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助力“大思政课”体系建设——以上海市档案馆为例

发布时间:2024-04-29 19:52:54被阅览数:275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胡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及习近平文化思想,助推文化自信自强,作为全国中小学生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科普基地、市级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上海市档案馆充分发挥存史育人作用,聚焦“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效性、针对性,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化传播、数字化赋能等多元化方式强化档案馆宣传教育功能,打造思政课堂品牌,助力“大思政课”体系建设。

  以展为课,档案馆成为“思政大课堂”

  近年来,市档案馆深挖馆藏资源举办的各类红色档案展览已成为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各界观众进行“四史”教育的学习打卡点。为进一步用好、用活红色档案资源,助力“大思政课”教育,市档案馆以档案展览为“第二课堂”,通过“一展一策”的方式定制开展特色实景教育活动,持续拓展思政“大课堂”新阵地。

  2023年,市档案馆将档案展览与学校特色、学生学习需求有机结合,推进馆校课程体系深度融合。光明中学的老师将课堂搬进“书信家国尺牍情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长三角档案联展”展厅,将高中统编语文教材收录的《与妻书》这一必修课内容与展览的相关展品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感悟革命先辈的情感之真,体会档案史料记载的史实之真,进而通过这股“真”的力量,体察文学魅力,领悟档案真谛,厚植爱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

  2023年年底,市档案馆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航海博物馆共同主办“大道同行海纳百川—从‘丝绸之路’的历史回响到‘一带一路’的上海实践”档案文物展,围绕该展览策划“小小讲解员档案馆里过寒假”假期研学活动。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竹园小学的200多名学生走进展厅,来自海桐小学的“红领巾”讲解员担负起展览“小小讲解员”的职责,从青少年视角出发,用充满童趣的语言为学生讲解丝绸之路故事。同学们对“以讲促学”“以研深学”的研学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小讲解员们的讲解非常精彩!”“我觉得当‘红领巾’讲解员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特色传递给更多人。”“这里有很多文物、档案、图片等,我也会叫我的小伙伴们来参观。”......展览还设计定制了“丝路探宝”研学任务单,学生们可根据任务单中的问题在档案、文物中找寻隐藏的答案,从而对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文明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馆校联动,共建大思政教育新格局

  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作用,市档案馆已先后与上海中学、格致中学、福山证大外国语小学等11所学校签署共建协议,并与大专院校开展合作,建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的协作机制,通过送展览、送活动、送课程进校园等贴合青少年特点的红色档案文化教育活动,切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

  2023年,市档案馆主办的“书信家国尺牍情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长三角档案联展”巡展先后走进上海中医药大学、杨浦区控江路街道、上海中学等10余家单位。在首站巡展地,上海中医药大学围绕展览主题积极推进“大思政课”的育人实践探索,基础医学院师生与市档案馆青年共同演绎情景党课《精神伟力,医路奋楫》,以情景剧形式与革命先辈“隔空对话”,与科学家“面对面”互动。基础医学院党委招募、组建、培训巡展讲解员,学生讲解员们通过集中培训、实地参观、查阅资料、研讨交流等方式对红色档案进行深入研究,在锤炼讲好红色故事的硬本领上做“加法”。

  2023年9月1日,市档案馆分别与复兴实验中学、格致中学共同组织了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复兴实验中学的师生代表走进市档案馆,开启“连环画里寻军魂领巾逐梦续担当”的新学期第一课,该课程还在该校同步进行“云直播”。升旗仪式、“笔墨军魂——汪观清军事题材作品及相关史料展”“云”观展、与“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面对面交流等环节别出心裁,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在格致中学,市档案馆专家结合馆藏《格致中学关于1949年9月至11月份建团的总结报告》这份珍贵老档案,为同学们讲述格致中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上海市中学教育界第一个青年团组织的历史故事。此外,格致中学师生们精心策划的档案剧《26载山海情》也于当天正式亮相,该剧以档案画面与舞台表演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展现了格致中学师生从1997年至今的大别山研学之路。在“馆校合作”的持续开展下,学生们还将走进市档案馆进行系列校内课题研究与校外研学活动。

