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语境下声像档案管理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探索——以广州市档案馆声像档案管理工作为例

发布时间:2024-04-29 20:03:37被阅览数:511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陈健惠   李顺发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指导思想,作为档案不可或缺的部分,声像档案同样以此为指引。广州市档案馆在声像档案管理上坚持主动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全面加强声像档案全流程管理,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的声像档案管理体系,从声像档案的管理机制、资源建设、开发利用、安全保障4个维度出发,以声像档案自身高质量发展推动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档案力量。

  完善机制、培养人才是推动声像档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声像档案管理存在制度规范更新不及时、人才供给跟不上需求等问题,通过完善机制和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引导、规范、促进作用,提高制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

  1.健全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声像档案治理效能

  市档案馆立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制定符合区域特色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和工作细则,形成长效治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声像档案在收、管、存、用全流程运行及系统平台、数据质量等方面的监督和管控,界定业务部门、立档单位等各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分工,制定工作细则,统一采集、著录标引、存储标准等口径,规定接收移交的格式、检查内容和验收标准等。市档案馆及时修订和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细则,除声像档案分类方法、整理规则,还针对声像档案著录、数字化副本及电子卷内目录字段等制定了操作细则,并定期组织专家和业务骨干前往立档单位围绕标准规范进行宣讲交流、现场指导和解答疑问。

  2.加强政治引领,着力推进声像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声像档案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主要从提升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两方面着手。一是利用党校、干部学院等平台,深化人才队伍的政治理论储备,锤炼其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将“档案工作姓党”根植于心。二是定期开展理论知识和业务实操培训;鼓励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开展科研立项研究;与高校、研究机构和电视台等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完善档案人才评价体系,重视声像档案人才能力评价和绩效考核。市档案馆建设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发展体系健康的复合型声像档案人才队伍,包含入选全国“三支人才队伍”的专家骨干、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经验丰富的声像档案管理人员等,同时,市档案馆注重培养新一代声像档案人才,积极开展人才交流活动,如派遣年轻骨干到省电视台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交流学习。

  丰富馆藏、管理科学是推动声像档案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声像档案资源面临家底不清、收集不齐、特色不显、内容不广等问题,通过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可以为政府决策、学术研究、文化传播等提供重要参考和支撑。

  1.优化馆藏资源,夯实声像档案资源建设根基

  一方面,摸清馆藏家底,推进存量声像档案资源数字化,实现全面数字化管理。为迎接2023年全国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和创建示范数字档案馆,市档案馆对馆藏声像档案进行全面摸底和清理,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和工作流程对照片和底片重新进行扫描和冲洗,扫描件上传至系统进行数据挂接,实体立卷归档入册。截至2022年年底,完成馆藏21万余张纸质照片档案和约11.42TB录音录像档案的整理著录、数字化和数据挂接工作。

  另一方面,推进增量声像档案资源进馆,按照“应归尽归、应收尽收”的要求,提前策划、主动收集,做到接收、征集、主动拍摄三管齐下,使馆藏声像档案资源覆盖面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结构更加优化。一是在全媒体平台发布专题征集公告,与重点部门、企业、个人联动,如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疫情防控的照片、音视频档案资料;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政协等部门广泛征集口述史料等。二是深化联合验收进馆机制,为立档单位提供全流程前端服务,包括前期宣讲指导,中期检查整改、验收进馆,后期数据挂接和信息反馈,确保声像档案实体和数据质量。三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每年不间断记录“两会”,拍摄全市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用声音、画面记录广州的社会变迁和发展历程。四是提前策划、主动拍摄,以专题带动拍摄收集工作,如推进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美丽乡村》照片档案收集项目,以疫情防控为主题的《口述历史—“抗疫战士”》记忆工程项目等。

  2.强化质量管控,提高声像档案数据可用价值

  优质的声像档案质量是保障开发效能和利用服务的前提。为改善并提高声像档案质量,可以制定数据质量技术指标并进行质量验收,如目录文本数据、图片和音视频格式、元数据加工要素、数据编码及存储结构等,还可以制定声像档案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在数字化过程中,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正措施,确保声像档案质量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可靠性。如市档案馆在推进声像档案“存量数字化”工作中,将质量检查贯穿全过程,坚持“质检过二关”的原则,即数字化工作人员校对实体和系统的著录信息、声像画面后,提交给质量核查小组进行二次质检,全面杜绝著录不规范、格式不正确、画面声音缺失等质量问题。

