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档案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4-03-06 14:07:03被阅览数:278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邱川燕

  科技特派员制度于1999年发端于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深入总结基层实践、科学深化提升、大力倡导推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经过20多年的实践,科技特派员制度已经从最初的科技扶贫发展到如今的科技富农强农,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发展。科技特派员档案作为党领导科技创新人才服务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的原始记录,见证了科技植根“三农”创新发展的实践探索和制度安排的历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宝贵资源。做好科技特派员档案资源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提出的“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要求,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福建省科技档案馆是省级科技专业档案馆,同时兼具福建省科技厅档案室的职能,负责科技档案保管和利用,以及省科技厅各门类档案管理等工作。“十四五”以来,省科技档案馆以省创新战略研究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研究》为抓手,对科技特派员档案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在广泛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科技特派员档案的特点、剖析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总结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档案资源建设的创新实践与做法。

  破题:明确科技特派员档案的特征

  1.广泛性

  时间上,从1999年至今,科技特派员制度历经20余年的发展,时间跨度长;人员数量上,科技特派员队伍从最初200余人到如今全国参与人数突破10万人次,参与人数众多;空间上,从福建走向全国,具有“星火燎原”态势。科技特派员制度影响深远,覆盖广泛。科技特派员档案作为与科技特派员制度相伴相生的原始记录、重要凭证,同样也呈现出覆盖广泛性的特点。

  2.多样性

  门类上,主要以科研项目档案为主,同时有政策发布、人员选派、经费下达、基地创建、经验总结等文书档案,还有科技人员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现场培训等声像档案,此外还有实物档案、人物档案,等等;样态上,由于时间跨度较长,经历信息技术从初创到飞速发展的年代,档案样态从“模拟态”到“数字态”以及“数据态”兼而有之,呈现出门类多样、样态多元的特点。

  3.专门性

  科技特派员档案的形成过程围绕科技特派员的选认、委派、结对帮扶、具体实践、成果推广等展开。目前,科技特派员工作已形成了“科技+书记”“科技+龙头+基地”“龙头企业+基地+科特派+农户”等多种服务模式,使科技特派员档案特色鲜明,档案中“科技+”“科技特派员+”的元素突出。

  困局:探析科技特派员档案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机制层面:尚未形成业务与档案工作相融相促的良好态势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科技特派员工作、轻档案管理的现象。据了解,科技特派员档案主要分布在科技特派员联席会议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科技特派员个人或团队以及生产经营单位或主体。目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缺乏有效的共建共创协同机制。

  2.制度层面: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科技特派员档案管理制度

  由于科技特派员档案具有广泛性、多样性、专门性的特点,需要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方面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具备专业化的指导。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目前科技特派员档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制度缺失、档案行政监管缺位、档案专业指导“缺席”等问题,造成科技特派员档案管理规范性欠缺。

  3.技术层面:科技特派员档案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科技特派员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较低。在管理上,一些单位仅将年度产生的科技特派员文件材料作为工作资料收集起来,并没有对其进行系统化整理;部分单位为了便于查找,建立了电子表格,绝大部分立档单位未通过档案信息化对科技特派员档案开展系统管理。

  4.理论层面:尚未引起业界的普遍关注

  笔者在“中国知网”以“科技特派员”为主题进行检索(截至时间为2023年11月30日),共检索到9172条文献信息;在以上结果中以“档案”为主题进行二次检索,仅有11条文献信息,除去不符合条件的,结果仅1条。由此可见,档案界业内对科技特派员档案的研究关注度不高,研究成果极少。

  破局:科技特派员档案资源建设的福建探索

  1.建立协同机制

  “合力共创共赢”,积极构建科技特派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部门、服务主体、帮扶对象协同管理的联动机制。目前,福建省科技厅负责对全省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考核。以考核为抓手,要求各地、各部门实行科技特派员实绩考核材料收集与归档同步,考核材料报送与建档同步,实绩结果评价与档案整理规范化检查同步。省科技档案馆作为专业档案部门,积极跟进、及时开展专业化指导,抓住考核这一“牛鼻子”,联动各方力量,辅助做好建档工作。

