院体育系讲师,韩国岭南大学体育学院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