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背景下红色档案资源的保护开发

发布时间:2024-05-13 19:51:49被阅览数:339 次信息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郭晓文1   ,杨立武2(1.赤峰学院   综合档案室,内蒙古   赤峰   024000;2.中共敖汉旗纪律检查委员会,内蒙古   赤峰   024300)

  摘要: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红色档案资源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历史见证,保护就是保存,继承才能发展。本文通过红色档案资源综述、数字化赋能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开发传承,以及数字技术背景下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开发路径等方面,探讨了红色档案资源蕴含的精神实质,分析了在数字技术背景下保护性开发利用的重要性,阐述了保护性开发的路径方向,明确了红色档案资源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中的作用。

  关键词:数字技术;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开发

  红色档案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其蕴含的精神实质和独特的价值形式是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素材。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由此可见,充分开发利用红色档案资源是彰显其多元价值的前提,也有利于红色基因的保护传承。如何在数字技术背景下保护挖掘红色档案资源价值是我们课题阐述的问题之一。

  1   红色档案资源综述

  红色档案资源主要包括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珍贵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诸多地方红色档案资源丰富,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档案资源主要包括革命精神、革命文献、革命事迹、革命作品等等,主要以文献、史料、实物、图片资料等形式,散存于各地的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党史研究机构等单位。物质形态的红色档案资源主要以遗迹、遗址等历史遗存和后来修建的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堂等形式遍布各地。我们对一些资料进行了梳理,就一些场馆及利用形式进行简略介绍。(1)红色档案馆、展览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各级档案馆中红色档案资源丰富的有中央档案馆、被称为中国红色档案第一馆的湖南红色档案馆、湖北省红色记忆档案馆(基地)等等,这些场馆馆藏的革命历史时期的档案、印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信件、题字题词、照片等红色档案资源丰富珍贵,那些带有历史痕迹的实物和老照片,让我们感悟到革命先烈的历史风采,追忆着曾经艰苦峥嵘的岁月,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在开发利用上主要有建设“红色记忆”主题展厅、举办展览、编辑出版书籍资料、拍摄专题片、编辑整理口述史、合作建设红色档案数据库等等。展览馆最有代表性的是2021年开馆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红色档案馆、展览馆以及历史遗迹、遗址、纪念碑、纪念馆等都属于红色教育基地的范畴,我们耳熟能详的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等。(2)红色专题片、纪录片。这是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观看了中央档案馆的《红色档案》《红色密档》,江苏省档案馆的《红色珍档》等,这些专题片用大量珍贵的红色档案,在追溯历史记忆的同时揭示了红色档案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多角度呈现共产党人始终秉承的初心使命。其中《红色珍档》运用新技术为我们营造了虚拟与现实的转场。(3)展陈、展览。这是红色档案资源最基本的利用方式,2021年在浙江举行了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500余件革命历史档案文献和影像资料,完整立体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各族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历史。来自各地红色档案的汇集,是档案工作一体化的新尝试。另外我们还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这是一座年轻的展览馆,为我们全过程、全景式、多方位、多层次呈现了党的百年历程,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里是共产党员受教育受洗礼的精神殿堂,也是引导人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教育基地。(4)红色精神。也就是革命精神,它最早表现为1919年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后来又出现了“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等等[1]。这些都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精神谱系。(5)红色故事。我们整理了部分地方红色档案资源,具有革命精神、留有红色故事的地方数不胜数,例如红色热土四川雅安,这里是革命老区,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鏖战百丈关的故事家喻户晓[2]。还有吉林白山,那里是杨靖宇将军战斗过的地方,也是东北抗联的主战场、抗美援朝的大后方,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在这里薪火相传,还有我们熟知的红色经典故事四保临江、林海雪原、东北抗联故事、杨靖宇传奇等。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红色故事红嫂、鸡毛信、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等等,这些是我们小时候的记忆,也是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启蒙。

  综上所述,各地红色档案资源不胜枚举,开发利用形式多种多样,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还希望和同仁们一同加以概括总结补充。