  数字赋能,搭建思政资源新平台

  为顺应上海城市和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市档案馆抓住数字化发展新机遇,以数字赋能“大思政课”建设,打造具有档案特色的数字化“大思政课”课堂教学平台,创新思政育人新方式。

  2023年,为记录好、留存好城市历史,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城市荣光,讲好上海故事,更好地服务市民群众,市档案馆依托馆藏520余万卷实体档案、1.8亿幅数字化档案及相关档案编研成果,以在国家档案局立项的科研项目为支撑,历时一年多设计研发而成的档案数字化转型最新成果“跟着档案观上海”数字人文平台于“国际档案日”期间正式上线。该平台以馆藏1855—2012年间形成的不同时代上海地图为“基底”,聚焦上海北外滩、外滩“一江一河”区域,通过大量馆藏及合作机构档案、照片,展示了50余个地标建筑点位的“前世今生”。该平台综合应用时空地理、知识图谱等数字技术,是集可视化、开放性、互动性于一体的面向公众的档案信息利用平台。

  为助力“大思政课”建设,创新“大思政课”模式,市档案馆依托该平台在馆内学生课堂专门定制了“跟着档案观上海”互动触摸大屏,并利用该平台“自由模式”“故事模式”“知识图谱”等功能,定制设计了开放式的历史探究课程。中小学生们作为档案思政课堂暨“跟着档案观上海”数字人文平台探究体验课的“体验官”,化身城市历史探险家,跟着档案留下的线索探寻城市奥秘,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课程,更深入地了解上海的发展历程和人文底蕴。

  勇做先锋,青年党员团员成为志愿宣讲新力量

  近年来,市档案馆注重青年档案人才培养,打造出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的青年档案人才队伍,为“大思政课”建设贡献铸魂育人新力量。

  在市档案馆内活跃着一支近30人的青年档案文化志愿宣讲团队。这些以“85后”“90后”为主的青年档案人肩负起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的责任,放弃休息、加班加点,以展览讲解等形式为社会公众打造“四史”教育的精品课堂。通过“把有温度的故事讲得有深度,把有精神的故事讲得更精彩”,青年志愿者们将档案文献背后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红色故事传递给广大观众,让观众从红色档案展览中汲取精神力量。自青年志愿服务队组建以来,近5年已累计接待社会各界观众8万余人次,接待团队1200余批次。2020年,青年志愿服务队在上海市青年岗位建功行动中被授予“上海市标杆突击队”称号。2023年,志愿讲解员陈梦圆荣获首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讲解大赛一等奖。

  同时,这些青年档案人已成为市档案馆面向青少年开展宣传教育的“有生力量”,他们积极配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以年轻态、有创意的爱教活动,为将档案资源转化为“最生动的教科书”贡献青年力量。2024年1月,为丰富广大学生的假期生活,让更多“10后”走进档案馆,了解档案,了解档案故事、上海故事,青年志愿者们策划了“这个寒假,跟着档案看上海”寒假研学活动。来自大宁国际学校的学生在青年志愿者的带领下,聚焦“一江一河”的发展历程,通过档案更深切地感悟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活动从CityWalk开始,学生们跟随志愿者们漫步外滩,聆听老建筑背后的精彩故事,了解“一江一河”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随后,学生们走进市档案馆,学习如何查找档案,听志愿者讲述档案人如何挖掘档案背后的故事;参观“城市记忆时光珍藏—上海市档案馆藏珍档陈列”,通过一份份档案了解外滩和“一江一河”的历史变迁,以及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的光辉历程;最后,体验“跟着档案观上海”数字人文平台,感受“数字化+档案”的神奇魅力。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未来上海市档案馆将进一步强化红色资源研究,活化档案利用方式,创新教育手段载体,不断深化与学校、文博场馆等各类机构合作,主动融入“大思政课”体系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持续为创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贡献档案力量。

  作者单位:上海市档案馆

  责任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