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展览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26 16:16:15被阅览数:177 次信息来源:《四川档案》

  □向晓东

  档案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历史的真实写照。档案展览是将档案馆(室)藏档案中蕴藏的反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文历史积淀、红色基因传承等内容信息元素挖掘出来,通过传统展示手段和互联网传播媒介等方式,以实物原件、复制件、仿制件或数字形式展现给观众的一种宣传传播形式。

  档案展览打开了档案宣传和文化建设的一扇窗,对于利用档案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展览业已成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和利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展陈内容更趋丰富,展陈场地更趋灵活,展陈手段更趋样,参观受众更趋多元。如何从定性和定量方面对档案展览进行评价,实现档案展览质和量的双提升,发挥档案展览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建立档案展览评价指标体系便成为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1  档案展览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档案展览评价体系的参数是否精准,逻辑是否严谨,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清晰,指标是否翔实,事关评价体系的价值与功效,需遵循一定的原则。

  1.1  客观性原则

  档案展览工作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功能定位,评价指标的设置务求客观合理。评价指标的选择要紧紧围绕档案展览的固有特征,内容上突出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和真实凭证性,充分发掘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记忆功能。设计上展示展览的专业性、时代性和艺术性,功能上体现教育性和宣传性。各指标要素之间要尽量保持相对独立,规避重复数据,客观反映档案展览的实际情况。

  1.2  全面性原则

  档案展览是一项系统工程,内涵丰富,外延广泛,除涉及档案展览本身的选题立项、内容建设、设计布展、开放运行、宣传推介等工作规程和相关的专业技术要求外,还包含展陈场地的建设管理、展览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展览价值的评估优化等内容。在指标体系构建中要保持完整性和全面性,纵向覆盖每个流程,横向涵盖每项管理。

  1.3  实践性原则

  构建档案评价指标必须考虑所选指标数据是否方便采集获取,是否可以定性或定量,并具有可实施、可迁移、可复制等操作属性。具体讲,就是评价指标必须高度指向实际展览工作,容易对标落实,特别是要满足主客体外的第三方能够高效率地理解指标、实施指标,并快速完成权重赋分评价。

  1.4  结合性原则

  档案展览评价指标参数的可量化、可统计与可分析是当前信息化背景下的刚性需求。如何客观高效评价档案展览工作,唯有把各项指标设计权重赋分后才能达成目标。尤其是对流动展览、线上展览工作的评价,没有可量化的指标就很难收集目标观众的意见与建议。对于不能量化的指标就要采用合理的定性指标来补充,通过定量和定性指标的有机结合,确保评价体系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2  档案展览评价体系的设计

  2.1  设计依据

  档案展览评价体系的设计,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规范》等。另外还借鉴了国家文物局发布印发的《博物馆展览内容设计规范》《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导则(试行)》,四川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等,同时参考了各级各类档案馆线上线下展览案例中的实践经验做法。

  2.2  设计框架

  档案展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完全对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务求评价指标有标准规范对接,权重赋分有政策依据支撑。根据展览工作自身特点,尝试把功能性板块划分为一级指标,把概述性内容划分为二级指标,把要素型内容划分为三级指标。反复研判迭代指标之后,最终形成包括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标准、扣分标准、分值和评价方式等内容的《档案展览评价细则》。

  2.3  要素指标的实现路径

  档案展览评价指标的源头活水来自展览实践工作。本研究广泛调研国内公开的展览案例后,发现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与展览的质量水平呈正相关性。首先,根据档案展览工作流程对标梳理出具有代表性的各个功能性指标(一级指标:评价项目),并结合实际工作权重赋分。其次,对标档案展览工作流程归纳总结出概述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内容)。最后,在二级指标的基础上,精心筛选出工作中的各个要素性指标(三级指标:评价标准),并且规避相互有内容交集或者并集的要素,最终确定并形成三级指标。

  根据本研究形成的《档案展览评价细则》,对档案展览评价指标权重赋分表中的三级指标进行百分制评分。先依据每个一级指标权重计算出每个功能指标加权平均数,后计算所有一级指标的加权平均数之和,即是档案展览评价指标分数。为了最大限度维护评价结果的客观与公正,评分的主体应该包含策展人、目标观众和独立第三方。

  3  档案展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档案展览评价内容是档案展览评价体系的核心。本研究主要从基础设施、主题内容、展陈方式、宣传推广、规范管理五个方面构建档案展览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3.1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一般包括了主体设施、配套设施、外观风貌等概述性指标,该类型指标属于二级指标,包含展陈场所、指示引导牌、意见簿、投诉电话标识、管理、讲解、安保等刚性指标要素,包含标识标牌、安防设施和停车场等配套辅助要素和展陈现场内环境,如功能布局、美化等软性指标。

  3.2  主题内容

  档案展览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国史教育、廉政教育、历史文化传承教育、科普知识教育等鲜明主题,策展人在选题立项阶段完成选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目标受众、展览定位和预期目标,确定展览名称、内容架构和展览大纲,再根据展览大纲的结构层次,确定展览重点、鉴选档案展品、设计辅助展项、进行展品组合,完成展览内容文本和文字说明的撰写,做到主题内涵挖掘充分,机构布局合理完整,展品真实组织得当。

  3.3  展陈方式

  根据展览场地合理规划功能分区、观众参观线路、展陈板块布局、展厅采光照明、重点展品展示和互动展项分布,在充分考虑展览吸引力、安全性、舒适度和布展材料、施工工艺、多媒体创意等基础上,对展厅色彩氛围营造、展板展件色调色彩、展墙及立面造型、主体展项、辅助展项、展台展柜制作等进行一系列的布展施工,有机融合传统与现代科技手段,譬如时间回溯、穿越感、虚拟现实等等。聚焦实现展陈的艺术性、观赏性、互动性和趣味性。

  3.4  宣传推广

  宣传推广维系着档案展览价值的达成效果,包括讲解服务、活动开展、宣传推介、宣传反馈等内容。主要评价讲解词的完整准确,讲解服务的规范周到,讲解员的仪容仪表,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共建共享开展活动情况,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借助媒体优势、全媒体矩阵、流量导入、文创周边等要素的宣传推介情况。

  3.5  规范管理

  档案展览规范化管理是关系展览工作全局的重要机制保障,由机构与人员、实施模式、流程管理等三部分构成。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策展人和展览团队的组建,工作机构的建立,专业人员的培训,正常经费的保障,安全保卫、消防、财务等工作制度的健全和后评估机制的建立等。

  总之,建立档案展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不仅要以档案学的角度思考展览中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要以展览学的角度考量形式设计是否合理,同时,展览的受众需求、传播方式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随着各方面研究的深入,档案展览评价指标体系必将日趋完善和规范,为推动档案展览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本文系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全媒体时代档案展览的创新研究”(项目批号:2022-X-065)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系“全媒体时代档案展览的创新研究”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