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研学的价值与推广——基于公共图书馆的经验启示

发布时间:2024-08-27 19:16:01被阅览数:182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文/秦林 高杰

  摘 要: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档案馆在研学旅行服务中肩负着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职责。通过系统梳理公共图书馆研学实践的发展现状,总结提炼出其在研学课程、活动模式、服务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在此基础上分析档案馆研学旅行的独特价值,并提出了创新馆藏资源开发利用、系统开发研学课程、创新智慧研学场景、加快标准规范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推广路径。对于拓展档案服务功能、彰显档案文化价值、提升档案事业贡献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档案馆;研学旅行;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

  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研学实践能让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增长见识、收获新知。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要推动研学实践活动发展,创建一批研学资源丰富、课程体系健全、活动特色鲜明与安全措施完善的研学实践活动基地,为中小学生有组织地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提供必要保障及支持。此外,《“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推动公共文化机构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共建、优势互补,合作开展研学活动等。近年来,不少具有研学条件和优势的单位立足所长,自主开展对应的研学活动,从而形成了高质量的产品供给市场。以图书馆为核心的公共服务机构积极响应教育部门号召,促使研学旅行服务在公共图书馆领域蓬勃开展。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有29家省级公共图书馆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学旅行探索实践活动,教育成效显著,社会反响热烈,相关研究成果也日渐丰富,涉及研学的活动案例、课程设计、服务模式、实践路径等诸多方面。与公共图书馆相比,档案馆虽然在研学旅行服务中起步较晚,但同样肩负着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职责[1]。

  1  公共图书馆研学的实践进展与经验启示

  1.1 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的现状特征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校外教育阵地,积极履行社会教育职责,将研学旅行作为创新服务的手段,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探索活动。从研学宗旨来看,培养阅读兴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已成为多数图书馆研学的重点方向,彰显了公共图书馆发挥文化传承功能、助力青少年成长的责任担当。研学的主要对象多聚焦于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群体,体现了图书馆立足自身阅读推广的优势,着眼于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的育人理念。图书馆在研学模式方面不断创新,该模式涵盖馆内研学、馆外研学和线上云研学三种类型,拓展了阅读推广的新路径。在研学内容形式上开展如参观体验、主题讲座、亲子阅读、手工实践、情境体验、互动游戏等活动,将阅读与研学融合,在参与中感悟、在互动中成长,彰显了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的社会担当[2]。

  1.2 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光鲜的背后,大众也应清醒认识到公共图书馆研学实践还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研学活动缺乏规范的标准体系。虽然不少公共图书馆会参考教育部门的研学政策要求,但尚未建立图书馆特色的研学标准规范,与中小学课程的衔接有待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学活动的规范化、系统化发展。其次,研学课程设计有待深化。多数公共图书馆以参观型、游览型的研学活动为主,对图书馆专业特色元素、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还不够,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教育实效性有待加强。最后,图书馆角色认知有待强化。公共图书馆在组织实施研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足,与学校、旅行社等合作主体的分工协作机制还不够完善,部分图书馆员缺乏研学服务意识。

  1.3 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的创新发展经验

  在梳理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实践的基础上,公共图书馆的一些创新举措值得档案馆开展研学项目时学习借鉴,其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丰富研学课程体系,在服务对象、内容设计、活动形式等方面做到因地制宜、因馆制宜,突出其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二是明晰研学角色和责任定位,发挥好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的角色,加强与学校、家长、社会机构的合作,构建协同推进的长效机制和多元协同的事业发展格局。三是注重研学成效评估,通过问卷、访谈、反馈等方式,重点评估课程质量、活动效果、师生反馈等,总结经验和不足,完善创新服务内容,打造精品研学项目。四是重视研学队伍建设,加强对从事研学活动的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服务能力,树立研学活动育人意识,增强公共图书馆作为校外教育基地的文化自信。

  2  档案馆研学的价值内涵

  2.1 档案资源独特的研学价值

  档案记录了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滴滴,彰显了公共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珍藏的海量档案文献资料,以其真实性、系统性、原生性等特点,为研学旅行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素材资源。这些档案资料时间跨度大、内容门类多、载体形式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领域,既有反映宏观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档案,又有记录区域发展变迁的地方特色档案。同时,档案所记载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内容,能够成为生动鲜活的研学素材。通过将枯燥的历史故事转化为青少年易于接受的研学课程和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在研学中零距离感悟档案的魅力,在参与中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寓教于乐、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因此,丰厚独特的档案资源为档案馆研学旅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可能。

  2.2 档案馆研学的重要文化传承意义

  作为中华文化、革命文化、高校文化等的重要载体,档案馆在传承民族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发扬高校理念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通过研学旅行,档案馆可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因子和革命文化元素,讲好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和感人故事,彰显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例如,通过讲述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峥嵘事迹,弘扬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爱国情怀;通过介绍以运河文化、丝路文化等线性文化遗产,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成就。因此,档案馆研学在传承优秀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大有可为。

