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路径探索——以山东省莱州市档案馆为例

发布时间:2024-01-14 11:52:36被阅览数:286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郝雅静

  山东省莱州市档案馆新馆于2017年5月开工、2018年7月封顶、2019年10月竣工、2020年1月搬迁启用,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实现了馆室建设从有到好、从好到优,从结构单一到功能齐全的跨越式发展。

  三向发力,超前谋划,融入城市发展“一盘棋”

  一是坚持主动作为,整体推进。莱州市档案馆抢抓全省加快推进县级以上综合档案馆建设的政策机遇,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于2016年年底率先将新馆建设列入2017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项目中统一建设。

  二是坚持高标设计,多方会商。秉持“建设规范、功能完善、适度超前、经济实用”的理念,以满足未来30~50年档案事业发展需要为目标,参照建筑设计规范,分展览教育大厅、利用服务大厅、办公用房、技术用房、档案库房五大区域,建设新时代“五位一体”的综合档案馆。

  三是坚持严格把关,全程监管。成立新馆建设推进小组,坚持一线办公,严格管控重要施工工序、保证关键环节质量,多方协调资源,确保项目扎实推进。

  四手联弹,高效融合,擘画新馆搬迁“同心圆”

  一是健全方案有抓手。制定搬迁方案,精准测算库房容量和密集架定位,对搬迁出库、入库、核对等各个环节进行周密部署。

  二是瞄准问题早下手。评估搬迁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针对各门类档案实施定点存放;搬迁前半月全面调试系统,检查内外网络,开展演练3次。

  三是定员定岗手拉手。实行定员定岗定责,对搬迁各流程任务精细到物、精确到点、精准到人,确保每件档案在新旧两馆“点对点”无缝衔接存放。

  四是全程服务不松手。创新“搬迁不闭馆、服务不打折”模式,主体馆藏安排在周末搬迁,15天完成5万余卷、11万余件档案及旧馆办公设施全部搬迁,无破损、无泄密、无遗漏。

  三化共建,夯基提质,打造惠民利民“新高地”

  一是信息化建馆。以数字蓄能为出发点,以创建国家级数字档案馆为目标,建设政务内网、外网、局域网、互联网,高标准配置中心控制、电子档案接收、机房介质等20余个专业室,建成数字化专区2处;新馆启用以来完成212万页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建成“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国企退休职工”“革命历史”四类档案专题数据库,包含目录数据206086条,档案全文182735页。

  二是智慧化建馆。以智慧赋能为着力点,打造综合管理、智慧收集、智慧服务、智能安防等八大智慧系统,建成“收、管、存、用”一体化平台,建设智慧莱州亮点工程。

  三是特色化建馆。以特色聚能为落脚点,构建“大档案、大文化、大宣传”格局,宣传工作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打造“档案·莱州记忆”等“一展一室五廊”,彰显历史厚重感和城市文化品位。征集各类特色档案650余件,开展宣讲61场次,受众达2000余人,成为莱州新的文化地标。

  四牌同创,系统集成,擦亮莱州档案“金招牌”

  一是做强“在档爱党、档心向党”党建品牌。构建“1354”党建体系,创树一个品牌,搭建学习、活动、创优三个平台,推进“五好标准”,实现“四项提升”,获评全市党建成果奖2个。

  二是做大“创新创造、争先领先”业务品牌。夯实基层档案业务指导,对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重点民生事项档案全过程跟踪服务310余次,指导归档材料11万件;加快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经略海洋”“婚姻”等专题档案数据库建设,年内接收26万卷婚姻档案入馆,多次被国家级媒体报道。

  三是做优“真诚服务、真情奉献”服务品牌。深化档案“放管服”改革,融入“一网通办”服务体系,创新“网上查档”“掌上查档”“异地查档”模式,构建“线上+线下”“馆内+馆外”“本地+异地”“部门+中心”格局,提供查档服务2430余人次,利用档案资料3100余卷,群众满意度达100%。四是做实“清廉本色、兰台风清”廉政品牌。探索档案与廉政的有机融合,创新“123456”廉政建设六步工作法,打造清廉档案标杆。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莱州市档案馆一路走来,事业之所以蓬勃发展,得益于山东省档案馆、烟台市档案馆的精心指导,得益于历届莱州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得益于一代代莱州档案人的开拓创新。如今站在新的起点,莱州市档案馆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担当作为、凝心聚力,朝着“四个好”“两个服务”的目标奋勇迈进,让更多惠民举措串点成线、积厚成势,在档案事业发展之路上蹄疾步稳、勇毅笃行,书写新时代莱州档案事业的辉煌篇章。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州市档案馆

  责任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