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档案馆:以“四个合力”创“四个一流”

发布时间:2024-01-14 15:01:42被阅览数:340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范明春

  立足新时期、新阶段,四川省宣汉县档案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实践中探索以“四个合力”创“四个一流”的新路径,奋力开创基层档案工作新局面。

  “多方联合”创“一流环境”

  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是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必须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持续做好这件事情。自2016年以来,宣汉县档案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强化统战思维、法治理念,以“共同体”意识汇聚档案工作合力。

  依靠组织力量,完善体制机制。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绝对领导,主动向县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领导班子汇报工作,得到了县领导的充分重视,档案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在2019年县级机构改革中,县档案馆划归为县委直属事业单位,增编4名,下设机构在业务指导股、馆务股、办公室“两股一室”的基础上,增设开发编研股,扩展为“三股一室”。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县委常委会迅速组织学习指示精神并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县委领导陆续到档案馆开展调研,在充分肯定全县档案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发展实际给予扶持并提出新要求。先后向新档案馆建设、档案数字化等项目投入经费近4500万元,并将县档案馆目标绩效纳入县委办统一考核,档案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

  加强社会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县档案馆高度重视档案宣传工作,开通“宣汉县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宣传的方式,打造全民知档、用档的良好环境。同时,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编写《抗战题材档案汇编》2册,制作《初心永存》《永远的铭记》《追根溯源》《档案留痕》4部专题片,发挥了档案编研事业的重要作用,也提升了社会关注度。同时,县档案馆专门组织编撰《宣汉县档案馆2021年大事记》,图文并茂的大事记再一次提升了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认知度,被评选为年度10件最具影响力的档案大事之一。

  运用法律力量,规范基层工作。为实施好新修订的档案法,县档案馆坚持依法治档,开展3年档案执法攻坚行动,打出业务指导、人大监督、执法检查“组合拳”,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60人次,督促整改问题98个,基层档案工作逐步规范。同时,将档案业务培训纳入县委组织部干部培训计划,成立5个档案业务指导组,分区域、分行业开展业务指导和普法工作,防患未然的同时也提升了基层档案业务水平。

  “软硬融合”创“一流业绩”

  按照档案馆“五位一体”建设要求,着力抓好档案阵地建设、功能建设、资源建设“三大建设”,构建安防体系、利用体系、资源体系“三大体系”,推进档案事业从“硬件”到“软件”两翼齐飞,以夯实基础促进档案业务规范全面。

  高标准推进阵地建设,力推安防体系智能化。为创造良好服务环境,新档案馆选址在环境优美的县城西区新城行政办公区,新馆设计四面方正,用地面积505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8587平方米,新建的8个档案库房可满足未来20年档案存放。着力完善档案安防体系,将档案保管保护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新建库房综合智能管理系统,投入460万元配置密集架等设施;制定档案库房安全管理制度20项,完善视频监控实时监控、档案库房每日巡查、库房设施按月检查、档案资料按季督查等机制,确保档案安全和开放安全。

  高起点布局功能建设,力推利用体系数字化。县档案馆依托数字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项目,持续完善新档案馆功能。县委县政府将其纳入2022年“四个一批”建设项目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大力推进“四个一工程”:制好“一物”——编制《县档案馆指南》《全宗档案案卷检索工具》等档案检索工具,切实提高实体档案提档效率。设好“一库”——档案信息数据库,投入1300万元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快存量档案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目前数字档案查阅利用率达到总量的95%以上。建好“一馆”——数字档案馆建设被纳入全省试点,规划建设局域网、互联网、政务网、涉密网四个数字档案馆网络应用平台,突出档案“收、管、存、用”四大业务流程,按照B级机房建设标准完成中心机房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全面提速。造好“一地”——精准定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积极通过县级投资平台开展融资,着力建成历史档案陈列馆,使其成为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的重要标志。

  高质量实施资源建设,打造特色化资源体系。把档案资源作为立档之本,将重点档案保护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目前抢救重点档案9000卷。制定《档案接收暂行办法》,优先接收土地确权等民生档案,提前接收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会议档案,主动征集地方名人等特色档案。馆藏档案总量达250个全宗、17个门类、36万余件,接收近3000分钟视频档案;国家重点档案25093卷,其中清代档案97卷,民国档案数量在全省县级档案馆中位列第二;实物档案358件,其中有明嘉靖四十三年镀金观音铜像一座,汉砖、瓦当、石龙头等实物档案16种25件,红军印章一枚、布币一张;家族谱档案891卷,数量位居全国县级档案馆前列,为人口学、社会学等提供重要史料参考。

