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1+N”档案馆内涵 推动档案馆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4-06-03 19:53:18被阅览数:1043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刘伟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重要历史转型期,党和政府对档案事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居民群众对档案工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提出的“建设好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的要求,对于各地档案部门积极探索档案事业发展方式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政策支持。社会转型、公共档案馆建设需求对档案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档案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城区档案事业发展新途径,于2010年创新建立了“1+N”档案馆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已运行13年。该模式以全新的工作理念,着力打造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加贴近百姓的公共档案馆,在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档案服务社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国家档案局和省市档案部门领导的认可。

  基本情况

  1.“1+N”模式的概念

  “1”代表档案馆主体,指各级党委政府依法设立的国家综合档案馆,是保存管理利用档案的核心,必须满足最基本的档案保管利用要求。“N”代表聚焦实现档案馆服务功能的各个专题展馆,指区域内集中收集管理专门领域、特殊载体形态档案资料,并向社会展示、宣传的服务机构,或具有一定代表性和鲜明特点的企业、社会团体的档案展馆(室),或由档案部门专门设立的服务、宣传窗口等。“1+N”档案馆建设的核心是有效整合区域内各类档案信息资源,统筹管理分散在区域内的各类场馆,形成档案馆集群,实现档案信息资源、馆舍资源、设施设备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各种社会资源的作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监管和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1+N”模式的管理原则

  “1+N”档案馆行政上由区委统一管理,业务上设立“1+N”档案馆联席会议小组,建立“1+N”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1+N”档案馆工作。综合档案馆与专题展馆二者是整体与局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通过档案这条主线构成管理服务、协作共赢的共同体。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着力于综合档案馆的核心功能建设,对专题展馆建设实行统筹规划,统一业务监督和指导,包括对专题展馆的分类设置进行规划,对专题展馆档案资源(展品)进行统一管理、归档接收,对专题展馆的档案资料征集、整合、利用、保护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等。各专题展馆则在综合档案馆的业务指导下,自主开展经营管理,最大限度地收集档案资料,发挥窗口的服务作用。

  3.“1+N”模式的管理措施

  在具体实践中,市北区档案馆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流程和办法,对各专题展馆和查阅服务窗口进行规范管理。其一,对各专题展馆的档案资源进行逐一登记,确保档案资源的安全;其二,建立了若干规范的管理办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其正常运行,包括《“1+N”档案馆管理办法》《“1+N”档案馆陈展协议》《史料馆实物档案管理规范》《史料馆档案(展品)管理制度》《史料馆档案管理系统操作说明》等;其三,按照协议对各专题展馆开展业务指导和服务,包括协助开辟宣传窗口,扩大专题展馆的对外宣传范围,帮助专题展馆逐步实现档案资源规范化管理,逐步实现专题展馆事项的全程记录和主动记录,为专题展馆的深入发展提供档案资源等;其四,大力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馆藏档案数字化,确保查阅服务窗口可以通过网络查找数字档案。

  现状分析

  2010年市北区档案馆创建“1+N”档案馆管理模式以来,区域内各个行业、各个门类的档案历史专题展馆得以有效整合,已经形成以区综合档案馆为中心,以各行业专题展馆为节点的管理服务、协作共赢的发展共同体。

  1.取得的主要成效

  截至2023年年底,“1+N”档案馆在规模、数量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有青岛纺织博物馆、青岛葡萄酒博物馆、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图书史料馆、青岛贝林自然博物馆、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青岛四中校史馆、台东镇史料展厅、小村庄文史馆、海泊河文史馆、仲家洼文史馆、青岛国棉二厂史料馆13个专题展馆融入“1+N”档案馆体系,构筑了区域内档案馆集群,弥补了市北区档案馆面积不足、规模小及社会资源分散等问题,实现了社会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初步形成档案信息跨机构、跨层级的共享利用格局,为区综合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转型升级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2.存在的主要问题

