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数字档案快车 建设绿色生态核电 ——访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防城港项目部总经理马立民

发布时间:2024-03-05 14:53:43被阅览数:382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安涛

  马立民,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防城港项目部总经理、防城港核电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试点项目领导组组长。

  为进一步提升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水平,加快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2021年,国家档案局开展了第三批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试点工作。2022年3月,广西防城港核电项目获批成为试点单位之一。2023年12月,该试点项目通过国家档案局验收。围绕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记者专访了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防城港项目部总经理马立民。

  记者:请介绍一下开展试点工作的背景和目的?

  马立民:防城港核电项目是在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背景下启动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是少数民族地区首个核电项目,也是广西优化电源结构、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重点能源项目。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一次规划、分批建设。二期工程建设2台“华龙一号”三代技术机组,其中3号机组是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于2023年3月25日正式商运。电子档案管理试点项目依托二期工程开展相关工作。

  两台机组的建设产生了上百万份文件。如果按照目前国内核电项目主要采用的“电子+纸质”双套归档模式的话,会带来归档工作量翻倍、人工作业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高、重复投入、纸电一致性难保证、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同时,设计、制造、施工、调试等业务活动中大量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文档管理的对象、方式等均发生了变化。基于上述原因,经中广核集团公司推荐,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联合防城港核电将该项目申报了试点,并获国家档案局批准。

  试点申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简化项目档案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二是为了方便档案查询、检索、共享和利用,提高利用效能。三是减少纸质文档的使用、保存,降低管理成本。四是避免纸质文档在保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坏、丢失等情况,增强档案安全性。五是减少纸张浪费和环境污染,为“建设绿色生态核电”贡献价值。最终,希望能为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提供“中广核解决方案”。

  记者:围绕试点,公司做了哪些具体规划?又是如何实施的?

  马立民:项目试点任务涉及管理制度体系、关键技术方案、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及电子档案利用4个方面。目前,这4项试点任务均已完成。我们制定了一套覆盖从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形成、流转、归档”到电子档案“移交、保管、利用”的全流程管理制度,提出了“电子签章+XML封装+PDF格式+四性检测+长期存储策略”技术方案,并完成了数字档案系统建设,开发了知识服务小助手,配套了AI智能人机问答交互服务,实现了电子档案智能检索和移动端查阅利用等。

  试点项目自获批到通过验收,历时近2年。试点前,公司通过申请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核电项目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研究”等开展了理论研究,并对设备监造报告、调试变更文件、经验反馈文件、物资到货验收文件等的在线归档进行了先期探索。防城港公司还开展了“三废”日志等在线归档实践,并获批自治区级数字档案馆试点建设单位。这些工作的开展,为最终高效、高质量完成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记者: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是什么?如何解决的?

  马立民:问题主要是人员能力不足、个别业务系统陈旧、业务部门归档意识不强、核电项目文件类型多且文档质量参差不齐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应对措施。一是组织参加外部专题培训、调研,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邀请第三方参与项目实施方案的评估,并对实施方案开展法律咨询,弥补人员能力及经验不足的问题。二是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开展对标工作。编制了《电子档案数据规范》《电子档案存储、备份与恢复方案》等覆盖电子文件管理全过程的17项规章制度,为项目实施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引入电子签章、XML封装、电子文件四性检测等技术,制定了《电子签名要求及实现方案》《电子文件格式及元数据封装方案》等11个方案,并根据不同类型文件有针对性地制定归档实施方案,确保电子文件真实、完整、可用及安全。四是编制了《防城港核电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实施方案》等,对重点业务部门、项目部和施工单位等开展相关培训,让更多人理解、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

  记者:开展项目试点将对企业产生哪些利好?

  马立民:目前,我们已在试点工作中完成设计生产管理系统、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等9个业务系统的升级改造,实现工程技术文件终版、施工变更文件、物资到货验收文件、调试报告、调试变更文件、建安竣工图等在线归档近13万件,最终要归档近100万件,成效显著,为项目建设提质增效贡献了档案力量。同时,也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管理效益方面,有利于提升文件审查、归档、移交等工作效率,提高文件安全性且便于利用,还可为核电项目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支撑,促进知识的积累和传承,提升整个团队的电子文件管理意识、素养及技能,助力业务数字化转型,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经济效益方面,从试点成果看,预计可少打印约150.76万件纸质文件(部分文件需要打印2套),可节约综合文印成本约1500万元、永久库房约200平方米及设备费用、电站60年寿期的管理费等。

  在社会效益方面,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符合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助力“绿色生态核电”建设贡献文档价值。据估算,可避免砍伐8135棵(20岁树龄)树木,减少碳排放量约385.95吨。

  同时,防城港二期工程是我国西部首个“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在此基础上开展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试点,更有利于将相关管理和实践经验向后续的所有“华龙一号”项目输出。

  记者:该项目有哪些亮点和不足之处?

  马立民:2023年12月15日,国家档案局组织验收组,对试点项目开展验收,经质询、查阅相关佐证材料、答辩及讨论后,认为试点单位完成了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试点任务,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项目实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亮点。

  一是成立专门的领导组及工作组,并设项目总顾问,共同负责试点工作的策划、组织、协调及推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编制了覆盖电子文件管理全过程的17项规章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三是探索可信环境下数字化副本单套制归档,围绕电子签章技术、XML技术、四性检测技术等开展研究,制定了11个方案,满足了电子文件管理需求。

  四是完成竣工图审查平台等9个业务系统的开发和升级改造,打通业务系统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之间的流转路径,实现工程技术文件、建安竣工图、调试报告、调试变更文件、物资到货验收文件等约20类电子文件的单套归档,试点范围较广。

  五是利用“AI+RPA”技术开展电子文件质量控制,创新电子档案利用工作,实现电子档案智能检索、移动端利用等。

  不足之处主要有两点。

  一是项目试点时,工程建设已过半,部分业务活动已产生大量纸质文件,因此目前仍有大量纸质档案。

  二是个别业务系统较为老旧,系统改造和新技术应用较为困难,之后将考虑系统升级换代,并持续优化归档实施方案和策略。

  记者:请简要谈一谈后续工作计划?

  马立民:后续将按照国家档案局验收时的要求,对试点项目的成果进行总结、提炼、探索和提升,要在“打得通、立得住”的基础之上“走得远”,加快推动管理经验输出。另外,要继续推进试点项目文件归档,为电站运维及档案验收奠定良好基础;将试点经验和成果推广至后续核电项目,并结合业务实际扩大至施工质量签点文件等的归档;探索区块链、AI等技术在文件和数据归档工作中的应用,争取新的突破。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3月4日 总第4105期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