  服务供给、多元开发是推动声像档案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声像档案开发利用存在不便捷、效率低和传播纵深度不高的问题,市档案馆通过提高主动服务能力,构建多元传播矩阵,主动“破圈”,助力档案事业“出圈”。

  1.提高利用服务能力,满足公众查档需求

  优化声像档案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服务内容,一方面,加快接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推进声像档案开放审核,逐步实现声像档案资源查询利用“一网通办”。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利用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升级改造集成性的查询利用功能,逐步形成可支持图片、关键帧、人物、年度、地理位置等可视化要素的智能检索系统,为查档利用的社会公众提供多格式转化、可视化呈现、内容丰富多样的高质量服务。市档案馆升级声像档案利用子系统,借助政务内网或政务外网等安全网络,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在线查询和利用功能,极大提高档案查阅效率。用户无须到场办理,使用智能终端和移动设备即可线上申请和查询。申请获批后,用户在线上便可获得声像档案资料,查档体验进一步提升。

  2.精细化编研与全方位传播相结合,打造声像档案品牌效应

  市档案馆经过提前策划、严谨考究,开展声像档案资源深度活化和挖掘,依托丰富多样的媒体形式,打通多种传播渠道,将编研成果呈现给各类受众。一方面,以立项或专题为先导,坚持内容为王,对馆藏档案资源进行解读和重构,生产出极具档案特色的优质内容,以视听形态增强公众的感官体验。另一方面,达成全媒体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具有流量优势的场景资源,多举措发力,擦亮档案文化招牌。市档案馆线上线下相结合,借助多元主体联合、全媒体宣传的传播方式,多维度挖掘和传输档案文化价值。如市档案馆在官网、微信公众号推出“影像档案”和“网上展览”栏目,公众通过手机即可观看系列成片、参观线上展览;与广州地铁公司在农讲所地铁站台联合举办广州南沙蝶变的照片档案展,多角度向市民群众呈现南沙风貌和岭南水乡文化;与市广播电视台合作推出《广州档案解密》系列节目,深挖档案中的历史文化信息,生动讲述广州的城市过往,充分展示档案独特的文化价值。

  安全意识、防护措施是推动声像档案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声像档案安全存在风险防控意识不足、技术保障落后等问题,任一安全事故将导致声像档案实体损伤、数据流失、内容失信,市档案馆通过提高安全风险意识,运用多种新技术,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推进安全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1.重视安全保护理念,强化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市档案馆注重提高声像档案抢救性和预防性的安全保护意识,制定声像档案安全防护方案,包括实物声像档案的保管环境控制、数字化抢救和修复方案、灾害防范和应急预案、保密审查机制以及监控反馈机制等,以声像档案安全治理机制现代化严守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线。近几年,市档案馆不断完善档案安全工作机制,包括声像档案安全责任清单、风险评估、应急处置和外包服务监督等,实现对声像档案安全管理的全流程、全过程管控。同时,下属单位市音像资料馆一直致力于抢救和修复老旧的模拟声像档案资料,形成了一套规范成熟、设备齐全、功能完善、技术专业的声像档案数字化抢救修复方案。

  2.应用多重技术,构筑安全防护壁垒

  市档案馆利用云计算、保密技术、分级授权认证等技术,探索声像档案数据在传输、流转和备份等环节的安全屏障,防止声像档案数据发生丢失和泄露等安全问题。另外,在声像档案数字平台设置安全保护措施,如分级限制访问权限、监控数据全程流转等,筑牢声像档案数字资源的安全防线,构建好声像档案安全防护壁垒。加大声像档案管理系统中安全防护模块的投入,针对系统各层次进行整体安全防护嵌入,严防外部网络环境的非法入侵,并对内部网络环境进行信息加密和可信身份认证,确保声像档案数据信息和操作人员管理处于安全管控状态。同时,增加实时监测和信息反馈模块,通过设定数据阈值,严密监控高敏信息,对操作者进行跟踪,迅速识别任何入侵或威胁行并自动报警,实时反馈给相关工作人员,采取措施及时制止,达到主动安全防范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州市档案发展中心(广州市音像资料馆)、广州市档案馆

  责任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