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高甲戏档案资源建设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4-04-06 20:12:29被阅览数:271 次信息来源:《四川档案》

  □叶忠惠

  高甲戏又名“九角戏”“戈甲戏”“土班”“大班”,发祥地为泉州,是闽南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闽南方言区、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华侨聚居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变革,闽南高甲戏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演员青黄不接、演出市场萎缩、传承人减少、文献佚失等问题日益突显。相比其他有形物质文化遗产,以口传心授的闽南高甲戏,面临“人在艺在,人亡艺亡,艺在人身,艺随人走”[1]的生存困境。如何实现高甲戏超地域、跨时空传播,以保护这一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推动高甲戏档案资源建设十分必要和紧急。

  1   加快档案资源建设,促进高甲戏保护传承

  1.1   服务高甲戏保护传承

  开展高甲戏档案资源建设,不仅有助于充实和完善馆藏档案,改善馆藏结构,系统地开发利用高甲戏档案资源,也有利于帮助人们了解闽南高甲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推进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建档管理。通过高甲戏档案资源深度开发,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2],为高甲戏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档案服务。

  1.2   构建民众共同历史记忆

  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抢救濒临消失的剧本、唱腔等地域文化资源,有助于增强社会记忆渠道,激活因戏而有的民间制作技艺,使其重回大众视野。高甲戏档案资源蕴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直观反映闽南人民的审美情趣。收集、挖掘高甲戏档案信息,帮助人们走近以高甲戏为代表的闽南民间文化,有助于激发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促进民众自觉参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推动构建更加全面、更加完善的社会历史记忆,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1.3   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将高甲戏保护传承与档案资源建设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高甲戏创作素材,促进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通过不同载体形式采集高甲戏表演技艺和与之相关的音乐、服饰、造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成为高甲戏档案资源,为人们提供生动逼真、丰富翔实的高甲戏信息。不仅有利于保护传承高甲戏,帮助民众了解以往社会生活、舞台艺术和文化思想,对当下的戏剧表演和剧本创作也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1.4   助力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自隋唐起,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经泉州输出海外,多元的异邦文化源源不断回流泉州,为闽南高甲戏发展繁荣夯实了社会基础。高甲戏的创新发展,又促进了区域文化繁荣。充分发挥高甲戏口述档案资源的记忆重构和存储功能,有利于激活民间文化记忆,挖掘出文化价值,促进地方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2   高甲戏档案资源的建档原则

  2.1   采集对象可靠性原则

  简言之,就是采访对象要有权威性。一是将高甲戏研究专家确定为采访对象。高甲戏研究专家专业水平高,有助于提升档案的权威性。二是将高甲戏非遗传承人确定为采访对象。非遗传承人由政府认定,可信度高、权威性强、表演经验丰富,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三是将有较高威望的乡贤票友确定为采访对象。威望高的乡贤票友德才兼备,被乡人推崇敬重,又熟悉闽南语言文化,以他们为采访对象,对以闽南语演唱的高甲戏保护传承大有助益。

  2.2   档案资源独特性原则

  高甲戏档案资源作为官方正史的重要补充,其内容具有平民化、个性化和鲜明的地域特征。高甲戏档案资源建设应坚持独特性原则,以高甲戏文化遗存为抓手,将剧本、唱腔、舞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管理,向民众展示闽南民间特色文化,既可以弥补官方正史对民众社会生活记录的不足,又能丰富和改善馆藏结构,增强档案资源的地域性,在引导民众参与地方文艺建设与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3   素材选择典型性原则

  建档素材典型性表现在。一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采集戏班、资深演员、编剧导演、剧目主创等资料信息,围绕典型人物开展建档管理。二是以典型剧目为中心组织建档素材,如以“高甲丑王”蔡友辉主演的《连升三级》为中心开展高甲戏档案资源建档管理。还可参照这种方式,进行其他民间曲艺档案资源建设,对民间曲艺开展建档管理。