  2   数字化赋能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开发传承

  在信息时代,红色档案资源能够与教育互动、与科技相融,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这些都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

  2.1   政策支持,营造数字化赋能新环境

  近年来,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组成部分的红色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档案资源的保护开发工作也成为焦点,在数字化背景下保护利用的政策频繁出台。首先,党中央制定了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总要求。其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文件。另外,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公布了两批红色基因库建设试点单位[3]。在此背景下,各地在优化保护手段基础上,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探索新形式新方法,做好革命文物资源目录和大数据库,适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的互动性体验性等,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打造数字传播体系,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2.2   数字化赋能,系统性、科学性保护红色档案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要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科学保护。十八大以来红色档案资源的保护开发状况得到了持续改善,数字技术的作用功不可没。数字化赋能,红色档案资源整体性保护、预防性保护、协调性保护工作得到全面推动和提升。例如,很多地方按照《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精神,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通过数据收集挖掘途径,利用大数据、3D影像等数字技术,对图片、声音、纪录片、红色文献等进行有效梳理整合,助推红色档案资源的管理、修复、研究工作,建立基础的红色档案资源数据库,进行一系列整体性地保护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4]。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环境的改变,红色档案资源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或破坏,预防性保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字技术的发展,使红色档案资源数字化实现了从复刻、留存、重建,到永久收藏保存[4]。受历史事件、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影响,红色档案资源分布、需求等情况也不协调,数字技术将红色档案资源统一管理,形成一致的保护方式和标准,进行平台储存展示,线上参观浏览,缩小差异性,协调冷热不均现象,更好地发挥红色档案资源的功能。

  2.3   数字化赋能,有效推动红色档案资源传承发展

  现如今,新媒体平台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重要渠道。红色档案资源只有充分借助数字技术,依托新媒体平台,才能在新时代的洪流中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发展。(1)数字技术使红色档案资源的宣传方式多样化。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红色档案资源的宣传手段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合理利用新载体新平台,是现阶段红色档案资源宣传创新的重要手段。(2)数字技术下的沉浸式体验赋予红色档案资源传承发展新动能。在数字技术背景下,各地在优化传统保护手段基础上,借助数字化手段,探索更具互动性的展陈方式,实现人与资源参与互动,进行沉浸式红色体验,在视听体验中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3)打造数字传播体系,使红色文化教育生动有趣、容易接受。有效的传播方式会使红色教育更具吸引力,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红色档案资源要抓住机遇,利用数字化传播平台,打造数字化传播体系,创新红色文化教育产品,在数字世界里赢得青少年的青睐,使红色文化在青少年中得到有效传承[4]。

  3   数字技术背景下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路径

  3.1   数字技术背景下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要进行大数据信息系统建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设大数据平台、数据共享平台、数据安全平台和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使全新的数字技术融入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过程,依托这些平台,进行近距离交流和沟通,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利用,这些将有利于保护开发利用红色档案资源,弘扬和继承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唤起人民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感[5]。

  目前,我国的科研能力、网络技术、人工智能、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化程度都有了跨越式提升。数字时代,数据库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前提,按照红色档案资源不同的信息类型进行数据化,摸清红色档案资源底数,形成多种形式的数据库,这是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前提。通过联动、共享,形成多库配套的红色档案资源数据库系统,实现各地区各部门红色档案资源数据库的关联、链接和检索,使红色档案资源有效地开发利用[4]。在《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中明确了建立革命文物大数据库和推进资源信息开放共享,借助于意见精神和档案信息化的东风,各地推进红色档案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势在必行。

  3.2   借用数字技术进一步实现红色档案资源的传播、展览、教育及研究的文化职能

  数字技术的介入正在重塑当前档案管理模式,通过对一些数字案例的分析研究,数字技术将成为重新定义红色档案资源多元功能的方式,也是进一步成为实现红色档案资源传播、展览、教育及研究等文化职能的重要手段。

