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的档案力量——以山东省济宁市档案文创工作为例

发布时间:2024-04-11 20:00:06被阅览数:413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皮小卉   秦玲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是档案工作的时代使命。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新增有关鼓励档案馆开发利用馆藏档案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条款。同年6月,“两办”印发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强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探索产业化路径的要求。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也迫切需要强有力的媒介支撑,而档案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中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时代需要。

  山东省济宁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始祖文化、红色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河湖文化、梁祝文化等10多种文化资源交相辉映。济宁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源门类齐全、卷宗完善,为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具备开展档案文创工作的有利条件和资源优势。近年来,市档案馆积极探索档案文创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在“创造性转化”上下功夫,在“创新性发展”上做文章,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档案文创发展道路,被山东省档案馆引为成熟经验在全省推广,被济宁市委“创新济宁行,改革济先锋”列为优秀案例。

  坚持“创造性转化”,激活档案资源生命力

  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历史长河中仍有借鉴价值的文化资源加以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济宁市档案馆依托档案史料和编研成果中的文化元素,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档案文创产品,让“深闺”之中的典藏资源“活起来”,在内容与形式上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1.守正创新,发掘史料资源激发档案文创灵感

  2020年,济宁市档案馆挂牌成立“兰台有礼档案文创产品研发中心”“档案文创工作室”,初步探索基于档案史料资源的文创产品开发。通过梳理馆藏中大批元明清运河图片、照片、碑刻拓片等珍贵资料,查阅济宁历史名人、名家、人文景观、民俗、节庆、饮食、地名变迁等档案记载,以及300余件清代东河总督奏折等实物档案,先后打造出《八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总图》伴手礼、《九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全彩仿真长卷、《清中期漕运图》鼠标垫。根据州志记载打造了济州古八景书灯、济州民间美食二十品手提袋、荷包香囊、折扇、笔记本等文创产品,厚重的档案史料资源激发起档案文创的灵感。其中“济宁古八景书灯:廉洁书灯”荣获第四届“泰山设计杯”山东手造创新设计大赛手造产品设计组优秀奖,首届“孔子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孔子文化创意产品类优秀奖。“济宁民间美食二十品”手提袋精选由非遗传承人绘制的济宁美食图,并配以诗文,作为产品包装无偿送给有关商户,受到商户和消费者的热烈欢迎,不仅加深了群众对档案文创的认识,也为商户提供了新的宣传和营销手段,部分商户还专程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

  2.推陈出新,提炼编研成果提升档案文创内涵

  近年来,济宁市档案馆编纂出一批如《济州古运河史迹题壁辞》、《济州韵函》匣装古文体详注详译、《济州故华录》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编研成果,如何将“成果”转化为“产品”,成为文创工作向纵深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点。市档案馆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文创导向,根据城市建设、景区规划、校园教育、企业发展等方面的不同需要,将编研成果中的文案融入特色产品开发,不仅突破了以往文创产品同质化现象,更为城市宣传打造新名片。目前,已形成“城市形象伴手礼”“景区文化产品”“校园文化产品”“企业文化产品”“‘古济州·新济宁’传统文化产品”“‘古济州·新时尚’传统文化产品”六大系列10个专题50余种产品。比如,《古济州赋》《太白湖赋》用于景观石刻制造,在济州老街和太白湖景区成为标志性符号;将《济州三章》《济州古运河史迹题壁辞》制作为长卷伴手礼;对《济州故华录》进一步提炼,推出“济州故华录”系列明信片10套,这既是对济宁市史料古为今用的有效整理,也是对古文体弘扬传承的有益尝试。

  探索“创新性发展”,提升档案事业影响力

  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其影响力。济宁市档案馆逐步探索出由政府发挥主渠道引领作用,汇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新模式,将文创工作融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之中,让“高冷”的文化形态“火起来”,在文化传播深度与广度上实现了“现代”与“未来”的辉映。

