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以“双示范”档案馆打造“区域一流”样板

发布时间:2024-02-23 14:17:01被阅览数:320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沭阳县档案馆

  江苏省沭阳县位于江苏北部,素以改革创新闻名全国,常住人口167.49万人,是全国人口大县之一。近年来,沭阳县档案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神圣职责,按照中办国办《“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及江苏省、宿迁市档案局、档案馆关于数字档案馆建设要求,高度重视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数字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成为江苏省第5家,苏北、苏中地区第一家“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在全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档案治理工作不断深入

  坚持政治引领,筑牢档案工作“定盘星”。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加强整体谋划,切实把档案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着力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县委县政府多次将档案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活动,档案事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强化监督执法,把好档案管理“航船舵”。每年度联合开展档案行政执法,督促指导各立档单位建立健全档案工作责任制,确保档案工作落到实处。积极推动档案业务指导监督,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档案工作检查评价,指导帮助基层档案室开展档案室规范化建设,2022年,全县建成2个“江苏省示范档案室”。

  强化档案普法,用好档案治理“导航仪”。加强档案普法宣传教育,在文明城市创建、“6·9”国际档案日、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活动、重要节点开展集中式普法宣传,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积极组织档案普法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活动。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借助县级新媒体账号开展档案法知识竞答,使普法更为群众喜闻乐见。

  加强队伍建设,建好档案人才“孵化器”。连续5年将档案业务能力培养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引导档案从业人员转变思想、吃透政策、熟悉技能,在档案岗位上立新功、创佳绩。积极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积极推动档案职称评定工作,促进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科学谋划申报档案科技项目,鼓励档案从业人员参与档案科技项目课题研究,培养档案“专精优”人才。

  档案馆建设不断加强

  沭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始终把县档案馆建设作为全县档案工作重点全力推进。为了满足馆藏档案快速增长需要,积极谋划筹建新馆。2016年,沭阳县档案馆新馆建成,2019年1月开放使用,新馆总面积15566平方米,库房面积达7000平方米,还设置有档案资料和政府信息公开查询服务、历史文化档案陈列展览、技术用房、办公接待等区域,功能分区合理,集信息传播、社会教育、文化交流、公共服务等于一体,馆内按国家B级标准建设标准化机房1座,馆藏全宗175个,馆藏档案突破100万卷(件),为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各项功能的发挥和数字档案馆建设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馆启用后,沭阳县档案馆实现两大突破。2020年,通过“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测评,成为苏北、苏中地区第一家“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2022年,通过江苏省县(市、区)国家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示范档案馆测评,获评江苏省示范档案馆。

  档案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

  数字赋能,谱写资源转型新篇章。建设安全可靠、可扩展的基础网络平台,配备高效安全的服务器及存储备份设备、计算机终端、音视频等硬件设备,使用满足系统正常运行的正版软件,着力做好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信息管理标准化建设、信息服务网络化建设、数据存储安全化建设等工作,积极推进数字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目前,馆藏数字资源总量达16.41TB。馆藏数字资源结构得到持续优化,档案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

  夯实基础,多措并举建设数字档案资源。深入推进存量档案数字化。根据数字档案馆建设要求,馆藏档案目录全部纳入档案综合管理系统进行管理,馆藏案卷条目数据已达111万余条,文件条目数据已达243.8万余条,馆藏档案数字化总页数达1900万余页,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到98%。全面做好增量档案电子化。制定了《沭阳县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指导各立档单位开展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工作。结合数字档案馆建设,2020年2月,在馆内安装OA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推进OA系统与数字档案馆系统深度融合,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服务利用高效化建设,规范各单位电子公文的行文业务,实现电子文件线上归档和线上管理,大幅优化了公文归档的业务流程,保证了电子文件归档的完整性、规范性。各立档单位电子档案均可通过系统移交进馆,累计接收电子档案4万余件。

