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02 20:01:00被阅览数:325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文/方雯灿 刘越男
摘 要:红色档案资源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场景视阈下,红色档案资源利用更具针对性。通过构建红色档案资源利用场景分析框架,明确用户、资源、技术、活动四大基本要素。结合红色档案资源利用的五大经典场景,即思政教育场景、学术科研场景、社会记忆场景、红色旅游场景以及文化创意场景,进一步从资源与技术维度探讨多元场景中红色档案资源利用需求。
关键词:多元场景;红色档案;利用需求
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开展各种对敌斗争和政治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1]。近年来,红色档案因其特定的历史意义、精神内涵、价值意蕴而备受关注,其研究热度持续升温。目前,学界已从事理图谱[2]、数字人文[3]、融媒体[4]等视角探讨了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多元场景探讨红色档案资源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凸显不同场景目的。同时,探讨多元场景中对资源与技术的需求,能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实践提供参考。
“场景”原是影视用语,其“原初意义是电影和戏剧中的场面、情景,即在特定时间、空间内发生的行动过程,或者因人物关系构成的具体画面”[5]。揆诸当下,“场景”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城市治理、动画设计等领域。2014 年,美国学者罗伯特 • 斯考伯和谢尔 • 伊斯雷尔共同编著的《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明确“场景”为未来发展趋势。2023 年 12 月,中国电信研究院等编写发布《数字生活场景成熟度及体验指数白皮书》,关注不同数字生活场景并注重其评估。总体而言,“场景”是由主体、客体、环境等形成的整体。
不同行业、领域中的多元场景不同,譬如,音乐鉴赏可能涉及“国风场景、国际化场景、科技体验场景”[6]。通过场景构建回应用户需求,为其提供一种具身性体验,进而实现红色文化浸润式教育、红色资源有效性利用等目标。本研究所提出的多元场景,涵盖用户、资源、技术、活动等要素,主要涉及思政教育、学术科研、社会记忆、红色旅游以及文化创意五大经典场景。
1 红色档案资源利用场景分析框架
场景要素研究已引起不同领域学者的关注。在新媒体传播中,将空间与环境、用户实时状态、用户生活惯性、社交氛围视为构成场景的四个基本要素[7];夜间旅游服务场景涉及社会要素、文化要素、活动要素、氛围要素和服务要素[8]。在红色档案资源利用场景中,主要包括用户、资源、技术以及活动等基本要素。其中,用户与活动在场景中紧密相关,是资源利用体系中的需求方,资源与技术则为供给方。具体分析框架如图 1 所示。
图1 红色档案资源利用场景分析框架
1.1 主体要素——用户
用户在红色档案资源利用场景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既是资源利用主体,也是利用价值的创造者。其一,用户是红色档案资源利用场景中的核心,其需求、利用偏好、行为方式等直接影响场景的定位与目标。譬如,对于需要利用红色档案资源开展学术研究的用户,可为其提供专业的资源查询与分析工具,帮助其高效、准确地获取并利用相关资源。同时,红色档案资源的利用群体较为多样。按照用户的职业属性,主要涉及学者、大众等;按照用户的目的与需求,可以分为学术用户、文娱用户、社交用户等;按照用户的利用程度,可以分为碎片获取型用户、深度研究型用户、服务体验型用户等。毋庸置疑,不同用户群体需求各异,希望在红色档案资源利用多元场景中获得不同体验。其二,用户反馈是优化红色档案资源利用场景的重要依据。通过收集、分析用户反馈的意见、建议,能发现利用场景中存在的不足,以便进行针对性改进与优化。可见,用户与红色档案资源利用场景间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共同促进资源活化利用。
1.2 基础要素——资源
红色档案资源是多元场景构建的内容支撑,是满足用户需求与后续活动开展的基础。其一,红色档案资源是构建多元利用场景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深入挖掘、整理相关资源,将其转化为契合利用场景的资源产品,能更好地对接用户需求。具体而言,教育工作者利用红色档案资源进行教学课程设计;史学研究者从其中提取专业知识,开展学术研究;文化活动组织者利用其策划红色主题展、讲座、文艺活动等。其二,红色档案资源质量直接影响场景的利用效果。在多元场景构建中,需结合场景特点、用户利用目的等,严格筛选、鉴定所需红色档案资源,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显然,资源与利用场景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丰富、多样的红色档案资源为构建多元场景提供内容支撑,多元场景构建则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果,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1.3 关键要素——技术