  “条块结合”创“一流服务”

  立足发展新阶段,坚持把档案行业作为服务人民群众的“一条主线”,充分利用档案查阅、开发编研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把对口帮扶作为服务人民群众的“一块阵地”,在脱贫攻坚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靠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档案利用上提升满意度。围绕大局抓主动服务,发挥档案“资料库”作用,在县本级迎接上级检查巡视期间,建立查档服务绿色通道,确保第一时间提供档案资料;发挥档案“思想库”作用,务实推进《资政档鉴》等编研,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人民群众提供历史借鉴。关注民生抓热情服务,完善档案查阅利用大厅数字查阅区、人工服务区、查档咨询区、服务等候区等功能布局,为群众提供全流程服务。联动异地抓定制服务,与浙江省宁波市镇河区等地区建立异地查档服务机制,打造宣汉县对外开放的窗口。

  在脱贫攻坚上提升获得感。县档案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峰城镇板桥河村五年帮扶工作规划,突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协调争取专项资金825万元,硬化村社道路18.5公里、入户路11公里、产业路5公里,新建饮水工程7处、堰渠5100米,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突出解决长远发展问题,探索“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模式,大力发展“种植+养殖+旅游”三大产业,培植养殖大户2户、千只林下养鸡专业户5户,种植蜂糖李600亩、脆红李350亩、青脆李300亩、核桃300亩,成立7个产业发展合作社。2020年板桥河村实现整村脱贫。

  在乡村振兴上提升幸福感。坚持“摘帽不解甲”,在帮助板桥河村实现脱贫后,及时转战南坝镇双柏社区乡村振兴新战场。针对“三山夹两沟,有水难行舟”的自然情况,和仅占总人口17%的青壮劳动力现状,制定双柏社区振兴五年规划,争取各类专项资金360余万元,大力实施产业升级富民、基础巩固便民、环境整治宜民、基层治理利民、社会保障惠民“五大工程”,完成双柏社区办公阵地异地新建,硬化村组公路14公里、入户路7.8公里,培养本村致富能人3人,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2家,新建饮水项目3处,整治山坪塘3口,维修水渠3000米,种植枳壳300亩,贫困户入股野鸡分红6万元,现在的双柏社区老百姓收入年均两位数增长,生活更加富足,产业更加兴旺,朝着共同富裕的道路阔步前进。

  “中青组合”创“一流队伍”

  优化结构打造“胜战之师”。人才决定未来,县档案馆从三个层次进行队伍结构优化。着力构建“行政+专业”型领导班子,从档案系统内部提拔2名档案专业人才,充实到领导班子队伍中,优化了县档案馆领导结构。组建“中青结合”型中层队伍,从县级相关部门分别遴选计算机、文秘类专业人才各1名,从优秀青年人才中提拔1名中层干部,为数字档案馆建设、开发编研等工作奠定基础。搭建“业务关联”型基层队伍,通过公招方式充实青年人才7名,其中计算机类3人、汉语言文学类1人,使县档案工作有了“生力军”。

  提振精神塑造“团结之师”。把团队精神塑造作为发展之本,高度重视“思想建档”。坚持每周例会制度,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着力建设一支对党忠诚的队伍。持续强化“文化建档”,开展标准化机关党建、特色化爱教基地、体验化蔬菜园地等丰富的机关文化建设,从档案、廉政、团队3个主题率先打造办公区文化,以党务政务、档案业务文化为主题设立4个户外宣传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开展交流学习、业务培训等团队建设活动,提倡全馆全员参与;举办“我在宣汉守档”主题演讲比赛,通过活动发掘了一批提笔能写、开口能讲的人才,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严明纪律锻造“钢铁之师”。采取疏堵结合、防治并举的办法,扎实开展机关干部“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活动,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排查整改档案工作风险点12个,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建立《档案馆工作规则》《档案馆九条禁令》等工作制度,实行钉钉考勤和每周通报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项目招投标等规定,建立规范化人才公招、培训、交流程序。

  作者单位:四川省宣汉县档案馆

  责任编辑:公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