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民国档案数据库建设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4-08-08 20:01:23被阅览数:49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文/李静宜

  摘 要:对民国档案数据库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民国档案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进行详细介绍,旨在通过案例分析评估当前民国档案数据库建设的优势与劣势,指出数字时代下民国档案数据建设在资源整合、技术应用、档案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民国档案数据库的优化建设提供策略参考,推动民国档案资源的深入开发与利用,支持相关学术研究以及公共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民国档案;档案数据库;调查研究;全国报刊索引

  在传统与现代交汇的时代背景下,民国时期的档案作为历史的缩影,承载了中国近现代所蕴含的特殊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这些档案见证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思想的碰撞以及国家的重要决策,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将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数字化,以便更好地保存和利用,已成为档案管理的重要方向。然而,民国档案的数字化及数据库建设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诸多需要深思熟虑和系统解决的问题,例如,档案形态数字化转换过程中的社会需要与技术要求之间的平衡,数字化档案在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有效利用等。

  1  文献回顾

  1.1 民国档案研究综述

  民国档案是指在中华民国时期各级党、政、军机关,社会团体等机构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以纸张、照片、唱片等为载体,包括令、函、电报等类型的能反映国家变化、社会发展、机构变迁乃至个人历史的原始记录材料;其因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印刷装帧方式、载体材料类型而具有特殊的文献价值。近年来,学术界对民国档案的研究兴趣日益增强,主要集中在档案的整理、研究方法、历史价值评估等方面。多项研究强调了民国档案在社会历史研究[1]、档案修复方法[2-3]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同时也指出了在档案管理和利用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挑战,如档案数转模的应对方法[4]、文件目录著录标准[5]以及民国档案数字化的初期探索[6]等问题。

  1.2 档案数据库建设的研究综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数据库的建设成为档案管理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讨了档案数据库建设的理论基础、技术路径、管理策略等方面。其中,一部分研究集中讨论了档案数据库的建设需求与策略,如陈永生等[7]以旧海关刊载中国近代史料数据库和(GALE)1854—1949 年中国海关档案数据库为例,从资源和功能两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海关档案文献数据库的建设现状,并总结其对于近代广东海关档案数据库建设的启示。另一部分研究则关注于档案数据库的实际应用,包括电子档案的长期保护[8]、服务模式创新[9]等方面。同时,现有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档案数据库建设对促进社会文化发展、满足公共信息需求的重要意义。

  2 民国档案数据库建设的调查分析

  民国档案是民国时期记录并得以保存的档案资源,其保存类型丰富,涵盖政府文件、私人信件、报刊、照片、影像等。这些档案散布于全国各地的图书馆、档案馆、历史馆等,包括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台湾国史馆、国民党党史馆,以及国外的一些机构,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日本档案馆和俄罗斯档案馆等。在数字时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构建民国档案数据库成为民国档案得以更好保存和整理的重要方法。目前,在民国档案数据库建设方面,我国已取得初步成效,表 1 是基于建设单位、数据库规模、检索功能、检索路径和提供方式等维度对重要的民国档案数据库的建设情况进行的信息汇表1 重要的民国档案数据库的建设情况

1.jpg  上述对民国时期档案数据库的调查显示,民国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果。在数据库规模方面,民国档案的数字化资源数量庞大、类型丰富,涵盖期刊、图书、报纸等形式。在检索功能、路经和提供方式方面,绝大多数数据库均提供了普通检索与高级检索功能,能满足用户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精确查找的需求。专业化的检索方法,如书法字检索和图像检索,则进一步体现了对专业用户需求的重视。这说明档案数据库的建设者重视用户的体验,并在此方面做出了努力。许多数据库不只是提供索引信息,还支持文献全文访问,为用户进行学术研究和资料使用提供了极大便利。在建设单位方面,数据库的建设涉及多个单位,包括图书馆和专业公司,反映出广泛的合作趋势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3   民国档案数据库建设的案例分析

  本研究依据数据库的规模和影响力选取了《全国报刊索引》作为重点分析案例,并从资源建设、功能与服务两个维度对该数据库进行了详细介绍。

  3.1 资源建设

  《全国报刊索引》创立于 1955 年,是上海图书馆主管并倾力打造的专业信息服务品牌。《全国报刊索引》是目前已建成时间跨度从 1833 年至今一个半世纪、报道数据量超过 3000 万条、揭示报刊数量达 20000 余种的特大型二次文献数据库,目前每年更新数据超过 350 万条。数据库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其内容包括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党政军、人大、政协等重大政治活动、领导讲话、法规法令、方针政策、社会热点问题、各行各业的工作研究、学术研究、文学创作、评论综述以及国际、国内的重大科研成果等。该数据库相继挖掘出版了《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1833—1911 年)、《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 年)、《中国近代报纸数字文献全库》(1850—1952 年)等珍稀数字资源。

