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雕琢 残档焕新——全国档案工匠技能(档案修复)大赛决赛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4-01-11 10:08:28被阅览数:341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荆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论述精神,培养档案行业工匠,保护档案文化遗产,让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2023年8月21日,由中国档案学会主办的全国档案工匠技能(档案修复)大赛(以下简称“档案修复大赛”)决赛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安会都酒店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此次大赛以“发扬工匠精神,保护档案遗产”为主题,宗旨是加强档案馆(室)间档案修复工作人员的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进一步加强档案保护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此次大赛的主持人和评委,笔者在此与各位读者分享对于此次大赛的回顾与展望。

  认真筹备,精心组织

  4月23日,中国档案学会在湖北省档案馆新馆召开档案修复技能大赛筹备会。5月9日,中国档案学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关于举办档案工匠技能(档案修复)大赛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了此次大赛的活动主题、参赛对象、比赛安排及奖项设置等内容。《通知》明确告知: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以单位名义组队,组织本单位从事档案修复工作2年以上的在职职工参加比赛,从事档案修复的档案服务类企业不参加此次比赛。由于此次大赛是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的档案修复赛事,仅面向各级档案部门开展此次比赛有助于从全国层面上摸清档案馆(室)的档案修复人才储备情况、检验档案修复的整体水平,也有助于各参赛单位横向了解自身档案修复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位置,故而从事档案修复的档案服务类企业人员不在此次参赛人员范围内。

  同时,《通知》要求:各单位需从《通知》发布时起开始组队报名,报名时间于5月30日截止。初赛将以视频方式进行,初赛视频需于6月30日前递交。截至规定时间,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报名表32份、预赛视频31个。而后,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委根据各代表队的预赛视频进行评选,经研究确定进入决赛阶段的16支代表队名单。此外,为更好地支持和鼓励基层和少数民族地区档案部门的档案修复工作,为其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扩大此次大赛的影响,真正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的目的,大赛组委会特邀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档案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档案馆2支基层代表队来到档案修复大赛决赛现场参赛。

  紧张有序,精彩纷呈

  档案修复大赛决赛分为知识测试和档案修复实际操作两个环节。知识测试环节为档案修复基础知识笔试答题,在实际操作环节的前一天以“开卷”的形式进行。每个参赛队伍5个题目,试题涉及修裱事业发展历史、修裱室环境设备和工具、修裱需要的粘合剂和纸张选择、修裱预处理、档案修复技术方法方面的知识。

  实际操作环节分为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规定项目是按要求参赛选手对大赛组委会所提供的待修复纸张进行湿托和干托,然后上墙。湿托的纸张材料上有提前撕破的孔洞,经过湿托的纸张要做到“薄、光、平、软、长”。干托的纸张上有用劣质墨汁写的字迹,经过干托的纸张除了要做到“薄、光、平、软、长”外,还要做到让字迹洇化程度最低。这两项内容都是档案修复工作的基础,主要是为了考察参赛选手的修复基本功。自选项目是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发放待修复古籍书页,各参赛队伍需根据档案破损情况,制定具体的修复方案,完成档案的各项修复工作。其中,制定修复方案是档案修复工作的重要环节,具体应包括:档案保存现状及待修复问题描述、破损原因分析、修复材料选择、修复流程、档案修复大赛现场大赛主持人荆秀昆(前排右一)介绍比赛现场情况修复主要方法、注意事项等。这项内容主要考察参赛选手对档案修复理念的理解以及综合运用档案修复技术和方法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赛实际操作环节提供的工具箱中用于档案修裱工作的9把竹起子,是原中央档案馆档案修复专家刘小敏亲手削制的。另外,由于从市场上购回的棕刷不能直接使用,为保证比赛顺利进行、参赛选手能够发挥出应有水平,刘小敏带领大赛组委会的其他同志到云南省档案馆制作符合大赛标准的棕刷,在沸水中将棕刷煮制1个小时,然后将上面多余的毛刺逐个挑出,再进行修剪,这种精益求精、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每一位档案工作者学习。

  经过3个半小时紧张激烈的比赛,所有参赛队伍均完成规定比赛内容。经由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馆员荆秀昆、上海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潘美娣、武汉大学教授周耀林、原中央档案馆副研究馆员刘小敏、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王珊、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范胜利、湖北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盛兰7位专家组成的评委组认真评判打分,最终确定了此次大赛的优胜代表队。北京市档案馆代表队荣获一等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1队和广东省档案馆代表队荣获二等奖,其余单位代表队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

  圆满结束,收获颇丰

  1.广泛参与,扩大影响

  此次大赛能够顺利成功举办,体现了国家档案局对档案修复工作和档案修复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弘扬档案工匠精神,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不仅提高了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对档案修复工作的重视,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提升了公民的档案意识。

  2.提供平台,展现风采

  此次大赛对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室)的档案抢救与修复工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档案修复人员日常的工作相对比较封闭,尤其是馆际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少。此次大赛不仅为广大档案修复工作人员提供了展示的机会,让默默无闻的修复工作者走向前台,充分展示他们的风采,同时也为其日后的学习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3.严守规范,促进宣贯

  此次大赛的流程设计、题目设置和评判依据,严格遵守《档案修裱技术规范》(DA/T25—2022)和《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DA/Z64—2018),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档案修复相关规范的宣传贯彻。大赛组委会在设置比赛项目时,多次强调档案修裱四项基本原则,尤其是前两条:保持档案原貌、最小干预。档案修复人员只有认真学习相关规范,才能全面了解档案修复内涵、树立正确理念、采取正确的原则和方法,继而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加以应用,确保档案修复过程的绝对安全。

  4.找准不足,弥补差距

  此次大赛体现了现阶段档案修复工作人员的现状和水平,部分地区之间的档案修复工作水平还存在差距。例如,部分参赛选手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将档案修复片面理解为“一托了之”。各级档案部门的档案修复工作人员今后要苦练基本功,要寻得章法,保证工作方法和程序的正确性。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特邀,来自基层的金乡县档案馆代表队在比赛过程中操作基本规范、失误较少,作为一支县级档案馆队伍实属了不起,也反映出基层档案修复工作还是大有作为的。

  展望未来,充满期许

  档案修复大赛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今后应持续举办,但由于此次大赛要求以代表队的形式参加,很多单位档案修复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能力因达不到组队的条件而未能参赛,希望可以增加个人赛制。未来建议改进举办方式、完善比赛内容,使比赛能够促进更多档案部门间的交流学习。进一步贯彻落实档案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引导档案修复人才领悟档案保护精神,继承和创新档案修复技艺,提高档案修复工作水平。

  通过比赛形成和完善档案修复工作人员在学习培训提升方面的工作机制。此次大赛来自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档案室的2支代表队进入了决赛,并在比赛中发挥了应有水平,充分体现了高校在培养档案修复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未来应集中档案部门与高校合力,逐步形成基础培训班、高级研修班和专家组集中研讨的三方协调配合机制。专家组可按照大赛规则要求制定训练方案,定期进行专业指导,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及时提供相应的物质支持。

  进一步开阔档案修复工作人员的培养思路。要不断加强对有关行业修复比赛的学习和研究,一方面可以更加科学地为档案修复工作人员提供交流互鉴的平台,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档案保护技能人才整体水平的提升。作为大赛组织者也应该更新观念,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将竞赛与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等多方面工作结合起来,使档案修复大赛能够在档案修复队伍培养壮大、档案修复人才水平和能力提高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单位:国家档案局科研所

  责任编辑:公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