  当前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以传统的参观、展陈、考察、旅游等为主,我们借用数字技术对红色档案资源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网上世界”和“移动空间”将成为红色档案资源非常重要的运作手段,数字媒体也将成为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各类数字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的成熟发展,使红色档案资源以融合互动的内容方式,多维度多视角地发挥其效能,实现在不同的实际或虚拟场所里参观或访问[6]。数字技术还可以突破空间局限,拓展红色档案资源利用空间,以在线数字内容吸引更多潜在观众,进行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可以随时切换其他视角,使体验者身临其境,头显、眼镜等硬件设备的成熟,使用户与虚拟世界的交互更加逼真。这种沉浸性、交互性和在场性特点还原了故事场景,实现了展示传播目标,让观众在真实环境中与角色实时互动[6]。另外在红色旅游中AR的多重功能得以展现,借助智能定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等技术,呈现动态实景,将人们带入红色记忆,追寻红色足迹。

  我们希望在以观众为中心的参与式传播模式下,利用新技术构建数字化特有交流互动的可信空间,共同研究、探讨,获取可持续的多元文化内容,更好地实现和提升红色档案资源“传播、展览、教育及研究”的文化职能。

  3.3   在数字技术背景下,红色档案资源在跨界合作思维中的融合发展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融合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多元才能保持发展活力,应对市场和技术变革,跟上时代的脚步。21世纪初,国外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三类公共文化机构推动实现跨机构、跨领域合作的研究探索,进而催生出共享公共文化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和效能这一新型合作方式[7]。这些年来,我国数字建设飞速发展,跨界融合也得到了专业人士的关注。从2002年起,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开展起来,这是全国范围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部门优秀数字资源得以整合。另外,也是从2002年起,建成一大批“城市记忆工程”,如“北京记忆”“广州城市记忆工程”等等,这是反映城市历史文化的多媒体文献资源数据库。还有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建成了一批“三馆合一工程”[7]。以此为引导,我们可以通过梳理合作实践,探索适合红色档案资源跨界融合的可行路径。但这种跨界融合也将面临一些障碍。(1)管理体制的束缚。涉及红色档案资源的场馆分别隶属不同部门,各自拥有独立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协作协调机制不统一,相关政策和战略规划缺乏。(2)经费不足。跨界协作融合需要资金支持,缺少经费是面临的实际问题。(3)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馆藏资源侧重不同,资源数字化元数据和数据结构也各有不同[7]。

  在数字技术背景下,加快数字赋能红色档案资源,正是红色档案资源的发展路径所在,也是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途径。

  3.4   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由于种种原因既通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严重缺乏或流失。在数字化进程中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技能管理团队,加强档案管理专业与数字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因此,保证红色档案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考虑建立“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1)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2)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院校设立相关学科,重点培养文博、档案管理与数字化、信息化相统一的相关学科体系;(3)由应用机构提供平台实践,进一步完成相关学科体系人才的应用转化工作。“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适用于有需要的各专业系列。

  4   结束语

  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红色档案资源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历史见证,保护就是保存,继承才能发展,在数字技术背景下,通过保护性挖掘,不断发现其蕴含的精神实质,为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360百科.红色精神[OB/EL].(2020-10-10)[2023-12-12].https://baike.so.com/doc/6673298-6887143.html.

  [2]魏涛,胡蓉.开发利用雅安红色资源打造一流红色教育基地[J].巴蜀史志,2021,12(02):112-117.

  [3]王彬.数字化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再添动能[N].中国文化报,2022-03-28(001).

  [4]王娜.数字赋能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N].光明日报,2022-1-19(06).

  [5]韩雪,粟慧龙.新技术背景下智慧株洲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对策研究[J].智能城市,2019,5(17):29-30.

  [6]童芳.数字叙事:新技术背景下的博物馆设计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43(03):165-171+210.

  [7]张辉.跨界合作思维下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融合发展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08):124-126.

  基金项目: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档案科技项目(20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