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态传承的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建档式保护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9 13:42:22被阅览数:712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唐启

  档案文献是文化遗产表现与传承的重要载体,传统村落的建档式保护,是借用档案具有的真实记录、真实还原的属性和特点,将传统村落中的物态、非物态特征,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加以提取,并组合而成多种形式的立体式的档案材料,加以保存和利用的过程。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与乡村振兴密不可分,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挖掘是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的重要手段。由于文化现象的特殊规定性,抽象的文化现象借由具象的档案实体得以保存与延续,是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传承的重要手段,因而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建档式保护应该得到学界及相关部门的重视。

  活态传承的概念内涵

  1.档案活态传承

  笔者认为,档案活态传承具体来说,就是指以档案文化遗产为依托,借用现代信息技术,生动真实跨越时空传递文化符号;借用市场机制,盘活文化资源,发挥文化造血功能;通过文化传承人,实现文化活态传承,从而在保证文化不绝的同时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

  传统村落的文化建档是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村落的档案式保护在满足固态留存的基础上,更应强调其“活化性”。活态传承的概念刚好强调传承的活化性,并与固态传承的概念互为补充,以固态传承的思路做好文化建档,以活态传承的思路做好建档后续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前后衔接各显优势,共同作用于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全流程。具体来说,就是依据活态传承的概念,发挥活态传承的优势,以传统村落文化档案式采集、梳理、选择、归档后的档案全宗为标准蓝本,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呈现;以人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开发服务为目的,建立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利用、发展长效机制,将传统村落文化融入游客观光、融入村民生活、融入村落教育,培养“活态档案”传承人,推动传统村落档案资源立体化呈现、活态化转移。

  2.活态传承的外在表征

  活态传承是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和村落文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时应当共同遵循的原则,这一原则相较于固态传承来说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从环节倾向上来看,活态传承相较于固态传承来说更加倾向于档案信息的衍生、开发与传承等建档的后半环节,而非机械式、仓储式的档案贮藏与封存的建档的前半环节,这种着眼的变化也是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实践工作发展至今的必要变化。第二,从核心要素上来看,活态传承相较于固态传承来说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树立人的主体地位,发挥人的主要作用。将以记录传统村落文化现象的档案实体,借由村民参与,通过传承人传承,然后面向公众开发,并最终将文化建档成果惠及社会公众。第三,从档案形态上来看,活态传承相较于固态传承来说更加侧重通过超越文字、图片等平面、静态的信息媒介,利用3D、VR、GIS等现代信息技术,全景、立体、动态式呈现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与风土人情。第四,从存在形式上来看,活态传承不同于固态传承的静态贮藏,活态传承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敏感捕捉市场需求,动态运转并不断发展创新的衍生模式,这种动态性也是活态传承的又一表征。

  建档环节: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式建档的共同体架构

  1.活态传承式建档中的信息筛选原则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建档的活态传承是建立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的,开发利用中应秉承符合国家利益、社会发展、大众审美的基本原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灵活筛选以备开发的优秀传统村落文化资源。

  (1)树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不全盘继承,也不全盘否定,是其活态筛选原则的一点体现。传统村落是内部保存有相对独立文化形态的农耕文明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农业单元,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的同时也保留有一些不健康、不科学的文化糟粕。在当代社会,除要保留对糟粕文化文字、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的记录,进行历史文化教育之外,不应再鼓励、支持传统村落中的糟粕文化实体再次“复燃”。

  (2)树立开放包容、忠于历史的原则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传统村落是保有浓厚民族色彩、宗教色彩、农耕色彩的现代社会环抱中的特殊文化载体。本着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结合实际,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应尊重传统村落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宗教信仰,保留这些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大胆开发具有传统村落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

  (3)树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

  开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优秀文化资源,不墨守成规,是其活态筛选原则的又一点体现。发展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将传统村落文化档案资源开发结合旅游业市场化运作,调整传统村落产业结构,促进村民增收,同时健全传统村落档案资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将建档文化成果首先惠及全体村民也应是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中的一条不变原则。

