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红色资源体系建设:基于图书馆与档案馆协同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4-08-02 20:14:55被阅览数:207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文/王丹

  摘 要: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拥有多重应用价值。高校是传承与弘扬红色精神的重要阵地,高校红色资源体系的建设对赓续红色血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高校红色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高校红色资源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并从图书馆与档案馆协同的视角出发,提出高校红色资源体系建设的四点策略,以期为高校红色资源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红色资源;体系建设;图书馆;档案馆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高度出发,明确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的重要要求。红色资源是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的见证,是红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的重要精神标识,被誉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资源是开展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料。教育是最好的传承 , 高校是“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重要场所。高校红色资源体系的建设对教师和大学生积极主动接触红色资源、汲取精神营养、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红色资源通常保存在图书馆与档案馆中,“两馆”在红色资源的保存、管理、研究、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红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仍以机构为主体,以“各司其职”为原则,这种红色资源体系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基于以上情况,本研究通过探索和分析高校红色资源利用的现状,总结高校红色资源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并基于档案馆与图书馆协同的视角对高校红色资源体系建设提出具体的策略和建议。

  1  高校红色资源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1.1  红色资源整合效能不足

  首先,红色资源的多样性和分散性导致资源整合的复杂性。红色资源既包括重要旧址、遗址、遗迹、遗物、纪念设施或场所,又包括重要档案、文献、声像、照片等[1];既包括英烈模范人物和集体形象、英雄事迹等,又包括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口述历史、红色地名等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其他资源。在大部分高校中,红色资源以多种形式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其中以图书馆和档案馆为主。各主体独立管理各自保存的红色资源,缺乏有效的跨部门协调和统一管理机制,由此产生“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现象,从而增加了相关人员对红色资源全貌洞察的难度,并且进一步导致红色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其次,资源集成管理平台的缺失降低了红色资源的利用效率。在高校中,由于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的差异,图书馆和档案馆各自建设资源管理平台。资源集成管理平台的缺失妨碍了红色资源的集中管理和有效分配,导致各部门和机构在资源使用和访问方面重复操作频发,不仅增加了时间成本和资源浪费,还提高了关键信息遗漏的风险。此外,高校间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也是整合效能不足的一个重要方面。红色资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而部分高校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限制了红色资源的共享。在资源共享过程中,部分高校面临利益冲突,影响了各校在共享红色资源方面的积极性[2]。因此,红色资源的整合不仅需要高校内部各部门间的协调,还依赖于校际之间建立稳固的合作与资源共享机制。

  1.2  红色资源数字化进程缓慢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已成为高校各资源体系建设的主要趋势。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资源管理的效率,而且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和便捷的服务。目前,由于技术、资金、人员等方面的制约,大量高校红色资源尚未实现数字化。首先,在技术方面,部分高校在红色资源数字化过程中面临着技术能力不足和设备老化的双重挑战。其次,在资金方面,红色资源数量庞大、形式多样以及有特定的保密要求等因素使其数字化项目通常需要投入高成本的技术设备和专业人员。然而,预算限制经常使高校难以承担必要的初期投资及持续投资。资金短缺不仅限制了先进设备的购置,还影响了数字化项目的持续运营和维护,进而降低了数字化效率和成果质量。最后,在人才方面,红色资源的数字化对具备数据处理能力、数据管理能力和历史学、档案学、政治学等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高校中具备技术操作、数据管理、内容解析等专业技能的人员通常不在图书馆和档案馆中担任专职工作[3],这直接影响了红色资源数字化进程的速度和数字化成果的质量。

  1.3  红色资源利用形式固化

  红色资源在高校的利用形式往往相对固定,现有的主要形式是简单展览和传统教学。首先,在教学方面,红色资源主要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4],其形式较为传统,以口述、文字和图片为主,音频和视频的使用相对较少,甚至完全缺失。这种教学模式通常包括课堂教学、讲座以及半强制性的组织参观展览,缺乏教学方法与实践形式的创新,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单一主题且呈现出明显的同质化,教学活动则缺少高校特色,无法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链条。其次,在展览方面,红色资源在高校通常局限于传统的物理展览形式,多以静态展示为主。高校一般在特定场所中陈列原始文献、照片和遗物等,并附有简单文字介绍。这种形式虽然具有一定教育价值和纪念价值,但是在提高学生对红色资源的关注度和红色活动的参与度方面往往成效不足。

  2  高校红色资源体系建设的价值场域

  2.1  强化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红色资源体系建设能够更系统地整合红色资源和现代教育手段,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一方面,高校红色资源是弘扬红色文化的鲜活载体,展现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教育事业的发展沿革,承载着高校特有的精神风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高校红色资源有着丰富的精神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能够以更加具象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精神滋养、文化浸润和历史熏陶,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资源。