  1.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文创工作感召力

  济宁市档案馆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加大对档案文创工作的宣传力度。实现网络推广大众化,举办以“含英咀华纳兰台,茹古涵今赋青史”为主题的“兰台论坛”,通过齐鲁网进行直播,现场流量5.9万,后台点击量29万余次,集中展示档案文化创新创意成果,搭建起档案文化共享、交流、服务的平台,有效提升了档案文化和档案工作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实现官宣推介高端化,举办“档案文创史画济宁”档案文创产品新闻发布会,邀请30余家本地文创企业参与,现场对档案文创产品进行推介,举办“济州故华录”系列明信片发布暨《梁祝文化在济宁》纪实片首发新闻发布会,进一步提高档案文创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实现工作提升理论化,在《大众日报》、“学习强国”App、“灯塔—党建在线”等报刊和网络平台上刊发多篇专题文章宣推档案文创工作,将经验做法提升到理论层面推广,持续营造档案文化氛围。

  2.汇集各方力量,激发文创工作凝聚力

  济宁市档案馆以文创工作为主线,激发多元活力提升文化服务水平。争取政策支持,市委办公室连续两年印发《关于促进济宁市档案文创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档案文创产品“五进”工作示范化发展的意见》,市委宣传部将市档案馆文创工作列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市财政局将档案文创产品研发推广经费列入部门财政预算支持项目,党委政府的支持更好地提升了档案文创的共识度,为档案文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探索馆际合作,联合各县(市、区)国家综合档案馆、专业档案馆、企业事业单位档案馆,深入梳理馆藏的红色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河湖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大对散存于社会或个人手中有关档案资源的接收和征集力度,不断提升档案资源覆盖面,建立档案文创资源专题数据库,为档案文创产业化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同时,加强馆际间技术合作,通过修复、仿真复制等技术手段对年代久远、保管状况不佳的档案资料进行有效保护。探索馆校(所)合作,挂牌成立“山东大学实习教学基地”,与山东大学建立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长期合作关系,使档案馆成为原始文创思路的策源地。探索馆企合作,积极对接山东公用、济宁国投、山东宏儒雅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签署产品开发授权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国企投资运营的平台优势和产品创意研发的服务优势,形成了从资金配套到产品研发再到销售推广的闭合链条。探索名家合作,吸纳拥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如骆承烈、程宝源、李福林、吕建德等一大批国家级作协、书协、美协、摄协、记协、音协会员以及西泠印社社员参与到档案文创产品创意开发和研发制作中。通过建立人才智库或人才签约的方式,吸引档案文化产业研究、文创产品研发、文艺创作精英参与到具体工作中来,调动起社会各界人士围绕档案资源进行文化创作的热情,有效破解档案文创工作中人才匮乏的难题。

  3.融入社会发展,增强文创工作传播力

  济宁市档案馆着力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创新适于时代发展的文创服务新模式。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档案文创进社区活动,通过开展知识宣讲、互动答题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将融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济宁风景名胜、济宁传统民间美食、济宁汉画像石等元素的楹联、明信片、荷包等文创产品赠送给市民,吸引大批市民积极参与。融入学校素质教育,向济宁市实验初中赠送了《古济州赋》软笔描红字帖并将其引入传统文化课中,让学生们在练习书法的同时感受到文字之美,进而了解济宁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历程,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进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融入乡村振兴,在梁山县拳铺镇刘官屯村以“文创产品+传统文化”的方式,打造一处集红色文化、儒家文化、黄河文化、水浒文化、梁祝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一体的乡村“两创”基地,弘扬党的光辉革命历史和济宁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融入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汇集剪纸、绘画、书法、摄影等艺术形式打造济宁市梁祝文化艺术馆,并将其作为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展示基地,通过创作出《天下第一情山赋》《天下第一情山记》《梁祝峄山画境二十品》等11篇不同体裁的古文体作品,助力梁祝爱情文化研究,推动邹城峄山风景区旅游开发。融入企业生产发展,与山东玉堂酱园签署授权协议,针对中华老字号企业山东玉堂酱园、济宁心酒厂的历史文化进行挖掘,研发生产了《玉堂赋》长卷伴手礼、济州古八景系列酒盒,提升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实现了档案文创与企业文化、企业产品的有机融合,以档案文创助力企业发展。

  济宁市档案馆将持续深耕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做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有益尝试,为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档案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济宁市委党校、济宁市档案馆

  责任编辑:公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