技术是红色档案资源利用场景中的助力,在场景构建、利用形式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斯考伯和伊斯雷尔意识到技术应用在场景中的重要性,将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视为“场景五力”[9]。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10],强调技术创新与升级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显然,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更好地管理、呈现红色档案,是实现资源充分利用的关键,也是场景创新的机遇。
技术应用的深度决定红色档案资源利用场景的丰富度,且有助于优化资源呈现方式、拓宽利用渠道、满足利用需求、提升用户体验。首先,OCR识别、三维建模等技术实现档案形态转化,数字化形态资源与不同利用场景的融合度与适用性更高,在资源获取、利用、共享、传播等方面具备优势。其次,新媒体技术将红色档案资源的利用渠道从实体端扩展到网络端、移动端、云端等。通过建立红色档案资源库、数据共享平台等,既便于资源的在线展示与利用,也能推进资源共享与整合。再次,用户画像、大数据等技术能深度分析用户行为,发掘其潜在需求与偏好,进而有助于提供精准化服务。最后,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无法亲临现场的“具身性”体验,譬如,用户借助VR眼镜、头盔等能进入红色档案资源利用的沉浸式体验场景,进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感与参与度。
1.4 媒介要素——活动
活动是红色档案资源利用场景中的媒介,具体活动的开展,将实现用户、资源、技术三大要素有效链接。不同类型活动能吸引并聚集特定用户群体,如展览活动主要以图文并茂、数字资源与实物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内容的直观式呈现;讲座与研讨会则为用户提供深入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文艺活动在形式上更活泼,易吸引用户的注意。此外,不同主题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整合红色档案资源,构建不同场景。根据活动主题、形式等,可关联相对分散的资源,且能促进不同机构、部门间的跨界融合。
2 红色档案资源利用的五大经典场景
结合笔者前期研究成果中对中央档案馆及其他44家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关于红色档案资源利用情况的调研[11],同时梳理现有国家和地方涉及红色资源利用的规划、方案、意见等相关政策,归纳出五大经典场景,即思政教育场景、学术科研场景、社会记忆场景、红色旅游场景、文化创意场景。
2.1 思政教育场景
红色档案资源具有较强的思政教育价值,华炜[12]、章华明[13]等均聚焦此主题展开探讨。红色档案资源的自身价值与思政教育场景的目的高度契合,因此,基于此类资源构建的思政教育场景的主要作用在于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红色档案记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生动展现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成就、英雄事迹等,其承载的爱党、爱国等精神,于无声处浸润心灵。同时,红色档案中记录的革命历程、英勇事迹等是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内容,由此,也能为德育教育提供丰富素材,通过精神激励与感召、榜样示范等方式,实现育人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政教育在育人环节的重要性,即“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4]。
2.2 学术科研场景
学术科研场景的主要作用是借助红色档案资源开展学术研究、历史教育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建构等。其一,红色档案资源为研究党史、革命史、人物事迹、社会发展等主题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王孟影[15]基于《抗日志士档案史料选编——张凤岐》等文献分析红色历史人物。其二,红色档案资源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内容,具备多学科属性,因此,在学术科研场景中更有助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譬如,针对红色档案数字化管理、信息挖掘等研究主题,可借助计算机科学、信息资源管理等学科理论、工具与方法。
2.3 社会记忆场景
红色档案不但是历史事件的真实见证,更是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显然,社会记忆场景主要发挥记忆留存、历史凭证等作用。其一,红色档案帮助构建真实、准确的社会记忆。它记录革命历史、英雄事迹、社会变迁等内容,为用户还原历史场景、理解历史发展脉络提供真实资料。譬如,丁旭等借助红色档案资源形成茅山新四军抗战记忆这一特定主题[16]。其二,基于红色档案建构的社会记忆场景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是维系社会共同记忆的重要纽带。譬如,云南省档案局与其他机构联合推出《红色档案·抗美援朝云南记忆》系列微视频,深化用户对这一特定历史事件的认知。
2.4 红色旅游场景
围绕红色档案资源构建的红色旅游场景,既能保证旅游活动休闲放松的基本目的,也能满足用户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游中学”“游中思”“游中悟”。首先,在红色旅游场景中,红色档案能为其提供史料支撑,保证旅游的本真性。譬如,百色市修缮复原多处重要革命旧址,开发百色起义纪念馆、粤东会馆等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正是以史料、图片等红色档案作为参照[17]。其次,红色档案是开展红色旅游的重要素材,折射出的革命精神为红色旅游场景赋予灵魂。
