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档案馆应大力提高文化服务能力

发布时间:2024-06-03 19:48:24被阅览数:190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李卫国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档案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母资源”。地方综合档案馆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挥存史资政育人作用方面应更加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发展,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更大作为。持续加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和贯彻,用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深度挖掘档案资源,塑造档案文化品牌,提升档案文化服务能力。

  积极收集历史文化、红色档案和综合记忆资源。收得到、收得齐有历史保存价值的第一手资料、稀缺史料,是后续进行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广东省清远市档案馆实施“三年倍增”计划,3年累计接收文书档案10.13万卷、较前30年的总和增长1倍;3年累计征集接收照片3.62万张,较前30年的总和增长2.26倍,目前馆藏照片总量达到5.2万张。下一步,市档案馆将优先整理本市的经、史、子、集类别内容,梳理归集部门、周边地区及上级档案馆涉及本地历史文化的文献资料,理清历史文化演变脉络。进一步重视历年来各部门编辑出版涉及地方历史文化有关文件、书籍、资料、展览资料归档,为二次开发、综合利用做好基础性工作。加强历史文化领域建档,围绕历史文化、红色档案等有序开展重点历史文化档案征集,为未来深度挖掘、专题梳理、系统呈现、创新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抓好历史档案抢救保护和修复,优化馆藏档案内容领域、记录载体、时空维度结构,做大历史文化“母资源”,做强档案利用“素材库”,做优档案开发“工具箱”,不断提升馆藏档案的历史文化“含金量”。

  用心挖掘、创造性转化档案蕴含的历史文化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近年来,市档案馆连续举办多届“古色清远”声像档案征集暨摄影大赛,编撰《百年清远影像档案》《明清实录清远史料辑录》,广受社会好评。下一步,市档案馆要突出“以人为本”“利用优先”,聚焦挖掘档案潜在文化基因与文化意蕴,让历史文化联接社会、服务现实,呼应现实社会需求。更加注重主题先行,体现档案的历史厚度、思想深度、素材广度,以及档案人的匠心,精心编撰让历史与现实产生共鸣、给现代人更多启发的内容。激活档案中的地方文化元素,创新表达形式,让档案中的故事有味道、道理看得懂、情感有共振,让档案历史文化“立”起来、“活”起来、“动”起来,打造档案特色文化品牌。

  不断丰富档案历史文化宣传教育体验场景。市档案馆适应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信息交互方式,精心还原历史文化体验,不断拓展和丰富新的传播场景。近年来,举办了“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档案文献展”,开展“馆长讲清远党史”活动,在江心岛举办“记忆之岛—百年清远影像档案展”,持续更新“清远记忆”固定展,打造清远档案“文化符号”。意识到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市档案馆在传统档案馆保管空间功能基础上,历史文化传播、公共服务空间功能将不断增强。下一步,市档案馆将加大历史档案、珍稀档案、标志性实物和重点地图等的展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呈现历史文化,增强公众对档案固定展陈的关注和兴趣。丰富档案历史文化的传播方式,扩展传播渠道,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微视等社交媒体加大档案文化产品创作和推送力度,探索和创新档案文化供给方式。将档案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农文旅中,协助创建一批有历史文化的名镇、名村、名校、名企,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和拓展档案存史资政育人效能。

  有序拓展档案历史文化开发利用格局。综合档案馆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走向”重要指示,发挥好档案文化服务功能。近年来,市档案馆一手抓专业文献整理,一手抓资政编研、历史专题活化,有序推出一批专题文献研究成果。下一步,将统筹各方面文史力量,加强跨界融合、多领域交流。探索多元领域开发机制,既有政府投入牵引、兜底,也有企业、民间力量积极参与,从资金、主体、智力、机制上形成互补联动,构建立体开发、多维利用的新格局。建立健全历史文化开发利用成果激励机制,向研究方向、重点人才、创造领域倾斜资源,以申报促研究、以研究带利用、以利用牵征集,分专题、有重点地推出一批思想性强、有档案特色、贴近需求的档案文化精品。吸收和鼓励社会人士参与档案文化建设,加快培育一支有历史情怀、有文化特长的档案文史志愿者队伍,促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档案馆

  责任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