  运用新技术,扎实提升档案管理效能。依托局域网建立涵盖所有数字档案的具备长期保存功能和安全的资源总库;在局域网和政务网上分别搭建数字档案资源管理库,辅助实体档案进行管理;在政务网和互联网上分别建立开放档案资源利用库,对各类数字档案资源实施分类管理。按照收、管、存、用等不同业务环境,划分安全域、实施边界控制管理,防止数字资源被篡改,保证数据原始性、完整性、真实性、安全性。将RFID定位系统融入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对馆藏档案进行一体化管理,馆藏7万盒档案完成电子标签工作,对实体档案进行科学管理,成为苏北地区率先建设RFID智能档案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的县级档案馆。

  保障有力,切实强化档案安全体系。建立《沭阳县档案馆机房管理制度》《沭阳县档案馆设备管理制度》《沭阳县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加工现场安全管理办法》等安全管理制度、运维管理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数字化加工管理中,严格档案出库和入库的核查登记,与服务外包的加工公司签订安全保密协议,对人员进行安全审查。每年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和保密培训,签订安全保密协议,实行责任倒查机制,防止失泄密事件发生,构筑安全防线。每年将设备、系统维护费用纳入年初预算,使数字档案馆保持最佳运行状态。2019年,建立网络监控数据平台,对机房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环境数据、电力系统等实时监控,并对机房设备进行24小时智能巡检,如发现异常,系统会通过短信及时告知相关人员,实现智能监控,辅助管理机房。机房建立至今均正常运行,未发生异常、未受到攻击。中心机房管理实行专人专管,进行日常的环境、设备、运行检查,并形成日常管理检查记录。配备防火墙、漏洞扫描、入侵检测、安全审计、防病毒软件等网络安全设施,确保了系统运行环境安全。档案馆数字资源根据省档案局、档案馆统一安排开展异地备份。

  档案利用体系建设全面提优

  “为民服务”“为民所用”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核心价值和最终目的。经过多年努力,沭阳县数字档案馆建立了优质快捷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体系。

  科学开展档案开放审核,把稳档案管理“方向盘”。根据《江苏省各级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审核办法》和《江苏省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涉密档案解密办法》的规定要求,按照“先解密、后划控、再开放”原则,加强档案部门、保密部门和档案形成单位的协同合作,科学谋划档案开放利用工作,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形成满25年文书档案的开放利用工作,完成馆藏文书档案31277卷、5749件的鉴定任务,开放档案2366卷。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开启档案服务“直通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准确把握群众对档案的利用需求,重点推进收集和整理与群众利益相关的民生档案资料,推进婚姻登记、出生医学等民生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建设群众满意的档案服务窗口,近三年共提供查档服务6万余人次。利用好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长三角民生档案跨区域一体化在线查档平台、江苏省民生档案查询平台,建立完善沭阳县民生档案远程查询平台,覆盖全县30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在确保档案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探索推进民生档案在线全文查阅利用服务,提供异地查档服务400余次。通过档案查阅利用系统,每位利用者办理查档登记时间平均不超过5分钟,档案目录检索响应时间不超过5秒,全文信息检索响应时间不超过20秒。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办好事、办成事,大大减少了群众“跑腿”的次数,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用好用活红色档案资源,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档案馆“中国共产党在沭阳”展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挖掘馆藏红色档案资源,举办“沭阳革命历史档案专题展”等移动展览,年均接待观众100多批次1万余人次。20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沭阳”展厅被宿迁市委组织部列入宿迁市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点(党史教育类)。2022年6月,沭阳县档案馆被宿迁市委宣传部授牌宿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开展口述历史采集活动,镌刻花乡大地历史印记。2019年,开展镇村口述档案采集工作,采集60余人次580分钟音视频资料,整理编印图书《新挑河畔花儿红》。2021年,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老党员口述档案采集工作,采集100余人次5000多分钟音视频资料,举办“‘信仰初心’建国前老党员图片展”,进社区、进校园、进基层巡回40余场,整理制作《一颗党心耀百年》纪录片。2023年,开展抗美援朝老兵口述档案采集工作,举办“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抗美援朝老兵图片展,整理制作《1950他们正青春年少》纪录片。2019年以来先后编撰图书资料20余本,档案文化精品成果连续4年获省档案馆表彰。

  奋楫扬帆正当时,厉兵秣马再前行。沭阳县档案馆将以“双示范”档案馆为基础,初心如磐,砥砺奋进,奋力书写沭阳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周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