2.5 文化创意场景
基于红色档案资源构建的文化创意场景在传承红色文化、丰富产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一,红色档案资源为文化创意产品注入文化元素,如相关历史人物、事件、场景等。由此,将社交属性与文化属性完美融合。其二,基于红色档案资源形成的文化创意产品在打造品牌效应方面更具优势。红色档案资源为文化创意产品赋予精神内涵,更易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进而满足其情感需求。
综上所述,红色档案资源在思政教育、学术科研、社会记忆、红色旅游和文化创意等不同场景中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五大经典场景并非完全独立,其资源、功能、目的等可能存在交叉,共同服务于用户。
3 多元场景中红色档案资源利用的主要需求
红色档案资源利用场景应“需”而生。通过对红色档案资源利用的相关文献分析,结合前述场景分析框架与五大经典场景,主要从资源、技术等供给方展开探讨,具体内容如表 1 所示。
表1 多元场景中红色档案资源利用需求
3.1 资源维度
不同场景的主要目的存在差异,因而,各场景对红色档案资源的需求以及析出的资源产品各不相同。在思政教育场景中,其用户群体主要为各类教育工作者、党员、学生等。从所需资源的主题来看,主要涉及党史资料、政策文件、英雄模范人物事迹材料以及关于红色革命主题的文艺作品等,甚至将其与时事热点相关联。可见,资源内容既要具备文化厚度,又要能吸引用户关注并引发思想共鸣。从资源表现形态来看,通常以书籍、文档、照片、课件、音频、视频、数据库、展板、实物等形式提供。同时,为提升红色档案资源的教育效果与影响力,要注意结合用户年龄、兴趣需求、知识结构等方面选择合适的资源形态。对于具有一定理论素养与知识结构的用户,原始的红色档案资源更贴近实际,能帮助用户形成直观认知。加工后的教材、多媒体教学展示材料等,注重内容的易理解性,更符合普通用户的需求。因此,在思政教育场景中,用户所需的红色档案资源应具备启发性、文化性以及时代性等属性。
在学术科研场景中,用户群体主要为高校学生、教师、专家与学者、其他科研人员等,这些群体对红色档案资源的利用目标更为明确。在此场景中,用户更倾向于使用原始资料进行分析、论证,如手稿、信件、会议记录等。未经过滤的原始性、专业性资源能为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史料依据,能引发研究人员的独立思考。然而,对于需要大量数据与系统化信息展开研究的用户,则偏向于经过整理、序化、系统的红色档案资源,如数据库、编研成果、著作等,从而节省时间。因此,在学术科研场景中,用户所需的红色档案资源应具备原始性、专业性以及系统性等属性。
在社会记忆场景中,其用户群体主要为历史文化爱好者、专家与学者、军属人员、其他社会公众等。此场景的叙事性特征较为突出,即通过语言或其他表现形式真实且完整地描述事件始末、介绍人物经历等,从而有助于更为生动、具体地展示记忆脉络。在资源内容层面上,与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革命精神传承等紧密相关的红色档案都是社会记忆场景构建中关注的重点。譬如,红色记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湖南红色记忆多媒体资源库、红色教育公益网中的“红色记忆”版块,均围绕历史事件、杰出人物、革命精神、红色文物以及其他重要历史文献等主题展开。众所周知,红色记忆应该被延续。因此,在社会记忆场景中,用户所需的红色档案资源应具备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可持续性等属性。
在红色旅游场景中,其用户群体相对复杂多样,主要为历史文化爱好者、党员、其他社会公众等。此场景的功能主要为休闲、放松、观光等,强调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实现红色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的目的。为呼应场景目标,此场景中对红色档案资源的展示和利用在形式、手段上更具趣味性与吸引力,如举办红色文化演出活动、模拟特定革命历史场景、搭建革命战壕体验阵地等,促使游客由被动观察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此场景中析出的红色资源产品侧重于可供用户体验的具象化的实体空间,如革命历史遗址、革命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同时,红色旅游路线的开发和设计也是增强游客体验与互动的普遍方式,如《福建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18—2022 年)》为游客提供“中央苏区红色精品游线”“红军北上抗日红色生态体验游线”“红色山海休闲游线”“中央苏区红色交通探奇游线”[30]。因此,在红色旅游场景中,用户所需的红色档案资源应具备互动性、沉浸性以及体验性等属性。
在文化创意场景中,其用户群体主要为文艺爱好者、文化产业从业者、游客等。在此场景中,红色档案资源将以全新的形式呈现给用户。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以“中央文库”这一历史原型为背景推出“第七档案室”文化创意项目,创新性地“将红色历史、档案知识、解谜游戏、文艺创作等巧妙地融为一体”[31],为用户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此外,文化创意场景中形成的资源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导向。中共一大纪念馆基于红色元素推出《中国共产党章程》楷书字帖、中国一大纪念馆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开业近两年,其文创店共售出近 200 万件产品[32]。因此,在文化创意场景中,用户所需的红色档案资源应具备创新性、艺术性以及市场性等属性。