  3.2 功能与服务

  《全国报刊索引》可实现对晚清、民国时期 20000 余种期刊的一站式便捷检索,时间跨度从 1833 年开始至今。通过多维期刊导航功能,用户可轻松且快捷地浏览每种期刊的年、卷、期及每期收录的文章。每份期刊都联合史学界的专家学者对照原件,反复查找考证,撰写了详尽且权威的期刊介绍。平台支持中文简繁体检索,并实现了对不同类型文献的分面浏览和检索结果的特色聚类功能,全面完善了聚类项,可实现个性化聚类和图形化聚类。各种聚类方式设计简洁明了,可便捷地了解或查看文章相关情况。

  《全国报刊索引》平台向其他机构提供两种服务模式:远程浏览服务和包库服务。远程浏览服务允许用户通过登录《全国报刊索引》网站来使用相关数据库,仅限于用户在本单位内部使用;包库服务则是将《全国报刊索引》安装在用户单位的网络服务器上,使其仅限于在本单位局域网内使用。

  4  民国档案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加强档案数字化和质量控制

  首先,档案资源种类繁多,可以使用各种扫描设备和技术生成高质量的数字化档案。其次,许多民国档案的原稿非常陈旧和脆弱,简单将此类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可能会降低数字技术的识别水平,建议先对档案进行物理修复。再结合人工校对和数字技术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最后,需要引进先进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并对数据长期保存和安全活动实施审查措施,以此实现数据库中档案数据的长期保存和安全。

  4.2 加强档案管理和资源配置

  提高档案数据库管理的有效性,进一步挖掘其历史价值,是民国档案数据库建设的关键环节,这包括对档案管理流程、用户访问需求、项目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考量。首先,建立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流程,包括档案的采集、整理、数字化、存储、检索等环节的标准操作程序,有助于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其次,为了满足用户多元化的访问需求,可以优化用户界面的UI设计以及丰富检索功能。最后,制定详尽的项目管理计划,并合理分配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能够促进项目资源的合理分配。

  4.3 强化用户参与和反馈机制

  民国档案数据库中的数据多应用于学术研究、历史了解、文化教育,因此数据库建设应以人为本通过用户的参与和反馈不断优化和改进档案数据库系统。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建立开放的用户反馈机制,收集和分析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建议,并针对性地优化数据库的功能和界面设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定期组织线上培训和研讨会,提升用户的档案利用能力,促进用户社群的形成,为档案数据库的推广和应用创造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4.4 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档案资源的国际合作与共享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的新趋势。这种合作不仅能够促进文化交流,而且能加强学术研究的合作与发展。我国目前仍有大量民国档案散落在国外的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中,因此实现有效的国际合作,成为民国档案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完善档案资源环节亟需解决的问题。积极寻求与国际档案组织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机会,通过国际合作,可以了解保存在国外的民国档案资源的现状,这是完善档案资源的基础。此外,通过技术交流、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其他多种方式,可以有效促进档案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共享和利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档案资源的可获取性和可用性,而且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与学术交流。

  参考文献

  [1] 陈谦平 . 民国史研究多国史料的运用与国际化视角[J]. 民国档案 ,2020(3):63-72.

  [2]  董丹华 , 李冰 , 刘璐 . 民国机制纸档案的修复方法及启示 : 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文书为例[J]. 山西档案 ,2023(4):132-141.

  [3] 何蕾 . 馆藏纸质清代、民国破损档案修裱方法及原则[J]. 档案学研究 ,2020(6):139-141.

  [4] 黄建军 , 黄旻倩 , 邵金耀 , 等 . 民国档案数转模安全问题与应对策略[J]. 档案学研究 ,2021(4):111-115.

  [5]  许茵 . 国家重点档案文件级目录题名著录问题探析 : 以全国民国档案文件级目录著录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18(6):59-63.

  [6] 马振犊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及其开放利用[J]. 档案学研究 ,2016(5):86-89.

  [7] 陈永生,任珊珊,刘晓怡.近代广东海关档案数据库建设需求与策略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3(6):93-101.

  [8] 薛四新 , 赵紫毫 . 单轨制模式下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的关键问题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22(3):117-121.

  [9] 陈建 , 徐晴暄 . 数字人文视角下历史档案解谜书游戏开发路径研究 : 以《谜宫·金榜题名》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23(1):100-106.

  【作者简介】李静宜(1987—),女,汉族,山西吕梁人,吕梁学院历史文化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