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民政工作 助力社会治理——黑龙江省大力提升民政专业档案管理水平

发布时间:2024-02-08 09:58:18被阅览数:218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李文庆

  民政专业档案管理水平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承担着解决社会问题、调节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任务。民政档案记录民生、见证发展,是实用的工具书、生动的教科书。黑龙江省民政档案资料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努力提升民政专业档案工作的服务效能,积极服务黑龙江省民政工作大局,服务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让档案从“幕后”走向“台前”,真正让档案“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

  省民政档案资料馆馆藏各类民政专业档案50余万卷,包括全省地名档案、行政区域界线档案、社会组织档案、涉外婚姻档案、伤残抚恤档案、批准烈士档案、文书档案等,年档案调阅量达到千余卷(次)。近年来,在省民政厅党组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标准化档案库房、专业消防系统、恒温恒湿系统、安防监测系统、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努力提升档案保管利用条件,大力夯实档案管理基础,逐步实现民政专业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工作中推行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结果零投诉的“四零”承诺服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注重利用数字化新媒体平台提供服务,推行了预约调档服务,开通了电话、微信调档,配套提供档案扫描、复印、邮寄等服务,使民政专业档案工作紧扣国家发展大局、紧扣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紧扣人民群众新期待,不断提升档案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地名档案记录伟大时代变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地名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化的必然产物,是直接存储和传递地名信息的载体,涵盖了语言、文学、历史、社会、地理、民族及考古等众多学科内容。省民政档案资料馆馆藏地名档案近30万卷,是全省地名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和政策依据,以及全省地名志、地名词典等专业工具书编撰的权威资料来源。

  馆藏12万余卷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档案是1980年开展黑龙江省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及1989年地名补查及资料更新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档案中包含全省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以上的行政区域和驻地名称,城市中的街巷名称,以及主要的山峰、河流、湖泊、岛屿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以及这些地名的来历、含义、历史沿革和地理位置等信息,内容丰富详实,是非常珍贵的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原始记录,多年来在地名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全面启动,目的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掌握地名基础数据,进而提升地名管理和地名综合服务水平,提升政府的综合治理能力、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黑龙江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启动后,省民政档案资料馆迅速行动,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省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形成的地名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并以县、区为单位有序提供给全省13个市(地)132个县(区),为基层普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从档案信息安全考虑,省民政档案资料馆还为调档单位提供了数字化档案处理服务。以此档案信息为基础,县(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很快组织基层普查人员开始了内业录入及外业采集工作,为黑龙江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保驾护航。积极利用馆藏地名档案资源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黑龙江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地名词典》的编撰工作,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黑龙江省各级行政区概况,不断充实完善黑龙江省地名信息内容和质量。到2022年年底,省民政档案资料馆已接收全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档案17万余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黑龙江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地名词典》(第一卷)已出版,完成了近20万条黑龙江省地名信息的修改和完善,受到省民政厅及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的认可和好评。

  深挖地名档案文化价值,助力讲好龙江红色故事

  黑龙江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奋进的土地,孕育出以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代表的伟大的龙江精神。近年来,省民政档案资料馆以档案文化展现龙江精神,积极用档案讲好龙江故事。地名档案是地方历史文化底蕴的再现,也是研究本地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线索。2018年,省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结束后,省民政档案资料馆就系统整理地名档案,深入开展地名文化研究,策划筹建省区划地名文化展示中心。2021年,黑龙江省区划地名文化展示中心建成开馆,中心充分利用地名档案和地名普查数据,以龙江区域变迁和特色地名文化为主题,以龙江“四大精神”为主线,从地名这一特殊视角,生动展示了黑龙江区域变迁、区划沿革,重点展示了龙江历史文化地名、少数民族文化地名、移民文化地名、红色文化地名、侵华罪证地名、农垦文化地名、林业文化地名、矿业经济地名和自然生态地名九大类特色地名。通过地名这一特色文化符号,生动诠释了龙江“四大精神”,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全国首家区划地名类专题展馆,中心被评为黑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黑龙江省民政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截至2022年10月,已接待观众千余人次。同时,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和抗战胜利70周年为契机,深入挖掘地名档案中蕴含的红色元素,与民政部档案馆合作拍摄《黑龙江地名抗战记忆》系列专题片,《中国社会报》《黑龙江日报》分别以《见证抗日烽火》和《永不磨灭的丰碑》为题全文刊载了专题片文案。持续加大地名文化宣传力度,策划了“地名普查龙江行”、特色地名展播等活动,编写地名知识竞赛试题,建立地名知识题库,在黑龙江大学进行地名普查知识讲座,不断扩大龙江地名文化的影响力,增强群众的地名文化保护意识,提高对区划地名工作的认知度。省民政档案资料馆还利用馆藏各类民政档案积极为有关省志专业志的编撰提供详实准确的资料,并派专家参与了《黑龙江省志·民政志》的编纂工作。

  发挥行政区域界线档案作用,服务社会治理

  省民政档案资料馆馆藏行政区域界线档案近3000卷,主要是2002年结束的中国第一次全面勘界工作形成的全省县(区)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档案资料,这些民政专业档案是处理行政边界问题的重要依据。

  为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维护界线附近地区稳定,黑龙江省每年进行行政区域界线和界桩联合勘定工作。省民政档案资料馆依法为省、市(地)民政部门提供行政区域界线原始档案调阅查询服务,有效维护了法定界桩的严肃性、权威性,突出了界线界桩的标志性和指向性作用,助推了“平安边界”建设,形成了边界地区和谐稳定、群众和睦团结的良好局面,切实以行政区域界线档案助力社会治理。

  档案源于实践,必然要回归实践,省民政档案资料馆将切实让民政档案“活”起来,更好地服务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民政档案资料馆

  责任编辑:王玥