3.2 技术维度
在红色档案资源利用的五大经典场景中,由于场景功能、目标等不同,对于技术需求既存在共性,又各有侧重。互联网时代,用户更倾向于借助搜索引擎、微平台、档案网站等基于网络端、移动端的信息服务模式[33]。显然,多元场景中的红色档案资源利用少不了技术“加持”。《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中提出要“推动文化机构将文化资源数据采集、加工、挖掘与数据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强调“关联文字、音频、视频等不同形态的文化资源数据”[34]。毋庸置疑,在五大经典场景中,普遍需要数字化技术、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作为基本支撑。
具体而言,思政教育场景侧重于能实现数字化、互动性以及即时性目标的技术,以满足教育、培训需求,如融媒体技术等。在学术科研场景中,用户更看重资源快速获取、数据管理与分析等功能,因此云储存技术、知识图谱技术等应用而生。冯惠玲强调要将数字技术“融入数字记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35]。可见,社会记忆场景强调长期保存数字化展示等功能,由此,3D 虚拟成像、环物摄影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5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以沉浸式旅游、文化旅游等为特点的文娱旅游正成为各地积极培育的消费增长点”[36]。显然,在此场景中,主要注重游客的体验感,侧重于全景式呈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的应用,以便实现场景重现、智能导览等功能。在文化创意场景中,形成各类实物产品是其主要目标,鉴于此,对数字传输与全息投影等技术存在需求。
4 结语
红色档案资源具备教育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情感价值等,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为进一步提升此类资源的利用效果,从特定场景展开研究无疑是可行之法。当前,从需求角度考量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相对欠缺[37],且存在“建设成效相对受限”“技术运用较为滞后”[38]等不足。因此,基于资源与技术维度分析多元场景中的利用需求,有利于最大程度凸显资源价值,强化技术应用,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场景创新。与此同时,面向多元场景的红色档案资源利用应把稳思想之舵,避免出现泛娱乐化、弱思想化以及过度开发利用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海涛 , 张俊杰 , 陈思伶 , 等 . 红色档案的组织及开发研究 : 以广州市红色建筑照片档案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24(2):82-90.
[2] 孙大东 , 张怡涵 . 基于事理图谱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23(5):73-80.
[3] 赵红颖 , 张卫东 . 数字人文视角下的红色档案资源组织:数据化、情境化与故事化[J]. 档案与建设 ,2021(7):33-36.
[4] 王琳 . 融媒体视域下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研究[D]. 沈阳 : 辽宁大学 ,2024.
[5] 朱建良 , 王鹏欣 , 傅智建 . 场景革命 : 万物互联时代的商业新格局[M]. 北京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2016:2.
[6] 张君成 . 科技与文化融合 华为音乐打造多元场景[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23-02-01(7).
[7] 彭兰 . 场景 : 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 新闻记者 ,2015(3):20-27.
[8] 袁龙 . 基于服务场景理论的自助服务终端用户体验要素框架研究[D]. 长沙 : 湖南大学 ,2024.
[9] 罗伯特 • 斯考伯 , 谢尔 • 伊斯雷尔 . 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M]. 赵乾坤 , 周宝曜 , 译 . 北京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14:11.
[10] 赵玲玲 . 催动新质生产力 推进高质量发展[N]. 中国企业报 ,2024-02-06(1).
[11] 方雯灿 , 刘越男 . 我国红色档案资源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 : 基于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的调查分析[J].档案学通讯 ,2024(3):45-53.
[12] 华炜 . 红色档案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分析[J]. 档案与建设 ,2023(12):62-64.