  2.活态传承式建档中的共同体架构

  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建档,档案式的资源采集和建档后续对村落档案进行深入化、立体式的开发、利用、传播、传承,是由档案部门牵头的,以业缘为基础,具有时空互动的及经济社会效益的共同体活动。在前端环节,档案式的信息采集归档是档案信息资源后续开发等一切环节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多主体、多部门参与,分工协作的系统性工程。各地的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建档式保护大多由省直单位负责,以各省通行的组织架构为依据进行分析,可得出活态建档共同体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1.jpg图1  活态建档的共同体架构

  (1)统筹实施维度的共同体架构

  统筹实施维度是整个活态建档共同体架构中的主导维度。首先,应由农业农村部门及文化部门牵头进行宏观统筹。其次,应由档案部门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建档范围和著录项目:确定以收录单个民居、街巷、宗庙、器物等为代表的物质文化全宗,以收录单种风俗(宗教)、节日、生活元素、语言文字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全宗,以收录地形、水文、植被、资源等单种地理要素为核心的自然全宗,以收录传统村落发展演进历史素材为主线的历史全宗等。并针对不同归档实体,设立相对格式统一并符合实际,能够完整描述、记录被记录对象的档案著录字段,并运用文字、图片、口述录音、录像等资源,多角度完整收集文化建档单位的朴素信息。再次,由档案部门指导企业、村民主体,发挥操作优势和经验优势,共同参与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实施环节。最后,由审计部门审计监督建档全程。

  (2)要素支持维度的共同体架构

  要素支持维度是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活态建档中,各类必要资源要素的支持维度。首先,是经济要素的支持。由于我国实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乡村一级无法自行完成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拨付,所以应由财政部门依据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项目预算,按照相关预算级次和手续,依照实际工程进度,进行财政拨付,以支持其建档工作。其次,是知识要素的支持。应由科学技术厅牵头,组织高校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对建档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档工作。再次,是安保要素的支持。省委应派遣公安厅人员,或告知公安厅,在建档工作开展的全程,随时给予安全保障。最后,是民族宗教要素的支持。我国已入选的6819个传统村落中,绝大多数为少数民族村落,而少数民族多信奉各类宗教,且宗教文化与民族文化、村落文化已密不可分。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在建档过程中应发挥民族宗教部门对民俗问题、宗教问题的咨询顾问职能,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并协调各方,参与传统村落建档工作。

  (3)分类协作维度的共同体架构

  分类协作维度是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活态建档中,依据档案种类的不同而需要协调的各类单位。传统村落的物态建档范围包括村落住宅建筑、村落道路、自然环境及其他物质资源等。档案主管部门应与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协作,吸收城建部门对传统村落城建档案的归档规格、要求、要素的参考建议,并将收集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后,将备份移交至城建部门。同理,档案主管部门还应依照各村落的实际情况和建档的实际需要,畅通与交通运输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的协作关系,同样吸收相应专业部门参考咨询的建议后进行档案信息的采集、著录标引、建库等工作,并将备份资料移交给相应专业部门,或将相应厅(局)的访问接口接入传统村落文化档案数据库,建立异构数据库集合,形成自上而下、全方位、多角度、协作参与的传统村落活态建档格局。

  开发环节: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式建档的开发策略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建档式活态保护与传承,在建立起完备的组织结构,建立起系统的标准、规范,由多部门协调将归档对象信息一一采集整理,形成村落文化档案信息集合之后,活态建档工作的前端环节就已基本完成,后续则是对收集到的原始、朴素信息进行整理衍生、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传承、市场化服务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驱动、以服务为宗旨、以继承人为活态样本的系统的、循环的、可持续的传承结构(如图2所示),这种开发服务既是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落脚点,是体现档案作为信息智库的价值所在,也是档案活化利用、传统村落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着眼领域和发力环节。

