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访山东省档案馆馆长李世华

发布时间:2024-04-07 20:04:31被阅览数:153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本刊记者   王天泉   周拯民

  近年来,山东省档案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全省档案事业呈现厚积薄发、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为深入了解山东省档案工作情况,本刊记者对山东省档案馆馆长李世华进行了专访。

  如何更高水平、更高标准做到“四个好”“两个服务”

  山东省档案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聚焦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根本任务,在新时代推动档案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中国档案》:2023年以来,山东省档案馆开设的常设展、专题展吸引了包括省领导在内的大量观众前来参观,档案查询利用“六级联动”服务体系惠及更多百姓。请您谈谈山东省档案部门如何更高水平、更高标准做到“四个好”“两个服务”。

  李世华:全省档案部门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的具体实践,可以归纳为四句话:狠抓主题主线引领,狠抓基础业务保障,狠抓科技人才支撑,狠抓守正创新发展。

  一是牢牢把握档案工作政治方向,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与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结合起来,印发《省档案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和《省档案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工作台账》,建立全链条落实机制。

  二是聚焦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根本任务。举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凝心聚力建功新时代”专题档案文献展,为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提供载体平台。设计制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山东红色档案展”“沂蒙精神红色文化展”“黄河记忆专题档案文献展”3个线上展,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观看展览。建立起“红、黄、蓝”3个专题数据库,汇集了28万条全省革命历史红色档案资源目录数据、63万条“黄河故事”山东篇章专题档案资源目录数据、10万条经略海洋档案资源目录数据,服务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坚持不懈抓基础业务建设。持续推进县级档案馆新馆建设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用省级财政奖补资金带动市县财政投入,全省共新建136个县级档案馆新馆,达标率由16.8%上升至99.3%。强化全省档案业务“一盘棋”,从资源、编研、人才及其他方面将省、市、县、乡、村档案馆、档案室业务统筹安排,实现共建共享共用。不久前出版的《沂蒙精神专题档案汇编》,由省档案馆、7个市级档案馆、15个县级档案馆共同编纂,第一次打破了传统编研格局,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学习时报社联合在临沂举办的红色文化论坛的成果之一在会上发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是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发挥省档案馆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双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市、县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六级联动”为抓手,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建成启用“在鲁查档”查询利用平台并对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省、市、县、乡、村共计3379个档案馆、档案室在平台上实现共建共享和利用,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六级联动”颠覆了传统的查档概念,让查档就像收发快递一样简单。

  如何打造档案科技与人才高地

  山东省档案部门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作为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与切入点,持续加强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视及投入,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

  《中国档案》:日前,山东省档案馆“纸质档案持续保护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家档案局首批认定的重点实验室。国家档案局日前公示的2023年度优秀科技成果奖励名单中由您主持的一个项目获得二等奖,全省档案部门共计获奖4项,请您谈谈档案部门如何加强档案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李世华:加大对档案科技和人才的投入是促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推进档案工作“四个体系”现代化,关键要靠科技和人才的支撑。

  在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我们采取了“找准小切口推动大发展”的工作思路。第一,聚焦档案保护科技创新切口,以建设“纸质档案持续保护重点实验室”推进全省档案保护科技创新,组织全省档案保护业务技能竞赛和实战培训,推动档案保护“工匠型”人才培养,提升全省档案保护科技水平。第二,围绕建设“六级联动”档案服务体系,以此为切口推进全省数字档案资源和现代化利用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全省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突破。第三,以深化档案职称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实施“人才强档”工程。省档案馆与省档案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山东省档案专业人员职称考试办法》《山东省档案专业人员高级职称评价标准条件》,创新职称评价方式,完善高级职称评价标准条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业绩导向,将人才评价有机融合到档案事业发展大局中。开通“山东档案教育网”,开展“互联网+档案教育培训”,注册学习人数共计2.75万余人。与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签订协议,通过柔性招才引智、互建教学实践基地等形式,开展档案人才培养合作,为全省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中国档案》:请您展开阐述一下,如何深化产学研结合,更好促进档案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

  李世华:在科技成果应用方面,省档案馆以“纸质档案持续保护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努力打造“一个高地、四个中心”,即档案科技创新高地、科技研发中心、人才培养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实验室联合山东中医药大学,整合借鉴其中医药古籍文献修复研究资源,与太阳纸业、齐元公司等企业合作,着力吸引更多机关、高校、企业、档案部门共同参与,建立起人才资源整合机制,实现政产学研用结合。我们计划将入选国家档案局“三支人才队伍”和省级档案领军人才、专家库的专家人才吸引到这个平台上,招募有潜力的青年业务骨干组建科技兴趣小组,集聚各方面力量,在各自的领域、各自的基础上参与重点实验室的工作。

  除了省级层面,我们还将重点实验室的影响辐射到市县档案部门。省档案馆连续举办三届全省档案业务技能竞赛,层层选拔出地方优秀的技术人才,极大提高了大家钻研业务的积极性。省档案馆以档案业务技能竞赛为平台,组织开展档案保护技能实战培训,全省各地档案工作者根据自身的需要规划学习时长,到省档案馆跟班学,即到即学,学会即走。学习人员还可以将本单位可以出库的待修复档案密封后带到培训班上,大家一起研究修复方案。今后,我们还计划以重点实验室这个平台为基础开展专家培训,邀请全国档案专家到现场授课讲解,开展专题学术研讨,打造档案保护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品牌,不断增强科技成果和人才资源迸发的动力与活力。

  如何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省档案部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的要求,精心做好黄河档案资源保护开发、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在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档案》:近年来,黄河流域九省区档案馆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建立起档案工作合作机制,请您简要谈谈如何发挥山东省档案部门在推进黄河流域档案工作合作中的作用。

  李世华:一方面,积极参与黄河流域九省区档案工作跨省联动。2020年10月、2023年5月,在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支持下,黄河流域九省区档案馆分别在太原、郑州召开传承黄河文化档案工作座谈会。山东省档案馆与其他省区档案馆共同签署了《黄河流域九省区档案馆民生档案“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合作协议书》,建立起联席会议机制,通过协同合作,初步实现了“三深入三同步”的目标,在推出传承黄河文化档案文献丛书,举办档案文献九省区联展,开展民生档案异地查询、跨馆出证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另一方面,黄河流经山东9市25县(区、市),全省档案部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也取得了积极成效。总的来说,建立了一个机制,即山东省沿黄九市档案馆协同工作机制;建成了一个平台,即山东省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即“黄河故事”山东篇章专题档案资源数据库;此外,还举办了“黄河记忆”专题档案文献展,编印了《山东黄河记忆》《山东黄河映像》《海外藏黄河舆图集》等专题图书,推出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系列资政参考,在强化省内外联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档案》:您对未来黄河流域九省区档案工作联动有何建议和看法?

  李世华:当前,黄河流域档案工作跨省联动的开放度仍然受到资金、人才、思路以及整体战线比较长等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有较多工作要做。建议由国家档案局有关司局牵头建立起黄河流域档案工作平台,特别是要统筹推进沿黄九省区档案信息化建设。通过制定规划、提出要求,进一步加强九省区的联动和协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出自杜甫的《望岳》,表达了诗人乍见泰山时的惊叹,和对齐鲁大地无尽青翠的赞美。此次山东采访,山东档案事业发展呈现多点开花、亮点突出的特征,其档案馆库建设、“六级联动”体系建设、档案科技与人才建设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相信,山东档案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