  3   高甲戏档案资源的建档路径

  3.1   采集传承人口述档案信息

  口述档案以其原始性和本真性,填补了传统档案记忆空白,有利于弥合历史断层、拓宽档案收集范围和记录内容,促进非遗资源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3]。以传承人为中心,开展口述档案资源采集,采集内容包括经典剧目、曲谱道具、创作手稿等。若有多个传承人,可根据需要确定不同的采访对象,按年龄、剧目、地域等项目安排采访顺序,同时做好口述档案采集整理和文字记录,形成规范完整的档案资源体系。

  3.2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充实建档内容

  一是从备案登记的戏班着手,收集戏班遗存文献史料,进行建档管理;二是对已发表或出版的高甲戏文献史料、影音制品、实物道具等进行收集和建档管理;三是对各地戏班文献遗存进行普查和采集,根据传承人或戏班特点,制定采集计划,分期分批采集建档。

  3.3   整合民间散存的高甲戏档案资源

  声像档案保留了原始的声音和图像信息,适合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管理,民间戏班声像资料是高甲戏档案采集的重要内容。高甲戏档案资料分散保存在剧团或艺人手中,不利于档案保护、开发利用和档案价值呈现。要最大限度收集民间档案资源,分批分类进行整合优化,逐步形成内容齐全、形式多样、保管安全、检索便捷的高甲戏档案资源体系,充分发挥档案资源价值,满足不同的用档需求。

  4   高甲戏档案资源的建档管理

  4.1   合理设置全宗

  高甲戏档案资源收集面广、来源分散,不以立档单位为对象接收进馆。因此,不便以独立的立档单位设定全宗号,只能参照全宗理论,结合实际设立“高甲戏档案资料汇集全宗”,并设定全宗号。再根据档案资料分类管理实际,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编制目录号和卷(盒、件)号。为便于保管利用,可每个区(县)确定一个目录号,区(县)之下再根据不同的戏班设立卷(盒、件)号,将同一区(县)的档案资料编排在一起,每件档案按年代顺序编排,并在“全宗卷”中对资料来源、内容、成分作概括性说明和介绍。

  4.2   分类建档保管

  根据高甲戏口述档案资源采集实际,纸质档案按照来源原则,以档案材料来源(区县、戏班、传承人等)为依据,建立档案分类管理体系,按类别进行分类建档保管;照片、录音、录像等音像档案信息资料按照载体类型,参照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标准进行保管,但要与其来源相对应的纸质档案之间建立互见号,以方便查询利用;实物档案单独造册登记保管,并建立相应的说明文字材料。对于无法按照来源原则进行分类的零散档案材料,以方便利用为原则,根据产生的年代和内容进行归类,结合实际设立分类层次,确保管理科学规范。

  4.3   实行动态管理

  高甲戏档案资源收集进馆,不同于一般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接收进馆,它没有一定的进馆期限限制,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接收对象,是随时随地、随人随事而异。高甲戏档案资源接收、征集的时间、地点、对象、方式常常根据档案收集线索随机而定。因此,高甲戏档案资源收集进馆后,也应实行相应的“动态管理”,即根据其档案馆藏变化情况,以便于保管利用为原则,每隔若干年适时进行重新分类、整理、编目,按类别理顺入库保管排列顺序,并重新编制检索工具。

  5   结语

  高甲戏档案资源蕴藏着闽南地区丰富的传统文化密码,是体现闽南地域特色的重要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档案部门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保护、传承和繁荣传统文化为导向,采取数字化的方式,加快推进高甲戏档案资源建设保护和开发利用,逐步建成馆藏丰富的档案资源数据库,促进闽南高甲戏及其他民间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地方文旅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用档服务。

  参考文献

  [1]吕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的口述档案[J].甘肃社会科学,2008(3):180-182.

  [2]国家档案局办公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EB/OL].(2014-05-04)[2023-02-15].https://www.saac.gov.cn/daj/yaow/201405/9a74ac4774cd4f25976328ab6aca3ed6.shtml.

  [3]尹培丽,姚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研究[M].高校图书馆工作,2019,39(3):41-45.

  作者单位:福建省石狮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