  2.完善制度建设

  “善治需要良法”,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档案管理制度,让档案产生部门在收集、归档、整理、著录时,有章可循、有的放矢。目前,省科技档案馆以项目为依托,集结省档案局、档案馆以及档案界、信息化领域、科技档案领域等专家学者,在充分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拟出台《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档案管理办法》《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档案数据著录规则》等相关制度与规范,为科技特派员档案资源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3.着力平台建设

  “完善顶层设计”,省科技厅于2021年构建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服务云平台,平台实现了全省科技特派员在线申请、考核管理、绩效评估,基本形成“数据驱动、精准治理”的科技特派员选任机制。同时提供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网页等多种融合服务方式,提升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水平和科技特派员服务成效。截至2023年11月底,平台总访问量408425人次,总用户数为35678个,共有18661位专家和科技特派员开展在线服务,解答农民提出的技术问题103167个。平台共有农技视频1228个,累计播放7.5万余次。平台为科技特派员档案资源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和有力的平台支撑。

  4.整合档案资源

  “构建全景记忆”,一是广泛收集不同对象、不同门类的档案。省科技档案馆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专题数据库建设,通过对科技系统档案管理部门、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部分高校以及设区市的科技特派员档案管理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收集、整合各部门以及原科技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各门类科技特派员档案并开展数据集成工作。目前,已汇集科技特派员政策发布、经验总结等文书档案,科技特派员后补助、星创天地后补助以及科研项目档案、照片档案、新闻媒体报道视频档案等丰富资源。此外,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地南平市档案局(馆)联合市科技局等单位,共收集科技特派员文书档案9000余件,照片档案33396张,视频档案1042件、263GB,音频档案30件、3.3GB,主要包括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和推动科技特派员形成机制,国家、省、市领导调研指导以及相关媒体宣传报道等各类档案资料,记录了从首批到累计1.89万人次的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一线,为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奉献才智的真实历史。二是开展口述档案的采集工作,选择亲历者中具有代表性的科技特派员进行采访、记录,留下珍贵的档案史料。比如,由省科技厅编著的《福建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与实践》一书中就收录了《李川同志访谈实录》,记录了对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亲历者、福建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十届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李川同志的采访,生动描述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当时在福建萌发、形成和发展的故事。三是建设特色主题记忆馆。利用地缘、人缘、物缘等优势,整合各门类档案资源,建设主题场馆,用以回溯记忆情境,展现历史性瞬间,全景式、立体化展现全面真实的社会记忆、发展历程。目前,福建省在“全国科技特派员第一村”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溪后村建设科技特派员主题展览馆;在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建立科技特派员示范教学点等。

  5.致力资源开发

  “合力共建共享”,省科技档案馆和相关单位协助省科技厅坚持边建设边开发的原则,活化各门类科技特派员档案资源。一是充分挖掘科技特派员机制创新战略研究项目档案的资源,将研究成果结集出版《科技特派员机制研究》一书。二是挖掘人物档案中的先进事迹,出版《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福建省最美科技特派员先进事迹汇编》;制作《福建省科技先进典型展播》视频;先后在“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展览以及“福建省科技创新图文展”中开辟“科技特派员”专栏展览等。三是集中收集有关科技特派员的新闻报道并制作形成汇编本等。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档案资源在资政、参考、传承、育人等方面的功能,积极发挥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工作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也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档案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科技特派员档案工作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明确特点、正视问题,聚焦机制体制创新、聚焦制度建设与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聚焦主动融入数字中国的建设,以强烈的责任感、高度的使命感,积极履行好“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和使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贡献兰台力量。

  作者单位:福建省科技档案馆

  责任编辑:公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