2.jpg图2  活态传承循环开发示意图

  1.鲜活之“活”:档案生动呈现的活态开发策略

  近来“元宇宙”概念大火,图书情报领域开始对此进行热烈研究。档案部门将已收集到的原始素材,结合全息投影、虚拟现实(VR)、GIS等现代信息技术,将现实空间通过专业3D数字扫描仪1:1克隆成数字文件,并通过云计算进行3D建模,立体、动态、生动、真实还原传统村落街头巷尾、建筑风情、民俗活动、村落生活、自然环境、发展历史等,让参观者无论身处村落展厅,还是在家使用数字移动终端或可穿戴设备,都能身临其境感受到传统村落的风土人情及时代变迁。未来,以技术驱动的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档案呈现形式将越来越“鲜活”。

  2.生活之“活”:由传承人继承的活态开发策略

  传统村落物质文化遗产建档是保护、维护、修护物质文化的可靠参考,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没有物化实体而更需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中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根本。第一,从游客的角度来看,通过开发传统村落旅游、开展村落文化编研、开发数字展厅等方式,借用档案的休闲娱乐功能,使游客了解传统村落文化。第二,从村民的角度来看,借用文化遗产建档材料,通过传统村落基础教育,可以对村民普及传统村落文化知识与常识,使村民了解、认同自己村落的传统文化。也可通过数字远程展示服务让背井离乡或远在海外的村民感受到熟悉又眷恋的村落风土,见证村落隆谷沧桑的变化,增强其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三,从传承人的角度看,通过国家政策资金及商业扶持,保障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代际之间的传授、学习与继承。在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前提下,经过村民同意,开放部分农家为生活展馆,聘请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传统技艺,给予“活态档案”传承人以稳定可观的经济收益,使得主要以父子、师徒传承为主的非遗传承留得住工匠,助力乡村振兴。

  3.灵活之“活”:随时动态更新的活态开发策略

  马克思主义理论规定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真理是相对的,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要随事物的动态变化而动态调整。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后续的资源开发是一个灵活、动态的运营过程。一方面,要及时修正可能存在的错误,及时接受公众评价反馈,及时改善传统村落档案信息服务;另一方面,档案是信息的真实、原始记录,档案信息要与立档单位归档信息保持一致,与此同时,其他多媒体档案展示内容也应及时更新同步调整,要常态化进行档案收集调整工作、档案资源开发重构工作、信息技术更新完善工作,以此为公众提供最新、最准确、最完备的文化资源。

  4.盘活之“活”:以市场为导向的活态开发策略

  传统村落活态建档的后续资源开发,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开发过程。文化产业化是传统村落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实现保护开发并重的活态传承的必由之路。引入社会资本,依托市场机制,构建一个村民参与、企业运行、政府监管的传统村落文化产业化发展模式,使得村落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具备自身造血功能,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从而逐步实现村落文化从保护到开发、到传承、再到创新的活态发展思路。其一,要对村民进行企业市场方面知识的教育,使得拥有技艺但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快速熟悉营商环境及市场规则。其二,加大品牌保护,保障村民知识产权和品牌收益,面向游客逐步建立起传统村落特有的文化品牌及品牌群。其三,政府应加强营商监管,保障文化产品质量和价格,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同时,保持传统村落文化原汁原味的风貌,实现保护传承与开发服务并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殷永达.论徽州传统村落水口模式及文化内涵[J].东南文化,1991(2).

  [2]张昆,陈雅莉.文化多样性与对外传播的差异化战略[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4).

  [3]孟慧英.活态神话—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4]孔晓红.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挖掘和采集技术方法—以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为例[J].城乡建设,2020(13).

  [5]朱光磊.国家治理现代化场域中公共服务话语创新: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机制与监测体系》[J].中国行政管理,2020(7).

  [6]毛丹.村落共同体的当代命运:四个观察维度[J].社会学研究,2010(1).

  [7]郭亚军,王彦斌,王颖,祝洁.大型审计项目档案嵌入式全程归档模式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6(4).

  [8]谭建立.统筹各项三农资金统一财政拨付管理[J].财政研究,2011(9).

  [9]齐澍晗.文化生态价值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16(11).

  [10]黄镝.异构数据库的跨库检索技术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3(6).

  [11]马费成.图书情报学与元宇宙:共识共创共进[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2(6).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周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