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甘露” 浸润兰台“硕果”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档案馆全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2024-04-01 17:50:53被阅览数:283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档案馆馆长 张艺铭

  围绕人才队伍建设,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档案馆积极实施“人才兴档、人才强档”战略,加强精准化培训、专业化训练、实战化检验,持续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为全市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积蓄“源动力”。

  突出政治引领,选准教育培训“出发点”

  创建档案干部“兼职教师”师资库,2023年共有9名干部获得“全区档案干部在职教育兼职教师”资格证书。探索建立“掌握专业方法、培育专业思维、提高专业素养”的培训原则,引导“兼职教师”打磨特色案例、开发特色课程、提升授课质量。打造并充分利用“学习讲堂”,鼓励干部积极开展主题宣讲活动。2023年以来,“学习讲堂”累计开展宣讲12期、培训人数800余人次,档案干部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彰显。

  注重需求调研,找准教育培训“切入点”

  聚焦参训人员的特点和需求,分级分类实施多轮全覆盖式培训。坚持专题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线下培训与线上培训相融合的方式,分批次、分阶段、分类型在全市“量身”开展新入职档案干部培训、全市档案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全市档案人员岗位培训,2023年累计培训人数达1500余人次。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技能训练,注重提高操作能力。近两年来,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档案业务培训班等各类培训10期,总培训时长达400余课时。坚持“训前调研、训中指导、训后回访”,确保将“需求侧”与“供给侧”相结合,不断提高培训的“精度”。如,邀请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专家学者,专题讲授“新时期的档案工作”“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条例”以及“论文写作”等课程,变“固定性”培训为“菜单式”培训,让培训“供”与“需”精准对接。

  强化实践锻炼,瞄准教育培训“关键点”

  将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通过知识竞赛、导师帮带、专题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举办“6·9”国际档案日知识竞赛,来自市纪委监委、教育局、总工会以及9个旗县区共计12支队伍参加比赛。组织开展档案法律法规知识竞答,超5000余人参加活动。在自治区档案局、档案馆组织的国际档案日知识竞答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奖”。以“练兵比武强技能、档案工作树新风”为主题,充分发挥老科长“传帮带”作用,建立“一对一”骨干帮带机制,实施“师带徒”计划,通过压担子、交任务、教方法,帮助新入职年轻干部成长成才,努力使其尽快成为单位的“行家里手”、全市档案业务的“精英骨干”。制作《初识档案》《文书档案整理》教学微课以及宣传折页等,分批次对全市60余家单位300余名基层档案人员进行全覆盖式业务辅导。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运用“小班教学”模式,举办6期档案业务知识专题培训班,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的专题辅导方式,帮助档案人员补齐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短板,切实提高其业务技能和水平。

  夯实人才基础,对准教育培训“落脚点”

  在统筹推进档案教育培训工作中,大力拓宽引进渠道,着力打造培养平台,加大干部培养力度。通过考录、遴选等方式,仅2023年全市各地档案局、馆补充了50余名高学历、专业型年轻干部,扩充了干部队伍力量。积极选派年轻干部赴基层挂职锻炼,参与全市重点工作。2023年,全市档案系统中有1人入选“自治区档案专家”、3人入选“自治区档案工匠型人才”、5人入选“自治区青年档案业务骨干”。秉承“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的培养理念,不断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利用职称评审平台,激励干部更好发挥专业优势,不断壮大专业技术型人才队伍。机构改革后,参与档案系列职称评审的人员数量逐年递增,申报人员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23年底,全市参与档案系列职称评审人员共计557人,为档案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兰台筑梦数十载,故纸堆里写芳华。市档案馆将始终秉承“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理念,着力拓宽培养思路,创新培育方式,持续激发各类人才扎根兰台,不断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的人才动能。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3月28日 总第4115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