  2.2  发挥红色资源的历史文化传承价值

  高校红色资源体系建设是对中国革命历史遗产的系统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涵盖的革命故事、英烈丰碑和党史文物等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记录。对红色资源进行系统保护和利用有助于学生明晰中国革命历史,强化学生对“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等问题的深刻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2.3  推动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与创新

  建立完善的高校红色资源体系对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档案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红色资源体系能够提供系统的研究材料,通过对系统集成的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与深入分析,不仅可以推动相关学科的理论创新和方法论发展,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技能。

  2.4  保障红色资源的完整性

  建设高校红色资源体系能够促使红色资源得到更专业化的管理和系统化的整合,确保红色资源安全、系统和持续地得以保存,具体涵盖对重要文献、遗物、影像资料和口述历史的归档、数字化和专业维护。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珍贵资源因时间推移或环境因素导致的损失或破坏,保障资源的完整性和可访问性。

  3  图书馆与档案馆协同的高校红色资源体系建设策略

  3.1  实现资源整合与服务共享

  基于图书馆与档案馆资源整合与服务共享的高校红色资源体系,能够提高红色资源的可用性与影响力。图书馆和档案馆是重要的红色资源管理机构,通过协作搭建的集成资源管理平台,能够有效整合高校的红色资源,使其能够在单一系统中被查询和利用,减少检索资源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提升师生在平台获取资源的体验感。红色资源集成管理平台可以简化资源的查找过程,避免多次网页跳转,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红色资源集成管理平台应进一步增设联合咨询服务功能,在保留“两馆”资源特点的同时,基于整合后的资源为师生提供专业的帮助。当师生提出咨询需求时,该资源应同时存在于图书馆和档案馆中,该服务功能应提供该资源在图书馆和档案馆中各自的特点,以及这些资源在通过系统整合后的完整信息。

  3.2  开发资源互补合作项目

  图书馆是高校中重要的信息提供机构,收集、保存并整理了大量出版物和多媒体材料,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电子书、音频资料等;档案馆则是负责接收、征集、管理档案和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机构,其中保存了大量原始档案和未公开的历史文件。图书馆的出版物可以提供背景知识和理论框架,而档案馆的原始材料则可以为出版物提供历史证据和实例分析。通过开发资源互补合作项目,“两馆”协作能够建立一个数量更庞大、种类更全面、解析更深入的红色资源库。该合作形式不仅提升了红色资源的学术价值,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更丰富的研究材料和多角度的研究视角。图书馆和档案馆的资源互补协作有助于推动历史研究的深度和精确度,同时为教学和学术交流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3.3  联合举办精品展陈活动

  联合举办精品展陈活动是基于图书馆与档案馆视角建设高校红色资源体系的重要环节,该环节应注重红色资源的精准传播和创新表现方式。“两馆”需要整合和精选各自所持有的红色资源,如文献、档案、影像及多媒体资料,确保展陈内容的历史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突出其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通过利用现代技术如AR、VR和 AI 等创新展示形式以提高观众的代入感和真实感,如利用V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或通过 AR 技术使观众能够与展品进行互动。在展陈设计方面,应聚焦于通过数字叙事手段讲述红色故事,使用连环画、雕塑、视频等多样化表现手法,全面展现红色资源的时代背景和故事场景。

  3.4  加强跨机构专业培训与技能交流

  加强跨机构专业培训与技能交流是高校红色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跨机构专业培训是促进“两馆”知识共享的重要手段,培训内容应涵盖数字化技术以及红色文化知识。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向档案馆专家学习如何保存和管理原始红色资源,而档案馆工作人员则可以从图书馆的实践中借鉴用户服务和技术应用的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此外,在知识交流互动的基础上,还应定期组织联合培训,确保双方同时掌握最新的领域知识和信息技术。跨机构专业培训与技能交流不仅能够增强“两馆”团队之间的协作精神,还有助于形成融合“两馆”优势的综合服务模式,为高校师生在红色资源的利用方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高红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加深相关学术工作的研究深度。

  4  结语

  高校是赓续红色血脉、守好红色根脉的重要场所。基于档案馆与图书馆协同视角的高校红色资源体系建设,有利于保护、管理、运用好红色资源,发挥其在学历史、知古今、传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聂勇浩 , 易慧慧 , 包惠敏 . 红色研学视角下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策略[J]. 档案学研究 ,2024(2):91-98.

  [2] 金炯 . 面向数字学术的高校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研究[J]. 山西档案 ,2023(4):168-171,186.

  [3] 万瑛 . 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兰台世界 ,2023(8):123-127.

  [4] 胡焕芝 . 红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路径分析 : 以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为例[J].山西档案 ,2023(1):93-99.

  【作者简介】王丹(1980—),女,汉族,辽宁西丰人,吉林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教管理、图书管理、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