[13] 章华明 , 张燕 . 面向“大思政课”育人改革的红色档案叙事转向 : 以校史资源为例[J]. 档案学通讯 ,2023(4):14-21.
[14] 共产党员网 . 全国高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EB/OL].(2021-12-10)[2024-01-28].https://www.12371.cn/2021/12/10/ARTI1639090855576610.shtml.
[15] 王孟影 . 抗日志士张凤岐研究 :《抗日志士档案史料选编:张凤岐》分析[D]. 沈阳 : 辽宁大学 ,2024.
[16] 丁旭 , 邱北海 . 茅山新四军的抗战记忆[J]. 档案与建设 ,2023(11):96-98.
[17] 黄婷婷 . 文化旅游视角下广西百色市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研究[D]. 南宁 : 广西民族大学 ,2020.
[18] 周林兴 , 黄星 . 新文科视域下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 档案学通讯 ,2023(4):4-13.
[19] 黄彬 , 于勇 . 红色档案资源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的协同开发利用 : 基于泰州市红色文化协同研究中心建设的探讨[J]. 档案与建设 ,2023(1):77-78.
[20] 聂勇浩 , 易慧慧 , 包惠敏 . 红色研学视角下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策略[J]. 档案学研究 ,2024(2):91-98.
[21] 申灿 , 李瑶 . 红色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 档案管理 ,2021(4):17-18.
[22] 俞露 . 数字人文视域下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知识组织与可视化研究[D]. 长春 : 吉林大学 ,2023.
[23] 马双双 , 岳冠妤 , 唐萌萌 , 等 . 红色档案文化空间构筑路径探析[J]. 档案学通讯 ,2024(1):28-36.
[24] 郑慧 , 韦兆焯 , 王清楠 . 数字记忆视角下西南民族地区红色档案开发策略研究[J]. 北京档案 ,2022(3):26-28.
[25] 陈艳红 , 陈晶晶 . 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馆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时代价值与路径选择[J]. 档案学研究 ,2022(3):68-75.
[26] 陈慧 , 刘赛楠 , 廖雪琴 . 全域旅游背景下红色档案资源全景式呈现模式探索以洪湖市红色档案开发利用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23(4):108-117.
[27] 左琦 . 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档案深度开发策略研究[D]. 南昌 : 南昌大学 ,2024.
[28] 孙若阳 , 支凤稳 , 彭兆祺 . 元宇宙技术赋能数字档案文创发展研究[J]. 浙江档案 ,2022(8):38-41.
[29]孙大东,杨子若.数字创意产业融合视角下档案文创产品开发产业化的两条路径[J].档案与建设 ,2023(2):33-36.
[30]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 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下发《福建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18—2022 年)》的通知[EB/OL].(2018-03-30)[2024-02-28].https://wlt.fujian.gov.cn/zwgk/ghjh/202003/t20200306_5210318.htm.
[31] 杨韫 . 旧时兰台入新篇 : 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打造红色档案文化品牌纪实[N]. 中国档案报 ,2023-5-1(3).
[32] 徐瑞哲 . 博物馆日“十馆五校”联盟在沪成立,一大文创店售两百万件,一咖啡店卖 4 万杯[EB/OL].(2023-05-17)[2024-02-12].https://m.jfdaily.com/wx/detail.do?id=613472.
[33] 吕元智 , 邹婧雅 . 交互环境下数字视频档案资源用户需求调查分析[J]. 山西档案 ,2023(6):143-161,134.
[34]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EB/OL].(2022-06-06)[2024-03-12].https://dsj.guizhou.gov.cn/zwgk/xxgkml/zcwj/zcfg/202206/t20220606_74621449.html.
[35] 冯惠玲 . 数字记忆 : 文化记忆的数字宫殿[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0(3):4-16.
[3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4-03-22)[2024-03-22].https://www.cnnic.cn/n4/2024/0322/c88-10964.html.
[37] 何紫璇 . 基于数字人文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 以山东省为例[D]. 济南 : 山东大学 ,2024.
[38] 朱彤 , 王兴广 , 唐懿飞 . 新时代我国红色档案管理的实然困境与应然进路[J]. 档案学通讯 ,2024(1):20-27.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红色文献档案资源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2XNLG11)。
【作者简介】方雯灿(1994—),女,汉族,湖南娄底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博士后,博士,研究方向:档案学理论及应用、档案利用服务;刘越男(1974—),女,汉族,江苏滨海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电子文件管理、数字档案馆、数据治理、数字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