  2.3 档案馆研学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的潜力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档案馆研学旅行作为档案文化资源与旅游要素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有望成为助推文旅融合提质升级的重要抓手。从文化传播方面来看,研学旅行为档案文化“走出档案馆、走向社会”提供了新载体。整合档案等多元文化资源,在研学中融入时代新知,讲述鲜活故事,搭建起档案文化与社会大众的连接桥梁,有助于扩大档案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依托丰厚档案资源设计研学产品、开发文创项目,将档案元素、历史场景与旅游设施、体验环节融合,能够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催生旅游消费新热点,激活馆藏档案资源的经济价值。从城市形象来看,挖掘本地特色档案,讲好城市故事,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研学旅游品牌,可为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塑造文化名片贡献档案力量。

  3   档案馆研学的推广路径

  3.1 创新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打造特色研学课程

  丰厚独特的档案资源是开展研学旅行的最大优势所在。档案馆要立足馆藏特色,深入挖掘不同时代、不同专题档案所蕴藏的研学元素,将档案故事、历史场景、文化精神等有机融入研学课程内容设计之中,形成具有档案特色的核心研学课程。例如,围绕馆藏名人档案、家谱档案开发寻根等研学课程,设计红色档案主题研学方案,挖掘口述档案、影像档案的价值内涵,让历史在研学课程中“活”起来。注重分层分类设计,紧扣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课程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吸引力[3]。同时,积极拓展研学形式,融入竞赛、体验、实践等互动环节,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获得感。此外,坚持以内容创造为核心,在档案资源的基础上扩充与研学主题相关的方志、文献史料,延伸研学的知识深度,拓宽学生视野,真正让档案研学课程成为传承优秀文化、赓续红色基因的精品力作和育人平台。

  3.2 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创新智慧研学场景

  文创产品是提升研学吸引力、传播档案文化的重要载体。档案馆要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借鉴博物馆等机构经验,积极开发寓意美好、设计精良、实用性强的档案主题文创产品,满足青少年研学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例如,设计制作红色档案元素文具、出版革命文化主题绘本、开发家谱档案等,延伸档案资源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在文创产品开发中,坚持好内容、好创意、好工艺相统一,注重发挥馆员才智,鼓励青少年研学者参与设计,增强互动共创,提升产品的辨识度和影响力。同时,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档案馆研学要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和智慧场景,提升研学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VR、AR、全息影像、数字人等新技术,开发沉浸式、体验式数字档案研学课程,通过智能互动、情境模拟等形式,增强学习的代入感,实现优质研学内容的共建共享。

  3.3 健全标准规范体系,打造专业研学团队

  在完善标准规范方面,档案馆要把研学纳入业务工作体系,主动对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的先进经验与做法,结合档案工作实际,从顶层设计、课程开发、活动组织、安全管理、服务评价等环节入手,加快构建覆盖全流程、科学规范的档案馆研学标准规范体系,并明确活动主体责任,规范工作流程,确保研学实施有章可循。此外,要把研学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完善专兼结合的用人机制,科学设置岗位职责,引进教育学、历史学、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人才,优化研学团队知识结构。针对档案内部人员,要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强化业务技能培训,鼓励研学人员外出交流学习,提升专业素质。同时开展教学技能培训,提高课程讲授、活动组织、沟通协调等业务能力。在能力与素养培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完善考评指标,强化过程管理,将研学实绩与个人发展挂钩,充分调动研学人员积极性,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充满活力的研学人才队伍。

  3.4 建立系统内协同机制,拓展校企合作

  档案馆研学要坚持开放融通理念,积极构建多方协同、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档案系统的组织优势,加强与国家档案局、各级档案局的沟通协作,争取政策支持,主动加强与本系统内其他档案馆的协同联动,建立健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实现区域内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另一方面,要主动对接文旅、教育、共青团等部门,争取将研学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体系,建立信息共享、项目合作、资源互换等工作机制,积极搭建校馆合作平台,与高校历史系、旅游系等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实践指导等方面开展深度协作,推动理论与实践互促共进。

  参考文献

  [1]苏君华,宋帆帆.价值共创视角下档案馆文旅融合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2(4):91-100.

  [2]高春玲,宋金劢,胡雅悦,等.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的实践与推进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24(2):29-40.

  [3]成浩.我国旅游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于文旅融合的视角[J].山西档案,2019(5):128-133.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基于智慧化服务的图书馆社区文化自助服务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1ND0288);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项目“借助社会艺术教育资源促进贫困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SGH18H169);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调动整合社会艺术教育机构参与文化扶贫研究”(课题编号:2019C120)。

  【作者简介】秦林(1977—),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石油大学图书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 图书情报资料、阅读推广、参考咨询、音乐艺术研究;高杰(1980—),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陕西省图书馆馆员,学士,研究方向:档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