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动档案编研高质量发展——在2023年档案编研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发布时间:2024-03-28 19:53:24被阅览数:190 次信息来源:《四川档案》

  □张辉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这一重要思想为我们扎实做好档案编研工作,纵深挖掘档案文化资源,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彰显档案文化的时代价值,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们要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深刻领会全国、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自觉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总书记对四川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巴蜀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坚决扛起赓续中华文脉和维护国家战略腹地政治安全的历史重任,讲好四川故事,推动巴蜀文化绽放时代光彩,激励全省各族人民以无比坚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一、实事求是、客观总结,准确把握推进档案编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成效、新变化

  近年来,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档案编研工作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取得了新成效,呈现出新气象、新变化。

  (一)史料编研出版有新成效

  始终坚持政治引领、立足本地特色、发挥馆藏优势、统筹各方力量,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努力讲好档案故事,精心编著了一系列优质史料编辑研究成果。特别是四川省档案馆历时三年编纂完成的《清代川滇边务大臣衙门档案》于2023年9月正式出版发行,在史学界、档案界、出版界都引发了较大反响。2022年以来,各地档案馆共编印档案作品222部,6153万余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

  (二)档案资政服务有新亮点

  以馆藏档案资源为支撑,聚焦“国之大者”“省之要事”,积极探索档案工作资政辅政、服务发展的路径,全力做好档案资政参考编撰工作,推动档案编研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绵阳市档案馆、达州市档案馆等,在档案资政服务方面都有新突破、新进展。成都市档案馆打造的档案资政服务“成都样本”,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省档案馆在发挥档案资政服务职能方面,也进行了有益尝试。省档案馆与重庆市档案馆合作,组织131个档案馆共同编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概览》即将正式出版。

  (三)编研业务指导有新进展

  省档案馆认真履行业务指导职能,通过专题调研、素材收集、合作出版、交流座谈等形式,不断加强业务指导力度,助力全省档案编研能力提升。近两年,省档案馆先后深入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等10余个档案馆开展档案编研业务指导,撰写《守正创新担使命  真抓实干谱新篇》等调研报告,指导全省档案编研工作。省档案馆还与成都市新津区档案馆合作推出《一个“江湖大佬”的人生传奇》等资政文章。

  二、全面梳理、深刻剖析,切实找准档案编研工作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

  目前,人才队伍素质、专项资金保障、资政服务能力等短板依旧制约着档案编研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由于档案编研工作在发挥档案资政育人职能方面的重要作用越发凸显,任务越发艰巨,一些新情况、新挑战也接踵而至。

  (一)档案编研工作地位的日益凸显,对编研人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十四五”时期,档案作为重要信息资源和独特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日益凸显,档案工作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更加突出。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档案编研工作带来了强烈冲击和挑战,档案编研工作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现代化等特征。档案编研人员只有主动担当作为,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努力将自己打造成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要求。

  (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对编研内容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思想观念解放、科学技术进步、对外开放扩大,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等新特点。档案编研工作要切实履行好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就要跟上社会文化发展的节奏,不断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推陈出新,让人民群众享有更丰富、更优质的档案编研作品、感受更高质量的档案文化。尤其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实践要求,通过对优秀档案资源的深入挖掘,作出贴近时代、贴近大众、贴近民生的当代表达,推动档案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下、服务今人、传承后人。

  (三)各类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编研成果的形式要求越来越高

  长期以来,档案编研成果大多以单一纸质文字出版物的形式出现,载体单一,利用起来比较繁琐,影响范围也受到局限。随着新一代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民群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深刻变革,对我们档案编研成果的呈现形式和呈现效果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档案编研工作深度融合,突破以往单一纸质向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综合运用转变,提高档案编研成果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载体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档案编研成果宣传,提升档案编研成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是档案编研工作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守正创新、精准施策,科学谋划实现档案编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创新发展,珍惜历史机遇,主动迎接挑战,把编研工作放到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来思考、谋划和推进,克服困难问题,补强短板弱项,不断努力提升档案编研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多位一体,推动史料编研提档升级

  坚持编研并重,加强统筹规划,细化目标任务,持续推出一大批史料汇编成果和研究成果,实现档案编研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双提升。一是立足馆藏,加强档案史料汇编。聚焦红色档案、民国档案、清代档案等资源,认真梳理筛选,积极开展汇编出版和专题研究,推出一批优秀档案编辑和研究成果。二是主动合作,深化档案史料研究。积极与党史、方志、图书、文博等单位和高校等开展档案史料研究合作,不断积累方法经验、提升研究水平;积极在档案系统内部开展横向与纵向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编研能力、丰富研究成果。三是推陈出新,提升编研内容可读性。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多种编研风格,推出更多兼具温度和深度、更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档案编研成果,满足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等精神文化需求。

  (二)多措并举,推动资政服务提优补短

  充分挖掘档案资源价值,发挥档案原始依据功能、决策参考功能和历史借鉴功能,关注时政和社会热点,在档案中找寻历史经验,以信息、文章、书籍、展览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档案资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一是努力提升资政服务的精准性。进一步优化信息互通机制,强化与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党委政府的资政服务需求,超前谋划、有的放矢,不断提升档案资政服务能力和效果。二是努力提升资政服务的多样性。紧扣重点、热点、难点,创新探索多样化的档案资政服务模式,提升资政文章的阅读乐趣和育人效果,推动档案编研工作在服务发展中有位,服务群众中有声。三是努力提升资政服务的合作性。积极加强与基层档案馆横向、纵向融合,尝试联合编印高质量资政服务成果,不断提升资政服务工作影响力。

  (三)多向发力,推动业务指导提频扩面

  通过开展多层次、多维度、多形式、全方位的档案编研业务指导,不断提升基层档案馆档案编研工作能力水平。一是在人员培训上。省档案馆将依托省档案学会,每年举办1-2期档案编研业务培训班,并积极选派人员为各地举办的编研业务培训班授课。二是在业务交流上。省档案馆将坚持每年召开1次档案编研工作座谈会,开展业务探讨和经验交流;力争每年组织1~2次集体参观考察和学习;在开展编研业务调研、资料收集等工作时,争取有基层档案馆档案编研工作人员参与,努力推动在共同工作中加强编研指导。三是在项目推进上。省档案馆将积极选派人员参与各地档案编研项目,持续推进在全面参与中深化编研业务指导。

  (四)多频共振,推动成果宣传提质增效

  广泛利用新技术、新平台,创新形式载体,持续优化档案编研成果宣传推广,推动档案编研工作不断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一是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编研成果呈现形式。广泛利用新媒体信息技术,立体生动展示档案编研成果,使编研作品更加鲜活、更有趣味。二是组织优秀成果评选,促进档案编研成果转化推广。目前正在积极筹划,初步打算依托省档案学会,每两年组织全省档案馆优秀档案编研成果评选,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档案编研良好氛围。三是加强媒体合作,扩大档案编研工作影响力。深化与主流媒体平台合作,提高档案编研成果宣传报道力度;尝试与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合作,开办编研成果宣传栏目,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促进更多干部群众了解档案背后的动人故事。四是探索开发衍生品,擦亮档案编研特色名片。采取档案+展览、研讨、文创、互动、体验、揭秘、游戏等形式,创造性开展各类沉浸式、互动式档案研学活动,促进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档案、喜爱档案。

  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我们要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高度自觉的责任担当,以落实档案工作“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任务为主线,以推动档案编研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推动史料编辑出版、档案资政服务、编研业务指导等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巴蜀新篇章作出档案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四川省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