  突出表现为市北区档案馆与各专题展馆之间以及各专题展馆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沟通不够及时、协调不够有力,“1+N”档案馆实际上就像一个松散的联盟。各个专题展馆的建设发展也很不平衡,如在实物档案保管方面,除了13个专题展馆中的青岛葡萄酒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以及新建的展馆,其他专题展馆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空气温湿度不达标、光源布设不合理、空气污染物防控不力及生物危害等问题,使得实物档案或多或少面临损坏、腐蚀、生霉等隐患。

  3.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影响着“1+N”档案馆整体功能的发挥,制约着“1+N”档案馆的持续发展。究其原因,最为重要的是,“1+N”档案馆没有在“建、管、用”上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上下贯通不力,左右联通不顺。因此,解决“1+N”档案馆长远发展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树立“互联互通”理念,让“互联互通”成为“1+N”档案馆的内涵追求,让“互联互通”助推“1+N”档案馆不断升级。

  对策

  1.树立互联互通理念

  理念是实践的指南,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模式和准则。近年来,互联互通理念在国际国内、各行各业合作发展中成为广泛共识,这对“1+N”档案馆的实践探索极具价值影响和借鉴意义。市北区“1+N”档案馆在近5年的运行中已初具互联互通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引入互联互通理念,并在该理念指导下实现全方位、高水平的合作与协作,是推动“1+N”档案馆向高层次发展的不二选择。只要互联互通真正成为所有成员单位共同的理念指导与价值追求,“1+N”档案馆一定会迎来全新的局面。

  2.提升“1+N”档案馆内涵

  互联互通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是包括硬件、软件、人文在内的“三位一体”的联通,这就对“1+N”档案馆的立意、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N”档案馆将不仅仅局限于档案信息资源、馆舍资源、设施设备资源等方面的共享,还应在思想认识、合作意愿及运行管理上息息相通。

  (1)思想相通,凝聚档案事业共识

  以往,“1+N”档案馆协调不够顺畅、合力不够强,关键在于思想不通,各专题展馆档案意识不强,没有把各自的馆藏档案上升到国家档案的高度来认识。因此,市北区档案馆应更新观念,把“1+N”档案馆纳入区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之中,把各专题展馆按照特色档案馆的规格打造,并明确其国家档案属性,以此统一思想、凝聚精神、汇集力量。思想通则一通百通,“1+N”档案馆各成员单位也要不失时机增强意识、转变观念,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1+N”档案馆融合发展实践中,在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行业的发展。

  (2)制度相通,规范“四个体系”建设

  市北区档案馆及各专题展馆应该大胆履行好“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做到“凡属档案,都理直气壮地去管理;凡属档案事务,都放心大胆地去抓;凡属档案服务,都积极主动地去开展”。重点要在健全“四个体系”上加强制度建设,且馆际之间关于“四个体系”建设的相关制度要一脉相承、互通有无,使之既具有统一的规范性,又极富鲜明的自身特色,确保把“1+N”档案馆创建成档案事业跨行业合作的典范。

  (3)人员相通,形成“大协作”格局

  市北区档案馆和13个专题展馆所属专兼职人员近百人,其中不乏优秀的专业人才,只是各馆分布不均,多数专题展馆很难配齐配强专业人才。“1+N”档案馆可以集中优势人才,组成若干个档案协作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点对点、点对面的专业指导与服务,形成“互通有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携手共进”的大协作格局。

  3.健全互联互通机制

  “1+N”档案馆模式本身即蕴含着互联互通的理念,只有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1+N”档案馆的联动发展才会成为现实,其自身转型升级也才能顺利实现。

  (1)统筹协同机制

  健全落实“1+N”档案馆联席会议制度,市北区档案馆为召集单位,各专题展馆为成员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协商解决“1+N”档案馆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统筹各专题展馆展品设置规划,加强档案资料征集、整合、利用及保管工作,建设和吸纳新的专题展馆。

  (2)考评激励机制

  市北区档案馆每年向区委区政府申请“1+N”档案馆建设专项经费,制定《“1+N”档案馆专项经费使用办法》《“1+N”档案馆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开展“1+N”档案馆规范化管理达标活动,依据考评结果,以奖代补分配专项经费,广泛调动各专题展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专业协作机制

