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1 20:41:16被阅览数:269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田红 时光 韩璐 袁博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以下简称“总体设计部”)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五院”),是我国组建成立最早、总体领域最多、专业技术最齐备的空间飞行器研制核心总体单位,是五院载人航天、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等领域业务的责任主体和系统总体单位。在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与建造阶段,总体设计部立足型号数字化研制管理模式转型,积极推动文件体系管理和模型数据管理,建立了一套与批产研制任务适配的档案管理模式,为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的顺利推进与圆满成功注入新动能。
工作思路
1.基于航天批产研制模式,分析技术文件形成特点
单星研制模式下,型号任务根据每次用户需求的不同以及自身可靠性改进的需要进行适应性修改,具有定制化特点。批产研制模式下,航天型号产品的技术状态稳定性和生产工艺过程的成熟度大幅提高,减少了重复设计和重复性验证。对此,总体设计部基于航天批产研制模式,选取不同批次型号、同一批次的不同型号分别开展研究,从文件管理体系构成、文件之间的关联关系等对批次间、批次内文件特点进行分析,明确了批产研制任务的文件按照批产通用文件库和型号专用文件库进行“双库”管理,通用文件库为不同批次任务的通用文件,专用文件库为各个型号的专用文件,所有同批次的第一发型号在通用文件库中对该批次型号的文件体系进行全面规定,该批次后续型号则采用文件体系表的形式对文件沿用、专用情况进行说明,并编制型号专用文件,针对通用文件不再单独编制。
2.围绕型号产品技术状态变化,加强文件继承和关联管理
批产研制模式下,原则上同批次产品技术状态一致,不进行设计优化和产品升级,仅针对质量问题进行更改,对此,总体设计部面向型号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加强文件前端控制,建立了批次内统一、批次间升级的技术状态控制原则,明确型号文件通过版本迭代升级的方式进行管理。若型号产品或设计有新的变化需要更改通用文件,则一般对原文件进行更改,明确更改记录,此通用文件覆盖的所有型号均按照更改后文件的要求进行研制,同时更新本型号文件体系表。若同一份通用文件不能适用多个型号,不适用此通用文件的型号重新编写一份本型号的相关文件,并以更新本型号文件体系表的形式明确文件沿用和重新编制情况。同时,创建文件关联规则,通过档案之间的有机映射关系构建批次完整的文件管理体系。
3.面向研制信息传递方式变化,拓展档案管理内容
批产任务按照统一数据源、多专业协同的思想进行了数字化研制,建立了结构、热控、总装、电缆网等多专业融合的三维设计体系,打通了设计、工艺、实施、检查确认全过程应用链路,设计要求更加清楚明晰,实施过程更为规范严谨,并在总装数据、照片、表单等电子化记录方面实现全面覆盖,大幅提升了批产研制效率与质量管控水平。面对三维模型的协同总装研制模式变化,总体设计部围绕科研业务流程、信息传递方式、档案资源构成形式等进行深入研究,明确了模型数据作为研制信息传递和交互的新型载体,是反映型号研制全生命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一种新型的文件管理对象,从科研生产一体化视角拓展档案管理内容,实现档案应收尽收、应归尽归。
档案管理模式优化措施
1.建立基于批次的“通用+专用”归档管理模式
面对科研生产模式的转变,总体设计部转变原有的以单一型号为基本单元的归档任务管理方式,在同一批次内建立“批次通用+型号专用”的归档管理模式。批次通用文件按照批次代号创建归档任务,按照“项目管理、大系统接口、总体设计、分系统设计、单机设计”的结构组卷,在同批次所有型号发射完成后统一归档;专用文件按照型号代号创建归档任务,按照“单机试验/测试、单机交付、分系统试验/测试、分系统交付、整星试验/测试、整星出厂、总体通用”的结构组卷,在单个型号发射成功后归档,组卷时将其沿用的通用文件以目录和电子文件链接的形式复制到“总体通用”案卷下,以保证批次内单个型号文件的完整性。批次通用文件和型号专用文件一同构成整个批次完整的文件体系。
2.构建批次内总体、分系统、单机的档案关联关系
以科研管理对档案资源的全局性、协调性信息获取为导向,总体设计部利用元数据关联和档案映射实现总体、分系统、单机档案资源一体化管理。针对同一批次的通用文件归档任务,从通用管理、设计、要求及规范的维度,创建以研制流程、产品保证要求为核心的元数据关联规则,自动对型号总体、分系统、单机档案资源进行筛选、分类、聚合,建立自上而下的隶属关系。针对单个型号的专用文件归档任务,通过映射关联,从专用管理、设计、过程控制及专项总结的维度建立单机到分系统、分系统到总体的自下而上的聚合关系,满足各级用户的实际需求。
3.推进模型数据与型号档案的协同管理
立足新形势下型号研制对文档和模型数据及时、准确、全面的获取需求,总体设计部构建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型号档案管理机制,推动模型数据与型号档案协同管理。首先,树立“大档案”观念,重构型号档案的归档范围。以型号研制全流程为主线,以“具有保存利用价值”为归档范围的判定依据,将模型数据纳入型号档案管理范围,明确其归档方式和要求。其次,加强模型数据的“前端控制”,重构档案数据的分类体系。依托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嵌入型号研制任务工作流程与特点的档案分类体系和标准化通用接口,开展系统间数据协同与交互,从源头强化对模型数据的管控。再次,分析模型数据的类型特点,重构档案数据的归档模式。根据批产模式下模型数据的特点、格式、存储方式,结合型号总体、分系统、单机的多层级研制架构,制定模型数据的归档方案和策略。
档案工作服务科研生产成效
1.档案管理与科研生产深度融合
基于批产的载人飞船研制文件通用化率超过70%,其中同一批次的设计类文件和要求类文件基本实现了通用化。通过建立基于批次的文件体系,实现了沿用文件的快速调用,大幅减少了技术文件的重复编制,有力支撑航天科研管理模式转型升级。通过建立批次间的文件关联关系,能够识别输入文件与输出文件的匹配性以及单机文件、分系统文件与总体文件的层级传递关系,有效避免关联文件的缺失,实现了档案管理与科研生产的有机融合。
2.档案资源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航天器数字化研制模式转型背景下,模型数据支撑科学决策、技术创新的价值日益凸显,已成为航天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资产。通过建立模型数据与型号档案协同管理机制,解决了模型数据离散保管和数据查阅、继承、可读性差等问题,实现了型号研制全周期信息的集成管理,使型号研制过程记录更为全面、立体、多元,有效满足了科研人员对数据快速、准确、全面的获取需求等。
3.档案管理模式实现复制推广
面对多型号任务需求下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变,总体设计部对原有档案管理体系进行了优化与重构,初步建立了以型号研制流程为主线、批次通用和型号专用文件相结合的批产型号档案管理体系,实现了卫星研制状态的有效控制。随着航天产品化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及星座组网型号任务的日益增多,该管理模式为组网型号档案的体系化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依据,并在星座组网型号任务中得到了推广应用,为航天科研成果的有效积累与创新发展提供了保障。
作者单位: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责任编辑: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