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资政路径 激活“两个转型” 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成都样本”

发布时间:2024-04-08 19:53:08被阅览数:256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成都市档案馆馆长吕毅

  近年来,成都市档案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档案工作“四个好”“两个服务”重要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科学制定“1234”工作思路,首创档案资政服务新路径,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成都样本”,推动档案工作重心从“重馆藏”向“重开发利用”转型、档案人员角色从“保管员”向“研究员”转型,全面推动队伍建设、科研开发、资源整合、特色品牌等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

  以“两个转型”为引擎,建立“大资政”模式

  如何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并及时有效地开展档案资政辅政工作,一直是档案工作的难点和痛点。面对挑战,市档案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为根本遵循,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创新实施“1234”工作思路,即贯彻“一个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聚焦“两个转型”—“重馆藏”向“重开发利用”转型、“保管员”向“研究员”转型;突出“三个关键”—依法治档、高效用档、人才强档;实施“四个工程”—补链强链、提质转化、特色品牌、安全底线,并以此实现队伍建设、资源整合、资政育人、科研开发、特色品牌等工作新突破,明确提出以“两个转型”为引擎,发挥档案资政的作用,奋力推动成都档案事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这一创新工作思路在《档案工作简讯》刊载,获得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同志的肯定性批示,极大地鼓舞了成都档案人开拓创新、砥砺奋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大资政”工作模式,书写“成都样本”

  市档案馆以资政服务工作为突破口,成立了由馆领导班子引领的资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以目标管理统揽全馆人员“参采、参编、参用”,积极构建全市各机关部门共同参与、区(市)县紧密联动的“大资政”模式。

  一是创办《档案资政参考专刊》。专刊内容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社会热点、突发事件和城市文化,立足档案研究,采用“呈现历史+讲好故事”的表达方式,以“小切口”反映“大变化”,彰显档案资源的独特价值;版面标注成都档案专属LOGO及主题宣传语,凸显兰台特色,图文并茂,典雅清新,突出文化属性。二是首创档案资政周报机制。每周一期,盯热点、高频次、“轻”阅读,按期准时送达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案头。三是配套制作“一周新闻汇”。安排专人搜集汇总本地新闻、书记动态、重要会议,与资政专刊同步推出,以此提高参与人员的时政敏锐性,提升资政辅政服务精准化水平。

  自推出档案资政参考周报的两年来,市档案馆先后报送《人声报,开启中共党史“成都故事”》《历史谜团:谁是民国成都首任市长?》《保路运动:川人点燃的辛亥革命导火索》等资政专刊共计89期,先后11次获得市领导肯定性批示,其中,市委常委肯定性批示达9次,突破了多年来档案馆资政参考撰写难、报送少、影响面窄的困局。

  1.档案资政品牌效应凸显,档案影响力明显提升

  市档案馆的档案资政服务获多位市领导肯定性批示,并迅速转化为领导决策。第45期资政专刊《成都历史上最早的机场—凤凰山机场》获得批示“推动凤凰山机场推进中,争取市规自局、市档案馆等单位支持,规划建设相关博物馆,保护和传承好凤凰山机场历史”。相关单位及时与市档案馆取得联系,积极跟进研究。第73期资政专刊《从兵工厂到文创地标:见证历史风云的成都白药厂》获得批示“请传媒集团、电视台前去挖掘报道”。随即,成都市传媒集团、广播电视台等相关单位及时跟进报道,人民网等多家媒体纷纷转载,宣传展现城市文化地标的“蝶变新生”。第5期资政专刊《90年前,落得一纸空文的“廉政准则”》获得批示“这个故事讲的好!感谢市档案馆!”市纪委将市档案馆纳入全市廉政文化建设组成部门,并邀请市档案馆在全市廉洁文化建设会议上作交流发言。资政专刊廉政系列《慈善大家尹昌龄:“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被市纪委“清廉蓉城”微信公众号作为专栏开篇之作进行发布,《治蜀十年:丁宝桢其人其事》被《成都日报》“濯锦·天下成都”整版刊发,档案成为全市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创作源头。随着成都档案影响力明显提升,全市各项重大工作如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世界园艺博览会等的领导小组频频将市档案馆纳入成员单位,档案工作的城市显示度明显增强。资政服务“成都样本”同时吸引了业内和学界关注,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对市档案馆创新资政服务开展学术研究,成都资政服务模式被编写入2023年《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报告》蓝皮书。

