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5 13:40:43被阅览数:474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吴勇 苏永峰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心重视档案工作,2003年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期间,对档案工作提出了“走向依法管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论述。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各级档案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三个走向”的深刻内涵,以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加强档案治理、资源、利用、安全体系建设,全省档案事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了档案力量。
坚持党的领导,党管档案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坚持党的领导是档案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也是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牢记“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档案工作责任制,推动解决档案工作重大问题,把党管档案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
1.把牢“档案工作姓党”政治属性
档案工作承担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要职责,具有鲜明的政治定位、政治特质、政治功能。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档案局)(以下简称“省档案局”)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档案工作的首位,谋划研究档案工作、部署推进档案工作、考核评价档案工作都从政治的角度去考量、用政治的效果去检验。组织开展“时光·留影—聚焦安徽70年”摄影作品征集展览活动,联合录制《70年影像安徽》专题片,承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切实把政治标准贯穿到档案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2.机构改革后党的领导得到加强
2018年12月,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全省档案工作体制由“局馆合一”改为“局馆分设”,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划入党委办公厅(室),档案工作成为“三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先后有两任省委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专门批示;档案工作连续多年列入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项目。省档案局扎实履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责,定期研究档案工作,帮助解决各级档案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档案事业的发展。
3.局馆协同产生“1+1>2”的“化学反应”
省档案局、档案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积极探索局馆协同的新方法新模式新路径,制定省档案局、档案馆工作衔接方案,全面梳理需要局馆共同协作配合的工作事项,形成局馆工作衔接任务清单42项;建立局馆联动工作机制,制定局馆联席会议、重要工作协同参与、重要事项通报3项制度;在“两类档案”归集、重特大事件档案管理等重点工作上密切协同,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依法治档,档案治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省档案局(馆)时就强调了档案法治的重要性:“由重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这是很重要的”“档案工作必须有法律的保护、保障”“档案立法工作、执法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档案部门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认真抓好有关档案法贯彻实施各项工作,档案治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1.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出台《安徽省档案局政府权力运行监管细则》《安徽省档案局关于进一步规范重大事项决策行为的实施意见》,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合法性审查等9项工作制度,保证了权责清单的落地生效和重大事项的依法决策。制发《安徽省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基准》《安徽省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细化实化行政权力行使边界。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对监管事项进行全面认领和梳理编制,完成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以及政务服务清单调整工作,调整后省档案局权责清单事项共6项,包括1项行政规划和5项其他权力。
2.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出台《安徽省档案局关于加强档案行政执法督查工作的意见》《安徽省档案行政执法督查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档案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相关法律文书,细化档案执法检查标准。每年对省辖市和省直单位分别轮流开展档案执法督查和执法检查;先后联合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国资委等部门,对民生档案、高校档案、国有企业档案工作进行专项执法检查。
3.开展档案法治宣传
制定全省档案法治宣传教育规划,明确主要任务、工作措施和相关要求,常态化组织专门法律知识和通用法律知识测试。会同省委组织部在省委党校举办档案工作专题培训班,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为参加培训的市、县党委和省直单位分管领导宣讲档案法律法规。抓住“6·9”国际档案日、“12·4”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通过开展在线访谈、档案知识讲座、档案知识咨询、公民走进档案馆、全网发送档案法治短信等系列活动,营造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坚持便民利民,档案开放服务得到全面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省档案局(馆)时强调:“档案工作确实要由封闭向开放,由重保管向重服务转变,要及时向领导机关、向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加大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档案开放,加强档案利用服务能力建设,保障单位和个人依法利用档案的权利。
1.拓宽服务发展路径
加强党和国家领导人来皖考察调研、世界制造业大会、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等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聚焦安徽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建设,指导各类创新平台、大科学装置等基建、设备、创新成果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实施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应对活动档案清单管理,明确年度工作任务、责任部门、档案处置等要求。做好档案开发与利用工作,“十三五”以来,共出版编研资料170种,6714.15万字,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突发事件应对提供文献参考和决策支持。
2.搭建便民利民平台
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长三角地区民生档案“异地查档、便民服务”工作的通知》,加快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加大保障服务力度,精准高效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拓展全省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服务网络,推进终端向机关、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实现全省档案信息资源馆际、馆室互联互通,档案信息资源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利用。积极与省政务服务平台、长三角查档平台对接,实现网上便捷查档,让查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高效档案服务。
3.优化开放服务环境
制定《安徽省档案馆馆藏建国后档案开放审核控制使用标准(试行)》《安徽省档案馆复制档案规定》《安徽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利用制度(试行)》,建立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多项服务制度;档案馆提供饮水、存包、老人服务、残疾人服务等便民措施,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利用服务环境。“十三五”以来,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共接待查档群众166.7万人次,提供利用档案410.3万卷(件);举办档案展览516场次,参观人数75.5万人次。
坚持转型发展,档案工作现代化得到全面加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档案工作肩负着中国式现代化记录者、见证者的重要使命,在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也推动了自身的现代化。
1.推动工作机制现代化
省“两办”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十四五”安徽省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强重特大事件档案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提出档案工作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方法路径。规范档案工作协作组活动,修订完善档案工作协作组规则,每年对协作组组长单位履职情况和成员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并通报,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协作组在业务学习、工作交流、互助协作等方面的作用,提升了协作组成员单位的档案工作水平。在涡阳县开展档案工作服务外包监管试点,既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又对服务外包工作进行规范,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推动管理方式现代化
积极融入数字安徽建设,依托数字安徽云平台部署智“徽”档案数字化场景应用,对省直机关办公和业务系统生成的电子文件应归尽归、应收尽收。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8个市县综合档案馆建成高水平数字档案馆。印发《安徽省数字档案室建设评价办法》,开展数字档案室建设评价工作,引导各级机关积极开展数字档案室建设。
3.推动人才队伍现代化
实施安徽省档案人才建设“152”计划,评选出省级档案专家54名,市厅级档案专家197名。同时,充分发挥档案专家的“外脑”和“智囊团”作用,为档案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有效推动全省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加强档案干部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十三五”以来,共举办市县分管领导、局馆长、业务骨干等培训班281场次,4.2万余人次接受档案专业培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充分利用重点项目档案验收、数字档案馆(室)测评时机,抽调人员参加相关活动,起到以验(测)代训的良好效果。
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新征程上,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对党绝对忠诚、对事业高度负责,坚守平凡、创造非凡的优良传统作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真抓实干、守正创新,推动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奋力谱写安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单位: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档案局)
责任编辑:公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