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深化资源开发构建红色文化传播矩阵

发布时间:2024-04-07 20:24:52被阅览数:236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滨州市惠民县档案馆

  惠民县是兵圣孙子故里、渤海革命老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惠民县档案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要求,依托馆藏档案资源,坚持从“建档存史”“以档资政”“以档育人”入手,整合多种资源渠道、联合多元主体力量、融合多样联动模式,借力数智技术应用优势,突破档案资源开发“小众化”困境,切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充分发挥了档案记录历史、资政育人、文化传承的独特作用。

  整合资源创新社会服务

  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县档案馆紧贴经济社会发展脉搏,以“现代化、智能化、共享化”为目标导向,加强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扩展档案工作服务领域,服务对象进一步向人民群众拓展,服务方式进一步向信息手段拓展,服务内容进一步向中心大局拓展,打造红色数字档案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切实做到档案服务不缺位、不错位。

  1.红色数据库搭平台

  摸清红色档案文献资源底数是进行保护和开发的前提。为更好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县档案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其进行数字化转化,形成红色档案文献数据库。按照其不同的信息类型,形成目录库、全文库、专题库等多种数据库,完整记录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依托档案信息化成果,将131件红色文书档案资源建立红色档案资源专题库,定期更新红色档案的馆藏数量和保存状况,对馆藏红色档案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奠定红色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基础。

  2.“六级联动”延触角

  近年来,惠民县档案馆已建成以档案资源总库为核心,以局域网、政务网、因特网平台为基础,以馆藏档案综合管理系统、馆室一体化平台等核心应用为支撑的数字档案馆系统。利用“六级联动”试点创建有利契机,将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持续提升档案利用“便利指数”。同时,在惠民县档案信息网设置网上展厅模块,推动红色档案向移动端、指尖端延伸,让红色档案走进生活。

  3.模型分析增便利

  从红色档案数字化采集开始,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用户历史借阅记录、查询记录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关注内容及档案借阅频率等信息,以档案使用者、资源提供者、档案管理者为主线,有针对性地对档案数据进行编研使用。同时,通过图书馆、革命纪念馆等多馆联动,实现红色档案数据高效检索、资料共享,有效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助力红色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最大化释放档案价值。

  转变模式融合多重联动

  惠民县档案馆深入贯彻落实“用档案讲好党的故事”要求,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全局中行动,打破管档查档、被动服务的旧有模式,由“你需要、我提供”的被动服务向“我提供、你利用”的主动服务转变,积极探索红色档案与学校、社区、社会团体等融合途径,让红色档案承载的历史“活起来”,进一步扩大档案文化的受众面和影响力,生动鲜活讲好党的百年故事。

  1.档案+红色场馆

  党建统领,以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为试点,率先授牌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提供档案资料和入党申请书、《渤海日报》等珍贵实物档案15份、44页、60余件,组织红色主题实践活动、讲座和展览等,扎实推进渤海革命老区史实研究。辐射带动惠民县烈士陵园、桑落墅镇李丰山烈士纪念馆、吴洪英纪念广场等红色场馆,举办“传承红色基因讲述英烈事迹”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录制《孤胆英雄程九龄》党课视频,并对馆藏不同时期入党申请书进行整理提炼,在“灯塔—党建在线”平台发布。

  2.档案+党课讲堂

  县档案馆组织工作人员走进县第七期“年轻干部求知大课堂”进行授课,围绕惠民县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战史与沿革,以“铭记历史”为题,为年轻干部讲党课。

  3.档案+老年大学

  与老年大学联合举办“从红色档案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从不同角度介绍档案法律法规、档案利用、档案收藏与保护、家庭建档等内容。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围绕“红色记忆”主题,向老同志们发放《历史上的今天》等书籍,鼓励老同志发挥余热,积极发掘档案故事,共同做好编纂工作。

  4.档案+关工委

  联合县关工委,走进第一实验学校、第三实验学校等11所学校开展“党史故事宣讲进校园”活动,带领学生们重温红色记忆,讲述杨忠、吴洪英、里希等烈士英雄事迹,树立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家国情怀。

  5.档案+新华书店

  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做客新华书店公益讲座,从惠民简史到惠民的名称变迁,从花家堡惨案到惠民城沦陷,共同回顾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秉持初心前行。

  走出馆门讲述档案故事

  近年来,为充分留存好红色记忆,确保革命文物资料和红色档案资源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县档案馆积极主动跟进,将红色资源作为重要特色资源开发,加大创新深化力度,成功让红色档案走出馆门。

  1.新媒体联动触发新流量

  借助电视台、微信、“抖音”短视频等线上传播手段,针对惠民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活动、人物,讲述档案背后的故事,“打通”惠民的“昨天”和“今天”。制作《档案故事》专题片13期,其中《孟祥国烈士勇救战士牺牲》被“掌上滨州”、央视频等平台转发,浏览量达万余人次;借助“惠民档案”微信公众号、惠民档案信息网、“爱惠民”App,利用新媒体传播快、影响力大的特点,发布档案信息、视频,多次在全国档案微信公众号排名上榜。

  2.馆际联盟提供新支撑

  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文献信息中心、传播信息文化的重要基地,惠民县档案馆积极从其他文化场馆的发展中汲取经验并建立合作机制,探寻馆际之间、跨区域、跨部门的联盟与合作,打造“馆档联盟”红色教育平台,实现资源共享。2010年至今,持续与浙江省台州市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交流合作。签订档案资料共享合作协议,协助完成一江山岛惠民籍烈士亲属扫墓活动、《老兵口述历史—英雄之歌》惠民战士的采访工作。向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提供一江山岛战役牺牲的惠民籍烈士朱永泉烈士、高先仁烈士遗像,弥补英烈谱残缺的遗憾。与河北省黄骅市档案馆共同举办“红色记忆渤海丰碑”渤海区革命历史图片联展,在惠民县和黄骅市同时开展,通过193张照片、40份档案资料,对渤海区革命历史进行系统性、全景式的融合展示,生动诉说渤海区广大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的伟大贡献,部分档案为首次公开,共接待观展1562人次。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根据馆藏《惠民县烈士革命英名录》编纂印发《惠民县抗美援朝牺牲烈士名册》,收录了584名惠民籍烈士,并与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进行资料交流互补,填补纪念馆缺少惠民籍烈士的空白。深入挖掘和抢救红色革命历史档案,会同青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一纸馆藏泛黄档案解开烈士存疑之谜”研究活动,梳理烈士战斗足迹,并将烈士签名印章赠予烈士家乡—青州市高柳镇东朱鹿村,为党史教育活动提供最直接、最真实的史料支撑。

  3.跨界融合激发新动力

  档案不仅具备凭证价值,还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县档案馆坚持将做好档案工作和加强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致力服务全县人文建设工作目标。深入挖掘馆藏史料,以吴洪英烈士故事为载体,会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策划并参演《抗战英雄故事》,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晚会中成功将馆藏档案由幕后搬到台前。举办“档案馆开放体验日”活动,邀请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媒体记者等40余名观众走进档案馆,了解档案、体验各项档案工作,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激发公众共鸣。举办“档案话百年”“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红色记忆渤海丰碑”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专题档案文献展。把“旧档案”变成“活信息”,把“老档案”变成“新故事”,提供讲解服务300余场次7000余人次,使档案馆真正成为“记忆之宫、育人之所”。

  以史为鉴,向史而新。惠民县档案馆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积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争当红色资源的守护者、开发者、利用者、传播者。将老渤海革命精神的弘扬与新时代的惠民发展相结合,将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与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等产业相融合,将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系统化、体系化,不断推进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做到“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责任编辑:周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