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档案利用工作发展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2024-04-04 20:52:56被阅览数:176 次信息来源:《四川档案》

  □邹珮萌

  1   档案利用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1.1   顺应社会发展规律

  在信息科技发展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使档案利用工作环境发生重要变化,迫切要求创新档案利用工作的理念、方法及模式。在经济发展方面,城市转型带来的现代社会经济高度组织化和社会高度分散性特征,要求必须深入思考与档案利用工作相匹配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1.2   推进档案事业发展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提升档案利用服务能力”的主要任务[1],同时在各省级地方档案事业“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到通过加强档案利用服务内容与形式的数字转型、智能讲解、数字可视化展览等,拓展档案利用服务合作等途径[2],促进档案事业发展提级进位。

  1.3   满足人民现实需要

  伴随着全民档案意识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查阅利用档案的意愿持续增长,对优质档案的需求日益迫切。这要求档案工作者加强档案利用工作的持续创新,在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档案利用权利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断提升档案利用的品质与体验。

  2   档案利用工作的价值取向

  2.1   服务党的政治建设

  档案利用工作不仅能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拓前行的光辉历程,还能挖掘其中的红色文化,传承并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通过开放档案、出版编研成果、举办展览等形式破除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也是档案利用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南京市档案局(馆)通过向社会公开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后对日本战犯调查、审判记录的档案原件,有力回击了日本右翼试图否认历史的错误。

  2.2   服务政府科学决策

  通过档案梳理整合某个领域的历史信息,分析总结某一方面的历史发展规律,能够为城市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建议,从而达到服务现实、指导工作的资政作用。成都市档案馆创新打造“资政专报”品牌,以一周一报的形式呈现在市委市政府领导案头,提供鉴往知来、资政襄政的经验参考,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2.3   服务区域发展战略

  以上海市为例,与江苏、浙江、安徽档案部门携手推进长三角地区查档“一网通办”,构建了长三角地区档案利用工作合作交流机制。可见,档案利用工作以公共档案资源社会共享为目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支撑,能够充分实现资源整合,搭建档案共享平台,促进馆际交互利用,以达到惠民利民的任务要求。

  2.4   服务城市文化建设

  通过联动多部门、多领域、跨平台开展,将城市发展理念、城市精神内涵、城市文化底蕴转化为档案语言鲜活呈现,让档案成为地域特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成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苏州市城建档案馆就修复了上世纪80、90年代的城市声像档案,并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制作形成声像产品,生动展现城市的文化积淀,助力城市营销。

  3   档案利用工作的原则立场

  3.1   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立场。城市作为承载人们美好生活向往的主要场景,在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及时回应民众需求利益。档案工作者应当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探索档案科学发展与人文关怀良性互动的新路径,发挥档案延续社会记忆的功能,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实现高质量输出和高效能供给。

  3.2   保持创新活力

  保持创新活力是档案利用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面对城市转型过程中人民需求的深刻变化,档案工作者应当主动将档案资源与城市需求相匹配,使用符合时代特征的视角深挖馆藏,创新利用成果的呈现形式和表达路径,积极参与党政资政和公共服务,增强档案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见证性和话语权,扩大档案工作的显示度、知晓度。

  3.3   彰显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以人为对象,聚焦人类的生存意义、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关注人类的和谐与发展,强调人的价值、尊严,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3]。档案利用工作不仅需要关注档案对于特定个体的价值,更要探讨档案所蕴含和所能提供并满足群体的人文关怀意义。档案工作者应当呼应新时代思想文化宣传的迫切需要,融入市民生活场景,以城市文化凝炼城市精神价值、浸润生活方式,营造思想引领和文明养成互促共进的治理新气象。

  4   档案利用工作的实践策略

  4.1   强化三个意识

  一是责任意识。档案的开发利用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紧密关联,档案工作者需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科学的求实精神,发挥馆藏资源和场域优势,创新驱动档案数据、信息、知识和文化的有效供给。二是融合意识。融合发展是社会发展重要规律之一,新时代的档案利用工作既要发挥自身优势又要借势借力,把档案部门的资源优势、专家学者的专业优势、市级部门的行业优势整合起来,通过跨界合作提升档案的包容度和辐射面。三是宣传意识。坚定与国家主导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着眼面向世界的中华文化传播,创新档案展示的表达语境、表现形式,让档案理念、档案文化、档案故事的营销宣传更加丰富,直达人心。

  4.2   厘清三个环节

  一是选题。首先考虑选题的政治效果和现实价值,必须要符合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其次考虑选题的典型性和战略性,选择能突显出城市转型过程中某一特定阶段重点工作、文化精神的档案资源,充分展现城市发展进程,服务未来城市建设的长远需要。二是选材。严格控制选材尺度,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决定材料取舍。优先选择客观、真实反映事物共性及其本质且更具权威性的档案资料,注重对孤本、手稿等档案原件的利用,凸显档案自身的稀缺性与珍贵性。同时还应关注档案的清晰度与完整度,确保利用者能够对档案信息进行正确判读与利用。三是选形式。既要通过编纂档案史料、编写资政参考、制作文创产品等,提供以纸为媒的阅读体验;又要打造互联网时代的档案产品,开发新媒体的视听体验;还要以观众视角为主,举办档案文化沙龙、活动、展览,创新多场景的互动体验。

  4.3   健全三种机制

  一是馆际合作。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馆、地方各级档案馆、企事业单位档案馆以及专业档案馆等档案系统内的馆际成员,能够更加高效、便捷地开展档案利用合作,达到整合馆际成员能力、减少重复建设、实现数字资源共享等目的。二是部门协同。积极主动寻求各部门间的合作与协调,在协同服务机制、服务管理模式、标准规范等方面创新实践,建立完善档案信息协同服务平台和架构。三是社会参与。社会力量是档案利用工作的重要补充,应当鼓励和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家庭和媒体等共同参与,发挥第三方的专业、人才、设施、技术优势,合作开展档案利用工作,创新以档案为载体的时代表达,在构建全民族文化自信体系中实现档案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中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EB/OL].https://www.saac.gov.cn/daj/toutiao/202106/ecca2de5bce44a0eb55c890762868683.shtml,2022-03-02.

  [2]刘越男,周文泓,李雪彤,代林序,冯天予.我国档案事业“十四五”发展图景展望——基于国家及省级地方档案事业“十四五”规划的文本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23,40(02):71-79.DOI:10.13366/j.dik.2023.02.071.

  [3]张筠.档案的人文关怀价值探析[J].档案天地,2020(04):46-47.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