  2.撬动业务建设全面突破,构建成都档案新发展格局

  市档案馆以资政服务为突破点,推动“两个转型”,全面撬动国家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取得4个历史性突破:一是首次系统梳理全市档案馆馆藏红色档案,举办“档案里的红色成都”展览,为全市市级部门(单位)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提供红色教育平台,同时将展览引入全国唯一的“学习强国”线下街区—“成都街区”,累计接待参观超过200批次,观展总数超过10万人次。二是档案研究成果《抗战时期成都市防谍肃奸档案汇编》《“微”档成都》分获成都市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三等奖,实现成都档案系统在社科奖项方面零的突破。三是馆藏“成都老茶馆档案文献”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实现市档案馆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方面零的突破,目前正积极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四是系统梳理成都近现代发展历程的档案资料,倾力打造城市演进历程档案品牌,精心策办“风云千重锦官城—成都市档案馆国家重点档案典藏展”,实现民国档案历史文献系统性研究零的突破。全馆人员尤其是年轻干部积极参与资政参考撰写工作,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市档案馆3名同志入选“三支队伍”人才库,自2022年以来,全馆在档案系统核心期刊和中国档案学会征文中发表多篇论文,创下历史新高。

  3.带动全域成都联动协作,档案资源整合实现新突破

  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聚焦成都文化地域特色,强化“一盘棋”思维,创新多维度合作模式,加强与市纪委监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成飞集团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横向联动,拓展区(市)县乃至成德眉资和成渝经济圈综合档案馆参与渠道,联合编发档案资政参考、举办档案展览、开展主题活动。延伸至全域成都的档案资政服务,进一步激发带动了档案资源共享和开发合作,实现了档案文化研究的聚合效应:与市政协、国资委协作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市国有企业改革档案整理与研究,形成汇编成果;与市民政局联合主办“方寸之间图说蓉城”主题展览,在市直机关集中办公区展出后,吸引了市文广旅局、成都川剧艺术中心等多家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催生了新的合作项目。档案资政联动效应进一步发挥,在服务中心工作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资政服务“成都样本”的启示

  市档案馆的档案资政服务之所以取得突出成效,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国家档案局对档案工作主责主业的重视与激励,在于市委市政府对档案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总结资政服务“成都样本”的经验与启示,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坚持新发展理念,科学谋划档案事业发展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市档案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职责使命,科学制定市档案馆“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1234”工作思路,找准资政工作这个突破口,以此撬动队伍建设、科研开发、资源整合、特色品牌等各项工作整体上台阶、出成果,积极回应党委政府期盼和档案事业发展需要。

  2.坚持系统观念,推进档案事业补链强链延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档案资政是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档案工作影响力的有效平台,同时也是长期以来的业界难点。市档案馆迎难而上,主动梳理档案事业全链条中的堵点难点,坚持系统观念,探索出符合成都实际的资政服务新路径,塑造具有鲜明成都特色的资政品牌,持续稳定输出档案文化,通过影响关键少数,实现档案研究成果转化和档案文化的辐射效应,充分发挥档案资政辅政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升档案工作显示度和话语权,促进档案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切实高效服务全市中心工作。

  3.坚持科学人才观,激活档案发展引擎

  强“档”之道,要在得人。通过高标准高频率的资政撰写报送工作,引导激励全馆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档案研究能力和工作水平。通过完善档案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锻炼打造全馆干部队伍,涌现了一批肯干、能干的专业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焕发生机,有效激活发展引擎,集全馆之智之力,推动成都档案事业全面发展。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成都档案人将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以昂扬的斗志、澎湃的激情,全力推动成都档案事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篇章贡献更多档案力量。

  责任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