  市北区档案馆建立综合指导组,对各专题展馆实施“嵌入式”跟踪指导服务,同时组织各专题展馆专兼职人员按专业领域分别成立档案征集协作组、档案管理协作组、档案实物保护协作组、档案编研协作组、档案宣传协作组,定期进行情况交流、巡回观摩、交叉检查、相互帮扶等,提高档案工作实效。

  (4)课题引领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每年从“1+N”档案馆运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选准课题,加强档案科研工作,如开展“展馆的实物与音视频档案管理与利用”课题研究等。课题研究由市北区档案馆牵头,各专题展馆共同参与。市北区档案馆负责制定《“1+N”档案馆优秀工作成果评选办法》,并组织编撰《“1+N”档案馆成果集锦》。

  (5)人员培训机制

  市北区档案馆履行对专题展馆全体人员培训的职能,负责编制《档案基础业务实用手册》《“1+N”档案馆工作制度汇编》,按时组织全员培训和分类培训,定期举办展览、讲座、论坛活动,适时组织参加外出考察和高端培训,坚持开展网上业务交流和“档案E课堂”授课,搭建学习、研讨、交流、提升的平台。

  (6)信息化推进机制

  将推进信息化建设列入“1+N”档案馆发展的重点目标,集中各成员单位相关骨干人员成立专门的技术团队,借鉴市北区档案馆建设数字档案馆的经验,对技术力量薄弱的单位提供有效的支持,尽快完成各专题展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并依托市北区“1+N”档案馆档案管理系统逐步实现所有成员单位档案数据库和档案信息网的互联互通。

  (7)始建协助机制

  市北区会根据当下全区中心工作在区内筹建一些有价值的展馆,这些展馆建成后大概率会成为“1+N”体系的重要成员。如2023年市北区建设了“纪律的力量”“台东记忆馆”“四方故事馆”等高水平展馆,市北区档案馆进一步深化“1+N”档案管理模式,尝试史料馆“起步建设即参与”的深度嵌入参与模式,从脚本撰写、大纲设计、素材收集直至布展施工全面派员参与,协助建设并将第一手档案资料移交进馆。

  经验与启示

  “1+N”档案馆建设模式的创建弥补了现有综合档案馆在各行业专业领域功能不足的现实问题。通过资源的融合形成优势叠加,通过互联互通机制形成联动共赢的网络体系。“1+N”档案馆建设模式实现了综合档案馆对散存于社会上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监管,并通过接收进馆丰富了档案馆的馆藏信息资源;彰显了开放的档案服务理念,全方位提升了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能力,丰富了档案馆的服务内容、服务手段和服务场所;促进了综合档案馆与专题展馆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社会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资源共享;构成了档案信息跨机构、跨层级的利用共享新格局。这种全方位覆盖、多渠道组合、社会影响广的档案馆建设模式为综合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市北区是青岛市的历史老城区,是百年青岛人文历史的汇集区,这里有传承百年的企业文化、生生不息的民俗文化、异国风情的建筑文化、历史悠久的商贸文化。市北区档案馆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开展对口管理,有效整合了区域档案资源,进一步完善了市北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1+N”档案馆建设模式通过信息的有机整合与资源的有效利用,开创档案资源利用新格局,为服务城区高质量发展给出更优解,真正把“小场馆”办成“大联盟”、把“旧资源”转成“新产业”,实现档案资源利用最大化、社会分工精细化、管理服务集约化,构成档案信息跨机构、跨层级的利用共享新格局。

  在“1+N”档案馆模式推进过程中,为充分发挥青岛市劳动模范作用,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市北区档案馆还创立了“1+N”青岛市劳模创新工作室,这是市北区档案馆结合自身实际以“场馆有限、资源无限,空间有限、创意无限”的开放思维,致力于更好发挥劳模头雁作用,让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弘扬劳模精神的“播种机”、促进骨干成长的“大课堂”、解决“1+N”难题的“攻关站”、展示“1+N”成果的“新平台”,将全力推动“1+N”档案管理模式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引领档案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信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互联互通必将给“1+N”档案馆建设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也必将使“1+N”档案馆迎来大档案、大开放、大服务、大协作的新常态,这对建设“五位一体”的公共档案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青岛市市北区档案馆

  责任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