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尘封的档案“说话” 渝中区档案馆获得殊荣

发布时间:2024-02-21 08:26:54被阅览数:198 次信息来源: 重庆日报

  档案记录着岁月的点滴,是珍贵的历史见证。如何让尘封的档案“说话”?渝中区档案馆作出了有益探索。近日,该馆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授予“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渝中区档案馆成立于1978年,原有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于是,渝中区档案馆高标准推进馆库建设,对标市级一类档案馆,建成投用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新馆,并获评全国第二家、中西部首家绿色档案馆。

  重庆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档案,很多都收藏在渝中区档案馆。如何做好“收齐”“藏好”“管住”“用活”这四篇大文章?

  2月20日,渝中区档案馆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作为全市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细则修订工作5个试点区县之一,该馆全面高效地推进档案接收进馆和征集工作。2020年以来,该馆应收尽收党史学习教育等档案5201件,110家进馆单位常规档案460427件,354家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77166卷,累计征集贺龙为大田湾体育场第一场球赛开球老照片等红色档案17件、烈士遗物档案92件、20世纪初德国驻中国西南首任领事魏司拍摄的成渝老照片等开埠档案759件。

  此外,渝中区档案馆深耕“档案渝中”编研品牌,出版档案读本《档案里的渝中——内陆开放高地的故事》,编撰《档案资政参考》专报,开展“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主题宣传活动,举办“身边的印记”“爱在渝中”“母城记忆——跟着档案看渝中陈列”档案展,让悠久的历史“发声” ,让尘封的档案“说话”。

  未来已来,面对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如何实现为“我”所用,满足市民群众对于档案利用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

  该负责人说,渝中区档案馆创新利用服务手段,进一步拓展了档案利用服务领域,用好全国、全市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与北京海淀区,成都锦江区、青羊区、武侯区、金牛区,四川宜宾市等建立跨省异地查档合作;在全市率先建立全域民生档案门类库37种,升级查档系统,优化利用流程;在全市率先建立档案开放审核协同机制,有序推进馆藏到期文书档案开放审核工作等等,真正体现便民、惠民、高效、快捷的档案利用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在档案事业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在渝中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年行动中,渝中区档案馆着力提升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加大了档案开放力度、提升了档案共享利用服务水平。目前正在加快推进馆藏1272万幅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工作,预计今年3月完成,届时馆藏应数字化档案数字化率将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