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26 20:00:08被阅览数:196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〇六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2021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〇六所(以下简称206所)研发的环控生保尿处理子系统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轨。2023年,其备件又随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运抵空间站,为我国长期载人飞行任务提供可靠的生命源泉。
实现从尿到水,空间站尿液处理技术是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从设计源头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全面自主可控是摆在我国科研项目团队面前的难题。206所档案部门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坚持服务中心大局,秉承“让档案服务重大科研项目”的宗旨,面向业务需求端找准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以知识服务和建设科技智囊团为目标导向,提前介入项目科技研究,并立足档案资源数字化转型,不断探索档案利用服务的新方法、新路径,让档案信息资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价值服务。
主要做法
(一)融入关键技术攻关痛点,夯实档案开发利用的底层资料,动态、精准搭建室藏档案知识层,为科技人员提供技术支撑
第一时间介入研发团队中,了解业务背景实际,同步开展满足业务需求的档案资源挖掘工作。档案人员发现,虽然环控生保尿处理子系统的研发是从零开始,但此前206所研制卫星平台飞轮等航天产品形成的档案资源可供借鉴参考。为快速、精准找寻技术团队最需要的档案资源,档案人员同技术人员一道,创建了“高度契合、基本契合、部分契合、可供参考、不契合”的判定模型,通过梳理室藏档案信息,进行深度数据化清洗、分析、评估、分类后,建立了专项技术专题数据库供研发团队二次筛选,极大提高了档案检索效率。开展该项工作时,206所正在积极开展数字档案室建设,档案人员采用并进的工作方式,一方面按优先级推进与该项目相关的纸质档案数字化,对标题、责任者、时间、摘要等相关信息进行规范标注,协同设计人员量化更细颗粒度的信息要素,搭建知识单元;另一方面打通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接口,完成结构化数据转化,搭建针对该项目背景的室藏档案知识层。例如,在研究环控生保尿处理子系统高速旋转带来的高速密封难题时,科研人员利用同类产品飞轮设计档案中的大量试验报告及原始数据,推算出高速旋转中的旋转速率与摩擦损耗之间的规律经验公式,极大缩短了攻关周期,提升了研发效率。
(二)疏通创新项目推进堵点,开放共享专业内外智库信息,提质扩容多门类档案资源,为项目团队提供决策支撑
始终跟随项目进展,由“应急导向”向“提前预判决策”转变。除传统室藏科研产品档案之外,还向所内外多门类档案资源延伸,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中搭建决策扩展层,并设置信息导入更新机制,确保跟随产品研制周期可持续地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决策扩展层的资源主要采用人工获取与自动获取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与所内部门协同,与所外同专业领域档案部门交流,根据不同来源将包括会议信息、决策部署文件、管理创新成果、规章制度等在内的档案资源通过系统自动推送或者人工上传,再手动推送给项目团队。例如,在环控生保尿处理子系统研发中,设计师团队年轻化、高学历化,但缺乏航天产品研发经验,档案部门归集大量同类产品设计档案资料,推送给年轻设计师学习,助其快速吸取精华。
(三)打通开放共享“最后一公里”,打造可视化自助检索界面,智能记录科研人员检索浏览历史,线上开展知识推送服务
围绕档案便捷利用的工作主线,以室藏科技档案知识层和不断更新的多门类档案资源扩展层为基础,区分不同密级,明确开放与控制范围,努力做到“应开尽开”。科研人员发起线上查阅申请,待批准后即可线上查阅及下载加带水印的档案资料,既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又极大缩短档案借阅工作周期。依托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检索服务界面,科研人员在线提交关键词描述,系统即可将与该项目高度契合、最有价值的档案资源第一时间推送到相关技术人员攻关工作中。据统计,在环控生保尿处理子系统研发过程中,档案人员分层级和知悉范围向项目组近20人开放权限或在线办理查阅申请,项目人员通过线上搜索、申请、浏览和下载各类档案千余件,有效支撑了研发工作的快速突破。
效果及影响
(一)室藏知识利用成本大大降低,助力科技研发提质增效
航天产品研发流程往往有其特定规律,需要充分继承前人的相关产品的知识储备,档案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宝库。档案人员通过盘活档案资源,充分借鉴信息化手段搭建室藏档案知识层资源,精准快速提供研发人员利用。以环控生保尿处理系统中的高速密封子系统研发为例,提供的档案资源中有效词条率达85%,有效助力设计周期缩短近30%,设计差错率降低20%,助力项目组用短短1年时间就攻克了国内空白技术。
(二)决策服务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最强大脑”,智慧推送催化多项关键技术和专利成果
深入业务主体可知,该技术实现从“尿”到“水”涉及“机、电、气、液、热”等多学科,需要开展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摸索,室藏档案服务明显不能完全支撑。档案人员以知识服务、协同开放为目标,加强部门、区域和行业之间的协同,引入多门类档案资源,通过信息化接口实现一键导入,建设专题数据库。累计引入的各门类档案1.76万条,包括69份培训教程,助力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年轻科研团队形成专利17项、各类科技论文20篇,突破10余项核心技术,攻克了空间站尿处理技术这一国际公认难题。
(三)档案的开发利用扩大了档案部门在重大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航天梦征途漫漫,航天档案人始终坚持让档案服务国家重大科研。在环控生保尿处理子系统研制、使用期间,他们持续优化档案利用服务路径,与科研人员共同协作,实现了环控生保尿处理子系统的强稳定性和高可靠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系统自2021年4月29日升空入轨以来,一直在轨稳定运行。2022年7月24日,第二套尿处理子系统随问天实验舱发射入轨,2023年伴随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接轨,持续保障空间站航天员的生命通道。截至目前,尿处理子系统已顺利保障神舟十二号、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乘组在轨驻留,其间子系统各项功能正常、性能稳定,水回收率达到83%,能够同时支撑6名航天员在轨驻留,在保障空间站建设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下,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新高度,也彰显了档案部门服务科研的重要作用。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8月26日 总第4180期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