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服务中心大局 扎实记录国家记忆— 2022年中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24-01-11 11:43:32被阅览数:372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加小双 姚静 张晨文  王春蕾

  档案资源体系建设质量关系到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持续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蓝图,这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对高质量的档案事业,特别是高质量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2022年全国档案事业继续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大局任务,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以多种形式履职尽责。本文聚焦2022年我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实际,总结主要成绩、剖析现存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我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主要成绩

  1.持续完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

  我国持续完善有关档案资源建设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推动政策研究、优化制度供给、提高标准制定和修订能力,充分发挥支撑引领作用。一方面,政策法规先行。《关于加强重特大事件档案工作的通知》以两办名义印发,明确强调收集好、保管好、利用好重特大事件档案的重要意义,同时明确重特大事件档案资源建设的目标、规范、方式和要求,并对“记录不完整和收集不齐全”等重点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要求。另一方面,标准体系支撑。2022年先后发布2部国家标准和6部行业标准,分别从重点资源、重点领域、流程控制等不同角度对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进行了规范指引,为档案资源高质量建设提供路径和着力点。

  2.资源建设紧密围绕中心大局

  全国档案系统依托局馆联动、馆室联动、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以中央带动地方,坚持推进重点档案资源的“应收尽收、应归尽归”,扎实开展相关专题档案归集和专题数据库建设工作。其一,从中央到地方均将“进一步巩固‘两类档案’归集工作成果”作为组织实施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的重点任务进行部署;其二,我国红色档案资源建设继续在全国档案系统中全面铺开和深化开展,其建设广度持续扩展且总体成效突出。其三,我国“四重”档案资源建设持续推进并取得重要成绩,相关档案资源得到及时和完整归集,如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32万卷档案得到及时和完整归集。这些重点档案资源建设,首先,在理念上强化档案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资源的战略定位;其次,在实践上优化完善我国档案资源体系的整体结构,推进我国档案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全面性;再次,从战略资源层面推动我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最后,助力档案工作更加有力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3.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成效明显

  首先,继续深入开展数字转型试点项目,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2022年,国家档案局先后发布多批有关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试点名单,从不同领域推进档案资源体系的数字转型。其次,我国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深入乡镇基层,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乡镇档案工作办法》对乡镇档案资源建设提出新要求。最后,重要领域的档案资源数字转型取得重要进展。截至2022年4月,增值税电子发票电子化报销、入账、归档试点工作的第三批518家试点单位通过验收。总体上,我国建成具有全国示范水平的数字档案馆(室)120余家,全国建成各级各类数字档案馆(室)6000余家,各级综合档案馆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达24179TB,馆藏档案数字资源占比大幅提升。

  4.档案资源整合建成联动机制

  档案资源跨地区整合是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和开展高质量档案利用服务的重要基础。在国家方面,我国联动不同层级和地区共建共享形成全国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新机制。2022年7月,国家档案局正式推出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该平台的推行代表着我国民生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取得新进展,国家和地区形成联动,促进实现全国档案信息共享利用“一网通办”。在地方层面,数据档案资源归集整合工作也在不断推进,如浙江省档案馆要求全省档案馆尽快梳理完善已有数据资源,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各类数据的归集上传工作。

  5.档案文献遗产建设取得新成绩

  一方面,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评选顺利开展。2022年国家档案局组织了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申报和评选,最终共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55件(组)档案文献入选,这为进一步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和世界记忆名录提供了资源储备和流程铺垫。另一方面,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新增2件中国档案文献。2022年,由国家档案局选送的“贵州省水书文献”和“南通大生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充分彰显了我国档案大国、文献大国的实力。

  我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现存问题

  1.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的程度有待加深

  2022年,我国先后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等一系列顶层政策,明确了国家在经济、文化、行政等重要国家战略领域上的发展目标、要求和建设重点,其中明确提出“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等一系列直接或间接与档案事业发展和档案资源建设密切相关的建设内容与要求。然而,这些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最新政策精神尚未在档案资源建设的政策或规划中得以有效体现和明确回应。整体来看,档案事业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的程度有待进一步加深。

  2.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理念较为陈旧

  一方面,相较于海量馆藏,档案资源的开放数量仍然较为有限。如某市档案馆共对26万余件档案进行鉴定,最终确定开放档案仅为10万余件,不足鉴定档案数量的二分之一。另一方面,相较于档案数字化进程,档案数据化和数据服务进展缓慢。目前国内仅有浙江、江苏、湖北等省份正在推进建设档案数据共享中心,且多为试点。此外,近年来,学界和业界不断呼吁以“大档案观”“集体记忆观”来指导档案资源建设,并提出“公民参与”“共建共享”等治理性资源建设路径,旨在进一步丰富我国档案资源类型和优化档案资源结构。这些新理念和新方案都已有部分实践,但仍需要更多的实践落实和历史检验。

  3.网络信息存档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我国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网络信息资源大国,而当下滞后的网络信息存档实践显然与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大国的身份不相匹配,网络信息存档在档案领域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应用实践也并不充分。具体来说,在重视程度上,2021年《“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仅在档案数字转型和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要求融入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要素,但并未为其单独列出战略重点和实施要点。在实践程度上,既有代表性网络信息存档项目并非来自档案领域,更多来自图书馆领域或者是高校,如国家图书馆负责的网络信息资源采集与保存项目、中国台湾图书馆负责的台湾网站典藏系统等。

  4.各地区档案资源建设能力差异较大

  我国不同地区在开展档案资源建设过程中也呈现出建设能力上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各地区档案资源归集能力差异较大。以“两类档案”归集为例,不同地区在接收“两类档案”的数量上存在数以万计的差距,从侧面反映出不同地区的档案资源归集能力差异。在省级层面,就脱贫攻坚档案的接收情况来看,不同省份接收档案数量跨度在万到百万之间,而就疫情防控档案的接收情况来看,不同省份接收档案数量的跨度在千到十万之间。在县区级层面,不同省份的县区接收档案数量的跨度同样较大。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的档案资源归集能力要胜于中西部地区。

  我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1.多维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结构

  一方面,要始终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规划档案资源建设。全国档案系统应根据党和国家阶段性中心工作,以“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为基本目标,有目标、有规划、有重点,分模块、分阶段、分步骤地开展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契合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战略布局开展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全国档案系统需要加快推进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和数据化建设,充分发挥数字档案资源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文化等战略领域中的基础价值,激发其作为基础数据资源的要素活力,赋能国家各治理层面高质量发展。

  2.坚持创新档案资源建设理念

  在2022年《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指导下,积极推进和创新开展档案资源鉴定与开放的攻坚克难工作,一是要不断创新与档案形成单位或移交单位的鉴定治理机制,破除机制瓶颈;二是要推进档案资源鉴定与开放的规则、流程与方法设计,形成工作机制;三是要积极应用新兴信息技术优化档案鉴定与开放工作,提升工作效率。此外,还应树立加快布局以档案数据服务为依托的资源建设理念,档案领域需要紧扣时代旋律,既要推进存量档案资源形态由“数字态”向“数据态”转型,又要强化对增量“数据态”档案资源的高质量归集管理。

  3.加快推进网络信息存档工作

  首先,国家档案主管机构要继续强化相关的政策指引,尤其是需要以任务形式强化网络信息存档的实践推进。其次,继续深入扩大开展网络信息存档的项目试点,加快形成一批示范单位,以总结最佳实践经验并不断推广。再次,高校科研机构需要加大对网络信息存档的科技项目研究,为推进网络信息存档提供理论指引和方法支持。最后,有条件和有基础的档案机构可以积极探索网络信息存档的创新实践,开拓进取,整合相关资源加快推进最佳实践的形成。

  4.促进档案资源建设能力提升

  一方面,建立地区性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指数评价。从数量、质量、结构、信息化程度、数据化程度等多个指标制定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指数评价,便于国家从整体上更为科学和系统地把握各个不同地区的建设指数,进而制定针对性的建设策略。同时,这也有利于各个地区开展自评,发现优势与短板,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建设策略。另一方面,强化协同发展,促进区域间交流与合作。国家档案主管机构可以通过试点项目或者帮扶项目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以资源促发展,同时各地区档案机构也应该主动强化区域间合作,以优势地区档案机构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带动落后地区的档案资源建设等。

  (本文摘录自《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黄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